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人文与社会译丛: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
人文与社会译丛: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


人文与社会译丛: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

作  者:[英]基思·托马斯

译  者:芮传明;梅剑华

出 版 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定  价:168.00

I S B N :978754477434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民族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在16和17世纪,妖术、占星术、巫术疗法等大众迷信几乎遍及英格兰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相信国王的触摸可以治病,而护身符可以抵御恶灵的侵袭。与此同时,宗教改革试图将巫术从中教会仪式中剥离出来,科学家也不断发现解释万物的全新理论。

托马斯深入英格兰各地档案,用海量的例证和审慎的分析带领我们进入早期现代人类的心智,向我们展示科学和理性如何同古老的信仰体系争夺关于世界的解释权,而基督教又如何跟随大众心智的启蒙,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


TOP作者简介

基思?托马斯爵士

(Sir Keith Thomas,1933—  ),

英国历史学家,代表作为《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和《人类与自然世界》。曾任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院长、牛津大学副校长、《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顾问。1988年因对早期现代英国的历史研究贡献,被女王授予骑士爵位。在知名历史刊物《今日历史》创刊六十周年的历史学家评选上,托马斯是仅有的被三位专家推选的史学大家。 


TOP目录

前言

致谢

参考文献说明

缩写表

序曲

第一章 大环境

宗教

第二章 中世纪教会的巫术

第三章 宗教改革的影响

第四章 天命

第五章 祈祷与预言

第六章 宗教与大众

巫术

第七章 巫术疗法

第八章 术士与大众巫术

第九章 巫术与宗教

占星术

第十章 占星术:实践与范围

第十一章 占星术:其社会与知识的作用

第十二章 占星术与宗教

往昔的魅力

第十三章 古代预言

妖术

第十四章 英格兰的妖术:罪行及其历史

第十五章 妖术与宗教

第十六章 妖巫的诞生

第十七章 妖术及其社会环境

第十八章 妖术的衰落

共生的信仰

第十九章 幽灵与妖仙

第二十章 时节与预兆

尾声

第二十一章 若干相互关系

第二十二章 巫术的衰落

索引


TOP书摘

一 知识方面的变化

不仅原始思想体系具有自我确认的特征,还有其他许多思想体系也是如此。人们一旦接受了其最初的前提,此后的任何发现就不再能动摇其信仰,他可以用已经存在的体系来把它巧辩过去。如果某个已被接受的仪式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则也不会削弱他的坚定信念,这也是可以解释的。这种信仰系统具有一种弹力,使得信仰实际上不受外界争论的影响。

这种自我确认的性质反复出现在我们业已审视过的所有信仰中。巫师或占星师总是能巧辩其施术中出现的任何明显的失败,认为肯定是计算中出现了错误,或者是由于他省略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步骤。当时一个人记道,如果患者未被治愈,“巫师便责备他们来得不及时,或者没有正确使用处方;说他们缺乏信心,或者至多承认自己的威力不够强大,建议他们另请高明”。主顾即使因为施术者无能为力而转求他人时,他对整个巫术的信仰也不一定受到影响。主顾可能怀疑某一特定的预言,但是从不怀疑一般的预言。他们从不和其他顾客交流经验,因为他们的咨询是半秘密的,而且并无业余的顾客团体抱有检验结果和比较各种答复的目的。所以,对于巫术的反动力并非来自主顾的长期失望造成的怨恨,而是来自体系之外。

炼金术的情况亦然如此。炼金术士常常相信自己即将发现点金石,只不过是因为锅子的碎裂才功败垂成。阿瑟?迪伊曾坚信他即将发现点金石,只是在关键时刻出了事故,他的同行也都抱有这种乐观态度:


此类事情常常有:

壶碎罐裂,一切付东流。

这次虽然祸事陡生,

下回可能大功告成。


炼金术是个困难的精神探索,因为一直要等到炼金术士涤除一切恶习,尤其是去除贪欲后,嬗变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当他不想要金子时,点金石才会炼成。

其他一些信仰具有更为露骨的自我确认特征。当时的人可以和雷金纳德?斯科特一起嘲笑一位炼金术士:因为他相信,如果能把某种巫术卵石含在嘴里渡过英伦海峡,那么他将永不晕船。但是,他们对于恳请祈祷之功效的信仰却并未因上帝屡次不理睬其子民而稍稍减弱,他们认为上帝必有充分理由拒绝他们的请求。赴圣威尼弗雷德井泉的朝圣者同样相信圣比尤诺不会不治愈他们。要是他们第三次朝圣时仍未治愈,他们就会死去,然而这也只意味着圣比尤诺给予他们额外的精神奖励。占梦信仰并不因为知道许多梦是虚妄和魔鬼的而有所减弱。对《圣经》预言特性的信仰也未因基督未在指定日期第二次降临而被推翻,它只意味着计算上的错误——千禧年信徒可以反复计算《圣经》而不动摇基本信念。这些信仰的追随者们正是做了这样的假设,才在无数次必然的失望之后仍保持基本信仰。人们绝不可能从自发地破坏这些思想体系。

巫术信仰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解释人们对这些信仰的背弃?这是社会人类学家至今尚未明了的一个问题,也是研究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历史学家感到特别棘手的问题,这一时期内有着大量怀疑论者,但是几乎没有人留下有文献依据的个人丧失信仰的事例。当时的文献都由拥有十分显赫地位的人撰写,它几乎无助于我们弄明白大众是如何改变观点的。尽管如此,我们仍须努力确定那种使传统的巫术思想模式显得日益过时的客观环境。

第一个客观环境是一系列知识上的变化,它们构成了17世纪的科学与哲学革命,这些变化对于优秀的知识分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且及时渗透开来,影响了一般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这场革命的本质即是机械论哲学的胜利,它摈弃了一度威胁机械论哲学的经院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理论。随着微观宇宙理论的崩溃,占星术、手相术、炼金术、面相术、星体巫术及其一切伴随物的整个知识基础也被摧毁了。宇宙服从永恒的自然规律的观念扼杀了奇迹概念,削弱了祈祷的物质效用的信仰以及直接神启之可能性的信仰。笛卡尔的物质概念将精灵一股脑儿地驱进了纯粹的精神世界,召唤精灵不再是一个有意义的奢望了。

17世纪初的知识分子是很难预见到这种结果的,因为最初巫术与科学是平行地发展着的。想获得力量的巫术欲望曾为实验和归纳推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知识环境,它标志着与中世纪具有特色的听天由命心态的分道扬镳。新柏拉图主义和赫尔墨斯主义的思想方式推动了科学历史上的重大发现,诸如日心说、世界之无穷性以及血液循环,等等。“数字乃解开一切哑谜之钥匙”的神秘信念促成了数学的复兴,占星研究帮助人们更加精确地观察天体、计算天体的运动以及测量时间。

巫术与科学的这种统一是短命的。17世纪前期欧洲一系列知识上的冲突便预告了这种统一的解体:1614年,艾萨克?卡佐邦重新确定赫尔墨斯诸书的年代;1623年之后的十年内,马林?默塞纳和皮埃尔?伽桑狄驳斥了罗伯特?弗拉德的巫术泛灵论。巫术与科学的伙伴关系在17世纪后期崩溃了:罗伯特?波义耳的化学研究摧毁了炼金术士的猜想所赖以为基础的许多假设;皇家学会用实验驳斥了昆虫能自发产生的观念,约翰?雷彻底抛弃了已被早期植物学家所否定的外征说;早先被视为玄秘影响力的磁力和电力,如今被人们用纯粹机械论的字眼解释为粒子的运动。机械哲学的胜利意味着构成巫术思想的理论基础的宇宙泛灵概念已然寿终正寝。

艾萨克?牛顿爵士对于神秘炼金术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到,嬗变不是骤然发生的。涉猎巫术或炼金术的大师在其科学同行的眼中显得越来越胡思乱想了,市面上供下层大众使用的巫术指南业已丧失了知识上的活力。

新科学同时坚决主张一切真理都要经过论证,它强调了直接经验的必要性,并憎恶不做检验便贸然接受因袭教条的做法。塞缪尔?巴特勒宣称:“经过论证的才是知识。”这一新态度的含义可以见于下列事例中:医生威廉?哈维仔细地解剖了据称是妖巫的听差精灵的一只蛤蟆;数学家亨利?布里格斯自从发现占星术的原则无法论证,便放弃了这方面的兴趣。实际上,这种对确认知识的认识论要求正在侵蚀着所有巫术信仰的地位,它使得妖术控告无法继续,使得占星术信誉扫地,并谆谆劝导怀疑论者公然反对宗教狂热分子声称直接由上帝启发的说法。它也促使人们重新审查古老的传说。早先的科学家,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者,倾向于接受每个故事而不管它如何稀奇古怪,并在随后竭力为它寻求解释。这种态度在17世纪后期改变了。如约翰?韦伯斯特在1677年指出的那样:“最愚蠢的莫过于费尽心机去追究一个自己从未经验过的现象的原因了,因此我们应该谨慎行事,先要充分肯定结果的真实性,然后才能试图解释其原因。”咒语、符文和古代预言都经不起这样的调查研究。它们导源于古代的权威,并根据经验而予以修正。巫术不像科学,它从来不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只会巧辩过去。最有特色的是中非的阿赞德人,他们的巫术信仰成了伊万斯—普里查德的古典人类学研究的主题,据说他们“没有实验的爱好”。与此相反,英格兰的巫术信仰反对者则自觉地检验古老的观点,并摈弃不能证实的学说。

各种各样的知识发展就这样剥夺了古老的巫术体系令受过教育的精英感到满意的能力。一般大众则是在隔了一段时间后才充分认识到这些含义的。18世纪前期,一些手册和百科全书开始将新的知识观念传播到有阅读能力的大众中去。这些著述有时候对旧的巫术信仰抱有进攻性的敌视态度。皇家学会会员约翰?哈里斯在其《艺术与科学大辞典》(1704)中把占星术贬为“荒谬可笑的愚蠢行为”,把炼金术说成是“以谎言开头,以圈套和苦干维持,以乞讨告终的一门技艺”。然而,他的继承者伊齐基尔?钱伯斯在其有影响的《百科全书》(1728)中则要谨慎多了,他更喜欢对许多旧信仰做理性分析,而不是整个地抛弃它们。他虽然把手相术斥为“空洞而无聊的技艺”,并认为邪术“归根结底不过是巧妙的毒害”,但是他相当认真地看待炼金术,并认可占星术的自然部分。他还接受了护身符、玄秘影响力以及用目光施行妖术的可能性。他的著作提醒我们注意,科学革命的含义要到很久以后才能被人们充分认识。

在这一点上,伽利略或牛顿的工作成果是在“理性主义”态度存在了很久以后才出现的。具体地说,早在16世纪前期,帕多瓦学派的著述中就出现了“理性主义”的看法。皮特罗?庞波内齐(1462—1525)肯定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奇迹的不可能性以及灵魂的必然消亡性,这种观点被16世纪意大利和17世纪法国的“自由思想家”再三重申。这些作者的灵感并非新科学,而只是古典时代理性主义思想的翻版:希波克拉底否认癫痫具有超自然原因;亚里士多德将大部分“预言”梦境说成只是巧合;西塞罗驳斥了占卜技艺;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展示了如何无须神的干预而解释世界的进程;蒲鲁塔克则揭露了犹太人的迷信。在英格兰,最初的巫术反对者也是更多地使用了古典作家的观点而不是同时代的科学。在科学革命几乎还未开始之前,雷金纳德?斯科特就毫无困难地驳斥了魔鬼的影响。在伊丽莎白时代,社会中坚分子藐视庸俗的“迷信”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犹如在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一样。

但是,斯科特及其模仿者就像庞波内齐一样,只能借助根据共感、反感和玄秘影响力的伪“自然”原因来,填补清除宗教或巫术的解释后产生的空白。他们承认每一件稀奇古怪的事情,因此就堵塞了通往关于自然界的真正概念的道路。科学革命所做的即是废除这种形式的推理,用基于机械论哲学的更为稳固的知识基础来鼓励旧的理性主义态度。至于18世纪英格兰的普通大众未曾听说过波义耳或牛顿,以及不能解释其发现的性质,那倒无关紧要。在所有的时代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别人的权威来接受其基本假设的,新的技术和观点总是比作为其基础的科学理论更易于传播。心理分析家欧内斯特?琼斯写道:“今天的普通人毫不犹豫地摈弃了三百年前人们所确信的妖术证据,虽然现代人并不比古代人更多地了解真正的解释。”如今嘲笑巫术或奇迹观念的亿万人中,大多数人都难以解释其原因。在社会促成知识一致性的持续压力面前,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压力下,巫师不再受人尊敬,知识声誉的接力棒已经交给了其他人。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3.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