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古人的餐桌:邀您共赏来自历代笔记的美味
古人的餐桌:邀您共赏来自历代笔记的美味


古人的餐桌:邀您共赏来自历代笔记的美味

作  者:芮新林 著

出 版 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定  价:30.00

I S B N :978755351587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饮食文化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古人吃些什么?古人的饮食文化究竟到何地步?古代的哪种美食与今人无缘?

  带着这些问题,作者从汉至明清的200多本历代笔记中,寻到食物本味的描写、食物文化的精妙和与食物有关的逸事,成五十七篇食趣之文,穿越时空,让今人与古人对话,从中窥见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以及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又不无发展的“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并于吃喝之外,探寻人与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TOP作者简介

  芮新林,自喻馋人,四十岁始为文。2009年通背《论语》,为不负先圣,2010年著成《论语之旅——从孔子的吃喝玩乐说起》一书,先后在香港和内地出版。2014年遍寻上海小吃,为留存乡味,2015年著成《小吃大味——寻访上海的200家小吃店》一书,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之后,费时三年看校了二百多本历代笔记中的食文,积累约一百万原始文字后,寻出古代美食的极味,写下此书。


TOP书摘

  2015年初,我写完一本关于小吃的书后,甚感迷茫。因身体原因,大吃已无缘,或从此不再写食文。偏偏我是馋人,偶然中看到一本唐朝笔记《酉阳杂俎》,文中所记,虽多志怪,然于食馔的描写,令我爱不释手,“南孝廉者,善斫鲙。縠薄丝缕,轻可吹起”,寥寥数字,“鲙”意人生。

  于是对历代笔记中的食文,萌生了很大兴趣。三年来,从汉至民清的历代笔记,看了200多本,积累约100万原始文字,并将这些文字全部归类和校对。

  归类的好处,其一,是能够在诸多笔记中,寻到食物本味的描写、食物文化的精妙和与食物有关的逸事。比如河豚,历代文人都盛赞其味,苏轼在资善堂与人谈河豚之美,甚至说“也直一死”。蔡絛的笔记里,记录过非常有趣的河豚逸事。

  归类的好处,其二,是对校对有益。校对的困难,在于某些出版社不严谨,原始文字有错(特别是简体版),三年来的无间断阅读,锻炼出我对“食物文字”的敏感。校对更大的困难,在于古人文字无句读,比如陆游《老学庵笔记》“集英殿宴金国人使”条的“第四白肉胡饼”,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均是“白肉胡饼”。当我归类“白肉”和“胡饼”时,发觉《都城纪胜》“食店”条记载:“又有误名之者,如呼熟肉为白肉是也,盖白肉别是砧压去油者。”

  也就是说,白肉是白肉,胡饼是胡饼,“白肉胡饼”为“白肉、胡饼”更恰当,否则容易使读者产成误会,以为“白肉胡饼”是一种吃食,而非两种。当然,书无完书,人无完人。

  人生本当有趣,食馔乃趣中趣,民以食为天嘛。书名取为“古人食趣”,是想引起读者的兴趣,历代笔记均为古文,我尽量做到能让一般读者看得懂。当然本人古文基础不怎么样,若有解释不清或错误之处,请读者多多包涵!

  100万原始文字,真正的食趣,很少,最终只写成57篇“食趣”之文。我读历代笔记的初衷,是想知道古人吃些什么?古人的饮食文化究竟到何地步?古代的哪种美食与今人无缘?

  读着读着,初衷变成了由衷。由衷感受到撰写历代笔记的这些大家,他们于吃喝之外,探寻着人与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草一木,鱼虫禽兽,均是生命。人类敬重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回馈!

  野生大黄鱼,明人笔记《涌幢小品》:“举之如山,不能尽。水族之利,无大于此者。”现在呢?终于“尽”了!敲罟作业是罪魁祸首,但此法恰恰是明朝渔人发明的。清人笔记《广东新语》中有一句话,体现古人之大智:“起罛时鱼多不可胜取,每割罛之半以放鱼。”

  对自然之馈不掠夺殆尽,对自然之馈不心怀贪念,对自然之馈不残酷虐食,是善之本,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孔子也吃鱼,也食鸟,但他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歇宿的鸟。2500年来,这是伟大的孔子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32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3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