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资治通鉴启示录(全2册)
资治通鉴启示录(全2册)


资治通鉴启示录(全2册)

作  者:张国刚 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10113912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史学研究与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毛泽东生前读了十七遍,赞叹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张国刚教授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深得其精髓,对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深入挖掘其中有关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方面的历史智慧和现代启示,而成《资治通鉴启示录》。

  《资治通鉴启示录》,不仅系统呈现秦汉、隋唐两段大一统的辉煌,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段分裂混乱的曲折,而且深刻剖析改革中的刚性与柔性、人生职场上的进与退、军事斗争中的奇与正、权力平衡中的轻与重、驾驭部属时的宽与严、政治生涯中的方与圆……是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必读书。

  全书分“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八个部分,每部分下分若干章节。作者还将文中有关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等的启发性语句提炼出来,共计122条,并以灰色底框的形式置于页面右侧,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治通鉴》的现代价值。

 

TOP作者简介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的研究。为清华大学本科生、学堂在线网络课堂以及社会各界讲授《资治通鉴》,颇受欢迎。2014 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著述包括《唐代藩镇研究》《佛学与隋唐社会》《唐代家庭与社会》《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交流史论》《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等。


TOP目录

导言 观历代兴衰,识人事臧否——《资治通鉴》的地位和价值

周纪(《资治通鉴》卷一至卷五)

第一节 三家分晋:智伯的覆亡

第二节 改革与用人:魏文侯的治国之道

第三节 性格与命运:吴起的悲剧

第四节 和而不同:子思的忠告

第五节 察察为明:卫嗣君的权术

第六节 商鞅变法:“百代都行秦政法”

第七节 与时俱进:秦国的对外发展战略

秦纪(《资治通鉴》卷六至卷八)

第一节 嬴政:弃儿·秦王·始皇帝

第二节 内部的溃败:亡秦者,赵高也

第三节 楚汉之争:刘邦的领导艺术

汉纪(《资治通鉴》卷九至卷六八)

第一节 礼法合治:汉初治国方针的确立

第二节 “郡国并行”背后:汉初政治生态分析

第三节 时势与权变: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第四节 汉武帝经营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五节 霍光辅政:家族腐败的警示

第六节 王莽新政:改革失败的反思

第七节 光武中兴:刘秀得天下的“谋”与“略”

第八节 仪态多方:东汉的皇后群体

第九节 士风矫激:东汉士大夫政治

第十节 董卓进京:东汉末年变局

第十一节 官渡之战:为什么输家是袁绍

第十二节 人性的弱点:成败得失话曹操

第十三节 宽容与狭隘:曹操的“名士”心结

魏纪·晋纪(《资治通鉴》卷六九至卷一一八)

第一节 折而不挠:刘备这一辈子

第二节 东吴偏霸:孙权及其父兄的事业

第三节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的信念和追求

第四节 制度反思:司马篡政与秘书治国

第五节 君昏臣庸:西晋为何如此短命

第六节 刘渊与石勒:民族融合道路上的匆匆过客

第七节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门阀政治

第八节 历史转折点:淝水之战的前因与后果

宋纪·齐纪·梁纪·陈纪(《资治通鉴》卷一一九至卷一七六)

第一节 刘裕:南朝政治乱象的始作俑者

第二节 人生悲喜剧:崔浩与北魏早期政治

第三节 北魏发展的里程碑:冯太后及孝文帝改革

第四节 尔朱荣:北朝后期的关键人物

第五节 菩萨皇帝:梁武帝的多面人生

第六节 理想与现实:高欢的奋斗史

第七节 承上启下:宇文泰及其家族的事业

隋纪(《资治通鉴》卷一七七至卷一八四)

第一节 时势·机遇·人事:杨坚称帝的三大要素

第二节 名臣高颎:隋朝兴衰的关键人物

第三节 从“意气风发”到“纸醉金迷”:隋炀帝的“大业”时代

第四节 新星陨落:李密为何会失败

唐纪(《资治通鉴》卷一八五至卷二六五)

第一节 贞观之治:千古一帝唐太宗

第二节 通向权力之路:一代女皇武则天

第三节 舞蹈教练:安禄山的另一种身份

第四节 从明皇到昏君:玄宗政治的借鉴和警示

第五节 短暂新气象:唐德宗初年的改革

第六节 唐朝的“百日维新”:永贞革新为何会失败

第七节 人格与风范:“元和中兴”贤相裴度

第八节 权力的掌控与争夺:唐后期的宦官专权

第九节 错综复杂:唐代藩镇类型及动乱特点

第十节 “萧曹避席”:大政治家李德裕

第十一节 日落长安:唐宣宗时期的政治

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资治通鉴》卷二六六至卷二九四)

第一节 从起义到称帝:草莽英雄朱温的一生

第二节 方向的抉择:后唐庄宗的戏剧人生

第三节 “燕云十六州”的心结:后晋高祖石敬瑭再认识

第四节 两次“黄袍加身”:从郭威到赵匡胤

后记

 

TOP书摘

  从明皇到昏君:玄宗政治的借鉴和警示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皇帝。玄宗是李隆基(685—762)的庙号,明皇是李隆基去世后的谥号,全称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唐明皇”。

  唐玄宗28岁即位当皇帝,71岁因为安史之乱而退位做太上皇,78岁去世。他统治的前半期,即开元年间(713—741),是中国历史上艳称的黄金时代,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天宝(742—755)末年,却爆发了一场几乎倾覆唐朝江山的安史之乱。为什么治世之后,乱世相随?其根源何在?唐朝君臣当时已探讨过这个问题:“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乱,何也?”(《资治通鉴》卷二四一,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另外,这个“先理而后乱”的事实对今天又有哪些借鉴和警示意义呢?

  一、玄宗其人——生于忧患

  唐玄宗李隆基并非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天子的。相反,他本是一个普通的皇室子弟,没有当皇帝的份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辈分上讲,唐玄宗的父亲李旦是唐高宗的第八子,也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李隆基在李旦的六个儿子中排行第三,按照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这父子二人都没有当皇帝的资格和机会。但是,事情就是这么蹊跷,大唐自开国以来,还没有人以皇长子的身份登上帝位的,太宗排行第二,高宗排行第六,中宗、睿宗排行第七、第八,玄宗排行第三。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这就要从他的祖母女皇武则天谈起了。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饱受病痛之苦,朝政便掌控在武则天手中。高宗56岁去世,太子李显(中宗)当了两个月皇帝,就被武则天废黜。性格懦弱的李旦继位(睿宗),这是在公元684年。当然,权力完全掌握在母后武则天的手中,睿宗只能居于便殿。就在李旦当“挂名”皇帝的第二年,即垂拱元年(685)八月初五—一个多事之秋,李隆基出生于东宫窦妃的卧室。

  李隆基3岁被封为楚王,8岁那年—这时武则天改唐为周已届两年,李隆基在车马的簇拥下,来朝拜女皇。负责禁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对其乘骑大声呵斥,意欲“折之”。李隆基毫不示弱,说:“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据说武则天很是赞赏孙儿的霸气行为。但是,李隆基的生母窦氏却因得罪了武则天而被暗杀。失去了母亲,李隆基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常。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恢复了唐朝,迎中宗李显复位。中宗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既怕皇后,又不能约束女儿,纵容母女二人胡作非为。据说皇后韦氏与其奸夫武三思坐在龙床上赌博,中宗还在一旁帮着数筹码。韦氏想步婆婆武则天的后尘当女皇,于是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这就给早在一旁侧目、伺机而起的李隆基及其姑母以可乘之机。李隆基的姑母就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又是一场残酷的宫廷喋血!李旦在妹妹和儿子的保驾下,再次登上皇帝的宝座,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两年后,李旦倦于政事,让出皇位,李隆基继位为皇帝。由于此前李旦曾分别让帝位于母后及兄长,这次又让位于儿子,所以史书说他三登大宝,三以皇帝让。

  自神龙元年(705)武则天失权起,至先天元年(712)玄宗即位,七年之间,六次政变,五易皇位,帝后妃嫔、公主王孙、将相大臣,多有惨死。唐玄宗即位之初,面临的时局之艰难,从这段错综复杂的宫闱斗争中可见一斑。于是,协调上层统治者内部关系,稳定政局,是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此时的唐玄宗,头脑很清醒,这从他在任命姚崇为宰相之前,姚崇与其约定十件事,他件件应允,就可以看出来。姚崇是一位极富政治经验的正直之臣,他之所以没有立即接受玄宗的委任,就是想测试一下新皇帝是否有勇气改弦更张。姚崇提出的十件事,实际是开元初年的施政十纲领,以下是他们的对话(参见《资治通鉴》卷二一〇,唐玄宗开元元年十月之“考异”)。

  姚崇:垂拱以来(武则天掌权时年号),深刑苛法,请行仁义之政,可乎?

  玄宗:朕深心有望于公也(这就寄厚望于你了)。

  姚崇:先朝屡兴边功,请休养生息,勿滥用武力,可乎?

  玄宗:当然可以。

  姚崇:太后临朝以来,以阉人为喉舌,请宦官不预公务,可乎?

  玄宗:朕早就想这么做了!

  姚崇:武、韦等皇室成员,窃据清要之地,请求从此以后皇亲不任政务高官,废除斜封、员外等官(即不可随意任命官员),可乎?

  玄宗:正合朕意!

  姚崇:先朝近臣犯罪,皆以宠幸而逍遥法外,请一概绳之以法,可乎?

  玄宗:对此朕切齿已久了!

  姚崇:近来豪家戚里、封疆大吏,争相贡献(即给皇帝送钱送物)求媚,除正常租税之外,请悉杜塞进献之风,可乎?

  玄宗:朕愿行之。

  姚崇:太后以来,大造寺观宫殿,劳民伤财,请今后止绝建造,可乎?

  玄宗:朕每睹之,心甚不安,岂敢再为!

  姚崇:先朝亵狎大臣,请接之以礼,可乎?

  玄宗:本该待大臣以礼,有何不可?

  姚崇:先朝谏臣得罪,请凡在臣子,皆得触龙鳞、犯忌讳,可乎?

  玄宗:朕非但能容之,且能行之。

  姚崇:外戚干政,史有前鉴,请永为殷鉴,为万代法,可乎?

  玄宗潸然良久:此事真可为刻肌刻骨者也!

  以上十件事,件件都针对先朝的弊政而发,涉及内政、军事、选官、用人、法制、纳谏以及限制外戚等诸多方面,无不切中时政要害。从玄宗应允的急切语气看,其求治之心溢于言表,铲除积弊之决心也不可谓不大。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618

版  次:1版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7.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