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政治观念史稿(修订本8卷)
政治观念史稿(修订本8卷)


政治观念史稿(修订本8卷)

作  者:[美]沃格林 著

译  者:段保良 叶颖 孔新峰 等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定  价:624.00

I S B N :1273484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从古希腊世界的“精神解体”,到西方文明的现代危机,沃格林看到了秩序的瓦解,以及思想家们寻觅秩序的努力。为了营造一个意义的庇护所,人创造了“秩序小世界”,即“小宇宙”。观念作为政治小宇宙之实质性部分,在赋予个体生命以意义和制度庇护的同时,需付出高昂代价——以人类生存的真理为代价。面对智识和政治的失序,具有伟大心灵的个体纷纷提出新的政治理论和人性论,以回应时代的危机,结果把人们推上人的启示这条道路。 

然而,精神失序和文明危机绝非不可避免的命运,没有人注定要陷入一个社会的精神危机。《政治观念史稿》尽管不是沃格林关于当下和历史的定论,却一步步地证明了,在以虚无主义而告终的“精神反叛”之后,我们如何能够不通过教条而重获实在。


TOP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20世纪最富创见的哲学家之一。沃格林以15年时间,创作了史料丰富、创见迭出的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了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证明了在以虚无主义而告终的“精神反叛”之后,我们如何能够不通过教条而重获实在。

作者Eric Voegelin是当代最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著有八卷本的《政治观念史稿》,五卷本的《秩序与历史》,以及《新政治科学》。

译者叶颖,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博士(政治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西方政治思想。


TOP目录

政治观念始稿 第一卷

中译本前言(段保良)  

《政治观念史》总序  

附录一 沃格林的《政治观念史》导言 

英文版编者导言  

导言 精神的解体  

第一部分 从亚历山大到阿克提乌姆战役

第一章 亚历山大  

一 马其顿  

二 奥林匹亚斯:上帝之子  

三 征服  

四 帝国统治权的要素  

五 和谐:帝国的人民  

第二章 早期廊下派  

一 平等:在母权崇拜中的起源  

二 平等:神性本体的平等火花  

三 世界城邦  

四 道德人格的演化  

五 责任概念  

六 皇帝的孤独  

第三章 希腊化的王权  

一 希腊化:“黑暗时代”问题  

二 神圣王权  

三 “活的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四 狄奥托格尼斯  

五 厄克方图  

六 救主国王  

第四章 以色列  

一 以色列的历史地位  

二 约的概念  

三 原生民主和次生民主  

四 作为民族性格之根源的约  

五 王族和先知的兴起  

六 律法  

七 品行的合理性:清教主义  

八 终末论情绪的演化  

九 《第二以赛亚》:主的受难仆人 

十 受难仆人与基督  

第五章 帝国之命运——《但以理书》与波里比乌斯 

一 帝国诸范畴  

二 《但以理书》:帝国的次第  

三 对命运的经验  

四 帝国的宿命和权wei  

五 世界史的观念  0

六 循环  

七 三元政体:罗马成功的真正原因 

八 “共同智慧”:观念的象形文字用法 

第六章 西塞罗  

一 野蛮和文艺复兴  

二 成功  

三 帕奈提奥斯的遗产  

四 罗马:世界城邦  

五 政府神话  

六 法律神话  

七 西塞罗的结局  

第七章 黄金时代  

一 凯撒  

二 安齐拉铭文  

三 《牧歌》第四首: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 

四 《埃涅阿斯纪》:特洛伊的胜利 

五 特洛伊神话及高卢人和法兰克人 

第二部分 基督教与罗马

章 基督教的兴起  

一 问题:纪元意识  

二 耶稣  

三 基督教共同体的异象构造  

四 保罗教团  

第二章 基督教与诸民族  

一 保罗的困难  

二 民族内核  

三 约翰派基督教  

四 巫域民族  

第三章 皇帝  

一 问题:帝国的东方化  

二 罗马的遗产  

三 东方的影响  

第四章 法律  

一 希腊的遗产  

二 罗马的法律理论  

三 基督教的法律理论  

第五章 圣奥古斯丁  

一 其人  

二 时势  

三 符号的历史  

四 上帝之城  

五 共和国理论  

六 世俗历史:欧若西乌斯  

索引 

 

政治观念始稿 第二卷

中译本前言(叶颖)   

英文版编者导言    

第三部分 神圣帝国

第一章 导言   

一 中世纪的总体结构   

二 移民   

三 西方的孤立   

四 精神政治   

五 观念呈现的结果   

一 帝国的兴起

第二章 移民时代的日耳曼部族   

一 日耳曼神话的总体结构   

二 法兰克神话   

三 东哥特神话   

四 勃艮第神话:失败神话   

五 此后日耳曼观念史中的失败神话  

六 王权与民族生存   

七 后世法国观念史中的王权理论  

第三章 新帝国   

一 帝国的转移   

二 格拉西乌斯:精神权力与世俗权力的分立  

三 西方对君士坦丁堡政策的反应  

四 拜占庭权力在西方的瓦解   

五 罗马帝国在移民时代的法制建设  

六 教廷与法兰克王权的亲善   

七 查理大帝的加冕   

八 君士坦丁捐赠   

九 领地教会:公元802年的法典   

十 西方与拜占庭在帝国动力上的差异  

十一 王权人士融入神秘体   

十二 修道院:圣本笃守则   

第四章次改革   

一 一种召唤的成长   

二 修道院改革的浪潮   

三 属灵战士   

四 主教叙任权之争   

五 洪贝特枢机主教   

六 《约克论集》   

二 时代的结构

第五章 导论   

一 新势力   

二 新兴时代   

三 世俗秩序问题   

四 主要问题   

第六章 萨利斯伯瑞的约翰   

一 新性格学   

二 封建主义   

三 国家   

四 诛杀暴君   

第七章 约阿希姆   

一 基督教历史的结构   

二 三个王国   

三 新政治思辨中的经常性因素   

四 自主人的兄弟情谊   

第八章 圣方济各   

一 《美德颂》   

二 清贫生活   

三 顺服于教会   

四 俗人教会   

五 与基督—自然保持一致   

六 此世基督   

第九章 弗里德里希二世   

一 帝国的突变   

二 《梅尔菲宪章》   

三 凯撒式基督教   

第十章 法   

一 西方法与罗马法    

二 罗马法神话   

三 博洛尼亚复兴    

四 复兴的效果   

五 英诺森三世的《教宗慎思》   

第十一章 德布拉邦   

一 亚里士多德主义   

二 哲学   

三 知识分子   

四 清贫   

五 结论:政治复兴的基础   

三 高潮

第十二章 阿奎那   

一 历史   

二 政治   

三 法   

四 结论   

索引  

 

政治观念史稿 第三卷

中译本前言(段保良)  

英文版编者导言  

第三部分神圣帝国(卷二续)

四 教会与诸民族

第十三章 时代特征   

一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悬疑  

二 政治重心向西部转移   

三 教会与诸民族之间的冲突  

第十四章 绝dui教宗制:罗马的吉莱斯  

一 《一圣教谕》   

二 罗马的吉莱斯(罗马努斯)  

第十五章 法国王权   

一 国王权力问题   

二 独立于皇帝的权力   

三 巴黎的约翰:《论国王与教宗之权力》  

四 灵异的王权   

五 安茹的查理   

六 迪布瓦   

第十六章 但丁   

一 政治思想家的孤立   

二 精神脱离于政治   

三 精神的实在论:人间天堂  

四 文体与权wei符号   

五 《书信集》   

六 《论世界帝国》   

七 《炼狱》第29-33篇的愿景   

第十七章 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  

一 德意志宪政发展之开始   

二 《和平保卫者》   

三 与亚里士多德的关系   

四 有机体比喻   

五 世间的代表性权wei问题:立法者  

六 有限政府:意大利主义   

七 阿威罗伊主义的自然论   

八 领头部分    

九 纷纭战国    

十 法    

十一 基督教与教会    

十二 隐秘教义    

十三 技术政治论    

第十八章 奥卡姆的威廉    

一 一种理论模式:威廉的问题   

二 唯名论和唯信论    

三 世俗文明以及教会之退出   

四 方济各会唯灵论的zui后阶段   

五 威廉的政治学方法    

六 法律理论    

七 此世秩序与贫穷仪规    

八 教宗与教会    

九 帝国   

十 将本体化简为关系    

十一 终极决断权:公会议   

十二 结论    

第十九章 英国民族政治体   

一 岛国特性:干扰因素之阙如   

二 趋向整合的情绪:《大宪章》   

三 制度    

四 符号    

五 代表制    

六 福蒂斯丘    

第二十章 从一统到教区的基督教   

一 教会组织的转型    

二 英国的反应    

三 威克里夫:总体特征    

四 地区性的精神运动    

五 英国的唯灵论:《耕者皮尔斯》   

六 威克里夫:学说    

第二十一章 帝国区    

一 次帝国政治    

二 《金玺诏书》    

三 城市国家    

四 里恩佐    

第二十二章 公会议运动    

一 “大分裂”:公会议    

二 高卢主义和政教协约    

三 《论公教和谐》    

索引    

译后记   

 

政治观念史稿 第四卷

中译本前言(孔新峰) / 1

英文版编者导言 / 1

第四部分现代世界

第一章 权力之秩序:马基雅维利 

一 传记式背景:马基雅维利与圭恰尔迪尼 

二 时代诸问题:1494年的创伤 

三 意大利传统 

四 亚洲之背景 

五 《卡斯特拉卡尼传》 

六 《李维史论》 

七 《君主论》 

八 结论 

第二章 理性之秩序:伊拉斯谟与莫尔 

一 1516年 

二 伊拉斯谟的基督教 

三 禁欲主义君主与“粗人” 

四 君主禁欲主义之范围 

五 伊拉斯谟论战争 

六 权力问题 

七 《乌托邦》与美洲 

八 某地与乌有乡 

九 傲慢与财产 

十 乌托邦的战争 

第三章 上帝的子民 

一 制度与运动 

二 运动之分期 

三 运动之范围 

四 教会与宗派 

五 改革与反文明效应 

六 《锡安荣光一瞥》 

七 运动之社会结构 

八 东部对西部运动之影响:托名狄奥尼修斯 

九 运动诸观念 

十 自由精神 

十一 阿波罗式世界帝国 

第五部分 大混乱

章 大混乱(一):路德与加尔文 

一 印刷与公众 

二 分裂:莱比锡辩论 

三 符号之历史性:教会与圣餐变体论 

四 《九十五条论纲》 

五 《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 

六 因信称义 

七 再思考 

八 加尔文与预定论 

索引

 

政治观念始稿 第五卷

中译本前言(霍伟岸)

英文版编者导言

第五部分宗教与现代性的兴起(卷四续)

第二章 大混乱(二):决定与立场

一 问题概述

二 拉博埃蒂

三 捉拿君主潮流

四 耶稣会思想家

第三章 英国:胡克

一 英国政治思想的开端

二 国家的封闭

三 众口一词

四 胡克的基督教国家

五 清教徒的肖像

六 法律哲学

第四章 政治体间关系:维多利亚

一 国际主义

二 宏伟蓝图

三 国家间法律的概念

四 国家间关系与文明间关系的区别

五 正义战争

六 帝国主义的法律技术

七 维多利亚其人

八 文明间关系的后续发展

第五章 历史与自然中的人

一 现代性问题

二 波吉奥

三 勒华

四 占星术

五 宇宙论

六 第谷

七 数学

八 布鲁诺

九 无限性的观念及其应用

第六章 博丹

一 地中海式的现代性

二 著作风格

三 博丹的宗教:传记资料

四 《给让?巴图的信》

五 弥足珍贵之死

六 计划

七 上帝、众天使与人们

八 宗教宽容:《七贤对话录》

九 历史

[十 博丹:别篇]

索引

 

政治观念史稿(卷六):革命与新科学(修订版) 

政治观念史稿(卷七):新秩序和最后的定向 

政治观念史稿(卷八):危机和人的启示(修订版)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36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39.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