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垂范:引燃真理之火的共和国领袖
垂范:引燃真理之火的共和国领袖


垂范:引燃真理之火的共和国领袖

作  者:史全伟 著

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7021164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1921年7月,仅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秘密成立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历尽28年苦难辉煌,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又一路前行,峥嵘坎坷地带领中国人民扭转了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面貌,在天地间树起了一座丰碑!

TOP作者简介

  史全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馆员。著有《清廉勤俭毛泽东》《毛泽东与艰苦奋斗》等;主编《生活中的老一代革命家》《实话实说邓小平》《刘少奇思想研究资料》《任弼时思想和生平研究资料》等;参与编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彭真年谱》《李先念》(画册)《老一辈革命家书法艺术精选》(画册)《毛泽东与新中国》《中共党史辨疑》《共和国日记》《历程》等。在《瞭望》《北京日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研究文章30余篇。


TOP目录

序/金冲及 1

 

毛泽东

克勤克俭、不畏艰辛的师范生 001

“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007

华侨领袖眼中的穷人领袖 013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018

要求子女与工农子弟画等号 025

饮食上的最高享受 032

共和国主席长子的婚事 035

知国情,倡勤俭 040

痛批“吃喝风” 046

独承老年丧子之痛 050

“四不主义” 059

生活上也要算大账 060

“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063

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070

抽烟头与吃残茶 075

“家丑不可外扬” 081

礼品交公 087

“丰厚”的遗产 093

 

周恩来

“他不是高高在上,他就在你我他之间” 096

“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 100

“我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总理啊,我怎么休息得了啊!” 102

“在这样的领导身边工作,是一点儿也马虎不得的!” 106

第一时间亲赴地震灾区 110

总理的汽车 116

总理的神秘皮箱 120

拒修西花厅 123

一名普通劳动者 127

“我只是你们中的一个” 131

公私分明 133

国家总理与普通百姓一起坐公共汽车 137

以普通观众身份买票看戏 139

立下“十条家规” 141

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 148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151

先人后己 155

紧张的工作,简朴的生活 157

喜欢别人称呼他“少奇同志” 161

严守机密的典范 164

硬席车厢里的普通旅客 167

“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 169

开“家庭会”杜绝亲属求自己办私事 173

“首先抢救人民群众!” 175

国家主席的家教 178

出差“四不准” 182

 

朱 德

“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186

带头遵守革命纪律 189

是总司令,又是普通一兵 192

总司令的求助信 195

“愿把此风扬四海,逢人先说大冬瓜” 197

“不要宣传我” 201

不为家乡亲属徇私情 204

位高不矜,平等待人 207

处处自奉清俭 211

“我要的是革命接班人,不要孝子贤孙” 215

最后的党费 221

 

任弼时

“党内的妈妈” 224

善于倾听,循循善诱 229

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232

开展自我批评的典范 235

“同是党的儿女” 239

不要把孩子养成革命的娇子 242

最怕多用公家的钱 244

“凡事不能超过组织规定的制度,一丝一毫不能特殊!” 247

“能坚持100步,就不该走99步” 250

 

邓小平

“只有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群众才能原谅我们” 254

细微之处见精神 257

“关心战士生活不是小事情” 262

“不握手会议” 264

严守群众纪律 267

俭朴的生活 271

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 274

“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277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281

有功不讲功,有过不诿过 285

关心身边医务人员 290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捐款 292

 

陈 云

“吃饭要照镜子” 296

“不收礼、不吃请” 298

“接触钱财物的机会越多,越要廉洁奉公” 302

总结“十五字诀”工作法 304

“三不准”的规定与普通劳动者的家风 308

“做事不能脱离群众” 312

一生注意点滴节约 314

酷爱学习,孜孜以求 318

“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321

晚年心系群众 326

 

叶剑英

“吕端大事不糊涂” 330

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 333

没有一点儿“官架子” 338

不论多么艰难困苦,也不允许搞半点儿特殊 341主持召开摊贩代表座谈会 344

取消“疍家”称谓 346

三回故居显风范 348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350

写给女儿的三封信 354

“以己之退,促党的事业之进” 359

 

李先念

受命于危难之际 364

多次推让职务升迁 368

严己宽人 374

情真意诚回复人民来信 377

“我是国家的副总理,不是红安的副总理” 380

“我们不把老区建设好,就对不起老区人民” 382

编写军史、历史要实事求是 385

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389

“从没见过像李先念主席这样平易近人的” 393

“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 395

TOP书摘

  要求子女与工农子弟画等号

  在一架从西安飞往延安的飞机上,几个人正用俄语进行交流。

  当飞机飞到延安上空时,一位50多岁、身着苏联红军军服的将军从座位上站起身,以苏联人特有的豪放将双手摊开,紧紧地将一位年轻的军官搂进怀里,激动地说:“乌啦—延安!”

  那位年轻的军官很激动,也很兴奋。他将额头抵在舷窗上,目不转睛地俯视着机翼下面的一切:那起伏的黄土高原,那在画报上早已见过的宝塔,那蜿蜒的黄土大道,那一孔挨一孔的窑洞??

  “呃,那是王家坪,那是枣园。延河封冻了,像条银蛇??”老将军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

  “阿洛夫将军,您到过延安?”年轻的军官很惊奇。

  “到过,到过,我这回是故地重游了。谢辽沙,延安可是个土得出奇的地方。你回来后,生活上会变化很大,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他用手指向头上指指,又把手掌向下压压,“一个在脚底!中尉同志,你要有思想准备呀!”

  另一位身穿西装的中年人说:“阿洛夫将军,你过虑了,谢辽沙中尉是毛泽东的儿子,他怎么会吃苦呢?”

  “米尔尼柯夫大夫,你错了!”阿洛夫将军以教训的口吻说,“你完全错了!你不了解毛泽东!”

  飞机上用俄语交谈的这些人是谁呢?

  原来,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由于积劳成疾,得了一种怪病:身心不能紧张,一紧张便头晕目眩,四肢发颤,大汗淋漓??当时国内的医疗条件有限,周围的大夫也诊治不出病因,尽管想尽了办法,也无法使毛泽东的病情有所好转。大家束手无策,只好向苏联求助。

  后来,苏联拍来电报称,斯大林亲自指派了苏联红军将军级外科医生阿洛夫和内科医生米尔尼柯夫到中国来,近日即可飞抵延安,同行的还有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载着苏联专家和毛岸英的飞机从莫斯科起飞,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郊区的机场降落,换小飞机飞往西安,再从西安秘密飞向延安??

  毛泽东的儿子怎么成了谢辽沙,而且成了苏联红军的中尉军官呢?这还得从18年前说起。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完“八七”会议,毛泽东回岳父杨昌济先生的老家湖南板仓,看望先期回板仓的夫人杨开慧和3个儿子。没待几天,他便踏上征程,去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了。

  当时,长子岸英才5岁,次子岸青3岁多,三子岸龙刚出世。为了革命,毛泽东别妻离子,从湖南登上了井冈山,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1930年10月,毛岸英与母亲一同被捕。杨开慧牺牲后,毛泽东十分惦念3个孩子。在中共地下党的努力下,找到了毛岸英三兄弟,历尽艰险,将他们秘密送到上海,安排到大同幼稚园。不久,毛岸龙因患细菌性痢疾逝于上海。后来,毛岸英兄弟在上海四处流浪,住在破庙里,靠卖报赚钱糊口,还经常到外白渡桥推车,备受欺凌。毛岸青还被巡捕、特务打成了脑震荡。后几经周折,直到1937年年初,他俩才由党组织送到了苏联。在那里,他们接受了正规的教育和训练。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106.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