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音乐的极境:萨义德古典乐评集(精装)
音乐的极境:萨义德古典乐评集(精装)


音乐的极境:萨义德古典乐评集(精装)

作  者:[美]爱德华·W.萨义德 著

译  者:庄加逊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定  价:75.00

I S B N :9787559817488

所属分类: 艺术  >  音乐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从古尔德、波利尼、布伦德尔,到普莱亚、席夫、鲁普;从切利比达克,到巴伦博伊姆、莱文;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瓦格纳、欣德米特、布列兹……

   萨义德以专深音乐素养论及众多伟大作曲家、作品,伟大演奏家、指挥家,抽绎音乐的社会、政治、文化脉络,阐释音乐对社会被低估的影响力,对音乐界现状提出尖锐批评:

   帕瓦罗蒂将歌剧表演的智慧贬低到蕞少,把要价过高的噪音推到蕞大;

   霍洛维兹成了在白宫接受颂扬的国有资产;

   莱文的指挥简直就像是从坟墓里挖音乐,而不是赋予音乐生动与活力;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只甘于上演老实平庸的二流剧目;

   萨尔兹堡音乐节僵化成例行公事和恬不知耻的观光促销计划……

 

TOP作者简介

  萨义德(Edward W. Said, 1935—2003),美国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其撰文与观点屡见于各大报纸杂志,在当今世界具有广泛世界影响力。为《国家民族政坛杂志》撰写音乐专栏多年。代表作有:《东方学》(Orientalism)《文化与帝国主义》(Culture and Imperialism)《从奥斯陆到伊拉克以及路线图》(From Oslo to Iraq and the Road Map)《权力、政治与文化》(Power, Politics, and Culture)《平行与矛盾》(Parallels and Paradoxes,与巴伦博伊姆合著)以及《论晚期风格》(On Late Style)。

   庄加逊,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文艺理论硕士,翻译、作家。译作包括《古尔德读本》(The Glenn Gould Reader,格伦· 古尔德著)、《为什么是马勒?》(Why Mahler?,诺曼· 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 著)、《亲爱的阿尔玛》(Gustav Mahler: Letters To His Wife,马勒著,与曹利群合译)等。编译有《雅纳切克私信集》(莱奥什?雅纳切克[Leos Janacek] 著)。著有《陌上花来:回归与远行》。

 

TOP目录

前言 /i序 /vii

 

致谢 /xiii

 

第一部分 1980 年代

第一章 音乐本身:古尔德的对位法洞见 /003

第二章 追忆演奏年华:钢琴家的艺术风采与记忆 /018

第三章 威仪堂堂音乐节 /039

第四章 从理查·施特劳斯说起(续谈音乐节) /050

第五章 《女武神》《阿依达》与《X》 /062

第六章 音乐与女性主义 /074

第七章 万人迷大师(评《理解托斯卡尼尼》) /083

第八章 演奏家:人到中年 /090

第九章 维也纳爱乐:贝多芬交响曲及协奏曲全集 /098

第十章 《塞维利亚理发师》与《唐璜》 /107

第十一章 古尔德在大都会博物馆 /117

第十二章 《朱利奥·恺撒》 /124

第十三章 《蓝胡子城堡》与《期待》 /133

第十四章 极致瞬间:切利比达克 /141

第十五章 彼得·塞拉斯的莫扎特 /149

第十六章 席夫在卡内基 /155

 

第二部分 1990年代

第十七章 理查·施特劳斯 /165

第十八章 瓦格纳和大都会的《指环》 /177

第十九章 聊聊歌剧制作 /193

第二十章 风格与无风格 /206

第二十一章 布伦德尔:乐文 /217

第二十二章 《死城》《费德里奥》与《克林霍夫之死》 /222

第二十三章 风格的不确定性 /237

第二十四章 音乐的回望 /252

第二十五章 巴德音乐节 /265

第二十六章 论“对瓦格纳不忠”的重要性 /281

第二十七章 乐之姿态(论索尔蒂) /297

第二十八章 《特洛伊人》 /308

第二十九章 儿戏 /320

第三十章 《关于古尔德的三十二个短篇》 /330

第三十一章 巴赫的天才,舒曼的怪癖,肖邦的无情,罗森的天资 /335

第三十二章 为什么要听布列兹? /348

第三十三章 欣德米特与莫扎特 /358

第三十四章 评坦纳新著《瓦格纳》 /366

第三十五章 椅中人 /371

第三十六章 谈《费德里奥》 /386

第三十七章 音乐与场面 /408

第三十八章 评戈特弗雷德·瓦格纳的《我的自传》 /416

第三十九章 大众的巴赫 /421

 

第三部分 2000年以后

第四十章 巴伦博伊姆(跨文化联结) /433

第四十一章 古尔德,作为知识分子的艺术大师 /443

第四十二章 抗怀宇宙 /464

第四十三章 巴伦博伊姆与“瓦格纳禁忌” /483

第四十四章 不合时宜的冥思 /497

 

附录 巴赫/贝多芬 /510

TOP书摘

  乐上的对位模式似乎总要与神学上的末世论扯上关联,这其中当然部分归因于巴赫的音乐带有宗教本质,或者你也可以说贝多芬的《庄严弥撒》赋格意味强烈使得听者产生了联想,但理由不光是这些。对位规则的要求十分严格,细节至为精确,仿佛这一切是神意命定;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比如采取禁用的序列行进或和声—都将被定罪为“魔鬼的音乐”。

  因此,精通对位法的人几乎是在扮演上帝,料想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小说《浮士德博士》里的男主角阿德里安·莱韦屈恩(Adrian Leverkühn)对此深有体会。对位法是彻底的声音排序、全面的时间管理、音乐空间的精细区分以及绝对的智力投射。从帕莱斯特里纳1、巴赫到勋伯格、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韦伯恩(Webern,1883—1945)严格的十二音列体系,整个西方音乐史简直化身兼收并蓄的对位狂魔。

  ——《音乐本身:古尔德的对位法洞见》

  有一回,一个爱说笑的人提到大都会歌剧院的一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演出时称:“四个胖子摸黑在那儿没完没了地唱,并且不知所云。”这句话稍加改动,几乎可以套用在大都会上演的所有歌剧身上。如此昂贵、分量十足的饕餮大秀理应讨观众的欢喜才是。而事实上,大都会每一个稍有名气、能吸引人的歌者简直都可归入“怪物”的行列—他们用大家不熟悉的语言歌唱,展现过时的音乐风格,夸张的戏剧表演毫无说服力。至于那些服装设计和导演,他们大多只是让歌手穿上古怪的衣服,叫他们一脸严肃、煞有介事地在台上走来走去。

  ——《〈女武神〉〈阿依达〉与〈X〉》

  霍洛维兹于11月5日去世后,人人皆在谈论他至臻清纯的音色与天赋异禀的技巧。然而,在音乐性上,他似乎难得引发我们的兴趣或瞩目;他引人注意的更多的是那些“渐强”,钢铁般的巨大音响,又或者是弹奏八度、三度或音阶时的速度与精准。晚年时期,大家喜欢亲昵地喊他“瓦洛佳”(Vologya),真是不敢领教、生腻可怖的形象;他成了在白宫接受颂扬的国有资产,一上电视,就有大批崇拜的评论家、记者簇拥着。他的职业生涯与名望是靠其他任何钢琴家不敢尝试、即便尝试了也做不了的事情所建立的,这能耐叫人生畏。

  ——《席夫在卡内基》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536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