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禁食与盛宴(精装)
禁食与盛宴(精装)


禁食与盛宴(精装)

作  者:[英]亚当·费德曼

译  者:刘志芳 冯超 译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 书:鼓楼新悦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定  价:72.00

I S B N :9787520342650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佩兴丝·格雷(1917- 2005)是20世纪*畅销的美食作家之一,其著作《今日主菜》《汲甘露于万物》曾风靡一时,拥趸者甚众。而她提出的“吃本地、吃当季、吃自制”这一生态理念和生活理念,如今无疑已在世界范围内蔚为潮流。 

在本书中,传记作家亚当·费德曼讲述了佩兴丝鲜为人知的传奇一生:孤独而又叛逆的童年时代;复杂的感情生活;曾在二战期间独身抚养一双儿女;《观察家报》每周“女性专栏”的*位编辑;编写菜谱、制作美食、设计珠宝和纺织产品、翻译并编辑书籍、养育家禽牲畜。同时,她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欧洲,甚至花费10年时间和丈夫(比利时雕塑家诺曼·莫门斯)游遍整个地中海地区,只为寻一处安身之所。在生命的*后30年,她定居在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区,且有意识地拒绝主流社会,其居所不通电、无现代化取暖设施、没有电话,其作品仅在亲朋好友之中流传。也因此,她渐渐离开了大众的视野,但她通过写作传达的生活态度仍在影响一代代人,其珍视传统美食和地方菜的观念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佩兴丝·格雷既属于那个时代,又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

TOP作者简介

亚当·费德曼(Adam Federman),传记作家、记者。他为《国家》杂志、《卫报》《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美食》《烹饪漫谈》《地球岛杂志》《阿迪伦朗达客生活》等出版物撰稿,是英国国家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富布赖特研究员、米德尔伯里环境新闻研究员、波尔克调查报告奖获得者。此外,他还曾是一名厨师、面包师和糕点师,现居美国佛蒙特州。


TOP目录

佩兴丝.格雷生平年表

第一章 青葱岁月

第二章 托马斯·格雷

第三章 多事之秋

第四章 汉普斯特德

第五章《今日主菜》

第六章 欧洲风情

第七章 断舍离

第八章 长路漫漫

第九章 工作就是生活

第十章 天之涯 海之角

第十一章 新生活

第十二章 荒野窘境

第十三章 《汲甘露于万物》

第十四章 邂逅萨伦托半岛

第十五章 回首往事

第十六章 万物皆神圣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


TOP书摘

  断舍离

  到1960年,佩兴丝和诺曼已经预感有朝一日要离开英国了。这种双重生活让他们倍感焦虑,他们感觉迟早有一天,他们都会背井离乡。佩兴丝会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走自己的路,诺曼称“为了自由,需要大胆放手做些可怕的事”。在此期间,他们通过缠绵悱恻的信件表达彼此间炽热的爱,也正是这样强烈的爱引发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诺曼虽然名义上还和厄休拉一起生活在南海顿,但实际上,他一个人待在遥远的博德明高地、霍普顿森林以及德兰克等地采石场的时间越来越长,他自学石雕,一个人在卡车里过夜。而佩兴丝依旧与亚历山大·吉布森藕断丝连,亚历山大甚至认为他们的关系比以前更让人安心了。同时,佩兴丝对她在《观察家报》负责的专栏逐渐失去热情,她厌倦了报道别人的创作,撰写艺术很难替代艺术创作本身。

  1961年年末,诺曼在给母亲梅里埃尔的信中提到他和佩兴丝的绯闻以及他目前的“纠结”。他一直想厘清自己作为一名雕塑家的前途和个人的生活走向,在这些偏僻幽静的采石场里,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他在一年前写道:“是时候该下个赌注了。去哪儿呢?有时答案近在咫尺。”诺曼或许还没决定好何去何从,但基本确定的是,他的“目的地”不会是南海顿。与此同时,佩兴丝也整日坐立不安,她对自己在《观察家报》的角色感到十分困惑。根据米兰达的说法,佩兴丝在1960年夏天说要“摆脱她的孩子们”。尼克离开“台球房”很长时间了,他1950年就被送入基督公学。他在罗戈特度过了他大部分的学校假期,他说:“‘山景’农舍是我多年来唯一真正的家。”佩兴丝在1958年年初遇到诺曼时,米兰达年仅16岁,但是,在“台球房”这样极其缺乏隐私的开放式房子里,为避免在母亲的爱情生活里既碍事又尴尬,她1960年9月就从“劳格斯”搬了出去。

  诺曼在很多方面都更为进退两难。他已为人夫,与厄休拉一起共度了十余载。对厄休拉和她前夫的儿子菲利普而言,他是位慈父,诺曼和厄休拉结婚时,他才六岁(厄休拉的第一任丈夫是艺术家朱莉安·特里维廉,他为了画家玛丽·费登而抛妻弃子)。诺曼和厄休拉经常一起工作,他们过着平平淡淡但还算舒适的生活,在艺术上曾合作过1951年英国节中斯塔福德郡的“狮子和独角兽”系列。遇见佩兴丝时,他正开始严肃地思考艺术家在社会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他与厄休拉以前的舒适生活和南海顿现在的压抑气氛。当时厄休拉的父亲伯纳德·达尔文因为需要全天候照料,已于1958年搬来南海顿同住。厄休拉忙于照顾自己的父亲,无暇顾及诺曼。1961年11月,诺曼在写给佩兴丝的信中说:“留下也许会更舒服些,但安于现状会要了我的命。”

  佩兴丝也苦苦挣扎于情感纠葛之中,她说自己和亚历山大·吉布森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婚姻”。1961年春,亚历山大为了挽回她的芳心,把数年来她送他的各种信物一一寄回。据佩兴丝的儿子尼克回忆,其中一个物件是她在比利时一家旧货店里发现的玻璃镇纸,邮差送来包裹时,佩兴丝让他拆开,“那时他心如刀绞”,尼克说,“每天都给她寄回一件信物”。理查德·吉布森则说:“我父亲失去佩兴丝是件好事。他只是想试着维系这段感情罢了。”

  与此同时,年近45岁的佩兴丝深深感觉到,她花费了大部分时光为别人做研究、搞翻译和写作,而所有这些毫无成就可言。“这么多年来,因为出于一种奇怪的‘谦卑’,我一直在为别人作嫁衣”,佩兴丝于1976年写道,“我是真的热爱工作”。但是,她也在寻找自己的创作路径。20世纪60年代初,她开始为爱丁堡织布厂设计纺织品,为华尔帕博壁纸有限公司设计壁纸,为一艘P&O号游轮设计丝网印刷壁画,还替伦敦骑士桥上的伍兰兄弟百货商店设计了一个墨西哥工艺品展(这家商店的总经理马丁·莫斯是简·鲍恩的丈夫,也是佩兴丝在《观察家报》的同事)。诺曼鼓励她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就像他在自己职业生涯里所做的那样,他写道:“你必须发挥你身上的所有闪光点。”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她对自己从事的《观察家报》的专栏工作一直顾虑重重——总是给其他艺术家写报道,从未创作过自己的作品——不过,她堪称一位成功的作家和记者。《今日主菜》是20世纪50年代最畅销的烹饪书之一,同时,首译了《拉鲁斯美食百科全书》,还为伦敦的顶级报纸之一撰稿,此外,她有一个活跃的朋友圈和同事圈。她从汉普斯特德的文艺圈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自英国节以来,她俨然已成为雄心勃勃的国际大都市群体中的一分子,”米兰达说,“伦敦的生活七彩缤纷”。

  令人诧异的是,佩兴丝依然被她自己的过往所牵绊,她内心充满了她所谓的“障碍和恐惧”。多年来,她对于自己和托马斯·格雷的婚外情缄口不言。战后,她向罗戈特的牧师肯·马修斯忏悔过。1947年,她同意在特威克教堂给尼古拉斯和米兰达施洗礼,这是份书面忏悔,因此,马修斯是唯一一个她向其吐露秘密的人。若干年后,她向一位朋友讲述:“当时我的嘴巴就像被封住了一样。”当她遇到诺曼时,距离她把自己的经历告诉马修斯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在此期间,虽然她几乎从未提起过托马斯·格雷这个名字,也竭尽全力不去想他,但他的阴影依旧挥之不去。她当时已经和诺曼坠入爱河,但是,她很清楚,离开亚历山大也并非易事。或许,难上加难的是,她觉得她需要“清除”她的过去,为和诺曼的未来留出空间。

  她在给诺曼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想要解释一下我的感情经历和异于常人的生活。”但又不加掩饰地补充道,其实,她无力做出任何解释。但是,如果她自己都无法解释,那谁又能解释得了呢?她暗示自己“一生都在伤害他人”;她想知道,如果诺曼知道这些后还会不会真心爱她;如果她力不能及,那么谁能呢?“也许我们根本不需要未来,”她继续道,“我们活在当下就好,但如果我们连当下都没有了又会怎样?”

  那时候,在两人的往来信件中,他们经常引用蛇蜕皮这一意味着新生的暗喻来描述他们将如何开始下一段人生。多年后,佩兴丝在普利亚区和一条巨大的黑蛇一起住在工作室里。她指出,蛇是古埃及的十二生肖之一,也与12星座中的天蝎座重叠,而天蝎座又是她的出生星座。

  “我想和你聊聊蛇皮,”她在1962年写给诺曼的信中道,“蛇蜕皮的过程很缓慢,在这一过程中,它几乎一动不动,整个过程非常耗费体力,如此才能留下一张薄薄的完整蛇皮。”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