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一诺千金: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思考
一诺千金: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思考


一诺千金: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思考

作  者:黄承伟 著

出 版 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定  价:65.00

I S B N :9787219108079

所属分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近四年来,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扶贫开发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诺千金: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思考》系统阐述扶贫思想提出的国内国际减贫背景、形成过程及其思想体系,深刻分析了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以扶贫思想为指导,全面论述了减贫顶层设计的战略、机制、政策体系,有助于读者深刻领会扶贫思想的精神实质,加深对脱贫攻坚顶层设计的理解,从而提高推荐脱贫攻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TOP作者简介

  黄承伟,男,广西灵山人,1965年生。现任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减贫发展领域的研究及管理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部委委托课题等各类研究项目五十余项。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主编“中国扶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丛书”等多套丛书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每年主持完成各类扶贫理论政策研究、咨询项目多项。参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扶贫重大专题调研及政策制定、国家精准扶贫方略顶层设计、有关重要文稿起草。

  发表学术论文《习近平扶贫思想论纲》《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拓展》等理论文章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中国精准扶贫方略》《一诺千金——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思考》《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贫困问题》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等近百部。

TOP目录

上篇 时代背景

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

“十二五”时期我国反贫困理论研究述评

新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脱贫攻坚若干前沿问题研究

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形势任务与战略部署

 

中篇 思想体系与顶层设计

习近平扶贫论述纲要

习近平扶贫论述体系及其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总结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学习领会习近平扶贫论述

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根本遵循

论习近平扶贫论述的时代贡献

深刻领会习近平精准扶贫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根本要求

深化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

“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方略视阈下多维贫困治理研究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践与成效

聚焦精准发力决战决胜深度贫困

把脱贫开发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精准扶贫方略的现实价值

精准扶贫方略的中国实践和国际价值

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下篇 生动实践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论述的贵州实践

深化创新扶贫攻坚的“省级样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科学扶贫论述及其实践——兼论精准扶贫的广西经验

习近平扶贫论述引领兰考脱贫摘帽——兰考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与启示意义

党建促脱贫的“村级样本”——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调查与思考

产业精准扶贫:实践困境、深化路径及地方经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绣花式扶贫”论述


TOP书摘

  二、新中国扶贫思想的提出与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贫穷与落后的基本国情,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反贫困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提出通过工业化和合作化实现反贫困的战略构想,形成了对于贫困及缓解贫困的基本认识,即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分析中国的贫困问题,从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角度分析反贫困问题。特别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反贫困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形成了一系列反贫困思想和主张。

  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受剥削和压迫的局面,建立平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在贫困及消除贫困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消除贫困问题的坚定领导力量,全体中国人民尤其农民群众是反贫困的主导力量;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实现反贫困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化是反贫困的基本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开始指引中国农民开展合作化建设,指出“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并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设想:“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随后,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在几年内“使现在还存在的农村中一小部分缺粮户不再缺粮,除了专门经营经济作物的某些农户以外,统统变为余粮户或者自给户,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7年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尚未形成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系统认识,亦没有做出专门性的政策安排。但是,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和技术进步,以及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广义的扶贫措施,逐步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取得了一定的减贫成效。而毛泽东基于当时国情的认识,解释了贫困问题的根源,确定了反贫困的奋斗目标以及消除贫困的步骤和战略,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农村反贫困工作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为农村反贫困建立了制度基础和认识基础。尤其是其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及追求平等的反贫困实践,为邓小平等进一步深化共同富裕思想,以及中国的扶贫开发积累了经验。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处于普遍贫困状态,国家发展面临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摆脱国家贫困面貌等重大现实问题,以及迅速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战略性失误造成的困难局面。从1978年开始,通过全面启动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放宽农产品价格,赋予农民农业生产自主权,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劳动积极性,体制改革释放出巨大减贫效应。1986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并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改变了以往救济、输血为主的扶贫方式。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确定贫困标准和重点扶持区域,安排专项资金,制定特殊的支持政策,反贫困取得明显成效。这一阶段是邓小平深化共同富裕思想,确立中国扶贫思想体系的重要阶段。

  在扶贫战略目标方面,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扶贫的战略目标。他认为,贫困同社会主义不但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是不相容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生产力高度发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邓小平主张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贫困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同时,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对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重要性,主张用改革促进反贫困工作的开展。此外,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摆脱贫困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8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铜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8.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