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跨越(1949-2019)历史的轨迹
跨越(1949-2019)历史的轨迹


跨越(1949-2019)历史的轨迹

作  者:崔友平,等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5963044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经历探索、改革和发展,正在昂首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究竟走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轨迹,本书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运用可靠详实的历史资料再现历史。不仅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升自身素养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更是庆祝祖国70华诞的重要献礼。

TOP作者简介

崔友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批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山东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主任,科研处处长,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中央编译局办公厅主任、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出版《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走出通货膨胀之路》《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等著作,主编《两个转变与通货膨胀和失业》《政治经济学》等著作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行业垄断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鼓励和规范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宏观政策研究"等guo家级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2项,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TOP目录

第一章 理论先导: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一、科学理论的一脉相承 / 002

二、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 / 009

三、指导思想在党章中的与时俱进 / 013

 

第二章 建国伟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 02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得益于三大法宝 / 026

三、新中国成立开华夏亘古未有之先河 / 031

 

第三章 伟大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考验 / 039

二、大刀阔斧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 043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047

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 051

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确立的意义 / 058

第四章 发奋图强:社会主义建设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

一、党的八大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065

二、全党整风的适时进行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 069

三、政治上的“左”倾冒进引发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失误 / 074

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十年 / 078

五、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 082

 

第五章 历史转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思想解放成为伟大历史转折的先导 / 089

二、拨乱反正为继续前进铺平道路 / 093

三、改革开放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 / 097

四、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 103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 112

六、积极调整对外战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 119

第六章 世纪赶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21 世纪

一、向着改革开放历史新阶段整装出发 / 12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新蓝图 / 131

三、在统一思想中制定跨越世纪战略部署 / 136

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 143

五、建设强大国防、维护祖国统一 / 147

六、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153

 

第七章 科学发展:在新世纪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的制定 / 160

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 16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 169

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 173

五、树立起新世纪的大国形象 / 180

六、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推进党的建设 / 184

第八章 开拓进取:历史性根本性变革和成就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 192

二、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 / 195

三、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深刻内涵 / 204

 

第九章 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对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重大政治论断 / 21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阶段 / 218

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228

四、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 232


TOP书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不断寻找民族独立的出路,社会各阶层都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然而,不论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都没能最终拯救国家沦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而无产阶级和全体劳苦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回溯这28 年奋进道路,不难看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广大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有力支持为中国革命奠定胜利基础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之下,中国人民不甘沦为亡国奴,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道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双重局限性,当时的中国社会除了无产阶级外的其他各阶级都无法担当救国图存的历史使命。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所不尽相同的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先天不足,作为无产阶级主体的产业工人数量不多,但规模相对集中,他们与农民阶级有着无法割裂的天然联系,很容易结成稳固的同盟者;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城市小资产阶级更是逐渐沦为被剥削、被压迫者。

  此时,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了无数无畏的英雄和不屈的战士。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这种现象曾经被人称作是“开万国未有之奇”。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样两个阶段。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同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当时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担任领导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是作为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参与者而非领导者,革命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以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重要保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在革命的道路上历经无数挫折与失败,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最终确认的客观真理。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顺利发展直至胜利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支先锋队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更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身,在不断探索中,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由共产党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赢得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发展道路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形成的。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创建至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 年的时间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无数的优秀战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牺牲奋斗的结果。其中,革命领袖群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袖之一,早在大革命失败以前,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大革命失败后,他是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成功革命道路的主要代表。如果没有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三)统一战线为中国革命胜利筑起坚强堡垒

  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统一战线的概念和理论也经历了一个由提出到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早在1840 年,恩格斯就已经提出“统一战线”概念,他认为在反对黑暗的宗教势力过程中,社会各阶级阶层都有共同利益,应当结成统一战线。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提出利用一切机会争取同盟军、在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础上建立工农联盟、实行多党合作等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将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大批志士仁人在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中上下求索,通过组建不同的政党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20 世纪初叶中国政治生活领域陆续诞生的300 余个政党中,最终只有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诸如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马叙伦、许德珩等许多民主党派领导人,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数次革命浪潮中历经巨变,矢志不渝地追求救国救民之真理,最终他们都先后成了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选择追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即使在最艰苦的年代,他们也始终坚持革命的立场,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可靠同盟军,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国际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向中国革命伸出援助之手

  毕生致力于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马克思与恩格斯,以自己所创立的科学理论始终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就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相应论述,提出世界历史从区域史走向世界史,共产主义理想从一国走向多国,将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观点。

  进入20 世纪,列宁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同时也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推向前进,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理论设想。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欧洲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浪潮,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大陆上先后涌现出了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民主德国等8 个社会主义国家。

  反观20 世纪中叶的亚洲,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斗争,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曾经受到“左”倾路线的严重影响,以至于中国革命出现了一些重大挫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革命曲折前行的过程中,苏联和共产国际提供了军事、物资、人员、技术等不可多得的重要援助。二战结束之时,中国的解放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尚未取得,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使得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势力受到削弱,其他各国共产党也纷纷针对本国的资本主义开展斗争,中国革命获得了宝贵的援助,来自帝国主义的压迫得到相当大程度的缓解。

  可以说,中国革命能够赢得胜利,同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正如毛泽东曾经说过的,假如没有苏联的存在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没有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和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斗争,堆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国际反动势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胜利的;胜利了,要巩固,也不可能。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很多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在这些国际主义战士中,有建立国际安全区拯救25万无辜群众的拉贝,有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医生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有穿梭于战区维修通信设备的林迈可,他们不计回报,甘于付出,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中国大地,有些人甚至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于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64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31.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