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画史鉴-全景插图版:中国鸦片史(1750-1950)(精装)
中画史鉴-全景插图版:中国鸦片史(1750-1950)(精装)


中画史鉴-全景插图版:中国鸦片史(1750-1950)(精装)

作  者:包利威

译  者:袁俊生

出 版 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定  价:88.00

I S B N :978751461696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专业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丁丁在《蓝莲花》中的冒险经历以及波德莱尔所描述的《人造天堂》让西方人陷入遐想,在他们的想象当中,鸦片与中国文化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而中国人则把鸦片看作是“外来”的毒品,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象征,在19世纪里,中国连续两次遭受鸦片战争的侵害。

1750年,英国不法商贩将印度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1950年,毛泽东创建的新中国彻底铲除了鸦片,在这两百年间,鸦片给中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部扣人心弦的出色论著打破历史文化的偏见,颠覆了许多被人广为采纳的观点。客观描述了鸦片在中国的全景:种植与制作、内政与外交,政治经济与社会、烟民与烟馆,深入地探究了鸦片渗透到中国社会的种种原因以及在中国的复杂演变,对认识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TOP作者简介

包利威,1998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专攻中国史。1998-2000年在广州中山大学教法语。返法后,从师法国汉学家安克强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此时已将研究方向定位于旧中国广州地区的鸦片史。此后,前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返回法国后,分别在巴黎第七大学、巴黎第八大学、奥帕尔海岸大学任教。2010年,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座教授。从2015年起,任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包利威将研究方向放在鸦片史上,此后他先后发表了三部研究专著:《一种垂危的毒品史:1906-1936年间广州的鸦片》,《中国鸦片史:1750-1950》,《从鸦片战争至当下的中国》。此外他还用中文发表了多篇有关鸦片的研究论述。


译者简介:

袁俊生,197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并留校任教。1979-1984年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工作,现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任副教授。主要译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合译),中短篇小说《唬——小黑猫成长记》《说烦了爱》《风月趣谈》《前世今生》《磨坊信札》;人物传记《卡萨诺瓦传奇》《永远的小王子》《齐达内传》《布勒东传》《阿拉贡传》《兰波传》《马塞尔·杜尚传》;文学理论著作《超现实主义宣言》;科普读物《孤独的真相》等。


TOP书摘

第一章  从制作烟膏到吸食鸦片

鸦片罂粟(Papaver somniferum)通常被人称为罂粟,这种植物的野生物种早已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与众多植物的传播路径所不同的是,罂粟最早起源于欧洲,随后才传入亚洲。有关罂粟传播途径的研究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似乎有迹象表明,罂粟最古老的种植地是在当今瑞士境内,到了古罗马时代,这一植物已开始在地中海沿岸传播开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是在中世纪时认识罂粟的,是阿拉伯商人在唐代(618—907)时将罂粟引入中国的。在引入中国的初期,罂粟并非拿来做镇静剂用。实际上,只是到了10世纪,鸦片罂粟才被纳入中医药典的著作里,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许多药方开始采用罂粟的蒴果和种子。罂粟花极为美丽,其茎株亭亭玉立,花朵优美,色彩鲜艳,颇像美艳的虞美人花,这也让罂粟花成为一种受人喜爱的装饰花,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展出的一只康熙年间(1662—1722)制作的红釉碗就是明证,碗上所绘精美图案正是美丽的罂粟花。

然而让罂粟名声大噪的并不是它那艳丽的花朵,而是其蒴果的汁液。在经过简单加工之后,汁液就变成一种物品,这一物品如今依然让若干文明社会想入非非,它就是鸦片。

在明朝(1368—1644)初期,有人已开始从罂粟蒴果里提取汁液,并以水烟方式吸食。鸦片最初只是当作药物来使用,但此时它已成为一种消遣的乐趣。到了17—18世纪,有人搞出一项技术革新,让鸦片能像烟草那样去吸食,从而为19世纪的民众大规模吸食鸦片拉开序幕。

 

第一节 从罂粟到鸦片制品

一、罂粟种植

罂粟能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即使在高海拔地带也能生长,在中国有人曾在海拔约2000米的土地上种植罂粟,甚至在靠近热带地区,即使在海拔2300米的土地上,它也能生长,因为热带气候可以降低高海拔对罂粟生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罂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北方地区是春季播种,每年4—5月份播种,到秋季时收获,这样在一年当中,这块耕地只能种植罂粟,就不能再种植其他农作物了。但中国南方地区则和印度一样,是每年冬季播种。作为鸦片最大供应地之一的云南省,通常都是在11月初播种,这样在同一块耕地上,还可以种植夏季作物,比如水稻或者玉米。我们在前文说过,罂粟花开得非常美艳,除此之外,它的花茎也很高,这让它难以隐藏。在罂粟种植被视为非法的地区,监察机构会在罂粟开花的季节加大监察力度。而农民则在必要时设法去遮掩罂粟,比如将罂粟与其他农作物混种在一起,以掩人耳目。在东北地区,农民就用高粱或玉米来遮掩罂粟,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就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高大农作物,如甘蔗等来遮掩罂粟。罂粟是一种喜肥料的植物,需要大量施肥。比如在安徽阜阳地区,每年起码要施两次肥:一次是在播种之前,即中秋节前后;另一次是在清明节前后。在种子出苗之后,还要做两到三次的中耕除草工作。而收获一般需要好几天时间,这是一件令人感觉枯燥乏味的活计,因此不论是女人、孩子,还是上年纪的老人,往往都会到田里去帮忙。为了填补收获季节人手不足的缺口,有些季节工便涌向罂粟种植地区,以求能在那里找份差事做。

在罂粟花瓣凋落之后,待蒴果尚未完全成熟,依然呈青绿色时,就要把它采摘下来。蒴果呈宽倒卵形,由于产地不同,蒴果的大小也不同, 在土质好的产地,蒴果大如鸭蛋,而土质差的,蒴果只有鸡蛋大。人们用针或刀片在蒴果皮上划一切口,切口要划得很快,而且刀法要灵巧,切口绝不能划得太深,否则汁液会流到罂粟籽里。相反,如果切口划得太浅,汁液是不会流出来的。人们往往是在晚上给蒴果划切口,到第二天早上,再用刮刀将流出的汁液取走,放入一个空竹筒里。在接下来的三五天内,他们会连续在蒴果上划切口,如果蒴果很大的话,就能划许多切口。收集起来的汁液因与空气接触而变得很黏稠,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之内,采集的汁液会一直晾着阴干。在汁液晾干以后,就形成固体的鸦片,然后再制成各种形状以便于携带,因产地不同,鸦片所做成的形状(块状、砖状、球状等)及其重量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生烟,又称烟土。因出产地的土质不同,鸦片的颜色也略有差异,有的呈黑色,有的则呈深褐色。至于说鸦片的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由膏状体转变为硬土块状。为适合长途运输,生烟被制成鸦片球,装入带隔板的木箱里。

因各地区土壤气候不同,鸦片的亩产量差别也很大,东北地区的辽宁及黑龙江,亩产量仅为15两(600克),而在西南省份,亩产量会比东北地区的高很多,比如贵州的荔波县,亩产量可高达800两。不过,如此大的差距是拿极限值数据作对比后得出的,假如不把东北地区列入统计,那么在全国范围内平均亩产约为30至70两。气候条件也是影响鸦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罂粟在生长期内若遇干旱,产量就会非常低。倘若收获季节又遇上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整个收成就会变得更加雪上加霜,因为雨水会把蒴果的汁液冲刷掉,狂风同样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虽然单从数量上看,亩产量并不可观,但鉴于鸦片那巨大的经济价值,种植罂粟还是很赚钱的。由于经济大环境时好时坏,鸦片的最终价格也会随经济大环境起伏波动,但总体来看,种植罂粟还是比种粮食赚钱,甚至比种其他经济作物(如棉花或烟草)划算。只要农民不被鸦片税压垮,罂粟就比任何一种农作物的价值都高,不过鸦片税高得让农民无钱可赚的局面还是鲜有见闻。然而,对于农民来说,即使罂粟籽远不如蒴果汁液的价值高,他们还是能挖掘出植物其他部位的价值,罂粟茎杆晒干后可做柴禾;罂粟叶子可以喂猪,人也可以食用(根据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的描述,罂粟叶子的味道有点儿像菠菜);罂粟籽可以榨油,既可食用,也能拿来当灯油用。

二、生鸦片

鸦片是一种很复杂的物质,它含有大量的水分(12%~25%),除此之外,还含有糖分、亚硫酸、乳酸以及树脂等物质。鸦片当中四分之一的物质是由二十来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碱组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吗啡,当然还有那可汀、可待因、罂粟碱以及蒂巴因等。生鸦片所包含的成分不仅与产地的气候及土壤有关,而且还与收获时所使用的采集手法有关,比如划破蒴果青皮的刀法,晾晒汁液的器皿等,因此生鸦片的成分差异会非常大。因产地不同,鸦片的味道也会有很大差异,对于鸦片烟民来说,决定鸦片质量的恰好是味道,而非鸦片当中吗啡的含量,被视为鸦片“功效”的吗啡不过是作用于精神的药物罢了。拿葡萄酒来作对比最能说明问题:葡萄可以酿出葡萄酒,而葡萄酒的有效成分就是乙醇,但喜饮葡萄酒的爱好者绝不会认为酒精含量是决定葡萄酒品质的因素。同样,生鸦片不但可以贮存很长时间,而且放得时间越久越好。有经验的鸦片吸食者更喜欢享用陈年鸦片,而不愿意吸食当年出产的“新土”,因此所有的烟馆都会拿陈年鸦片去招揽烟客,有的烟馆甚至夸口说他们的鸦片是“贮存了三冬的上等好烟”。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特别提出来,无论是哪个年代,几乎所有喜好吸食鸦片的人都认为,品质最好的烟土当属印度出产的鸦片。印度罂粟种植者掌握着一定的诀窍,当地的气候条件又非常适合罂粟的生长,除此之外,自1793年起,鸦片生产就严格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该公司垄断了印度恒河河谷地区的鸦片生产及贸易。因此,当地出产的鸦片品质一直很稳定。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也从波斯和土耳其进口鸦片,但烟民们并不喜欢波斯和土耳其出产的鸦片。在中国境内,云南出产的鸦片品质最佳,尽管如此,整个云南省内各地区所出产的鸦片还有些微小的差别。比如丘北县所出产的鸦片,其品质就享誉全国。

在此,我们还要强调指出,鸦片品质上的差异也反映在价格水平上,就全国范围内来说,整个价格差异非常大。比如在20世纪30年代的成都,四大类型的鸦片在争夺当地的市场,价格差异竟然能达四倍以上。当地出产的生鸦片售价约为每两1元,要比相邻省份贵州出产的(每两1.2元)以及云南出产的(每两1.4元至2.2元)便宜很多。至于印度出产的生鸦片,它的售价约为每两3元至4元。价格的差异并不仅仅因为这款鸦片受人青睐,那款鸦片不受人追捧。实际上,某款鸦片的价格之所以被抬得很高,是因为在价格里还要加上运输成本和关税,鸦片产地距离越远,价格就会越高。在1916年(那一年鸦片价格相对较高),云南产鸦片在运入广西百色时,价格为每两3美元,运抵南宁时,价格提升至每两4.5美元,再运至梧州时,价格攀升至每两5.5美元,最终运到广州时,价格已高达每两7美元。进口鸦片的价格走势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就是运输成本变得更加昂贵,尤其是逆流而上从下游运到上游,路途艰险,十分不易,价格上涨的幅度也就更大了。在19世纪80年代,公班土运抵福州时每两价格为19美元,沿闽江上溯几十公里,运至延平时,价格就攀升至每两24美元,再往上游走上几公里,价格就能涨到每两25美元。我们在后文还会看到各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这类价格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吸食鸦片者的消费习惯。

三、熬制

鸦片通常有两种形态,最好将其区分开来:一种是生鸦片,另一种就是烟膏。中文对这两种形态不加区分,将其通称为鸦片。我们在前文已经介绍过,生鸦片呈固态,而烟膏的质感很像废糖蜜。

将生鸦片熬成可以吸食的烟膏通常是在靠近烟馆的地方制作。熬制方法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制作烟膏的工艺还是相当简单的,而且制作过程也是大同小异。首先要把生鸦片放入铜锅里,凭借其本身所含的水分,用文火融化开。然后按每块鸦片(600克)添加5升水的比例来煎熬,这时再把鸦片残渣掺进去,鸦片残渣是鸦片吸食过后留下的烟灰渣,残渣里依然含有吗啡。熬制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制剂粘在锅底上。待水熬掉三分之一以后,就把铜锅从火上拿下来,把制剂过滤一下,再把过滤好的制剂放到文火上慢慢熬,直到熬成稠糖浆状。鸦片一定要熬透,如果熬得不够火候,那么在吸食时,就很难用针挑起来。相反,倘若熬得过火了,那么鸦片的口味就会受影响。熬出来的鸦片制品就被称作“烟膏”。由于熬制方法多少有些差异,可以根据需要,把制剂多过滤几次。熬好的烟膏通常都装在小瓷盒里。很多人都喜欢陈放烟膏,陈放多年的烟膏品质更佳。

熬制烟膏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1.生鸦片经熬制之后,总量会减少很多,一般会减少三分之一左右。换句话说,100千克生鸦片经熬制后,只能出66千克烟膏。因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提到鸦片数量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说明,这一数量是指生鸦片,还是指烟膏;

2.有些熬制烟膏的奸商想方设法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在熬烟膏时往往找些便宜的辅料添进去,比如猪油、植物树胶等。d掺了过多辅料的鸦片无论是口感,还是色泽,甚至连味道都变了。相反,仅掺有少量辅料的假货一般人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挑剔的鸦片吸食者才能品尝出来;

3.虽然熬制烟膏的方法极为简单,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有些熬烟膏的师傅手法极为灵巧娴熟,即使选用同样的生鸦片,可熬出来的烟膏就是比其他同行做的味道好。a手工熬制烟膏的品质确实要仰仗师傅的诀窍,不过有些商号即便采用工业化方法也做得很棒:有些烟膏品牌甚至享誉全国,比如澳门的红狮牌,因为他们不仅选用上等的原料,而且熬制烟膏的师傅都很有经验。香港出产的烟膏也很有名气,他们采用产自印度的优质鸦片,包装也做得很精美,烟膏盒都用黄铜丝来包封。这些著名品牌的烟膏卖得非常好,也让许多造假者跃跃欲试,去做冒牌货。我们还注意到,尽管鸦片绝大部分是以生烟形态运抵消费场所,再熬制成烟膏,但少量著名品牌的烟膏依然会运到很远的地方,比如运往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以及澳洲、东南亚的华人聚集地。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24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特种纸

加载页面用时:42.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