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艺术史图典大系(全8卷9册)
中国艺术史图典大系(全8卷9册)


中国艺术史图典大系(全8卷9册)

作  者:中国文物协会专家委员会 主编

出 版 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定  价:1104.00

I S B N :978753265217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专业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史图典大系》全套8卷共9册,分《书法卷》、《绘画卷》、《陶瓷卷》(全二卷)、《青铜器卷》、《玉器卷》、《金银器卷》、《工艺品卷》及《服饰造型卷》。全书以史为序,以物证史,叙述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和艺术成就,力求艺术性与学术性的结合,为艺术爱好者提供艺术史知识和审美享受,也可作为艺术史研究提纲挈领的指南。所收录的艺术品,既囊括经典的传世品,又突显当代考古新发现。经过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经年磨砺,内容精当,版式美观,图文并茂。编排过程充分利用新科技手段,既突显古老文明的庄重雅,又不失通俗时尚。

《书法卷》:篆隶行草,楷立法度,笔墨风流,直书性灵。

《绘画卷》:画龙点睛腾空去,山川咫尺即千里。

《陶瓷卷》(全二卷):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青铜器卷》:国之重器,恢弘雄奇,传承千载,不可磨灭。

《玉器卷》:天地蕴奇石,机巧夺天工。

《金银器卷》:银台荧烛月光明,满城尽带黄金甲。

《工艺品卷》:方寸之间雕琢江山,一经一纬衣被天下。

《服饰造型卷》:冠冕是中华文化的表征,衣冠是古典思想的形象。


TOP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编,各领域专家学者倾力编篡而成。

孔德明,1937年生,山东曲阜人。195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兼任形象设计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首席委员、商务美术设计中国总部专家委员会人物造型设计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用具?职官》等专著23种及论文五十余篇。

彭适凡,1937年生于江西乐安。曾任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兼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任江西省博物馆名誉馆长、《南方文物》名誉主编、江西省考古学会理事长、江西省文物鉴定专家组组长、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江西先秦考古》《新干古玉》《中国南方古代印纹陶》等著作。

陈丽华,1953年生,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研究馆员。曾任旅顺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副院长。著有《古漆器鉴赏与收藏》《漆器鉴识》,参与编撰《中国漆器分类全集》《中国美术全集?金属胎珐琅器卷》《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漆器卷》《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珐琅卷》等著作。

单国强,1942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美术学院书画鉴定硕士研究生班导师。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1992年被评为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书画鉴赏与收藏》《戴进》《赵之谦》《中国绘画史?明代》《中国书画》及《中国巨匠》系列等。

贺云翱,江苏宝应人。现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长江文化论丛》主编。曾经主持或者参加邮广陵王夫人墓、扬州唐城南门遗址、句容城头山遗址、南京六朝陵墓、明东陵寝园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发表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方面的论文(著)百余篇(部)。

李辉柄,1933年生于湖北沙市。现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参与编撰《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主编《中国陶瓷全集》《中国美术大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等著作。

周南泉,1936年生于广东兴宁。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特别是古代玉器的研究、鉴定和策展工作。曾经参加《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卷》等著作的编撰工作。现任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TOP目录

● 青铜器卷

导论

第一章 铜石并用时代

第二章 向青铜时代迈进

第三章 青铜艺术的初步发展

第四章 青铜艺术的鼎盛辉煌

第五章 青铜艺术的急遽转型

第六章 青铜艺术的百花齐放

第七章 青铜艺术的璀璨余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服饰造型卷

导论 

第一章 衣服初现的年代 

第二章 彰显社会等级的服饰 

第三章 在分裂与变革中大放异彩的服饰 

第四章 创建帝国服饰礼制的时代 

第五章 魏晋风骨与异域风采的融汇 

第六章 帝国盛世的华丽风尚 

第七章 走向内敛雅致的服饰 

第八章 尽显草原风情的服饰 

第九章 汉族服饰的艳丽余晖 

第十章 以满族装束为主体的服饰 

第十一 章现代服饰文明的开端 

中国服饰造型发展大事记 

后记——唐装的变迁

 

● 工艺品卷

漆器

导论

第一章 源自自然的漆器艺术

第二章 楚人的骄傲

第三章 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四章 失宠的漆器

第五章 漆器由实用向艺术的过渡

第六章 垄断下的繁华

金属珐琅器

导论

第一章 来自阿拉伯的掐丝珐琅工艺

第二章 古老工艺新生的錾胎珐琅

第三章 随西学而入的画珐琅

竹木牙雕器

导论

第一章 从原始走向成熟

第二章 雕虫小技登堂入室

第三章 名家辈出的时代

玻璃器

导论

第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萌芽期

第二章 映日荷花别样红——成熟期

第三章 浓妆淡抹总相宜——峰期

织绣篇

导论

第一章 早期社会的纺织痕迹

第二章 锦绣初成

第三章 织绣的初步繁荣

第四章 远销的秦汉织绣

第五章 风靡天下的蜀锦

第六章 繁华的盛世锦绣

第七章 锦绣的新发展

第八章 金锦的鼎盛时期

第九章 南北齐辉的繁荣

第十章 官民织绣的全面发展

中国工艺品发展大事记

 

● 绘画卷

导论

第一章 器铭砖石 艺术之光

第二章 魏晋风骨 六朝神韵

第三章 屋建瓴 继往开来

第四章 画院鼎盛 文人画倡

第五章 游牧民族 草原来风

第六章 远绍唐宋 文人画兴

第七章 流派纷呈 各领风骚

第八章 标新立异 流派更迭

中国绘画发展大事记

 

● 金银器卷

导论

第一章 初露光芒的早期金银器

第二章 走向独立发展之路的金银器

第三章 民族大融合潮流中的金银器

第四章 尽显帝国风范的金银器

第五章 相互影响又风情各异的金银器

第六章 迎来末世辉煌的宫廷金银器

附录一 中国金银器发展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 书法卷

第一章 上古文字 秦汉篆隶

第二章 书体齐备 南帖北碑

第三章 隋唐巨匠 规范法度

第四章 两宋书家 宗法尚意

第五章 托古改制 承前启后

第六章 明人尚态 流派纷呈

第七章 帖学余绪 碑学倡兴

附录一 东汉碑刻简表

附录二 中国书法发展大事记

 

● 陶瓷卷(一)

导论

第一章 文明曙光照耀下的陶器工艺

第二章 孕育中的瓷器

第三章 儒雅青瓷江南

第四章 南青北白盛世风华

第五章 三彩富丽再现盛世

第六章 官窑诞生瓷业南兴

第七章 北方民族政权统治下的陶瓷业

附录一 中国陶瓷发展大事记(新石器时代—辽、西夏、金)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 陶瓷卷(二)

导论

第一章 色彩王国的向往

第二章 继往开来的明代瓷业

第三章 帝国夕阳余辉灿烂

第四章 20世纪初的陶瓷

附录一 中国陶瓷发展大事记(元—民国)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 玉器卷

前言 

第一章 石蕴精美——玉的含义及琢玉 

第二章 石破天惊 

第三章 威武与神秘 

第四章 礼与装饰精神 

第五章 诸侯治玉各呈色 

第六章 再创峰 

第七章 古典的绝唱 

第八章 盛世新风 

第九章 世俗的颂歌 

第十章 尊古复兴 

第十一 章末日余辉 

中国玉器发展大事记


TOP书摘

前言

今天,摆在读者面前的一部《中国艺术史图典》系列(以下简称《图典》),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的大门。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不仅善于创造伟大的文明,而且善于把世世代代的文明保护起来、传承下去,使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上下五千年不曾间断、纵横八万里不留空白的历史见证。如此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史。它在全世界独树一帜,自古至今被世人称奇叫绝。正因如此,参与《图典》编撰工作的文博界同仁们都满怀着自信与自豪,以再现历史辉煌、传承历史文明、展示祖先智慧为己任。而今《图典》的出版正是尽这份历史之责的成果。

这套《中国艺术史图典》系列图书内容丰富。全书包括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法、绘画、工艺品、服饰造型八大类。全书各卷均以时间为序,以物证史,通过揭示历代经典文物所承载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信息,展现出不同时代的艺术特色及成就,完整、真实地再现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艺术发展历程。全书展示的历代艺术精品共1700余件,每一件都是从各地博物馆、考古所等文博机构收藏的千万件文物中精选出的代表作,以及一些收藏在台湾及海外的公认名作,都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的经典之作。全书将艺术性与学术性完美结合,在文物类图书中十分难得。《图典》更为重要的特点是具有权威性。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是本套丛书的主编单位,各卷主编和作者由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大专院校等机构的知名文物专家组成,大多还是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其中很多人都是各专门文物品类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文物类图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有各卷每卷精选代表性文物图片600~1400幅,规模之大、品类之全、精品之多,为文物类图书出版中所罕见。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126.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