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科技创新300年
科技创新300年


科技创新300年

作  者:韦火

出 版 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49119349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自然科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章回演义的体裁,讲述了近30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演进、与社会所发生的互动,以及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革。作者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干,以社会历史变迁为枝叶,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卷。

全书以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为引子,介绍了科学革命之后,自然科学的理论发现、各种新技术的发明以及人类社会由此发生的巨变,既有对重大科技创新事件的客观阐述,也有对众多科学家趣闻轶事和人格魅力的刻画,还有作者精辟深刻的思想评述。在精选科学事件、历史人物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现实打造了一出300年来科技创新的文字盛宴。

本书文笔简洁流畅,形式新颖生动,有助读者了解科技创新的源流发展,把握其整体概貌。既能启发人们思考科技创新的现状及未来,也能对广大青少年普及科技创新的知识。


TOP作者简介

韦火:男,祖籍广东客家,20世纪60年代生人。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TOP目录

引回      哥白尼剑指地心说    伽利略大破神学阵
第 1回    牛顿脚踩巨人之肩    经典力学大旗竖起
第 2回    光学奥秘二龙戏珠    惠更斯与老牛斗法
第 3回    哈维认定血液循环    医化学派另有说法
第 4回    波义尔挑战炼金术    施塔尔抛出燃素论
第 5回    拉瓦锡妙手拨云雾    化学界迎来新曙光
第 6回    林奈植物园里谈分类  布丰博物馆中论进化
第 7回    吉尔伯特王宫论磁    富兰克林风筝取电
第 8回    各路豪杰八仙过海    科学盟主花落英国
第 9回    培根与笛卡尔论剑    方法折射时代精神
第10回    产业革命风雨欲来    英伦半岛跃跃欲试
第11回    纺织机成为导火索    产业界技术大突破
第12回    一个好汉三个帮手    瓦特蒸汽机占鳌头
第13回    技术变革浪潮汹涌    席卷欧美群起仿效
第14回    康德挑战经典宇宙    科学迎来又一春天
第15回    赫顿质疑地质灾变    赖尔悟出渐变真谛
第16回    进化论重整旗鼓      达尔文一鸣惊人
第17回    能量领地群英会      守恒原理路同归
第18回    西施和东施联袂亮相  动植物细胞同出一辙
第19回    道尔顿道出原子论    阿伏伽德罗巧验证
第20回    元素周期汇于一表    门捷列夫技高一筹
第21回    法拉第领路电磁学    麦克斯韦尔集大成
第22回    大发现时代琳琅满目  法兰西荣膺科学新主
第23回    辩证法大战形而上    社会化科技显端倪
第24回    科学理论冲上前沿    引领技术揭竿而起
第25回    卡诺挥举热力学令旗  重将合力攻克内燃机
第26回    群英奋勇大战电老虎  直流交流迈进电气化
第27回    电器招数眼花缭乱    爱迪生最威称大王
第28回    焦炭炼铁技高一筹    转炉转进钢铁时代
第29回    巴斯德慧眼识病菌    医林好汉齐齐发威
第30回    维勒李比希联手领衔  搏出化工产业新天地
第31回    科技体制始登台      主角首推德意志
第32回    诺贝尔慷慨设大奖    科学界动力再激发
第33回    物理学上空突显乌云  伦琴和居里夫人现身
第34回    爱因斯坦大智大勇    相对论亮剑旧权威
第35回    量子理论一路杀出    哥本哈根创立门派
第36回    孟德尔种豌豆搞遗传  摩尔根养苍蝇找基因
第37回    望远镜越望越远      显微镜越看越微
第38回    科技展翅带飞经济    美国乘势一举崛起
第39回    奔驰和福特汽车代步  莱特两兄弟飞机上天
第40回    千里眼梦想成真      电视机来到人间
第41回    橡胶工业品登堂入室  塑料和尼龙竞相争宠
第42回    班廷探得胰岛素秘籍  弗莱明获青霉素宝物
第43回    战争妖魔裹挟科技    双刃利剑各砍一侧
第44回    原子弹横空威吓天下  大科技时代应运而生
第45回    战后科技日新月异    电子计算机成新宠
第46回    少壮派揭开基因面纱  生物学进入分子时代
第47回    自动化热潮席卷而来  新技术革命再掀波澜
第48回    火箭腾空穿云破雾    人造卫星直入九霄
第49回    激光器射出新天地    超声波拓展新用场
第50回    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  哈勃望远镜再添风采
第51回    罗马俱乐部敲警钟    脱缰的野马太疯狂
第52回    杂交农业改变生活    克隆动物震惊世界
第53回    贝尔纳断然回头反思  众精英齐齐上阵论道
第54回    互联网引发信息革命  全球化趋势如火如荼
第55回    人工智能引领未来    科技创新前景辉煌
第56回    大创新时代方兴未艾  大中华复兴时不我待

TOP书摘

传播科技创新史的有益探索——评《科技创新300年》

张文清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韦火教授编著的《科技创新300年》一书, 新近已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正式推出。       

科技创新是多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有关科技发展史的著作在国内外已有数不清的版本,但雅俗共赏的专著尚属寥寥。究其原因,除了科技史资料浩繁、庞杂,难以简洁叙事之外,还有对作者的素质要求颇高,既要有宽泛的科技理论功底,还要有较深的文史知识素养,一般的学者写起来很难二者兼顾。而韦火教授却知难而上,另辟蹊径,终成此书,在传播科技创新史方面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对科技界深有启示意义。通览全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一、体裁新颖,别具一格

科技史著作有各种各样的切入角度,包括通史、思想史、国别史、学科发展史等等,但无论怎样写都呈现出一付严肃、理性、说教的面孔,科学性有余而趣味性不足,尤其是诸如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之类的内容,读来让人颇感“烧脑”。而《科技创新300年》一书却别出心裁,打破了传统科技史的思维框架,在写作手法上采用章回演义的形式,讲述了最近30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演进、与社会所发生的相互纠葛,以及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翻天覆地变革,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把晦涩的科技史料陈述,变成了血肉丰满,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俱佳的文字盛宴,对科学不同领域的创新事件做到了有效、有趣的前后联接。比如上一回讲完了化学革命,很巧妙地引出了下一回的生物学创新。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的拉瓦锡,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了断头台,告密者是巴黎植物园的一名植物学家,用这样一点真实的史料做纽带,就很自然地从化学过渡到了植物学的讲述。作者还把动植物细胞的两位发现者,分别称作“西施”和“东施”,把枯燥的科学史料变成了真实有趣的演义。再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作者并没有刻板围绕着蒸汽机的发明去写,而是用了四个章回,分别描述了革命前夕英国各色人等的社会表演、纺织业的导火索、蒸汽机的出现、技术变革在欧美的扩散,并且鲜明地亮出了作者的观点“这次技术革命是在缺乏科学理论的帮助下完成的”。这样几个章回的衔接,让人对工业革命的历程一目了然,也纠正了很多人把蒸汽机与工业革命简单划等号的误解。实际上,用章回式体裁描述科技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中国特色的写作风格值得充分肯定。

二、脉络清晰,梳理流畅

科技创新有几千年历史了,那看起来是一幅长长的画卷。作者并没有按套路从源头说起,而是从近代科学转折时期开始,讲述了300年来科技创新的历程。作这样一个历史“截图”,体现出的是惊心动魄的科技创新节奏感,对大多数非专业研究人员来说,更有现实启发意义。正如作者所言,不妨随便数一数我们身边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物品,恐怕数个百十种也数不出几样东西是300年前业已存在的。那年月别说是汽车、空调、手机了,就连电灯、抗生素甚至圆珠笔、丝袜这样的小玩意也没人见过,更遑论飞机、高铁、摩天大楼这种大型科技产品了。细细一琢磨还真是这样,咱们这些当今草民的生活质量都很高,已远远超过了康熙时代、斯图亚特王朝的皇帝和富豪们,这要归功于近代以来的科技创新。作者以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为引子,主要介绍了科学革命之后,自然科学的理论发现、各种新技术的发明以及人类社会由此发生的巨变,既有对重大科技创新事件的客观阐述,也有对众多科学家生动形象的刻画,还有作者精辟深刻的思想评述。在精选科学事件、历史人物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现实令人信服地揭示出该书的主题。全书梳理出五十多个章回,从牛顿时代一气呵成写到21世纪的今天,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各主要学科的发展,重要技术发明的问世经过,而且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历史变迁的互动关系作了精彩刻画,使该书有血有肉,骨肉俱丰。比如科技的体制化本来是个晦涩的理论问题,作者却举重若轻作了通俗的解释,说是科学研究在以前大都是达官贵人们茶余饭后的“业余”劳动,是不能靠科学研究养家糊口的。而18世纪以后开始了转折,科学家慢慢变为了全社会一种正儿八经的职业,更多中低阶层的人有机会进入了科技领域,搞科学研究的人,哪怕不是科学家而只是唱配角的实验员、技师,也跟政府官员、军人、教师、医生、企业员工等职业一样,可以领到薪水了。这样的表述,在描写德国科技创新的历程时顺手切入,既梳理清楚了德国后来居上的原因,也让人对科技体制化过程一目了然。全书多处能能把深奥的理论阐述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这也是同类著作中不多见的。

三、论述精辟,见解独到

《科技创新300年》不仅是在讲述近代科技史,而且能紧密结合现实,宏论纵述,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见解,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科学理论素养。比如对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至今一直存在着种种非议,人们对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弗兰克林等人物褒贬不一,特别是近年来网上舆论一边倒,对威尔金斯、沃森大加鞭挞,对弗兰克林未获诺贝尔奖深表同情。作者则根据史实提出了当年DNA研究分为“元老派”“衍射派”“少壮派”三拨人马,客观分析了那场“豪门恩怨”的形成过程,并对那几位科学家作出了理性的中肯评价。再如针对近来出现的“暂时遗忘袁隆平”的怪论,作者根据史料分析鲜明指出,利用不育系在中国培育杂交水稻并使之变成粮食,最关键的人物就是袁隆平,正因为有了他在全国的引领作用,才有了人们吃进嘴里的多样化大米品种,妄言“我们目前吃进嘴里的大米没有几个是袁老爷子的产品,”就跟说“我们目前使用的电灯泡没有几个是爱迪生发明的产品”一样荒唐。书中还就着杂交水稻问题,顺便对近年来热议的转基因食品进行了科普解读,表明了科学理性的观点。不仅有理论方面的见解,作者还显示出了丰富的科技实践经验。对于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冷静分析了现状后认为,能够产生连锁式反应的龙头技术至今并没有完全明朗,因而所谓的第四次新技术革命仍没有爆发,眼下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热潮实则是上一次技术革命尚未释放完的“红利”。对如今一哄而上的AI技术,以犀利的眼光结合AI发展史进行了精辟分析。对于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作者也提出了“三箭齐发”的新颖理念。这些独到的见解,透彻周祥,鞭辟入里,对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推陈出新的意义。

当然,限于科技创新素材取舍的认识差异,该书也难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总体来说,前半部分写的有点略显沉闷,拘泥于史料表述而没有放开评述,后半部分写的更酣畅,因而读来更精彩。尽管如此,瑕不掩瑜,该书无论是在写作形式方面还是在史料整合方面,都堪称是一次有益探索,大胆创新,理应点个大大的赞。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55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95.7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