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
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


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

作  者:[德],汉斯-格奥尔格·梅勒

译  者:刘增光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定  价:55.00

I S B N :978755962674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千百年来,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始终令东西方读者感到痴迷与困惑。虽然它提供了一系列内含丰富的哲学见解,如强生之道、无为而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但其内容与结构依然晦涩难读。

德国汉学家梅勒受网络思维启发,创立了“超文本”的阅读方式,对《道德经》八十一章进行了清晰连贯的分析,从十大主题探索了其中的重重意象,帮我们清楚地理解和欣赏老子哲学。

梅勒通过东西哲学对比,梳理了阴和阳、道和德的核心概念,还有人性、道德、欲望、宇宙、情感、时间、生死等意象,而且他总结了道家在政治和战争中的独特理念,即“战争与和平”的哲学。

 

TOP作者简介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1964年生于德国,汉学家,师从波恩学派大师陶德文(罗尔夫·特劳策特尔),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曾任教于加拿大克鲁克大学哲学系,后任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道德之愚》。

TOP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 如何阅读《道德经》

第二章 性之道

第三章 阴阳、气、道德

第四章 吊诡政治

第五章 论战争

第六章 论知足

第七章 淡漠或消极伦理学

第八章 持久与永恒

第九章 死亡与死刑

第十章 “无情”

附录1 简论《道德经》的版本历史

附录2 简论《道德经》的英文翻译

附录3 关于英文版的访谈

索引

 

TOP书摘

《道德经》(或依照它在历史上的早期称呼《老子》), 是一本既吸引读者,又令读者觉得困惑的书。它的“玄”(darkness)吸引和启发了很多人。对某些人来说,这个玄好比是包含了智识奥秘和奇境的深渊,而对另一些人而言,这种玄则是理解上的障碍。这些读者觉得很难理解文中隐晦的韵文和字词。他们在文本中找不到真正富有启发性的东西,在隐秘和玄妙背后找不到兴趣。

《老子》之所以“玄”,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很久之前就由一种文本变为了另外一种文本。起初,《老子》文本的书写不是为了阅读,尤其不是给 21 世纪的人阅读的。《老子》是一本语录集,经历了许多个世纪,成为今天的样子。在早期,它是靠口耳相传,而非著述。它起初既没有想成“书”,也不希望那些研究它的人阅读。它被人记诵,而不为人精读。

最古老的《老子》文本——写在竹简或者丝帛上,是几十年前从古墓中出土的 。对墓主而言,与其说是书籍,不如说是威望、智慧的象征,权力、地位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的葬礼,书写是为了某种仪式。在中国古代社会,葬礼是最具体、烦琐,也最重要的礼仪。然而,在中国古代生活中,《老子》不是现在这种书的样子;相反,不得不认为它(或者更准确地说,这些语录后来构成了它)被口授给那些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换言之,那些拥有社会权力和财富的少数特权阶层。这些人用心学习《老子》这样的文本,它的诗性、政治和哲学内容,以及隐晦语录的历史背景,都一再暗示着它是在文化精英之间口耳相传的。公元前 4 世纪—前 3 世纪,这些精英将《老子》作为行使社会权力、修养自身,以及在自然和宇宙间找到个人恰当位置的指南。

毫无疑问,《老子》思想属于定位的核心范式,在这种定位中,中国古人以此来理解他们在国家和宇宙中的位置。《老子》思想和其他哲学文本同时作为普遍意义的来源而发挥作用。它们提供了一系列理解这个世界的认知图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规划自身的行为。诸如《老子》这样的文本,是中国古代自我表述和自我治疗的文献记录。我们现今读此类的文本,与当初研究它们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于古代中国人。因此,精装英文版的《老子》,也不再是它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样子。我们看待这个文本的方式,与生活在久远逝去的时代中、试图去记忆它的中国统治阶级的看法截然不同。

我们如今在书店里看到的《老子》,不再处于它原初的文化背景。这是一种语义的僵化转换——语义网络——实际上与我们所谓的“西方文明”没有丝毫关联。它的语义网络,曾起到过—些作用,并受到尊崇(不仅是现代人,连古人也如此追捧),但如今已变得晦暗不明——这就是《老子》看起来玄之又玄,使读者难以理解的原因之一。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48

开  本:32

加载页面用时:5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