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
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


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

作  者:李尚勇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定  价:69.80

I S B N :9787520704854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自然科学  >  地球科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地震预报预警制度,并在众多地震地质科学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外近百年地震史和中国近40年的数百震例,包括地震预测失败和成功实现预测预报并取得减灾实效的众多震例,深入分析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漏报的制度原因,剖析了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的严重缺陷及政府、地震部门的行为模式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中外地震地质科学家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本书关于大地震短临预警的理论体系,从而找到了大地震临震预警的有效途径。

本书在地震预报的制度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地震预报制度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极具参考意义的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TOP作者简介

李尚勇,男,“50后”,经济学专业、理工科背景,现实制度问题研究者,独立学者,四川省雅安行政学院经济学副教授。有10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高层“内参”,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经济学消息报》等(核心)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中国改革论坛网”和“光明网”为作者开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

TOP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   言 

引 言———敬请自然科学家听听制度研究者的意见     

第一章 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的里程碑                    

第一节 邢台地震开启了地震预测预报之门

第二节 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

第三节 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原因和意义

 

第二章 唐山大地震漏报始末

第一节 震前基本具备发布短临预报的技术条件

第二节 京津震情分析组长的最后努力

第三节 成功发布临震预报的 “青龙奇迹”

 

第三章 唐山大地震漏报的原因和后果

第一节 政治和科技方面的原因

第二节 学术争论及其后果

第三节 具体预测预报制度的严重缺陷

第四节 唐山大地震漏报引发的变局

 

第四章 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的现实水平       

第一节 中国一直坚持地震预报制度至今        

第二节 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的辉煌成就             

第三节 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测预报震例        

第四节 令人深思的长期统计数据     

          

第五章 主流预测与非主流预测                    

第一节 国际地震预测的百年沉浮                

第二节 中国主流预测的长与短              

第三节 中国非主流预测的优势与成就             

第四节 中国地震预测力量分裂的严重后果          

 

第六章 非主流预测方法示例                       

第一节 非主流地震成因学说                   

第二节 土地电———自然电场法                

第三节 孙威的 SW 系列地震前兆监测仪           

第四节 钱复业夫妇的 HRT 波地震短临预测法        

第五节 秦四清的孕震断层锁固理论           

 

第七章 汶川大地震漏报真相                       

第一节 主流中长期预测出现严重失误             

第二节 四川具备创造第二个 “青龙奇迹” 的技术条件 

第三节 主流短期预测失误连连              

第四节 非主流预测的出色表现              

 

第八章 大地震短临预警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 群测群防对于短临预测至关重要        

第二节 大地震前丰富的宏观异常及其震兆意义       

第三节 大地震临震预警的有效途径   

       

第九章 开放型地震预测预警制度                    

第一节 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的出路           

第二节 开放型制度的基本制度安排           

第三节 开放的地震预测制度                   

第四节 开放型地震预警制度的组织保障        

第五节 解放政府———政府的责任重点           

第六节 开放型地震预测预警制度试点     

 

TOP书摘

第四节 唐山大地震漏报引发的变局

一、 制度缺陷的必然结果

前面的分析说明,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根源主要不在于科技水平和地震预测水平,而在于我国地震预测预报制度的缺陷,在于这个制度本身。然而,唐山大地震以后,有关方面并没有反思制度缺陷,并没有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去继续我国地震预测预报的辉煌,相反,这个制度的更为深刻的缺陷,引发了我国地震预报体制的令人痛心的变局。

“728” 大地震当天上午和晚上,国务院领导两次召见国家地震局主要领导。同时,又专门召见了在震前14天正式作出了短临预测的地应力地震预测专家黄相宁,这给国家地震局领导层造成很大压力。

在地震当天晚上的召见中,首都圈震情主管官员向国务院领导汇报: 唐山地震十分出人意外, 震前没有出现像邢台、 海城那样的前震,震前什么宏观、 微观前兆都没有,故它是一次突发性地震,这种突发性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根本不可能预报预防。

(主管官员当天的汇报是基于她当时的认识,她自己后来的研究表明,除了 “ 没有前震” 外,其他认识均不正确。)

在“728”大地震之后的几个月里, 地震工作者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唐山人满腔愤怒地认为,地震工作者失职! 渎职! 一封封愤怒至极的信件飞向国务院,飞向国家地震局。他们要求法办渎职者,要求严惩国家地震局局长。

没日没夜工作在唐山废墟上的地震工作者冷不丁就会遇上雨点般飞来的石块、举着扁担追来的大汉、脏话、唾沫。他们的汽车被砸,仪器被扔。在公共场所如果有人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地震工作者的身份,唐山人就会围住他们,向他们发泄心中的愤恨和怒火: “饿死他们!” “ 疼死他们!” “ 枪毙他们!”

“728”唐山大地震的漏报,使国家地震局官员承受着巨大压力,而地震学家和专家则内疚、痛苦、沮丧,有的还后悔,也承受着巨大压力。

然而,这个压力太大,它不仅没有转变为努力向上的动力,相反,巨大的压力与地震短临预报的高难度一起,最终压垮了我国地震预报体系。

虽然,目前还没有详细史料来描绘国家地震局 “180度”大转变的历史细节 ( 这需要相关史料进一步解密) ,但是,已经发生的事实雄辩地说明,原来相对开放的地震预报体制的确发生了“逆转”。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75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110.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