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我就是教育:一个草根教师的成长启示
我就是教育:一个草根教师的成长启示


我就是教育:一个草根教师的成长启示

作  者:王福强

出 版 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54409880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我就是教育:一个草根教师的成长启示》围绕作者王福强的成长历程,书中以讲故事的方式,揭示作者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探寻教师的成长之路。《我就是教育:一个草根教师的成长启示》是一本用爱写出的书,既亲切又实用,笔触浅显幽默,读来引人深思。它将为富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带来宝贵的专业成长启迪。

TOP作者简介

王福强,河北人,笔名浮尘。从教三十年,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喜欢做梦,崇尚自由。出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经营你的课堂》等十余部教育专著及诗集《醒》,在全国各地做《做优秀教师,享幸福人生》《用教育润泽一生》等专题报告八十余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有较大影响。现为北师大合作平台附属学校校长。

TOP目录

成长秘诀1:突破“短板”的困扰
你,未必输在起跑线上
1.我是文安洼里的一颗“地梨儿”
2.初始学历之“痛”
3.不会英语又如何
4.我的一笔“烂字”
5.“憋”出来的课题论证
让失败为成功开路
1.难堪的“体育故事”
2.公开课上的“尴尬”与“荣光”
3.从落榜生到第一名
4.受得住“审视”的目光
5.终生难忘的“耻辱”
学习,学习,再学习
1.别让自己成为新文盲
2.写满批注的书
3.别让不了解成为阻碍学习的拦路虎
4.最蹩脚的课也有可学之处
5.想想咱的老师们
借助环境的力量
1.不要被环境“绑架”
2.环境不能改变一切
3.找到办公室里的生活状态
4.要敢于“木秀于林”
5.与专家站在同一个战壕里

成长秘诀2:寻求永不枯竭的动力
找准你的定位
1.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2.阴错阳差的语文教师生涯
3.我是普通的“人”
4.不与他人攀比
5.毕业留言中的“真理”
永不放弃
1.要有教育的情怀
2.不抛弃,不放弃
3.“45”与“28”
4.找;隹自己的方向
5.将教师视为你的终身职业
站直了,别趴下
1.一次“回头考”的故事
2.拒绝平庸
3.站直了,别趴下
4.别做“墙头草”
5.“非典”时代的教育经历
寻找登高的梯子
1.请往前坐
2.挑挑重担又何妨
3.寻求登高的梯子
4.永远不要做站在旁边观望的人
5.做个会分享的人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1.从小事做起
2.做名师,更要做明师
3.写好你的规划
4.不要触及底线
5.找回教师的尊严

成长秘诀3:用内心的力量养活自己
你自己,能行
1.宿舍的哭声
2.克服黑暗的那一刻
3.我给女儿铺的“路”
4.越野赛的故事
5.坚持比聪明重要
隐忍是一种大智慧
1.梦断开发区
2.一次让我愤怒的演讲
3.一波三折的中职评定
4.出人意料的“调动之旅”
5.尴尬的十年副校长经历
担当,让你变得强大
1.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的道歉
2.给自己一个高尚的理由
3.代课的日子
4.不惧重任
5.忠诚于我的学校
乐观才会一路风景
1.做自己的掌舵人
2.天不变,道亦可变
3.既要有追求,又要无所谓
4.天上不会掉馅饼
5.寻找深层次快乐

成长秘诀4:掌握心灵对接的艺术
和学生站在一起
1.我是季军
2.神奇的日记本
3.孩子,你来帮帮我吧
4.一个陌生中学生的来信
5.9币生要亲密有间
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1.老师,我是倒数第一
2.请忽略孩子的背景
3.被“画了圈”的学生
4.从“究竟该谁挨冻”谈起
5.小座位,大学问
成为学生的“贵人”
1.不倒的“学习标兵”
2.被张贴出去的“诗集”
3.“卡了壳儿”的新年独唱
4.68分钟与一个孩子的梦想
5.我的三任班长
宽容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
1.改变了我一生的那次长谈
2.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后进生
3.震惊校园的“相声表演”事件
4.相信是最大的师德
5.崔老师的那次发火

成长秘诀5:拒绝乏味的生命状态
用笔勾勒美好的教育人生
1.我写作,我快乐
2.埋头苦干,还要善于表达
3.教师要有点书卷气
4.写在演算草纸上的论文
5.巧用“笔名”的故事
坚持与书为伍
1.书店的故事
2.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要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
4.读书是为了成为名师吗
5.我的好书榜
开拓生活空问
1.教育应“有闲”
2.去山水间寻找
3.培养点兴趣爱好
4.透过网络呼吸
5.有点诗意地活着
后记

TOP书摘

《我就是教育:一个草根教师的成长启示》:
  我出生在文安洼。
  文安洼是华北地区的“锅底”,我家就住在这口“锅”接近锅沿儿的位置。过去的文安洼多水,与西面的白洋淀遥相呼应。文安洼历来为蓄洪区,也是天然的分洪区,在战略上说,一旦暴发洪灾,要保卫北京、天津,就得先淹文安洼。因此,文安洼是一个“十年九涝,蛤蟆撒尿也成灾”的地方。“淹了文安洼,十年不还家。”每每水来,老百姓总是流离失所。我常听妈妈说起,她们那代人记忆最深、影响最大的一次洪灾,就是1963年的大水。洪水来袭,待收的庄稼全部被淹,生活没了着落,村里人只能拖家带口划着船外出逃难。
  但是,自打我记事起,传统意义上的文安洼便不复存在了,这应该归功于毛泽东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指令。不过,我小的时候,家乡依旧多水,每到雨季,处处是沟满壕平。地下水的水位也特别高,我们到地里给猪打野菜,口渴了,就用镰刀在地里随便挖个坑,一尺多深,就会有小小的泉眼,汩汩地冒出水来;稍等一会儿,沉淀得清亮了,趴下就可以甜甜地喝上一气。那时候随便找条小河沟,打好埝子,便能捞到很多鱼。村里的水坑夏天洗澡,冬天滑冰,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不过随着气候的变化,文安洼的水像长了翅膀一样,突然问就不见了。文安洼再也没有了原来的风貌。这是题外话,不多说了。
  在文安洼,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莫过于“地梨儿”这种植物了。“地梨儿”呈圆形,皮黑,肉白色,球状体顶端长着一撮毛,究竟属于哪一科,哪一目,我无从查起,但看起来应该和荸荠是近亲。我听母亲跟我说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家户户断了炊。正当人们不知道如何熬过青黄不接的岁月时,文安洼突然长出了遍地的地梨儿。地梨儿像鹌鹑蛋一样大小,可以生吃,可以煮熟了吃,也可以晒干了,磨成粉,贴饼子、蒸窝头吃。文安洼周围方圆上百里的老百姓闻风而来。那时候,文安洼到处是刨地梨儿的人。那一年的地梨儿养活了很多人。更为神奇的是,大灾过后,地梨儿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让人不得不想,难道这地梨儿是上天派来拯救人们的?
  当然,我小时候还能见到地梨儿,偶尔也从沟边、水塘边挖出来尝一尝,但通常只是像花生米大小,而且硬得出奇,啃起来也没什么滋味儿,一点不像传说中的样子了。
  我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生涯。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几乎没什么文化,但他们懂得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一到年龄,就被送进了村里的小学。那时候学校根本没有木制的桌凳,一律是土坯垒砌的台子,学生自己从家里拿来小木凳或小马扎上课。冬天,教室的后面点一个小小的炉子,对四面透风的教室而言,几乎只剩下了精神意义上的取暖价值。到了初中,要到离家五里路远的乡政府所在地去读书,就更多了几分辛苦: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都顶着满天的星星去上学,书包里除了书本之外,一张玉米面饼子或者两个窝头是必不可少的,中午就在学校凑合着啃一点干粮吃,有时候连热水也喝不上。2018年1月9日,云南省昭通市一名叫王福满的留守儿童头顶冰霜上学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之为“冰花男孩”。这条新闻让我重新回忆起自己当年上学的情形,与“冰花男孩”何其相似!可这样的生活我丝毫不觉得苦,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那时候读书远比现在的孩子有滋有味儿得多,从未感到厌倦。
  原因何在呢?大约就是那时候的读书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上学不是一味地啃课本,还有很多的活动,割猪菜、拾麦子、搂柴火、养兔子。我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曾经有一段时间专门负责给学校的几只兔子割草,那可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这些活动的成果要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有时候还能换回一些零钱呢。那时候学习的压力也没有现在大,我记得那时候每周还是休息一天半。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是,周末放假了,常常是在周六中午吃饭前,作业已经完成了,接下来的假期,完完全全由自己支配了,自然其乐无穷!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56

版  次:1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73.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