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时间真好 抚平了一切
时间真好 抚平了一切


时间真好 抚平了一切

作  者:余光中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定  价:49.90

I S B N :9787559623676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余光中先生散文25篇,包含乡愁记忆、生活智慧、艺术欣赏、文学随笔、游记见闻五部分内容。记录余光中先生曾经亲历的生活,游历的远方,和对文学、艺术的领悟。

  《时间真好 抚平了一切》讲的是放下执念的我们,如余光中所说“兴于喜悦,而终于彻悟”。我们终究在时间之中找到答案,在寂静中得到智慧。

  通过这本书中,祝福每位读者:发挥自己的天分,找到生活的诗意与天真。学会宽恕,活得坦诚并有勇气。往后余生,把繁华纷扰过出平静。

 

TOP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

  在生命里从容漫步的诗人

  在时光中畅快漂泊的旅客

  余光中先生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还曾赴美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是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和优秀翻译家。

  2017年12月14日逝世,享年89岁。

 

TOP目录

第一章 每一条窄弄都通向记忆

有那么一座城,锦盒一般珍藏着你半生的脚印和指纹,

光荣和愤怒,温柔和伤心,珍藏着你一颗颗,一粒粒不朽的记忆。

家便是那么一座城。

思台北,念台北

每一条窄弄都通向记忆,厦门街是我的回声谷 

木棉之旅

春天所有的眼睛全都亮了,木棉花季是醉了的视觉 

从母亲到外遇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 

焚鹤人

少年爱做的事情,哪一样,不是梦的延长呢 

四月,在古战场

在异国独自去抵抗一季豪华的寂寞 

莎诞夜

青春常在,而青年不常在 

九张床

预感带几分恐惧,回忆带几分悲伤 

自豪与自幸——我的中文启蒙

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第二章 寂静,是一切智慧的来源

敏锐的心灵欣赏音乐,更欣赏寂静。

达摩面壁,面对的正是寂静的空无。

德国之声

所谓默化,先得静修才行 

饶了我的耳朵吧,音乐

真正的音乐使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加倍敏锐

 

黄绳系腕——泰国记游之二

心净即佛,更无须他求 

海缘

爱海的人,只要有机会,总想与海亲近

 

隔水呼渡

能有一个憨厚些的朋友,陪你煮茶看花,总令人安心 

第三章 不朽的元气

用一个人的悲伤换来全世界的喜悦,那牺牲的代价,

签在每一幅杰作上面,名叫文森特。

破画欲出的淋漓元气——凡?高逝世百周年祭

悲哀而温柔,却又明确而敏捷 

凡?高的向日葵

凡?高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 

第四章 马蹄鸿爪雪中寻

少年应有理想,但理想只是现实的延伸,有其极限。

到了极限,自然要重回现实来,再认人生。

何曾千里共婵娟

张爱玲真切的感性浑成自然,是真正的国色天香 

苦涩的穷乡诗人——R.S. 托马斯诗简述

在现实生活里,美却是得来不易 

诗的三种读者

读者赏花,学者摘花,诗人采蜜 

马蹄鸿爪雪中寻

所谓人生,就是矛盾之中不断的抉择 

想象之真

我所能把握的,只有心中感情的圣洁和想象的真实 

阿拉伯的劳伦斯

痛苦几乎是可以佩得很美的一枚勋章 

现代诗的名与实

没有一个大诗人是颓废的 

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

凉风起自天末,还望您善自珍重 

第五章 兴于喜悦,而终于彻悟

我想离开这世界一阵子,然后再回来,从头开始。

红与黑——巴塞罗那看斗牛

真正的英雄,独来独往而无所恃仗 

桥跨黄金城

我们随智者过桥,白鸥飞起,回头是岸

 

TOP书摘

  思台北,念台北

 

  隐地从台北寄来他的新书《欧游随笔》,并在扉页上写道:“尔雅也在厦门街一一三巷,每天,我走您走过的脚步。”一句话,撩起我多少乡愁。龙尾蛇头,接到多少张耶诞卡贺年片,没有一句话更撼动我的心弦。

  如果脚步是秋天的落叶,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则最下面的一层该都是我的履印与足音,然后一层层,重重叠叠,旧印之上覆盖着新印,千层下,少年的屐迹车辙,只能在仿佛之间去翻寻。每次回到台北,重踏那条深长的巷子,隐隐,总踏起满巷的回音,那是旧足音醒来,在响应新的足音?厦门街、水源路那一带的弯街斜巷,拭也拭不尽的,是我的脚印和指纹。每一条窄弄都通向记忆,深深的厦门街,是我的回声谷。也无怪隐地走过,难逃我的联想。

  那一带的市井街坊,已成为我的“背景”甚至“腹地”。去年夏天在西雅图,和叶珊谈起台湾诗选之滥,令人穷于应付,成了“选灾”。叶珊笑说,这么发展下去,总有一天我该编一本《古亭诗选》,他呢,则要编一本《大安诗选》。其实叶珊在大安区的脚印,寥落可数,他的乡井当然在水之湄,在花莲。他只能算是“半山”的乡下诗人,我,才是城里的诗人。千年一觉扬州梦,醒来时,我已是一位台北人。

  当然不止十年了。清明尾,端午头,中秋月后又重九,春去秋来,远方盆地里那一座岛城,算起来,竟已住了二个六年了。这其间,就算减去旅美的五年,来港的两年,也有个九年之久。北起淡水,南迄乌来,半辈子的岁月便在那里边攘攘度过,一任红尘困我,车声震我,限时信、电话和门铃催我促我,一任杜鹃媚我于暮春,莲塘迷我于仲夏,雨季霉我,溽暑蒸我,地震和台风撼我摇我。四分之一的世纪,我眼见台北长高又长大,脚踏车三轮车把大街小巷让给了电单车计程车,半田园风的小省城变成了国际化的现代立体大都市。镜头一转,前文提要一样的跳速,台北也惊见我,如何从一个寂寞而迷惘的流亡少年变成大四的学生,少尉编译官,新郎,父亲,然后是留学生,新来的讲师,老去的教授,毁誉交加的诗人,左颊掌声右颊是嘘声。二十六年后,台北恐已不识我,霜发的中年人,正如我也有点近乡情怯,机翼斜斜,海关扰扰,出得松山,迎面那一丛丛陌生的楼影。

  曾在那岛上,浅浅的淡水河边,遥听嘉陵江滔滔的水声,曾在芝加哥的楼影下,没遮没拦的密歇根湖岸,念江南的草长莺飞,花发蝶忙。乡愁一缕,恒与扬子江东流水竞长。前半生,早如断了的风筝落在海峡的对面,手里兀自牵一缕旧线。每次填表,“永久地址”那一栏总教人临表踟橱,好生为难。一若四海之大,天地之宽,竟有一处是稳如磐石,固如根柢,世世代代归于自己,生命深深植于其中,海啸山崩都休想将它拔走似的。面对着天灾人祸,世局无常,竟要填表人肯定说出自己的“永久地址”,真是一大幽默,带一点智力测验的意味。尽管如此,表却不能不填。二十世纪原是填表的时代,从出生纸到死亡证书,一个人一辈子要填的表,叠起来不会薄于一部大字典。除非你住在乌托邦,表是非填不可的。于是“永久地址”栏下,我暂且填上“台北市厦门街一一三巷八号”。这一暂且,就暂且了二十多年,比起许多永久来,还永久得多。

  正如路是人走出来的,地址,也是人住出来的。生而为闽南人,南京人,也曾经自命为半个江南人,四川人,现在,有谁称我为台北人,我一定欣然接受,引以为荣。有那么一座城,多少熟悉的面孔,由你的朋友,你的同学,同事,学生所组成,你的粉笔灰成雨,落湿了多少讲台,你的蓝墨水成渠,灌溉了多少亩报刊杂志。四个女孩都生在那城里,母亲的慈骨埋在近郊,父亲和岳母皆成了常青的乔木,植物一般植根在那条巷里。有那么一座城,锦盒一般珍藏着你半生的脚印和指纹,光荣和愤怒,温柔和伤心,珍藏着你一颗颗一粒粒不朽的记忆。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8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8.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