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美丽的蓝白色光芒:居里夫人的故事
美丽的蓝白色光芒:居里夫人的故事


美丽的蓝白色光芒:居里夫人的故事

作  者:韩玉荣 著

出 版 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丛 书:名人少年时丛书·诺贝尔奖得主系列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定  价:18.50

I S B N :9787539559216

所属分类: 少儿  >  少儿文学  >  儿童文学  >  外国儿童文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生动描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得主居里夫人的人生历程,讲述她拼搏进取的故事。从中可以感受她挚爱科学、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感受这位伟大人物的人格魅力。


TOP作者简介

主编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副主编李朝全,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作者韩玉荣,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对传主有研究,擅长纪实文学写作。


TOP目录

玛尼雅

悲哀年月

“秘密学校”

“椅子塔”的故事

小爱国者

优秀毕业生

“库里格”

求职

大学梦

两种学生

告别乡间

到巴黎去

上大学

求学巴黎

第二学位

结识居里

成为居里夫人

寻找新元素

伟大的发现

生平简历

后记


TOP书摘

玛尼雅

波兰民族是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波兰的历史是一部不停地被征服、被奴役的历史。波兰这片中欧大地,总是被邻近几个大国及其贪婪的君主所凯觎,总是沦为这些贪婪的统治者的砧上肉。十八世纪末期,沙俄、德国、奥匈帝国的独裁者们又决心瓜分波兰,可怜的波兰从此便不再是个完整的国家了。经过三次肮脏的分割,灾难深重的波兰被人为地分割为三个部分,即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兰,德意志蹂躏下的波兰和沙俄铁蹄下的波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831年,沙俄统治下的波兰人民揭竿而起,用铲子、长柄镰刀、棍棒与沙皇用来福枪武装起来的走狗进行了殊死搏斗。但不幸,这次起义失败了。沙皇及其走狗便对波兰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波兰人民陷进了更深重的灾难之中。许多人被砍了头,许多人被塞进囚车送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做苦力。一大批的沙俄警察来了,一大批的官吏也来了,他们分散在乡间,严密地监视着波兰人民。而最为卑鄙的是,一大批俄国教师也来了,并且规定所有学校都不得再教授波兰文,学校只能教俄语,只能用俄文课本。很显然,沙皇这一险恶用心是要在波兰实行奴化教育,让波兰人忘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可怜的波兰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

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就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不过,这时的居里夫人不叫做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因为她嫁给伟大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以后才得名的。她甚至也不叫做玛丽(她长大后用的名字),而是被亲昵地叫做玛尼雅。

华沙的诺勃里普基街上有一所看起来挺安静的学校。石砌的三角墙,紧闭的大门,以及里面低矮的二层楼校舍,都使得这座建筑物看起来活像一座废弃的古庙,而不像一所学校。但门外石墙上却明白地用俄文镌刻着这样四个字:男子中学,表明这里确实是一所学校。玛尼雅的父亲,物理教授兼副监督瓦拉第斯拉夫·斯克罗德夫斯基就在这所学校任教,并且把家也安在学校内。

同别的学校一样,控制着这所学校的是个俄国人。这人名叫伊凡诺夫,他不但自己毫无知识,那一颗狠毒的心更是令人厌恶。他不但经常申斥那些违背自己良心教授俄文的教师,还经常像个间谍似地翻查学生的作业本,寻找偶尔流露出来的“波兰语法”,并且对这些用“波兰语法”的学生加以惩罚。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刚来时,伊凡诺夫对他还是比较客气的,但自从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顶撞过他以后,伊凡诺夫就开始冷淡并渐渐排挤这位博学的物理学教授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这位沙皇走狗又发现了一位学生作文中有“波兰语法”,便找斯克罗德夫斯基副监督商量惩罚这个学生的办法,但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的反应却相当冷淡:

“伊凡诺夫先生,如果那孩子用错了语法,那实在不过是一个小错误罢了,如何能据此看出他的反抗情绪呢?就拿您来说吧,您偶尔也会用错俄文的,而且说不定还是常犯的呢。如果这个学生要受到惩罚,那么先生您呢?”

自然,从这以后,伊凡诺夫就恨上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了,并且不断地给他制造麻烦,甚至连他的工资也被削减了。

玛尼雅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可真不能用“幸福”来形容她的童年。相反地,成人们的谈话总是那么枯燥乏味,什么伊凡诺夫啦,什么警察、沙皇啦,什么流放、西伯利亚啦……所有这些,都令玛尼雅本能地感到害怕,她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来她家的大人都生活在某种重压之下,好像有人拿着鞭子在驱赶着他们似的。

幸运的是,玛尼雅不但有一个博学的父亲,还有一位优雅的多才多艺的母亲。斯克罗德夫斯基夫人不但长得优雅大方,还受过良好的教育,曾经当过一家女子中学的校长呢。她还能弹一手娴熟的钢琴,并能用一种轻柔曼妙的嗓音咏唱各种小调民谣,俨然就是个音乐家。遗憾的是,为了跟着丈夫在诺勃里普基街中学住,她只得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在家里专心教育子女。

玛尼雅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她上面,还有一个哥哥约瑟夫和三个姐姐,大姐卓西娅、二姐布兰妮雅和三姐赫拉。在那样的时代里,她们是很难得与别家孩子一起玩的,因为到处都是沙皇的间谍走狗,说不定什么时候被告了密,麻烦可就来了。他们对孩子们自然是无可奈何,但他们会问:大人呢?大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是不是对沙皇不满?所以,在华沙,玛尼雅是不怎么与别家的孩子玩的。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她们就只能自己在家玩了。

好在叔父送给他们一箱子积木,冬天里他们把这些色彩众多、形状不一的木块随意堆积起来,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就出现在他们眼前了,这是很有趣的。玛尼雅比哥哥姐姐更喜欢这些积木,因为哥哥姐姐们还有书要念和别的事要做,而玛尼雅却只能和这些积木作伴了。所以,玛尼雅更熟悉这些各种形状的木块,造出的桥梁、宫殿、教堂也比哥哥姐姐们的好看。

有时候,孩子们还把这些积木当作武器玩打仗的游戏。他们先用一部分积木摆成城堡、塔楼、桥梁,再用剩下的大小木块作为炮弹、子弹,趴在床上向“敌人”的碉堡发起猛烈进攻。这时候,约瑟夫,这里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指挥官,并且很威严地向几个妹妹发布命令:

“赫拉,瞄准那座塔楼!”

“玛尼雅,别冲到中间去,小心被打着了。”

玛尼雅此时总是兴高采烈地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为哥哥姐姐们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弹药”,好让哥哥姐姐们把“战斗”继续下去,一直到那些塔楼、桥梁、城堡轰然倒地,又重新变成一堆花花绿绿的木头为止。

在这样的游戏中,玛尼雅经常只能作为二姐的“副官”参加(大姐卓西娅一般是不会参加这种游戏的),谈不上是否“胜利”。不过,在玩别的游戏时,玛尼雅可是经常得胜的。

玛尼雅的二姐布兰妮雅进小学读书了。可是她很快就发现要学会那些字母和词汇是一件很令人厌烦的事。为了增加学习的兴趣,她想出一个主意,并认为这个主意一定会让她把单词记得更牢的。

一天,放学以后,布兰妮雅很神秘地把玛尼雅叫到屋外面,对她说: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绝对有趣的,我敢保证你会喜欢的。不过,你必须瞒过所有的人,连爸爸妈妈也不能告诉。你答应吗?”

“好的,我答应你。”

一听是有趣的游戏,玛尼雅爽快地答应了姐姐的条件。于是,布兰妮雅就成了玛尼雅的老师,教玛尼雅认字。她们用硬纸壳剪成字母的形状,然后排成各种各样的次序,组成不同意义的词汇。布兰妮雅告诉她怎样读这些字,这些字的含义是什么。很快地,玛尼雅就将“老师”所有的“家当”都学来了。她认的字不但与布兰妮雅差不多,记得也比布兰妮雅牢。没过多久,玛尼雅就能阅读简单的课文了。

有一天早晨,斯克罗德夫斯基夫人想检查一下布兰妮雅的学习情况,拿了一本书让她朗读。布兰妮雅拿过来读了,字她倒是认得,可连成句就不太熟练了,不免就有些结结巴巴。在一旁玩耍的玛尼雅听得有些不耐烦,走过来扫视了一下课文,一把拿了过来,用流利的语调朗诵起来。

不过,玛尼雅的父母,斯克罗德夫斯基夫妇是很慎重的教育家,他们担心孩子的早熟会对以后的成长不利,所以并不鼓励玛尼雅过早成为“天才”式孩童,尽管玛尼雅确实比较聪明,他们却总是鼓励玛尼雅多做游戏,多到室外玩耍。所以,在玛尼雅的孩提时代,她并没有显露多少天才的迹象。

 

悲哀年月

在玛尼雅很小的时候,生活还算是比较安定、比较殷实的。但正如一句古语说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那样的年代里,祖国被人侵略,任人宰割,波兰人民的“巢”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了,他们又怎能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过不了多久,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就因为处处顶撞校长伊凡诺夫而被削减了一半薪水,而且还被迫搬出了中学里比较舒适的房子。

从这以后,玛尼雅一家的生活经历了极大的改变。开始是生活的拮据,以至于不停地搬家,再到后来,则不得不在不宽敞的公寓里收留几个寄宿学生,为他们提供膳食、住宿,辅导学习,以赚取一些收入。更为糟糕的是,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为了增加收入,竟冒险将家里所有的积蓄投入一项生意中,结果,非但钱没有赚回来,反而连本钱都蚀光了。这一下,这个家庭可算是贫穷透了。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样贫穷的困境之下,先是玛尼雅的大姐卓西娅,因为照顾患了斑疹伤寒的寄宿生受感染,不幸死去;后来是玛尼雅敬爱的母亲,也终于没能捱过肺病这个恶魔的侵袭,早早地撒手归西了。

玛尼雅的大姐卓西娅长得很美丽,而且因为年纪比其他孩子大,她总是哄着玛尼雅几个小弟妹的。她总是领着玛尼雅去散步。她还特别能编故事,在这一方面,连她们博学的父亲也比不过她。她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即使是一些很平凡很陈旧的老故事,经她一讲述,就无不显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她还有一种本领,就是自己编一些小戏剧,活灵活现地为全家人表演,总是赢得全家人的掌声。

但是,这一位富有才华的大姐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一年,她才十四岁!这不幸,自然是由那可恶的沙皇及其走狗们造成的。要不是那位不学无术的俄国校长伊凡诺夫卑鄙地削减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的薪水,把这一家人从学校里赶出来,卓西娅就不会患此绝症,过早地离开人世了。

玛尼雅生平第一次面对死亡,第一次参加葬礼。她身穿一件小黑外套,脸色苍白,不停地啜泣。卓西娅躺在那里,看上去还是那么美丽,仿佛还在微笑。但是,玛尼雅知道,卓西娅再也不会牵着她的手去散步,再也不会绘声绘色地给她讲故事,再也不会给她们表演小戏剧了……

而她们的母亲此时也生命垂危,连门都无法迈出了。卓西娅被抬往墓地安葬时,她只能躺在床上,含着泪望着女儿离去。

玛尼雅的母亲早在生育玛尼雅的时候就得了肺结核。在那个时代,肺病可是个不治之症,人们尚未发现青霉素,只要一个人患了肺结核,那就等于被宣判死刑,剩下的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斯克罗德夫斯基夫人显然知道这一点,但她是个勇敢的天主教徒,尽管病情日益加重,她也总是尽量穿戴整齐,精神奕奕地当她的家庭主妇。不过,重病究竟是重病,她不敢与丈夫、儿女们共用碗筷,而是自己独用一套,从不与别人弄混;她也不敢去吻儿女们,害怕自己的吻会将病菌传染给他们。她甚至不敢与儿女们长时间在一起,谁知道这个该死的病魔有多厉害呢?

这样一来,母亲就像给封闭了似的,总是一个人待着。当玛尼雅玩得太久的时候,母亲就会打发卓西娅去把她叫到身边,让她休息一会。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手指抚弄着玛尼雅的小脸,替她拢好散乱的头发,口里说:

“玛尼雅,玛尼丝雅,我的安苏普丝奥哟!瞧你的脸多红,瞧你的头发多乱哟!”

玛尼丝雅是玛尼雅的昵称,而安苏普丝奥则是玛尼雅婴儿时代的浑名,母亲高兴的时候,总是这么叫她。

然而,只过了一会,她就要玛尼雅找哥哥姐姐们玩去.她总是这么说:

“玛尼丝雅……放开我……我还有事情要做!”

玛尼雅不明白母亲为何总是自己一个人关闭起来,也不明白母亲为何从不吻自己,但是她知道母亲身体不好。尽管母亲总是那么精神地出现在家人们面前,但从母亲日益严重的咳嗽声里,从父亲日益明显的忧伤里,她们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她们自然而然地在早晚的祷告词里加上这样的句子:

“求无所不能的主恢复我们母亲的健康。我愿一生都虔诚地侍奉您,作您的奴仆……”

是的,既然上帝无所不能,那么,他一定会帮助母亲恢复健康的。玛尼雅这么想。她当然希望母亲能早日好起来,不再咳嗽,这样,母亲也就不至于独自一人用她专用的碗筷,不至于总把儿女从身边赶走了。玛尼雅是多么希望能长久地偎依在母亲怀里,让母亲梳拢她长长的头发呀!

于是,玛尼雅加倍地祈祷,加倍地恳求上帝——无所不能的主拯救母亲的生命。只是一想到在卓西娅患重病、发高烧、说胡话时她也曾经这么恳切地请求,却一点没有用时,心中又未免害怕,万能的主到底能否拯救母亲的生命呢?

而母亲的病却一日重似一日。自从卓西娅去世后,母亲的咳嗽声变得相当吓人,父亲的脸色也一天比一天沉重。而且,生活状况还继续恶化,家里接纳的寄宿生多达十几名。公寓原来就不宽敞,玛尼雅她们的卧室只好兼作了寄宿生的餐厅。这样一来,年幼的玛尼雅每天天还不太亮就得起床,将卧室收拾整齐,好让寄宿生来得及在这儿用餐。

生活的艰苦吓不倒玛尼雅,她不抱怨。但母亲病重,却让她心里充满了无限悲哀。某种无可奈何的气氛已经笼罩着整个家庭。玛尼雅似乎也知道,自己热诚的祈祷是毫无用处的,上帝看来也无力拯救人类呀。

不幸的时刻终于再一次降临到斯克罗德夫斯基家。1878年5月9日,斯克罗德夫斯基夫人让医生去叫神父进来。作完最后的忏悔,她便带着深深的痛苦——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给斯克罗德夫斯基——离开了人世。

可怜的玛尼雅再一次穿起了黑色的丧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玛尼雅一连丧失了二位亲人,这时候,她还不满十一岁!

玛尼雅真是伤心欲绝。一连几天,她都在母亲的坟前跪着,在心底呼唤着她亲爱的妈妈。但是奇迹毕竟没有发生,这时候的玛尼雅也知道这一点。尤其使她感到愤懑的是那个“无所不在的主”,上帝,为何她的无数的祈祷竟不能使他挽救母亲的生命?为什么像母亲这样的好人不能平安地度过一生?还有自己的祖国波兰,总是被人奴役,为何也不见万能的主替波兰人民主持正义、公道?

尽管玛兰雅后来还跟着姑妈、姐姐们去教堂,但在她的心里,她实在无法将上帝与“无所不在”“公正”“万能”联系在一块了。与其说是去教堂祈祷,倒不如说她是想去回忆以前一家人一块到教堂的温情时光。

在这一段艰难的时期里,好在姑妈露西亚照顾着他们全家。她总是领着孩子们去散步,晒太阳,孩子们的身体才不至于因这些悲哀变故而垮下来。姑妈还替他们操持家务,这个家才总算像个样。

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也深深地怜爱着孩子们。他虽然没有足够的钱来打扮她们,但他有的是知识,几乎所有的闲暇,他都用他那广博的学识滋养着儿女们的心灵。

尽管生活是贫穷的,尽管命运是残酷的,玛尼雅,这位未来世界伟大的女科学家,却没有向命运屈服。痛苦和磨难也许会使某些人消沉,但对于有志之士,这种遭遇只会坚定他们的信心,更加顽强地向前走。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2.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