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大夏书系•数学教学高手的秘密
大夏书系•数学教学高手的秘密


大夏书系•数学教学高手的秘密

作  者:林运来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大夏书系·数学教学培训用书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567577732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数学教学高手的秘密》全书紧紧围绕“如何成为数学教学高手”这一主旨,紧扣教育教学实际,从“高手的专业修炼”“高手的教学探索”“高手的解题智慧”三个方面,系统总结数学名师林运来专业发展的经历与经验,告诉一线中学教师成为数学教学高手的实战智慧,有助于一线教师找到快速成长的路径与秘诀。此书是初高中数学教师打造有效课堂、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备参考书。

TOP作者简介

林运来,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福建省“十三五”数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3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曾获贵州省教育厅数学教育创新一等奖,所教学生高考总分曾获全省一、二、三名,个人事迹被《贵州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

TOP目录

秘密一 高手的专业修炼

修炼一 专业阅读/003
阅中解“惑”,读中导“学”/00
我们该读一读数学史/010
开启一扇认识数学世界的窗口/016

修炼二 专业写作/019
在观课中摄取,在评课中凝练/019
选题、规范与创新/025

修炼三 专业研究/032
为师三境/032
对数学教师学科素养的几点思考/039
注重核心素养,引领数学改革/044
活跃在高考中的无理常数π/051
中美两道考题带给我们的启示/055
自主招生试题对命题的启示/060
对六年高考数学福建卷的研究/064


秘密二 高手的教学探索

探索一 教学实践/075
妙用诗歌对联,打造诗意课堂/075
大道至简,宁朴勿华/081
浅谈将数学史知识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087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一)”教学设计/093
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098
失败是人生的宝贵财富/103

探索二 教学研究/108
从看似“鸡肋”的内容“做足”学生对数学的理解/108
数学高考试题对高三复习的启示/113
让人开窍的图形/121

探索三教学评价/127
让学习成为研究/127
巧用评价语,让课堂生成正能量/133
促进理性思维,培养良好习惯/136
他山之“思”可攻玉/143


秘密三 高手的解题智慧

智慧一 解题理论/151
怎样解题表/152
学会解题的四步骤程式/155
怎样学会解数学题/157

智慧二 解题案例/160
陈题新解/160
难题简解/168
一题多解/175
考题巧解/188
趣题妙解/202

智慧三 错解辨析/207
数学解题不可缺失理性/207
评析《数学通讯》问题243/212
这道题真的不宜用参数方程解吗?/214
数列学习中的9个易错点/217
三角函数学习中的8个易错点/221


主要参考文献/227

TOP书摘

中美两道考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南加州中学一道有趣的数学试题:

Proof that girls are evil.(证明女孩是魔鬼。)

老师在试卷上给出证明该命题所需要用到的假设和已知条件,然后让学生根据条件,证明假设成立。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道题的证明过程:

首先,“‘追’女孩需要时间和金钱”,那么根据这个给出的假设条件可以得出:Girls=time×money(女孩等于时间乘以金钱)。

而我们知道“时间=金钱”,由这个已知条件可以得出:

Girls=money×money=(money)2,即女孩等于金钱的平方。

And because “money is the root of evil”(同时,因为“金钱是万恶之源”),这句话中的英文单词root本指根源,但在数学上却表示平方根,因此从数学意义上可以得出:

Money=evil。

而女孩等于金钱的平方,将上式进行替代转换后得到:

Girls=(evil)2。

上式中的根号和平方相抵,由此可以证明:

Girls=evil,即女孩是魔鬼。

思考1:这道题考什么?

用我们的常规视角来分析,这样的试题,没有一个数字,没有几何图形,还叫数学题吗?证明的结果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老师这么考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另有深意呢?这让我陷入了深思。

李邦河院士曾指出:“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技巧不足道也。”概念是数学思维方式构建或转变的基石,核心概念更是数学教学的重大关切。然而,只有概念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的思想,只有将概念和概念按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才能形成命题,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命题彩线串珠般把概念连接起来,共同编织光辉灿烂的数学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成果。美国的数学教育正试图证明这一点:数学不仅仅是计算和应用公式,数学的实质是思维方式,是演绎和归纳的逻辑思维方式。案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假设和条件(主要就是概念),要求学生依据这些假设和条件,通过全方位的思考和辨析,由浅表向纵深发展,渐渐探寻到问题的本源,进而证明“女孩=魔鬼”,这就使得一些“纯数学”的抽象概念迅即人文化、具体化了。在命题的证明中,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提高了解题能力和处理信息(教师给出的各种假设)的能力,逐步体会到“言必有据”的推理特征,使懵懂的孩子领悟理性的精神,接受古希腊理性文明的洗礼,在内心深处出现了理性文明的震撼。这种震撼,和欣赏罗中立的油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都是一次心灵的激荡。

思考2:对命题有什么启示?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基本规律,才能成为一个懂数学的人。我想,即使一个不喜欢数学学科的人,看到这样的问题,一定也会眼前一亮,在心里琢磨一下应该怎么做吧?有评价者指出,这样一道非常有趣的试题,即使生性再懒惰的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因为这样的试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在享受考试的同时加深对一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讲解具体的知识点,而没有让学生去证实或伪证自己的假设,那就忽略了对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培养。实际上,上面的这道考题对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能力而言,更具有前瞻性。反观国内的数学试题,大部分都陷入单纯的数字演算之中,为了知识而使数学失去了本来的丰富多彩,也使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其实是本末倒置。

我校“六年一贯制实验班”招生考试的一道试题:

我国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张遂曾以“李白喝酒”为题材编了一道算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斗是古代酒具,也可作计量单位)。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要求写出解题的思路)

这道开放性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思考1: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称为好问题?

这道题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问题创设看,具有很大的趣味性。问题以幽默诙谐的打油诗呈现,诗意明白,问题清楚——李白酒壶中原有多少斗酒?

第二,从解法上看,可以顺思,也可以逆想。顺思即从“原有酒的数量”出发,“持因探果”,顺流而下:设“壶中原有x斗酒”,“遇店加一倍”——乘以2,“见花喝一斗”——减去1,直至“喝光壶中酒”——结果为0。逆想即从“喝光壶中酒”——结果为0出发,“持果索因”,逆流而上:“见花喝一斗”——把酒还入壶中,加上1,“遇店加一倍”——把酒还给店家,除以2。所以此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第三,从解题结果看,“三遇店和花”,没有说明店和花的排列顺序,所以店与花的顺序不同,便有不同的结果,可谓“答案丰富多彩”,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四,从解题要求看,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也就是回答出“怎么想到的”,对解法和结果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试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涌现出不少极富创意的答案。下面我们来看学生的精彩解答。

解法1:我认为李白最后一次遇到的不一定是“花”,下面我以“店花店花花店”为例,我的解答是(从最后一个空倒着填写):


顺序店花店花花店
酒壶中的酒(斗)121210

所以,酒壶中原有1斗酒。

评析:这是解答的精彩之作,它构思新颖,没有流于俗套(在网上有许多人对此题进行解答,都认为要喝光壶中的酒,李白最后一次遇到的一定是“花”)。在解答问题时,灵活运用数学中的逆向思维,巧妙地借助“表格法”,从最后的结果入手,通过填写表格,“顺藤摸瓜”,圆满解决问题。解答简便,操作简单,因此思维显得开阔、严谨。

还有学生把题目“还原”成一个故事,很有趣味性。

解法2:我想,李白“三遇店和花”的顺序可能是“花花花店店店”,他的酒壶中原有3斗酒,第一次遇见花,喝了1斗,第二次又遇见花,喝了1斗,第三次还是遇见花,喝光了壶中最后1斗酒,这时,李白已经喝得快醉了。他遇到一家酒店,准备买点酒,于是走到店里,对店小二说:“店家,买酒!”店小二说:“买多少?”“里面有多少就买多少!”店小二一看,怎么一个空壶?不行,这位客官喝多了,不能让他再喝了,于是,把壶还给了李白。后来,李白遇到两家酒店,也都是同样的结果。于是,李白拿着空壶回家了。

总之,此题涉及对“三遇店和花”顺序的不同排列,于是,问题有多种答案(经过计算可知,不同的排序结果有20种)。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回答出所有的结果,但学生的每一种解答,都很好地展现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我们看到学生的智慧在闪光。

上面两道考题展现出命题的异曲同工之妙,演绎隔海相望的两个不同国度的精彩。这样的试题可以称为好的问题。

思考2:“分数重要”还是“思维重要”?

1984年4月20日,钱学森接受北师大附中教师访问时说,自己念书时附中的选修课很多,“每天中午大家吃了午饭,在教室里互相交谈感兴趣的各种科学知识,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什么都有……”可以看出,那时的学生没有考试追高分的压力,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玩”,其实他们的“玩”,就是读课外书、动手实验和外出实践。正是这种没有过多限制、形式多样的教育让钱老对知识充满了兴趣,他博览群书,对探索新知充满了兴趣。著名数学教师傅仲孙先生提倡创新,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别出心裁,如果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题,但解法有创新,就给100分,还要另加奖励。

在考试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对现行“填鸭式”教学、“唯标准答案”考试进行纠偏的有力尝试,体现了“创造力与想象力远比记忆力更重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

在数学学习中,具体的知识学习多年后学生会逐渐忘却,但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一旦领会就终生难忘,这才是数学教育给予学生的长远影响和一生中取之不完的利息。

《学会生存》一书对未来教师是这样描述的:“教师的职责体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试想,一个没有创新思维、固步自封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学生?而一个观念开放、思维活跃、态度积极、对未来科学发展方向有着较为敏锐眼光的教师,对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正如陈景润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是由他的老师提起而激发出其解决的欲望。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0

版  次:1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63.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