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0-6岁敏感期影响孩子的一生:跟吴晓辉学蒙台梭利教育法
0-6岁敏感期影响孩子的一生:跟吴晓辉学蒙台梭利教育法


0-6岁敏感期影响孩子的一生:跟吴晓辉学蒙台梭利教育法

作  者:[美]吴晓辉

出 版 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定  价:55.00

I S B N :9787518051816

所属分类: 生活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蒙台梭利认为:0~6岁这段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0~6岁的孩童还有敏感期,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是本能的渴望。为了帮助父母和幼师们更好地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内涵及应用,《0~6岁敏感期影响孩子的一生:跟吴晓辉学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0~6岁孩子的情感、社交、运动、感官、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及相应的活动,旨在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能够在家里为孩子预备丰富、有活力的蒙台梭利环境,使用日常可见的材料自制简易的蒙台梭利教具,从而给孩子的人生提供一个美好的起点。

本书作者吴晓辉在美国接受了系统的蒙台梭利幼儿专业教育,有近20年的教学和培训经验,书中实例都取材自教学、实践第一线,希望对幼儿父母和幼教工作者有所帮助。

 

TOP作者简介

吴晓辉 (Grace Bai)    

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NYU)学前教育专业

美国Grace蒙台梭利学院创始人(2001年)

美国AMS蒙台梭利培训师

美国南加州首都学院AMS蒙台梭利教师培训中心教学总监、高级培训师

P.E.T.和正面管教讲师、Kinder Music执照教师

有近20年在美国从事蒙台梭利教学的经验,并在美国担任20多所蒙台梭利幼儿园督导、总监

 

 

TOP目录

第一章认识蒙台梭利
 第一节蒙台梭利生平简介/ 002
 第二节蒙台梭利的发现/ 006
 第三节蒙台梭利教育/ 012

第二章蒙台梭利教育从家庭开始
 第一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024
 第二节为孩子预备合适的蒙台梭利环境/ 032
 第三节家庭环境的布置/ 037

第三章婴幼儿的发展
 第一节0 ~6岁孩子的发展里程碑/ 058
 第二节情商的发展/ 072
 第三节身体的发展/ 114
 第四节感官的发展/ 116
 第五节语言的发展/ 120

第四章蒙台梭利活动
 第一节玩具和玩/ 124
 第二节实例观察与分析/ 126
 第三节开展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活动/ 131
 第四节0 ~3岁儿童的活动/ 133
 第五节3 ~6岁儿童的活动/ 147

QA〖晓辉老师邮箱〗/ 197
后记/ 214

TOP书摘

蒙台梭利这四个字对很多人来讲并不陌生,许多幼儿园都有“蒙班”,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蒙台梭利学校或“蒙班”去上学,学费也比普通学校的略高。但究竟什么是蒙台梭利呢?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因而也有许多的误解。有人说它是一种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殊教法,有人说它是为有钱人开办的贵族学校,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连锁学校的名字。

其实,蒙台梭利主要是一种教育理念,认为在尊重孩子独特的个体发展的前提下,孩童在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里,可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蒙台梭利还是一个人的姓。玛丽亚·蒙台梭利这个人、她的发现及应用、她的教育理念以及她为孩子们设计的教具等,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蒙台梭利的内涵。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幼儿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先驱者之一,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870年,她生于意大利安科那省,父亲是个贵族后裔,母亲是意大利哲学家、科学家兼神父安东尼史托普尼的侄女,也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母亲从始至终都是蒙台梭利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她从不怀疑女儿自己的选择。因此,玛丽亚从小就有很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有主见。她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打算以后做个工程师,后来又被生物学深深地吸引,最后决定去攻读医学。年轻的小姐要读医学,这在当时是人们没有听说过和想过的,也是那时社会所不能接受的。然而,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勇气,玛丽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意大利第一位进入大学医科的女性,并争取到一份奖学金。

她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她是班里唯一的女生。男同学的偏见、嫉妒、不合作都没难倒她,最苦的是当时社会不能接受男女同学一起解剖尸体。她常常要一个人在一个停放尸体的房间里度过几个小时,特别是夜幕降临的时候,这种孤独和压抑更是让她喘不过气来。有一天,她面对眼前的尸体,想到父亲的反对,几乎要崩溃了,她下决心找一份容易的工作。她走出解剖室,想放弃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在回家的路上,她路过一个空旷的公园,一边走一边想着自己的决定。这时走过来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和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当那个蓬头垢面的职业乞丐向蒙台梭利伸手要钱时,蒙台梭利却被其身边的孩子吸引住了:只见这个孩子坐在地上,正玩着一张小彩纸,玩得那么专注、那么快乐,为他所拥有的毫无价值的彩纸而满足。蒙台梭利注视着这个幼小的灵魂,突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悟涌上心头。她转过身去,直奔解剖室,从此不再回头。

1896年,玛丽亚·蒙台梭利从罗马大学毕业,成为意大利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在罗马大学附属的精神科诊所担任助理医生。在这期间,她对弱智儿童的问题产生了兴趣,通过与那些弱智、低能儿的接触、观察、研究,她发现,这些孩子的生活环境剥夺了他们自然渴望的感官刺激,因而才有了这样的境遇。她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法国著名学者伊塔和塞根的著作,她相信:“心智上的缺陷是教育上的问题而不是医学上的问题。”

1899年,在杜林举办的第一次教育会议上,蒙台梭利发表演讲。她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的教育部长的支持并被邀请进行一连串的演讲,同时促成了罗马国立启智学校的设立。 1899~1901年,她在此校主持了两年的校政。两年间,她在同事的协助下,不但培训了一批观察及教育智障儿童的教师,而且自己也完全投入到实际的教学及研究中。她每天从早到晚和孩子们在一起,晚上又通宵达旦地做笔记,分析、思考并预备新教材。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原本与精神病人关在一起的弱智儿童不但学会了读和写,甚至和正常的儿童一样顺利地通过了公立学校的考试。

1901年,蒙台梭利离开了启智学校,并考虑教育正常儿童。为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已是罗马大学讲师的蒙台梭利又重新做起学生,主修哲学、心理学等课程。

1904年,她在罗马大学当教授,主讲人类学,并出版《教育人类学》一书。她一直认为,若将她曾成功地运用在智障儿童身上的方法用在正常孩子身上,将能获得极佳的效果。

1907年,她应邀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在罗马的贫民窟里一个简陋的公寓房间,同60位贫穷、无人关怀的孩子一起拉开了幼儿教育史上崭新的一幕。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6.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