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于漪全集:8 课堂教学卷
于漪全集:8 课堂教学卷


于漪全集:8 课堂教学卷

作  者:于漪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44486798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于漪全集》收录了于漪老师自1951年参加工作至今的论文、论著,是第一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一线教师的作品全集。《课堂教学卷》收录了于漪老师已发表著作《于漪教案选》《于漪文体教学教案选》《涌动生命的课堂》《中学语文备课手册》,兼及1964年至2015年教学论述文章、教学实录,共4卷。《课堂教学卷》所收内容,既有于漪老师作为一线教师的课堂实践,又有对语文教育的深刻思考。无论是单元教学设计意识,还是整体的教学思想,抑或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无不体现了于漪老师的教育追求和高远的教学。

TOP作者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代表作品:《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等。


TOP目录

教学实录八篇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3

《事事关心》教学实录(节选)30

《卖油翁》教学实录39

《七根火柴》教学实录70

“‘课余’作文讲评”教学实录96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实录116

《晋祠》教学实录129

《春》教学实录160

中学语文备课手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193

《香山红叶》195

《济南的冬天》204

《春》220

《海滨仲夏夜》230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239

诗三首239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252

《地质之光》253

《二六七号牢房》261

知识短文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270

《句与句之间》270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275

《风景谈》教学设计275


TOP书摘

【课引子】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中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杜甫的绝句是大家所熟悉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描春的《泊船瓜洲》也是名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最为人所喜爱,但从写作角度说,春却是最难写的。第一是难在春最为人所熟悉。不但无法以题材取胜,而且几乎人人都是评论绘春文章的行家里手。熟悉的事物,一般的特点已为人们所掌握,要写出人所欲言而未言的大不容易;熟悉的事物,写得稍有偏差,人们一眼便看出了。第二是难在春最为人所常写。数千年来,绘春的各种角度、各种手法、各种词语,大家差不多都用过了。要创造出新意,较之别的题材更难。

第三是难在春的景物最丰富。万物生长,千姿百态,写少了,显不出春的气氛;写多了,又容易杂乱。在取材、结构上也是难题。朱自清先生选了这个不大容易写的题目,写出了一篇艺术容量很大的绘景散文: 《春》。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先总写景物轮廓,后按一定顺序分写各种景物的总分顺序。

2. 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季节特征的方法。

一、 教材研究

(一) 背景简介

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进步作家。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1920年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暑假后任清华大学国文教授。1931年前往伦敦学习语言学和英国文学。次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面抗战爆发后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随校返回北京,继续在清华任教,1948年病逝。

朱自清是个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晚年更成了著名的民主战士。临终前还谆谆嘱告家人不要买“美援”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妥协的反帝精神。

朱自清最早是以诗人出现于文坛的。他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期间一直从事新诗创作,影响最大的是长诗《毁灭》。1925年到清华任教后,创作转向散文,并研究古典文学。他一生著述甚多,有诗文集《踪迹》,诗集《雪朝》,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27种。但他在文坛上向以散文著称。散文的内容大多是讲述自己的经历,描绘祖国美丽的湖光山色,抒发个人的情思;也有一些作品暴露了旧社会反动统治的黑暗与残暴。写景抒情,委婉细致,篇章结构严谨缜密,语言优美清新,艺术成就很高。

(二) 疑难词句举要与辨析

朗读是本篇的重点训练项目,朗读中注意下列字词的正音——

“涨(zhǎnɡ)”不要误读成“胀(zhànɡ)”。

“捉迷藏”的“藏”(cánɡ)不要误读成藏“(zànɡ)”。

“散(sǎn)”不要误读成“散(sàn)”。

“酝酿(niànɡ)”不要误读成“酝酿(rànɡ)”。

“巢(cháo)”不要误读成巢“(chǎo)”。

“应和”的“和(hè)”不要误读成你和我的“和(hé)”。

“黄晕”的“晕(yùn)”不要误读成(yūn),也不要误读成“昏(hūn)”。

“蓑(suō)”不要误读成蓑“(shuāi)”。

(三) 重点难点讨论

1. 文章围绕一个“春”字写,分几个部分?

提示: 三个部分: 第1段: 盼春(迎接春天);第2~7段: 绘春(描绘春天);第8~10段: 颂春(歌颂春天)。

2. 第二部分绘春,采取的是什么记叙顺序?

提示: 采取的是总分顺序。先用一段文字概括地总写春来景变,勾画出春的轮廓,再用五段文字细致地分写五幅春景图。

3. 总画春的轮廓,作者写的景物都是站在什么观察点上看到的?分别捕捉了这些景物的哪一方面的特点?

提示: 是站在远处的观察点上看到的,因而观察点不变,随着视线的转移写出了各种春色。写山,抓住了光泽;写水,抓住了状态;写太阳,抓住了颜色。从大的轮廓上写春山、春水、春晖。

4. 第一幅“春草图”,四句各写了什么?

提示: 第一句,草的特征——“钻”,写活力;“嫩嫩的”,写性状;“绿绿的”,写颜色。第二句,草生长的处所——无处不是,真是充满了生命力。第三句,草的可爱——以人在春草上的欢乐来衬托。第四句,草的舒适——以轻悄悄的风来衬托,草的软和,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又和首句“嫩嫩的”相照应。

5. “春花图”的五句描写各用了什么手法?这些描写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提示: 因为桃、杏、梨花是代表着春天的花朵,所以前四句集中写这三种花。第一句写花态的茂。不用静态的描写,而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拟人手法,将花态写动、写活。

第二句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第三句写花味的甜。不停留在眼前的花儿的馨郁,而运用联想,由闻到甜味联想将来的甜果累累,用虚写开拓了更美的意境。

第四句写花的可爱。不正面写似锦繁花的静的画面,而写蜂飞蝶舞的动的画面,用花下成千成百蜜蜂的嗡唱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来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郁四流。这句是前三句的总结。

第五句写花类的广。用“野花遍地”一句宕开,总写其他各色花,又用新颖奇特的比喻,“像眼睛,像星星”,不但逼真地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活灵活现地描出在阳光、朝霞柔风中,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艳色彩。绘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6. 风无形无色,写风须借助其他的事物,《春》的作者在描绘“春风图”时,是借助哪些事物把春风的特点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来的?

提示: 第一句,借助感觉写春风的温暖;第二句,借助嗅觉写春风的芳香;第三句,借助听觉写春风的和悦。

7. 在“春雨图”中,哪几句正面写风的形态,写出了怎样的特征?哪几句通过雨中的景侧面写雨,是怎样几幅图景?

提示: 雨的形态——细而密(像牛毛)

细而闪烁(像花针)

细而连绵(像细丝)

雨中景色——近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眼)

远景(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和平的夜)

动景(小路上、石桥边、地里的人)

静景(房屋)

8. 写春天的人,抓住了哪几个特点?

提示: 写了范围,从地域(城里乡下),到门户(家家户户),到个人(老老小小)。写了情态(赶着趟儿,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写了思想,着重在于点出“一年之计在于春”,老老小小都充满着希望,抖擞起精神,努力去工作。春天在人们身上注满了活力。

9. 第三部分颂春,作者用排比的句式一连设了三个比喻,从这三个比喻看,作者歌颂了春天的哪三个特点?三个比喻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提示: 说春天像小娃娃,突出强调一个“新”字;说春天像小姑娘,突出强调一个“美”字;说春天像健壮的青年,突出强调一个“力”字。

歌颂春天给人以无限希望,歌颂春天的无比美好,歌颂春天蕴蓄着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排列顺序又写出了春天正在大地上茁壮成长,发挥它越来越大的威力,领着我们向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前去。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44

加载页面用时:48.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