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于漪全集:17 教师成长卷
于漪全集:17 教师成长卷


于漪全集:17 教师成长卷

作  者:于漪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40.00

I S B N :9787544486682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册收有关教师成长的论述文章55篇。作者重点论述教师队伍建设须聚焦精神的成长:一是强调教师教学的精彩源于自我教育的动力,“学而不厌”“爱满天下”是教师人生态度的攀登、情感世界的攀登;二是希冀能创建中国现代教师学,把教师队伍建设上升到理论研究高度,进而指导实践。教师发展是教育振兴的希望,兴国必先强师。

 

TOP作者简介

于漪,语文教育家。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情操陶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专注基础教育研究,倾力培养青年教师。被评为首批特级教师,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作有《于漪文集》(6卷)、《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6卷)、《于漪教育视点丛书》(4卷)、《岁月如歌》等。主编有《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等。

 

TOP目录

教师发展: 教育振兴的希望——我为什么关注现代教育学研究1

学习做教师的真本领12

新世纪寄语18

年轻的语文老师,要发展,要创新!23

与青年教师恳谈30

深入其境登高望远37

善教与会写40

要有一支灵动的笔43

一身正气为人师表——谈教师的精神支柱46

走进学生世界62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师70

把自我教育作为终身任务84

教师素质与城市精神100

以“心”教“心”——谈青年教师人格与未成年人成长106

怎样学做人师110

挑起振兴语文的重任117

钟情·倾心·精神家园122

了解,研究,走进学生世界132

好词典会让教师心有所托141

撒播知识与做人的种子145

为有源头活水来151

在上海市中青年语文教师论坛上的讲话156

挫折也是一种财富162

最粗浅的话167

学会追求,学会拒绝170

阅读: 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177

“八荣八耻”: 师德建设的强劲推动力181

现代教师要坚守阵地、坚决抗争184

自胜者强186

师德·责任·与时俱进191

树立教师之魂200

教师的困惑和无奈211

教师的文化底蕴223

教师要拥有一颗哲学的头脑229

志存高远,守护教育者的尊严246

名师培养之我见249

教师的使命253

身处繁华闹市,心中田野芬芳265

新课改与语文教师素质273

为“强师”做新贡献278

弘扬“包容”的维度281

高端教师的引领作用284

主人·情人·高人287

对《师者本色》报道的部分优秀教师点评294

让青春闪发光辉298

铸师魂,增师能300

用精神的成长创造使命的精彩303

让所有的学生都做课堂学习的主人309

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素质教育316

做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323

自我修炼,塑造完美的人格329

《中国哲学简史》——教师须学一点哲学,从此书入门332

读书,塑造人的高尚灵魂337

21世纪如何做基础教育的教师341

寄语新教师344

 

TOP书摘

让所有的学生都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多,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自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内容的质地与分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过程的安排与调度,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测试等。但核心问题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习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不能局限于对某些学科学习有兴趣的几个或十几个人,而是要全班所有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要启发、引导学生爱学,会学,学会,学好。

要加强改革意识,采用相应的对策深化改革。改革的做法甚多,择其要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转 换 立 足 点

长期以来,教师为“教”而“教”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考虑得最多的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熟悉教材,进行钻研,写好教案,向学生传授知识,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至于怎么教学生才能学懂、学会,相对而言,考虑得少。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困难,怎样才能克服困难,考虑得就更少了。

立足点从“教”出发,课堂教学常常重知识轻能力,重烦琐的讲解,灌输各种各样的现成结论。课堂常常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用武之地,教师锻炼口才、锻炼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场所。这样的教学,无疑会关闭学生认识的窗户,压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智力发展,尤其是思维力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阻碍。教师要从习惯的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生的“学”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他们学什么、怎么学,学的过程会碰上哪些障碍,怎样帮助解决,怎样才能使他们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怎样才能挖掘学习的潜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为学生服务,“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学”。施教之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教师引导学生入学习之门,为学生会学、学会、学好而教,因为任何教学方案都是为学生而存在,而起作用的。课堂应是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课堂上不改变教师越俎代庖的状况,学生就摆脱不了只当听众的命运。

比如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些学生口述能力太差,说起话来断断续续,含糊不清,如果从“教”出发,课堂上就不愿意让他们发言,以免“浪费”时间。但是从学生的“学”出发,就必须让他们多问、多说、多解答。上课不是表演,课不是教给别人看的,要教到学生身上,让他们扎扎实实提高能力。学生有机会多锻炼,教师因人而异,具体指导,坚持不懈,就有效果。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名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有收获,须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构成。以往的课堂教学构成,基本上是单向型的直线往复: 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质疑,教师解答;学生讲述,教师判断。这种课堂结构必然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探讨;这样的师生交往充其量只能显示教师的学识水平,而学生的聪明才智很难得到展现与锻炼。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以“听”和“记”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情境难以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课的容量受到限制,班级教学的优点也难以有所发挥。班级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思考、讨论、探求,发挥聪明才智,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从单向型直线往复转换为网络式、辐射式。

教学过程是个脑力劳动过程,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教师的“教”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积极性极大地调动,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窗交流,形成思想、情感、知识、能力互相交流的网络,信息量大大增加,传递的渠道通畅。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不仅可切磋琢磨,而且能充分发展个性与才能。由于生活与学习的储存,在钻研或讨论某些问题时,学生常会用“神来之笔”放出异彩。广泛的知识信息交流常常是触媒剂,促使学生正常发挥乃至超水平发挥。每个学生都可成为“发光体”,把自己的才智辐射到教师及其他同学身上。这样的课堂结构也体现了“能者为师”的特点。教师与学生是伙伴关系,既引导学生“学”,又从学生的“学”中得到启发,验证课前教学设计的正误,收教学相长的效果。这样的合理构成,师生积极性双调动,只要教学内容适度,教学环节安排得当,各层次的学生均可得到培养,单向型的直线往复转换为网络式、辐射型,探讨的气氛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情境优化。不仅文化程度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惊人之语,可以发光,程度一般的乃至较差的,只要思想集中,学得深入,同样可把学习所得辐射到其他同学身上,形成连锁反应。课堂教学双边多向,教与学和谐互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诱导学生善于发现

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也就是人们认识活动的结果。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的传授、结论的记忆与背诵。其实,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更是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诱导学生发现、探求、辨别、判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支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与保护学生学习的愿望、追求真知的愿望。由于那些众多的“细小的根须”积极劳动,学生在有意无意中会发现令自己惊喜、惊异或惊讶的问题。此时此刻,学习所获得的快乐会使学生增添自信,增强自尊,增长自豪感,学习会进入佳境。诱导学生善于发现,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宝藏”意识,激发学生探宝的愿望。众所周知,陈景润竭尽毕生智慧与精力攀登解答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就是由于在中学时代数学教师启发他树立了宝藏意识。让学生树立宝藏意识,靠说空话是不行的,教师须加以指点,让学生见到“宝”,识别“宝”,进而主动积极地探求宝藏。探求时,须注意冲破常见的定式,要用眼精细观察,用心积极感受,教师只起指点作用。例如学语文,文章中许多妙笔无须教师一一讲述,应放手让学生阅读、潜思,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交流自己的心得。哪些语句好,就谈哪些语句;哪里写作方法用得巧妙,就谈哪里的写作方法,切不可设计个框框,让学生往里跳。放手觅宝,学生就能真正开动脑筋。举例来说,学习《明湖居听书》时,有的学生发现作者刘鹗描写白妞的眼睛特别传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于是情不自禁地说:“好,好极了。用‘秋水’状其清澈,用‘寒星’状其闪光,用‘宝珠’状其晶莹,用‘黑白水银’状其明亮,从不同角度刻画眼睛的美,比用‘美丽’‘漂亮’等词修饰高明得多,真是美寓其中,令人不尽地遐想。”边说边得意,沉醉在发现的欢乐中。创设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要不断深入进行,有赖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逐步展开。教师激疑、学生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比较、分析、判断、推理。教师千万不能因赶进度而丧失让学生思维的良机。思维可以说是学习的基本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基础。学习困难的同学在思维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弱点,比如提问题,他们不是不想提,而是提不出问题,发现不了问题。不会思考大大阻碍了他们学习的步伐。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光学习不思考会迷惘无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也就是说要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辨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创设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方法甚多,如: 注意调动学生知识小仓库的知识,使其运转,发挥作用;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比较、鉴别,深入认识事物的特点;提倡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脑子里呈现构造知识的图景,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种种假说、种种解释,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借助班级集体的力量加以评论,说是论非。总之,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窒息学习。辨疑、析疑时,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及获得的结论,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学生思考问题通常有自己习惯性思路,怎样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怎样根据种种事实下判断,怎样进行分析、进行归纳,等等。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闪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种种因素,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须懂得: 学生感兴趣的不全在长知识,更在于独立开展抽象思维过程的本身,也就是喜欢长知识和长智慧相互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学生勇于谈看法,摆见解,课堂里就常会闪发火花。在有限的课堂里开拓学生无限的想象

知识是静止、封闭和有限的,而想象力是运动、开放和无限的,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那么,想象力就是“点金术”,能使知识活化,能进行创造。比如语文教育,它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教材中的佳作名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力量,直接诉诸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千万不能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种种知识、结论一股脑地塞进学生的脑袋,捆住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翅膀,而应千方百计使他们在学习、咀嚼、品味的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泻江河”,激发他们神思飞扬,处于创造的气氛之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把语文学习歪曲为只识记枯燥的文字符号,那就会把学生弄成压干了的花朵。其他学科教学,不管是文字、数字、线条、图像,只要思想重视,方法得当,同样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就是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能够把已经占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想象力的发展须凭借感知过的种种材料,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唤起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存,而且要善于发动全班学生有意识地提供和交流感性知识,帮助大家积累。想象的“触发点”选得好,学生就会思绪绵绵,脑子里出现种种立体图景,有声有色有形,体味求知的愉快,寻觅创造的欢乐。

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花大气力解决的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要去烦琐,去死板,去僵化,去机械操练;应充满时代的活水,充满师生的活力,尤其是充满学生的活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必然会更好地受到人类优秀的精神文明的教育与感染,必然能源源不断地创造性地吸收人类的智慧、文化的精粹、高尚的情操,拓宽思路,开阔胸怀,追求美好,自我塑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76

开  本:32开( 145 *210 )

加载页面用时:76.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