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于漪全集:11 阅读教学卷
于漪全集:11 阅读教学卷


于漪全集:11 阅读教学卷

作  者:于漪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40.00

I S B N :9787544486835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册收《智慧的源泉——于老师谈现代文阅读》专著。该书为“名师解惑丛书”中的一本。阅读对象是广大中学生与自学语文的青年。为此,阐述阅读现代文的总体要求,梳理现代文中各类文体的特征,指导相应的阅读方法,语言浅显,例证翔实,兼具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阅读后可有所得。

TOP作者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语文教育家。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情操陶冶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专注基础教育研究,倾力培养青年教师。被评为首批特级教师,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于漪教育视点丛书》《岁月如歌》等,编有《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等。

TOP目录

智慧的源泉——于老师谈现代文阅读

智慧的泉水从这儿涌出——阅读现代文的意义3

用浓厚的兴趣鼓励注意力——默读注重效率13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朗读声情并茂41

一目十行与一目二十行——训练阅读速度63

通观全文,整体把握——从整体感知入门77

重视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识字辨词第一关94

揣摩,体会,欣赏,积累——语句深意细推敲107

洞悉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段落、层次及其关系124

寻找心灵的轨迹——理清写作思路148

抓准文章的主心骨——领会写作意图162

看似平常却高妙——把握记叙的特点183

于细微处见精神——不可小视细节描写199

在“明”上下功夫——说明的艺术216

深情铸文文意浓——投入真情实感238

鞭辟入里明真谛——议论的风采25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运用与锻炼思考力278

读出文章的个性——可贵的独立见解292

指点形象,辨析文字——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307

开卷未必有益——善于选择333

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知识的储存338

 

TOP书摘

智慧的泉水从这儿涌出——阅读现代文的意义

亲爱的同学,让我从读书之乐谈起吧。

古诗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明丽的春光中,庭院深深,草长莺飞,阶前窗下,一片碧绿,读书人在明净的窗前展读书卷;清风徐来,小燕呢喃……这是多么富有美妙情趣的读书极乐图啊!

读书确实是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自己日常工作再繁忙,也要挤出时间来读书。好书能引人入知识宝库,增人见闻,启人心扉,使人乐而忘返。这里,我跟你说说我小时候读《千家诗》的故事。童年时无知,不知艰辛,总爱把生活编织成美丽的花环。及今回忆,童年生活也确实富于情趣,充满幻想。说起来今天的青少年不易相信。半个多世纪以前,哪像今天这样几乎家家有电视机,有VCD?那时收音机很少,留声机也不多,听唱片是一种享受,开留声机发条即使摇酸手也甘心。电影院极少,票价昂贵,对孩童来说,看一场饱眼福也不容易。条件如此贫乏,生活岂能丰富多彩?那美丽的生活花环又怎样编织得起来?如今仔细回想一下,童年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有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油光纸石印本《千家诗》。我们祖国大地山河非常美丽,我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变幻的风云景致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的诗就是歌咏祖国风物,而且按春夏秋冬顺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会依次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跟你一样,我小时候最喜欢过年过节,《千家诗》中对重要节日如春节、清明、七夕、中秋、冬至等无不有诗。一到清明,就想起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一到中秋,不禁感慨地吟诵苏轼“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特别是新年吟诵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心里有说不出的欢乐。《千家诗》中这些风俗诗大大增添了童年的生活情趣。我还深深感到,熟读《千家诗》,能丰富幼小心灵的想象力。不说别的,只看诗句中丰富的颜色就给生活涂上了多么绚丽的色彩!“万紫千红”,“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真叫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袋里常常浮现出五彩纷呈的世界!

谈到这里,也许你要问: 在本书中,您给我们谈的是现代文阅读,而《千家诗》是古诗集,两者相隔甚远,您的意思是不是说,不论是读古诗文,还是读现代诗文,都要读出诗文中的情味,都要品尝阅读的乐趣,都要以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的呢?

确实是这样的。我跟你谈我小时候读《千家诗》的趣味,并不是说天下诗文只有《千家诗》最好,而是出于两种看法: 一是有的同学认为,古诗文与现代文没有联系,我们是现代人,只读现代文就够了。其实,古诗文与现代文有相通之处,无论是思想感情、语言文字,还是章法技巧、表达艺术,都是同大于异的,阅读时,不要画出鸿沟。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当代中学生读现代文,太苦了。这个“苦”,不是指读得多,而是指没有乐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一说到现代文阅读,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又要做阅读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了”。对一篇现代文精品,不是深入底里,发掘内涵,体味情感,咀嚼文字,而是整日的ABCD,打√画×,你想想,如此囫囵吞枣、半生不熟,在题海中挣扎,岂不苦煞人也,愁煞人也?因此,我跟你谈读诗之乐,目的只有一个: 不在题海中挣扎,要在文海中畅游,用自己鲜活的心与“文心”对话,用自己丰富的情与“文情”交流。不要把文情并茂的现代文看作是战场上的壕沟与堡垒,你哭丧着脸去左冲右杀,而应把中外名家笔下的精品看作是春日里的芳草地,夏日里的柳荫路,秋夜的月色,冬晨的雪光……而你,便是激情满怀,青春焕发,性灵自由,思想活跃,感情纯真的“少年观赏家”。这样读现代文,就会有激活思维,增长见识,丰富情感,扩大视野,砥砺情志,树立理想的巨大收获!

具体来说,阅读现代文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

阅读现代文的意义之一,在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表面看来,现代文明白如话,不像古诗文那样有较多的文字障碍,似乎很容易读懂。其实,只满足于文字表面意义的理解还不能算“懂”;何况有不少现代文精品的文字表面意义也不好理解。因此,读现代文,既要见疑即问,也要养成“于无疑处生疑”的本领。这样,自己的智力活动就会激活起来,思维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高。正如南宋大学者朱熹所说的:“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渐疑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在课堂上,老师教你读现代文,必然是要与你讨论一些问题的;课下,你自读现代文,也应该自我生疑,自我作答,或与同学研讨,或向老师请教。通过积极的思维,必有收获;有了收获,乐趣也就翩然而至了。比如读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有这样一段:“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怎样才能理解这种“异样的感觉”?怎样真正理解作品中“我”内心的感动和觉醒呢?从一些参考资料上摘抄现成答案,是无益于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的。善于动脑筋的你,必须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从生活中物体的大小与远近的距离的关系上来理解。这一点你会说:“近大远小”,那么,车夫扶老女人去巡警分驻所愈走愈远,应该是愈走愈小,怎么会“愈走愈大”呢?原来,作者是用一反生活现象的常态来突出感觉的“异样”,表现自己内心的不平静。其二,抓“仰视”这个词来理解。作者对车夫后影高大的程度为什么不具体地描绘?为什么不用比喻来形容呢?根据生活经验,对怎样的物体才“仰视”?你认真思索,就会领悟到,不是高一点,大一点,而是巍峨矗立。如具体形容高大的程度,就显得死板。用“仰视”来表达,能留给读者极其丰富的想象的余地。其三,推敲“榨”。怎样的情况才是“榨”?要用强大的外力挤压,挤出包藏在里面的东西,如用机器榨取甘蔗汁等。由此可知,文中用“榨”,准确深刻,既刻画出车夫的“威压”,又揭示出“我”的隐藏在体面外衣下的“渺小”。你看,这样一深究,你对作品中“我”的自惭形秽、自我解剖、讴歌车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就深刻多了。善不善于思考,思维能力强不强,常常就看你能不能够深入剖析作品内容,把握其精神实质。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阅读现代文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感受,满足于现成的结论;不仅要正确理解词句篇章的文中意,而且要有透视力,对文中的“潜台词”和文外意皆能识别、体味。比如老舍《小麻雀》中的小麻雀被猫咬伤后,作者写它“求生与求死的心情都流露在这两只眼里”。从字面看,无生字难词,但真正要洞悉其中奥秘,须动脑筋剖析。“求生”与“求死”是对矛盾,怎能同时既“求生”又“求死”呢?如果你既回顾小麻雀伤上加伤的遭遇,又分析其当时的痛苦情状和企图摆脱痛苦的心情,那么,你就会明白: 小麻雀一再遭到不幸,痛苦到了极点,“求生”而成,当然是摆脱痛苦的最好结果;“求生”不成,不如“求死”,死了,也就没有痛苦了。总之,“求生”与“求死”都是为了摆脱痛苦。作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听任命运摆布的弱者的形象,“求生”与“求死”这一对矛盾在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小者的遭遇上得到了统一。写的是自然界的小麻雀,喻的是人类社会的弱小者,对任命运摆布、宰割的弱小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分析,是思维的深化和具体化。深化,是钻到文章里边去;具体化,即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而不是大而化之,囫囵吞枣。如此,则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体会到文字的背后的内容,而且对语言大师老舍在驾驭文字上的独到功力也有所领会。

阅读现代文的意义之二,在于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优秀的民族精神,塑造自己的思想灵魂。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必须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学语言,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着眼于“用”,同时也是为了激情、明志、铸魂。我们的汉语,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引以为豪。德国诗人、文学家歌德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在统一德意志语言、使德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之林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可那时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而我们伟大祖国很早就出现了《诗经》《左传》《楚辞》《史记》等伟大作品,那都是公元前的事。至于公元后的文学作品,真是多如天上的灿烂群星,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伟大作家的作品更是在世界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我们的汉语,极富情感,读之,为之骄傲;读之,为之动容。在古代作品中,例子不胜枚举,大家知道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多么的美妙传神啊!现代文精品也是如此。你看鲁迅《“友邦惊诧”论》中的一段文字: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这段文字,堪称运用语言文字倾泻强烈感情的典范。语句短促,节奏明快;历数罪状,语锋犀利;感情强烈,势如匕首。读之,对于激发民族自尊心,培养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而慷慨赴难的民族精神,是大有裨益的。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精粹、深刻之作,真实地描绘了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饱受帝国主义欺凌、过着牛马不如生活的悲惨图景,读之使我们深感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要为民族的强盛,祖国的振兴而树立崇高理想。比如夏衍《包身工》中的一段文字: 在一种特殊的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1902年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

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包身工》异常深刻地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的一角,从而照出整个社会,对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阶级发出了血泪控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怎样地深入中国,它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这样的一个悲惨世界虽然成为历史,早已结束,但是,这一份民族耻辱,这一场国家灾难,必须铭记在心,永不忘却。

有很多现代文是有益于我们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广大青少年正处在长见识的关键时期,见识从何而来?一是从实践中得到,一是从思想家所写的文章中得到。培根说,读书可以明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对待中外文化问题,过去有争论,现在仍然有不同看法,在青少年中,也存在着模糊认识。如果你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你的思想认识就会深刻、全面一些。这篇名作发表于1934年6月,当时正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上海的《文学》月刊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问题,讨论中有两种错误倾向——“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鲁迅深感民族文化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为此,有针对性地写了这篇文章,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进行了无情揭露,同时也阐明了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即采取“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态度和方法应是“占有”和“挑选”区别对待,“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具有“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气魄。鲁迅的观点在今天乃至将来都具有指导作用。

总之,现代文中有很多精品,或教你明志,或教你敏思,或指导你做人,或帮助你成才。一篇篇好文章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在阅读中,会明确人生的道路,领悟人生的真谛。

阅读现代文的意义之三,在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吸取人类发展的新的文明成果。人类进入科技文明时代以来,新的知识飞速发展,急剧增长,尽管信息传媒与载体多种多样,书籍报刊依然是主要途径。因此,广大青少年阅读现代文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也能不断养成动手、敏思的习惯。一位初中生叙述了他的阅读兴趣,不知你有没有相同的阅读体验: “天哪!”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发了一声惊呼。这对于我这么一个仅仅从小学的“常识”课本上知道了日食、月食、光合作用的小孩子来讲,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刹那间,这本书在我心中成了神圣的东西,宛如阿拉伯传说中的神灯一样神秘却又法力无边。于是,这本书被幼稚的我视为宝书,一有空就打开它,从中享受无法言喻的乐趣。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读过不少以说明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优秀文章,既学习了语言,又掌握了许多知识。比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带有文艺色彩的说明文,全文不仅介绍了荔枝果实的形态、颜色、味道、贮藏方法,而且涉及了荔枝的花期、产地、栽培史、习性及有关专著等多方面的知识,语言优美,内容丰富。又如《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一文,以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为例,通过多种说明方法,比较通俗地阐释了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一对哲学概念。解释概念准确无误,简洁明了,具有科学性;举例说明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具有趣味性。阅读这样的文章,真是兴趣盎然。

阅读现代文的意义之四,在于培养现代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是现代人,说的是现代话,写的是现代文;不仅要会说,会写,而且要说得美,写得美。这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怎样说得美,写得美呢?认真研究现代文的表达艺术、语言艺术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比如说话,写文章,要做到层次清楚、结构巧妙。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类现代文,就会得到启发。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的是植物中各种花朵瑰丽多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史,它采用平列结构的方式,从生物化学、物理学、植物生理学、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不同角度进行科学的解释。在组织说明的材料时明显有三“巧”。一“巧”在说明对象的提出。文章下笔带彩,从赞叹花朵的红色入手,咏红紫烂漫的春天。正当读者有悦目赏心之感时,一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设问,引出了说明的中心,自然贴切。二“巧”在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语句反复设问。每一问引出一个方面的科学的解答,眉目清楚,条分缕析。三“巧”在横向说明与纵向说明并举。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科学解释时用的是横向说明的顺序,而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解释,则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纵向说明。当然,我们不是生搬硬套这样的写法,有目的地借鉴,是有好处的。阅读现代文,还可以学到语言表达的艺术。比如《晋祠》,状山的巍巍“有如一道屏障”,山的长长“如伸开的两臂”;写树的造型奇特以“偃如老妪负水”“挺如壮士托天”为喻,形象生动。“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用这样的对偶句展现春秋季节山景变化的两幅图景,句式整齐,用词优美。写圣母殿内的泥塑像,用的是“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的排比句,气势流畅,朗朗上口。至于鲁迅的《故乡》、朱自清的《背影》、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名家名作,语言艺术就更加光彩照人了。反复品读、揣摩,烂熟于心,就必然化为自己的语言血肉。

古人有言:“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文章读得越多,也就越能体会其精妙之处;越能体会其精妙,乐趣也就越发浓郁。

亲爱的同学,有的文章像灯塔,照耀着你勇敢前进;有的文章像旅行家,给你带来扑朔迷离的风土人情;有的文章像历史老人,使你走进硝烟纷飞的战场,戒备森严的宫闱;有的文章像真诚的友人,坦率地指出你的缺点与不足;有的文章让你倾洒泪水;有的文章让你不禁微笑……愿你带着愉快的心情读现代文,在那字里行间开掘智慧的源泉,捕捉人生的火花!用浓厚的兴趣鼓励注意力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78

开  本:32开( 145 * 210)

加载页面用时:5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