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海派文化地图:崧泽之光
海派文化地图:崧泽之光


海派文化地图:崧泽之光

作  者:龚柏顺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65.00

I S B N :978731319942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地域文化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以古文化和水文化为特色的青浦,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六千多年前,上海最早的外来移民来到了境内的崧泽、福泉山等地聚居,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开创了上海历史文明的先河。唐宋时期,青龙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港口,形成了“海舶百货交集”的繁华格局,印证了上海开埠前并非是小渔村。朱家角,千年古镇繁华如许,被誉为海派文化衍生地,给整座上海城保留了可以回望过往的理由……

如今,地处申城西大门的青浦,正从“上海之源”迈向“上海之门”,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海上古城》,带你领略“上海之源”的文化魅力、感受传承历史文脉的时代价值。


TOP作者简介

龚柏顺

1950年生于上海。作家,著有电视剧本《滕王阁的传说》、小说《笑中哭之》等文学作品。在《文学报》工作期间,编著出版《申城D一环》《生命工程赞——苏州河治理纪事》《托起大都市的脊梁》等反映上海城市重大工程建设报告文学著作。曾任《上海经济报》经济部主任,多家期刊专栏作者。近年来,注重海派文化研究,著有《海派画家纪事》《海派中医名家风采录》等作品。


TOP目录

崧泽:致敬“上海之源”的史诗

福泉山:被央视“盯”上的国家级大遗址

青龙镇与海上丝绸之路

海派大气朱家角

江南桥乡数金泽

“三色”相映靓练塘

淀山湖——东方日内瓦湖

曲水园:沪上古典园林瑰宝

课植园:传承“课读耕植”文化

东吴名将陆逊与西晋文学家“二陆”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拍卖出惊人天价

米芾与《隆平寺藏经碑记》

元代才女管道昇:站在赵孟背后的女人

清代学者王昶和“三泖渔庄”

力助林则徐禁烟的何其伟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

报业巨子席裕福

陆士谔的百年世博梦

敢为人先的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

上海大观园:国内首座《红楼梦》主题公园

东方绿舟:青少年的“快乐之舟”

淀山湖文化艺术节:承载水乡梦想的文化盛会

“中国龙舟之乡”的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

青西郊野公园:令人惊艳的水上森林景观

国家会展中心:世界最大会展综合体

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全球最大手工艺综合体

青浦:文化创意产业扮靓“一城两翼”

陈云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青浦博物馆:绿色水都的文化地标

青浦田山歌:从田间地头唱到北京城

宣卷: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丝竹在白鹤

练塘茭白——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入驻“大世界”的青浦非遗项目

张马村:一幅美丽乡村的水墨画卷

蔡浜村:“水中蓬莱岛”的美丽样本


TOP书摘

这里,是上海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聚居地。

这里,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

崧泽遗址,位于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1957年首次被发现。1961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此多次发掘,大量珍稀文物将上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至约6000年前。生活在崧泽的上海先民在中国文明起源中创造的先进文化,被命名为“崧泽文化”,是上海地区D一个用本地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崧泽作为上海最古老的一处原始社会遗址,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77年,崧泽遗址被列为D一批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颁布崧泽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5月18日,崧泽遗址博物馆作为上海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历时三年多的建设和布展,正式开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崧泽遗址博物馆就建立在当年遗址发掘的现场之上,其建设初衷即是对“上海之源”的文化致敬与传扬,这在博物馆宣传资料上有着一段精彩的描述:崧泽,一个地处上海西部腹地的普通村庄,却被誉为“上海之源”——上海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在此发现,上海先民最早的生活足迹在此起步;崧泽文化由其得名,中国古史因之增辉。埋藏在这片土地下的历史印痕,让人们恍悟:东海之滨的“小渔村”,其实早已走过六千年文化兴衰历程;凝结在这处古代遗址中的历史真实,让我们惊诧:近现代的东方大都会,远古时代就曾是中国发达的文明中心。

在这个以“藏品最古老”领衔上海博物馆之“最”的崧泽遗址博物馆内,以突出“上海之源”和“崧泽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脉”为主线,集中展示上海先民最早的生活足迹和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带给人们一段非凡的穿越历史之旅。崧泽遗址考古发现的诸多个“D一”无疑是最大看点。“上海D一人”长什么样?2004年春天,考古学家在对崧泽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时,发现了一个上海最早先民的头骨。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上海D一人”的相貌被复原,这是一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面部略显低矮,鼻根低平,跟东亚蒙古人相似。上海的先民们吃什么?1961年,崧泽遗址发现了炭化稻谷遗存,这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被称为“上海D一稻”。这是国内发现的首个稻谷遗存,为中国稻作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在崧泽遗址的发掘中,还发现了“上海D一井”——最早的水井,“上海D一房”——最早上海人居住的房屋基址,还有陶釜、炉箅等最早的炊器和食后丢弃的猪、鹿、鱼、龟等动物碎骨,以及先民们生产劳动所使用的各种工具等。根据这些珍贵的遗存,博物馆采用高科技手段展现出一幅幅远古村落的画面,声光电的变幻模拟出上海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景,使观众身临其境,产生穿越到六千年前的感觉。

城市的记忆在于其历史遗存。记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存在与超越》中写道:“当代世界面临着历史连续性断裂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审慎地把握以古建筑、古村落、古代文化样式等文化遗迹遗址形式存在的历史记忆,发现养育我们现代人的生命源泉。”崧泽遗址自它被发现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到如今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崧泽不仅成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实践垂范,更是传承上海古今史脉的精神家园和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文化坐标。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展“乡土文化符号”评选活动,由市民和专家推选,最终选出了属于上海的100个乡土文化符号,崧泽古文化遗址作为“上海之源”在列,被称作距今最遥远的“符号”。

今日上海即便已跻身国际化大都市之列,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来说,总需要一片可回望的乡土。正如一位考古专家所言“历史的乡愁,也是乡愁”。历史离我们既遥远,又形影不离,实则是我们前行道路上挥之不去的乡愁。崧泽作为上海人的故土,应该是我们文化寻根、传承历史文脉的精神家园。

上海是座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海派文化就是在移民社会中形成发展的。考古研究表明,6000多年前崧泽这批最早的上海居民可能来自现在的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这些太湖周边的地区,是上海最早的外来移民。他们从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在这片处女地上发展生产,经营生活,繁衍生息——正是他们开创了上海人类历史文明的先河。无疑,崧泽文化对于探寻海派文化的源头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TOP 其它信息

版  次:1

加载页面用时:79.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