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罗素文集:我的信念(精装)
罗素文集:我的信念(精装)


罗素文集:我的信念(精装)

作  者:[英]罗素

译  者:莫晓敏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丛 书:罗素文集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53277885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篇幅极短的一本小书,是对罗素思想*简洁的介绍。作者从“自然与人”“美好人生”“道德规范”“个人救赎与社会救赎”“科学与幸福”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主题贯穿战争、人口、科学、机器、道德、戏剧、诗歌、艺术、音乐……他认为,爱和知识是“美好生活”*为重要的两个要素,他希望借此来阐述如何理解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在追求美好人生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可能性。

TOP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罗素一生致力于探讨教育、伦理、历史、政治、婚姻、社会改革以及和平运动等问题,著述颇丰,其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机智,因其“以丰富而重要的著作为倡导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所作的贡献”,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也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反战人士、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


TOP目录

劳特利奇经典丛书版序

引言

第一篇 自然与人

第二篇 美好人生

第三篇 道德准则

第四篇 个人救赎与社会救赎

第五篇 科学与幸福


TOP书摘

当今道德=功利主义+迷信行为(的古怪混合)?

道德章程并非一向完美无缺。阿兹特克人因忧心太阳将黯而食人肉,他们视此为痛苦的责任。某些部落会将十岁到十七岁之间的少女幽闭于暗处,因为害怕太阳之光令其受孕。……

当今道德乃是功利主义与迷信行为的古怪混合,然而迷信部分更为强势,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迷信正是道德准则之源。起初,某些举止被视为神明所不喜,并为法律所禁止,因为神明之怒往往加诸群体,而非仅仅降在有罪的个体头上。至于某些举止何以令神明不喜,却没有给出相应的理由。……一个持有科学人生观的人显然不会被《圣经》经文或教会教义吓倒。他会叩问这一行为是否有害,抑或正相反,有害的恰是认定这一行为有害的信念。

从胚胎阶段开始的迷信人生

迷信的影响在胚胎阶段尤为显著。假如父母未婚,孩子就会蒙受污名——显然万万不应致此。假如父母一方患有性病,孩子很可能会遗传下来。假如父母已经养了太多孩子,家庭入不敷出,那么与之俱来的就是贫困、少食、拥挤,甚至很可能出现乱伦。然而,大多数道德家仍然认为,最好还是不要让为人父母者学会通过避孕来避免这一苦难。……为了取悦这些道德家,万万千千本不应来此世间的人陷入饱受折磨的一生。……

教育阶段的迷信如同灾害

某些孩子具备思考的习性,而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矫正这一习性。一切不便答复的问题,都回之以“嘘”,甚或予以惩戒。集体情感则用以灌输某种信念,尤其是国族主义信念。资本家、军国主义者和神职人员在教育领域通力合作,因其力量均有赖于情感主义之流行与批判意见之匮乏。教育则借助人类天性,成功增加并强化了普通人群中的这些倾向。

迷信摧毁教育的另一途径,就是通过影响教师的选择。

出于经济考虑,女教师不可结婚;出于道德考虑,她又不可陷入婚外性关系。然而,但凡费心研究过病态心理学的人都知道,旷日持久的童贞通常会对女性造成极大危害,任何健全的社会都应在教师群体中严厉遏止这一现象。种种制约,愈发导致干劲十足而又富于进取的女性拒绝迈入教师行列。这都是迷信禁欲主义久久不散的影响所致。

在中产和上层阶级学校当中,道德方面则由教士负责关照。而教士作为道德教师,几乎必然有两方面是不合格的。他们谴责与人无害的行为,却宽恕害人匪浅的行为。他们都谴责婚前性关系,即使双方相爱,只是尚未确定要不要携手共度此生。他们大都谴责节制生育,而无人谴责丈夫致使妻子因多次孕育而死亡的暴行。我知道有一位颇受欢迎的教士,他的妻子在九年内生了九个孩子。医生告诉他,再生一个她就没命了。次年,她又生了一个,随即撒手人寰。无人谴责;他依旧保有圣职,并且再婚。

迷信对于教育的恶劣影响还体现为性知识相关指导的缺失。

生理学的主要知识应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就简单地、自然地传授下去,趁这时候孩子们尚未进入兴奋状态。在青春期,则应教给他们非迷信的性道德基础。应当这样教导少年与少女:除非情投意合,没有什么能赋予性交正当性。

教会则认为,只要双方已婚配,而男方又盼得一子,性交就是正当的,无论女方有多么不情愿。

少年与少女应当学会尊重对方的自由;他们应当明白,没有什么能赋予一个人凌驾于另一个人之上的权利,而嫉妒心与占有欲只会灭杀爱情。他们应当懂得,将另一个生命带来世间乃是大事一桩,孩子必须在健康、环境和父母看护等方面都拥有良好前景时方可降世。但他们也应习得节育之法,以确保孩子只在他们希望的时候到来。最后,他们还需知晓性病之害及其防治之法。性教育倘能照此实施,人类幸福之增长便将不可限量。

最完满的爱=快感+善愿

爱之一字,包含多种感受;选而用之,乃是我刻意所为,因为我希望将这些感受兼收并蓄。爱作为一种情感——这正是我所说的爱,因为“基于原则”的爱在我看来并不真实——在两极之间摇摆:一极是观照中的纯粹快感,另一极则是纯粹的仁慈。

人们为了帮助麻风病人而牺牲性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怀有的爱不可能具备任何审美快感。父母之爱,通常伴随着因孩子的外貌而产生的喜悦,但是当这一要素彻底不存在时,父母之爱依旧强烈。

最完满的爱,是快感与善愿这两大要素不可分割的合体。父母因孩子有貌亦有成而生的喜悦,即是两大要素并存;最好的性爱也是如此。但在性爱之中,仁慈只能依托稳定的占有关系而存在,否则嫉妒就会摧而毁之,同时或许还能平添几分观照的快感。有快感而无善愿,可能失之严酷;有善愿而无快感,则极易表现为冷淡与轻微的优越。希望被爱的人,总是希望自己收获两者兼得的爱,在极端强势的情况下,比起仁慈,人们所欲求的更多是钦慕:这就是那些君王与知名美人的心态。

美好人生=启之爱+导以知

知与爱,两者均无止境;故此,无论人生有多美好,我们总是可以想象出更好的人生。有爱而无知,或有知而无爱,都不可造就美好人生。

中世纪时,乡间瘟疫横行,教士劝民众聚在教堂,祈祷救赎降临;结果传染病情在祈愿者的拥挤人群中迅速蔓延。这便是有爱而无知的案例。最近发生的战争则是有知而无爱的案例。两个案例的结局都是大规模死亡。

虽则爱与知两者皆不可少,在某种意义上,爱却是更为根本的那一个,因为爱会引领聪明的人为造福所爱之人而求知。但如果人们不够聪明,他们就会对道听途说心满意足、深信不疑,那么天大的好心也能办成坏事。医药或许可以为此提供最佳案例。

对于病人来说,一个能干的医生比最忠诚的朋友更有用,而对于社区卫生来说,医疗知识的进展比耳目闭塞的慈善事业更有助益。虽然如此,仁慈之心仍不可少,否则也许只有富人能受益于科学发现。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76

开  本:32

加载页面用时:31.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