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甲骨文丛书:反对选举(精装)
甲骨文丛书:反对选举(精装)


甲骨文丛书:反对选举(精装)

作  者:达维德·范雷布鲁克(David,Van,Reybrouck)

译  者:甘欢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 书:甲骨文丛书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52012878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代议制民主已身陷困境,这一点越来越显而易见。如今,西方国家的投票率越来越低,政党成员越来越少,政客们越来越倾向于根据选举日期来调整策略,结果就是,西方社会患上了达维德·范雷布鲁克所称的“民主疲劳综合征”。该如何医治这一疾病呢?范雷布鲁克范雷布鲁克在本书中给出了分析和答案。

TOP作者简介

    达维德·范雷布鲁克(1971~),比利时非虚构作家、剧作家、诗人。先后出版了畅销书《瘟疫》(De Plaag,2008)、《任务与白蚁的灵魂》(Missie & Die siel van die Mier,2011)、《刚果:一部历史》(Congo. Een geschiedenis,2011)等。其中《刚果:一部历史》是他成功的著作,荣获2012年美第奇奖(le prix Médicis),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TOP目录

第一章 症状

狂热与怀疑:民主的悖论

合法性的危机:支持率下滑

效率的危机:活力下降

第二章 诊断

政客的过错:民粹主义

民主制的过错:技术专家治国

代议民主制的过错:直接民主

选举代议民主制的过错:一种新的诊断

第三章 病发机理

民主制的程序:抽签(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

贵族制的程序:选举(18世纪)

选举的民主化(19世纪和20世纪)

第四章 良药

抽签挑选的强势回归:协商民主(20世纪末)

民主实践的革新(2004~2013年)

未来的民主创新:以抽签模式为基础的立法机构

以抽签为基础的民主蓝图

呼吁双代表制

结论

 

TOP书摘

狂热与怀疑:民主的悖论

    人们对民主的态度甚是古怪:每个人似乎都心生向往,但无人再对它心存信任,尽管国际统计数据向我们表明,越来越多的公民自称拥护民主。数年前,大型国际研究项目“世界价值观调查”对来自57个国家的73000多人展开了调查,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球人口的近85%。当被问及是否认为民主是治理国家的良策时,不少于91.6%的调查对象做出了肯定回答。全世界赞成民主思想的人口比例从未如此之高。

    如此高昂的热情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尤其考虑到不到七十年前,民主制度还是“一片狼藉”。在经历了法西斯主义及殖民主义之后,全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仅有12个名副其实的民主制国家。不过,在民主制国家的计数器上,指针开始缓慢地往上爬:到1972年时,共有44个自由民主制国家;到1993年时则高达72个;时至今日,全球195个国家中有117个以选举程序为基的民主制国家,而其中的90%可以说是实践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国家。纵观历史,民主制国家的数量从未如此之多,对这种政府形式的呼声也从未如此之高。

    然而,人民对民主的狂热出现了降温趋势。这项“世界价值观调查”还表明,在过去十年中全世界都在热烈呼唤“不必因议会或选举之事而费尽心思”的强大领导者的出现,而与此同时,公民对议会、政府和政党的信任度已降至历史冰点。人们似乎青睐民主这一思想,但不喜欢已被付诸实践的民主,或者说至少不喜欢当前的民主实践。

    然而,不信任是相互的。荷兰研究员彼得·坎内调查了海牙政党代表对荷兰社会的看法,并于最近公布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数据。87%的荷兰政府精英自视崇尚自由、具有国际视野的革新者;而他们中的89%又认为,民众的思想偏传统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所以绝大部分政客总是认为公民的价值观与他们的相左、上不了台面。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同样的数据也存在于其他欧洲国家。

    不过我们还是说回公民。对于公民的不信任,最常用的一个解释是淡漠。个体化和消费主义似乎抑制了公民批判性的参政能力,他们对民主的信念因而不再强烈。如今,一旦涉及政治,人们就会漠然、愁苦、变化不定,还会转移话题。所以才有人说“公民‘退场’了”。事实并非全然如此。当然,很多人对政治的确兴趣有限,且这类人历来都占很大比例。那就不能说近来公民对政治兴趣减淡了。研究表明,他们的政治热忱反倒升温:较之以往,如今人们与朋友、家人、同事谈论政治的频率增高。

    由此看来,民众对政治的态度并非一边倒的淡漠。但这样就能安心吗?还有待观察。如果在一个时代,公民的政治热忱逐渐增强而对政界的信任度一再跑低,那么这个时代在某些方面必然是紧张的。事实上,公民眼见执政者在执政的道路上离自己所想越来越远,而且对公民眼中政府不可推卸之责任,政府都置若罔闻,因而鸿沟只能越来越大。这就引起了一种失落。当越来越多的公民满怀激情地关注当权者的所作所为却又对他们越来越不信任时,这种情况会给国家的稳定造成怎样的影响?一个政体可以承载多少嘲讽的目光?而在一个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并分享自我情绪的时代,难道嘲讽的目光就只会是目光?

    我们所处的世界与1960年代截然相反。在1960年代,一个普通的村妇可以毫不关心政治,却同时表现出对民主的绝对信任。社会学研究显示,这种信任普遍存在,是很多西欧国家的共性。所以那时的箴言是:淡漠并信任。而今天我们说:狂热并怀疑。我们活在一个躁动的时期。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200

版  次:1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4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