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创新的资本逻辑:用资本视角思考创新的未来(精装)
创新的资本逻辑:用资本视角思考创新的未来(精装)


创新的资本逻辑:用资本视角思考创新的未来(精装)

作  者:田轩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定  价:78.00

I S B N :978730129619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创新的资本逻辑:用资本视角思考创新的未来》基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田轩教授的经典课程“金融高级问题前沿研究”,是田轩教授历经十年研究金融与企业创新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在书中,作者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框架体系,分别从微观企业、中观市场、宏观制度层面,探讨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风险投资、敌意收购者、做空者、政府、银行、对冲基金、金融分析师、国外机构投资者……这些跨越资本与商业市场的重要角色在书中一一登场,展示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与合作。在神秘的面纱之下,他们对企业的影响方式出人意料,影响力度超乎想象。
宝万之争、京东与今日资本、硅谷缺失的工会、滴滴的豪华投资人……数十个公司金融经典案例,再现惊心动魄的商业资本盛宴。同时,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重要的计量方法,有助于有一定高等数学基础的读者快速提高计量技巧。当然,略去这部分内容也不会影响理解本书。
这是一部金融行业研究者、从业者,以及科技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书,将帮助读者理解未来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TOP作者简介

田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金融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田轩还兼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国家金融研究院创业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主任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MBA教育中心主任。
田轩加入清华大学前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执教,获聘终身正教授和Mary Jane Geyer Cain教授研究员。田轩于2008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学院并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此前获得华盛顿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田轩四次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年度杰出研究奖; 2016获得中国管理学青年奖,2016和2018蝉联第十五届和第十六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论文多次被列为ESI世界前1%的高影响力论文。他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和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田轩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公司金融、企业创新、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和并购重组。

TOP目录

序 // 1
前 言 // 5

导论
第 1 章 金融与创新学术前沿:一个崭新的框架
创新激励:概览// 001
微观企业特征// 007
中观市场特征// 013
宏观国家和社会的制度特征// 014
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 015

上篇
微观企业篇
第 2 章 拥抱风险,宽容失败:风险投资与创新
谷歌背后的沙丘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021
失败容忍,对创新者最好的激励// 026
风险投资失败容忍度的影响因素// 035
分阶段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039
风险投资的辛迪加模式// 044

第 3 章 股票流动性的利弊辩
如何度量股票市场流动性// 055
流动性,企业创新杀手?// 058
美国股市十进制报价改革// 065
流动性的作用机制// 071
在中国场景中的应用// 076

第 4 章 收购与反收购条款:“宝万之争”的启示
敌意收购:董明珠击退“野蛮人”// 081
收购防御与反收购条款:万科的“白衣骑士”// 083
反收购条款与企业创新// 087
反收购条款的作用机制// 098
“收购”创新// 102

第 5 章 发挥人的作用:激励还是保护?
饱受争议的工会// 111
工会与企业创新:保护或冲突// 113
工会的作用机制// 121
人力资本与创新:人和平台谁更重要?// 123
股权激励与创新:中国的经验// 128

第 6 章 把创新沿着企业供应链进行到底
企业供应链与公司金融// 137
供应商和客户的地理距离会影响创新?// 140
客户的作用// 145
杭州东部软件园:中国的经验证据// 150

中篇
中观市场篇
第 7 章 金融分析师的罪与罚
金融市场的信息中介——分析师// 161
金融分析师与企业创新// 164
分析师具体作用机制// 172
东风汽车的弊病:中国的经验证据// 175
负责任的信息搜集:分析师现场调研// 177

第 8 章 来自机构投资者的干预
机构投资者介入// 185
对冲基金的积极主义// 188
银行的介入// 196
做空者的“威胁”// 203
中国经验// 206

第 9 章 银行竞争谁受益:大企业?小企业?
银行业发展与企业创新// 211
银行竞争的作用// 213
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 222
来自中国的证据// 228

第 10 章 企业风险投资:激励创新的最优形式
CVC,一种新的创投组织形式// 235
企业风险投资 VS. 传统风险投资// 238
企业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 241
CVC 的具体作用机制// 252
企业风险投资的中国经验证据// 255

下篇
宏观制度篇
第 11 章 金融市场的发展:股权市场与信贷市场
金融市场发展// 263
两种机制假说:外部融资依赖、高科技密集行业// 267
中国金融市场// 281

第 12 章 国外机构投资者与资本市场的开放
国外机构投资者// 289
国外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 293
监督渠道、保险渠道、知识溢出渠道// 301
金融市场的开放// 304

第 13 章 政策不明朗惹的祸:政策稳定与创新
实物期权、政府购买视角下的政策不确定性// 309
政策倾向性假说 VS. 政策不确定性假说// 312
创新激励与创新密集型行业// 322
中国的经验证据// 324
政策不确定性与 VC 投资// 326

第 14 章 制度创新与企业创新:国企改革之路
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 332
资本市场与国企民营化// 340
国企激励与信息// 350
国企技术创新// 352

TOP书摘

从华尔街到中关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正在走上以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为主导的创新强国之路,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明确要求。
如今世界各国创新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技术交叉融合,同时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致力于培育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创新与激励创新介绍
众所周知,创新非常重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教授在他经典的“内生增长模型”中提到了创新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也说过:在战略管理中,创新对一家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地位非常重要,技术创新对一家企业保证优势地位也十分关键。据统计,一个国家平均85%的经济增长源自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激励技术创新却又非常困难。我们日常中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规工作(routine tasks),相当于我们对已知的方法、已知的模式不断、反复地进行运用;另一类是创新活动,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活动需要探索出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新的手段、新的视角,必须是“something new”(新的东西)。所以我们用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方法去激励企业创新是没有效果的。
以高校工作为例,大学教师的工作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二是科研。有人说大学教师的工作很轻松,一个礼拜上几小时的课,还有寒暑假,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除了教学,科研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科研就是进行学术研究(research)。研究者通过科研发现新知,把人类知识的边界向前推进一步,使我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了解不断增加。由此,教学就是常规工作(routine tasks )。在我看来,教学其实是体力活,一旦学会如何教,教学就变得非常简单。2008年,我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做金融学助理教授。教授的职业发展路径是:博士毕业后做助理教授,然后是副教授,接着是正教授。助理教授要在六至九年内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后,才能拿到终身教职并且晋升为副教授。然后再用若干年的时间,继续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再晋升为终身正教授。印第安纳大学为了保证助理教授们有足够的时间做科研,制订了一个优惠政策:助理教授可以将全年需要教授的所有课程压缩在一个学期上完。这样加上寒暑假,我每年有八个月不用教书,可以专心做科研。而在唯一需要教书的学期,我只需教三个班级同一门课。更幸运的是,我所教的三个班的课程全部被安排在同一天。于是,我集中时间上完课,剩下的时间就可以专心科研。我在印第安纳大学第一学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学习怎么教书。这个学习曲线非常陡峭,刚开始我并不知道怎么教书,怎么跟学生互动,怎么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我花了整整一个学期来学习如何教书。大家可以想象,在美国的课堂里坐着各种各样的学生,对我来说英文并不是母语,要用英文给美国学生上课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第一个学期确实很辛苦,但是当我用一个学期学会了如何教书以后,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我在之后的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每一年的授课基本都在重复,这是因为教学几乎不需要创新(尤其在一个助理教授还没拿到终身教职,需要在科研上下大力气的时候)。所以后来我只需上课前10分钟看看讲义就可以去上课了。第一个班讲完了休息半个小时,到第二班基本上就是重复,包括板书,也是重复一下。我在第一堂课的第15分钟讲了一个笑话,大家哈哈大笑,到第二堂课的第15分钟,我把同样的笑话重复一下,大家又哈哈大笑,学生们的情绪能够被我精准调动。最后我的教学评估反馈也非常好,还被提名为“年度最佳教授”。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当我们做常规工作时,一旦知道如何做,工作就会非常简单。再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博士学生,本科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毕业后第一年,她进入了一家对冲基金。这位学生很聪明,两年后却不想继续在基金公司工作了,她想要读博士、做教授、做科研。我感到有些奇怪,博士生收入很低,她在对冲基金第一年的分红就有100多万美元。我问她为什么继续读博士,她说:我在对冲基金做了两年,发现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性的,没有任何智力上的挑战,甚至一只猴子都可以做这些事情。这就是常规工作,没有创新,只有重复,一旦你掌握了怎么去做,工作就变得非常简单。
而创新则类似于科研工作。如何进行科研工作呢?首先,你需要掌握某一个学术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马特·迈特(Matt Might)是这样形容学术研究的:比如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外面是未知的。学者要达到圆圈的边界,这相当于人类知识的边缘,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向外推,当有一天在某一个点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就把人类的知识在一个非常窄的范围向前突破了一点,我们所知道的更多一点,不知道的更少一点。正是有千千万万的学者在不同领域做着这样的事情,我们所知越来越多,未知越来越少。所以科研是一个非常漫长,常常令人感到疲惫和沮丧的过程。你可能有十个研究想法(research ideas),但不知道它们能不能被实际数据所支持,于是你要搜集数据,做很多严谨的分析。而最后很可能只一个想法能够被实际数据证实,得以写出一篇论文;而十篇论文可能只有一篇能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所以,科研的过程非常漫长,失败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们在激励创新的时候,就不能用激励传统重复性工作的方法,比如说绩效(pay-for-performance)评估的方法。再举一个例子,类似于“新东方”或“学而思”的培训机构,如果想激励一个老师更好地教学,其实很简单,只需在合约规定根据课程评估结果来付课时费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激励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备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对科研人员我们却没有办法这样做。我们从不与年轻的助理教授签订这样的合约:发表一篇Journal of Finance后你的薪酬是多少,或者发表一篇《经济研究》后你的薪酬是多少。因为我们知道以绩效为基准的合约是没有办法激励创新的。
那么如何激励创新呢?2011年,当时还在美国MIT任教的一位教授Gustavo Manso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e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Tolerance for failure is necessary for motivating innovation”(对失败的容忍是激励创新的必要条件)。他基本的观点是:对失败的容忍非常重要,如果要想创新,必须要容忍失败。他的核心理论是:创新契约(contract)应该这样制订:在短期内对失败容忍,允许试错和失败;但是同时对长期的成功给予回报。这样的契约组合是最能够激励企业创新的。这篇论文对整个金融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它第一次让我们理解究竟什么能够激励企业创新。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绩效为主是不能激励企业创新的,如果想激励创新,就要用“短期对失败的容忍,加上长期对成功的回报”,这样的组合是激励企业创新的最佳组合。我们所有的研究工作几乎都以这个理论为基础。
下面我们看一组统计结果。本节全部图表和统计数据均来自我和美国佐治亚大学副教授Jie He合作的论文Finance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A Survey。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列出了24本商学院顶级学术期刊,包括商学院所有的科目:会计、财务、金融、营销、战略、管理……我只挑出其中六本,包括金融类三本: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会计类三本: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我从自2000年年初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时间段中,从这六本期刊发表的论文的标题和关键词中搜索“Innovation”,我发现一共有68篇论文包含“Innovation”这个词。如图1-1所示,在这些文章中有67篇是发表在金融类期刊上的,发表在会计类刊的文章非常少。

接下来,我将分别为大家介绍从微观企业到中观市场,直至宏观跨国,各种各样已经发现的要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72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65.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