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足迹与风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
足迹与风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


足迹与风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

作  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 版 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定  价:128.00

I S B N :978754322863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中国经济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交大安泰部分优秀商业案例,并采访曾经结缘交大安泰的九十五位精英才俊,记录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创业旅程以及在苦涩与幸福交织的创业实践中淬炼出的中国商业智慧。这将是一本校友与合作企业商业历程的精彩记录,更是值得管理学科持久深入探寻的珍贵思想精粹。

TOP作者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03年的“南洋公学高等商务学堂”,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传统。自1984年恢复建院以来,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和管理人才,推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思想方面的创新,以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经过30多年的努力,学院已经建设成为一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商学院,是国内第一家通过AMBA、EQUIS、AACSB三大权威认证的商学院。


TOP目录

第一篇 章·追忆安泰往昔

蔡溥:岁月悠悠忆恩师——怀念沈立人教授

陈一存:从九龙坡到徐家汇

朱耀琥:交大足球队的源来

王则茂:回首沧桑迁校杂谈

夏睛:最美不过夕阳红——记我们的“团队”

杨振基:怀念恩师杨锡山教授

石金涛:教书育人,同心协力,谋求发展—一忆90年代的管理学院本科教学改革

施瑜伟:历练积累人生,快乐酝酿成功

李德:一篇报道引起的回忆

田念慈:我珍藏的上海交大管理学院的自编教材

康力:双城记

王丽:我与安泰的故事

周石:回忆我的老师

蔡蕾:大美之境

吴明炜:我的交大人生

第二篇 章·秉承安泰智慧

朱福增:美时美刻,匠人匠心——朱福增和他的钟表世界

孟庆海:围绕产业做孵化,打造企业价值高地

谢雨:在人生的长跑中修炼自我

姜涛:用故事展示生活的可能性

陈韦予:“不持有”反而让你拥有更多

林成栋:创业要有合作和分享精神

王玉荣:要做成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世界级咨询服务企业

任敏:让公益成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安南:打造珍藏回忆的“盒子”

王静燕:构建中华文化与世界交流的平台

范文洁:中国互联网金融出海者的思考

宋开发:一个80后创业青年的“大数据梦”

齐俊元:创造SaaS领域投资新纪录的90后

程正学:创业之魅在于直面挫折

蓝周华:愈挫愈奋情系创业梦

孙崇理:关于管理和创业的那些事儿

忻雷:拥抱未来,留存交大精神

周国来:一个成熟的“利己主义者”

陈虎:用投资增进社会福利

范红一:实千者才是企业的“里子”

曹小东:7个月获得1100万融资,机场泊车会是下一个爆点吗?

李霞:理性思考,艺术生活

毛健:咨询大牛的“前半生”

刘瑶:万里归来,不忘初心

李瑕:国内企业应抓住“疑带一路”新机遇

高颖佳:服务换租金由心咖啡帮办公空间做社交

芦磊:梦想危险而美丽

吴筱:女性创业者勇敢攻克生鲜供应链难题

谢仰辉:从外企白领到S-BUY大数据科技掌门人

张震宁:交大安泰MBA,助力学生圆梦MIT

徐家平:十里南京路上的百年地标

任仲伦:上影力量,扬帆起航

朱旭东:跨界与无界

热迪力·阿布拉:用信念绘就的事业蓝图

唐丽君:金牌制作人如何打造爆款?

徐江蔚: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田广:要有梦想,更要有健康

汤子嘉:将更多“想象力”注入房地产

施永雷:经营与资本优化结合,打造全中国的来伊份

汤同奎:人生没有剧本,守得云开见月明

黎天翔:抓住机遇,永不放弃

伺梅:爱人如己,以己待人

范惠众:狼性投资人

孙桂娟:不做梦,把梦做出来

刘士钢:在磨砺中打造企业王国

丁一:活在当下,只争朝夕

徐世平:不破不立,东方涅槃

郑来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范文瑁:打造新企进军中国市场的新范本

岳亚梅:打造公共安全领域实战应用专家

王宇:逆练“九阴真经”的科技创业者

张健:爱泼冷水的热心创业导师

封晓骏:专业人士更需要商学院

杨世先:投后管理是优秀风投的试金石

赵红峰:民营检测行业的探路者

范剑淼:跨界创业,选择更有价值的事

张堵:从“非洲传奇”转型成功投资人

尤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李琴:大道至简,方得始终

严明:更多化妆品企业将拥抱资本

张彤:成功是熬出来的

杨剑:在奔跑中感悟企业家的孤独

王艺瑾:创业,就是改变人生的打开方式

沈玲娴:小女子玩转大品牌

魏玉林:“聚”变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领军者

第三篇 章·践行中国梦

俞伟景:源清流洁,梦想高飞

罗华:生生如夏花,从容更绽放

苏罡:坚持信念,塑造自我

杨国平:细节之处方显大将之风

顾卫平:事业·人生·责任

于淼:戈壁行走汇聚的精英公益

陈凤文:远方的梦想,从事业到志业

欧阳泉:学习是人生真诚的伴侣

吴林元:这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蒋东良:安泰情,宜安梦

张春霖:锲而不舍,不断超越

黄平璋:生命不会重来,不要让自己后悔

张荣华:安泰于我,有比攻玉

王均豪:创业者最幸福

周中:精神盛宴是母校最珍贵的馈赠


TOP书摘

《足迹与风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

  工业管理系创办初期,学校一直未有人员编制,没有系主任,没有系办公室及工作人员,也没有高年级的学长可去请益,我们不免感到有些孤单。从二年级开始,我们有了自己的小班教室,也成立了级会,我被同学推选为级长。有时遇到疑难问题,我们会向沈教授求教,总能得到他热情的指点和帮助。在和沈教授的多次接触中,同学们都感受到,在课堂上神情严肃的沈教授,在其他场合,则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同时也是幽默风趣、乐于助人的。同学们都很愿意和他接近。他在校园内所居住的独立教授房,是我们在课余时间常去的地方。沈教授不仅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排忧解难,还尽力帮助我们开展课余的班级活动。他曾带领我们全班同学举办过模拟某个专门委员会召开会议的活动,并针对我们在掌握英语方面偏重阅读、忽视口语的问题,要求我们打破顾虑,在会议上大胆地用英语踊跃发言。同学们都在会前做好准备,在会上积极投入,沈教授则在旁及时给予鼓励、讲评和引导,让大家在行动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我们也由此懂得了提案(motion)必须有人附议(secondone's motion)才能立案(case)进入讨论的会议规则。大家对于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感到兴味盎然.觉得受益匪浅。

  当年,校内各系都不时地推出各种学术讲座,在校园内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也曾以班级的名义,恭请沈教授作了题为“The Role of Management”的学术报告,吸引了很多听众,讲堂内座无虚席。在我的记忆中,沈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土地)合称为生产三要素的概念以后,阐述了如今已把管理认作是第四个生产要素的缘由,他论及了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着重指出,若要做到科学管理,必须借鉴物理、化学等几门科学的长处,充分运用观察、测试、实验、记录、分析、比较、检定等手段,用事实表明真相,用数据进行量化,使结论能够做得到并经得起验证。他在谈到工业发达国家里新涌现出来的、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的顾问工程师事务所这一现象时,认为这说明企业界对于管理的要求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都显著地增大了,并就此提出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等。由于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报告取得了热烈的反响。报告会后,就立即有一位机械系二年级同学向沈教授表达了要求转到工业管理系来的愿望。他后来在进入三年级时办妥了转系手续,和他一起转系到我们班级来的还有多位同学。

  时局临到1945年,日寇已是败象毕露,自抗战开始以来,从上海等地内迁的工厂、企业都在规划胜利后的有关举措。申新纺织公司设立了公益工商研究所,邀请纺织、染化、化纤、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加盟,从事本学科内新知识、新技术的汇集、研究和应用,沈立人教授被聘主持工商管理组,仍兼任交大教授。与此同时,申新公司也接受了沈教授的提议,在交大工业管理系设置5个奖学金名额,并同意为获奖的学生毕业后提供工作岗位。1947年7月,首届工业管理系学生毕业,在沈教授的关切和促成下,我们班级共有6位同学进入申新公司工作。

  1945年8月,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结束。交大自10月开始按照年级次序,由高到低分批迁回上海徐家汇校区,我们三年级是第二批迁回,于12月在上海复课。沈教授因公益工商研究所在重庆工厂里有调研任务,至1946年秋季开学前才回到上海。在暌违期间,他仍关心我们的学习,来信嘱咐我们到上海江宁路(当时的戈登路)他家中,请他夫人从藏书中找出Laws of Management和Industrial Management两《足迹与风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交给我们班级作为补充读物,随后又寄来他的工厂调研报告作为我们的课外阅读材料。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书本和材料都是极为欠缺的。

  我们四年级时,沈教授先后给我们讲授成本会计和会计制度两门课程。在四年级上学期,他结合讲课内容,联系到近郊的一家修船厂作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并带领我们班上11位同学组成的课题小组,每周一次从外滩乘坐船厂的交通船,到工厂现场进行实地的观察、测定和调查,运用学过的知识,探讨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并估算可能获得的效益,以此来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交大求学那些年,是成长道路上的关键时段。在这段岁月里,我们有幸能和沈教授相聚在一起,感受他的亲切关怀和悉心培育。他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励我们的志向,充实我们的知识,提炼我们的能力,引导我们从对专业无知走向能独立思考和工作,登人工业管理学科的殿堂。沈教授离开我们已有52年了,他亲和的音容,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求实的风格,至今仍然清晰地存留在我的脑际。我会永远铭记和恩师沈教授相聚的这段珍贵岁月,永远不忘他的恩情。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89

加载页面用时:40.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