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媒介时代的学生公民素养及其培育
媒介时代的学生公民素养及其培育


媒介时代的学生公民素养及其培育

作  者:班建武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520123877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当前公民个体的媒介生活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样态,一方面,现代媒介从技术层面极大地释放了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并地拓展了公民参与的途径和空间;另一方面,诸如“人肉搜索”等非理性公民行为的大量涌现,使得现代媒介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公民暴力的集散地。另外,媒介中大量诉诸于个体感官欲望的广告和节目,在无形中消解了公民的义务。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对公民教育的推进具有深刻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当前,也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现代媒介社会的发展与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但是,其侧重点主要集中在论述现代媒介对公民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相对忽视了对其消极影响的研究。这必然导致我们很难全面地把握媒介与公民教育的关系。因此,本书在理论层面可以丰富已有的公民教育研究,也将在实践层面对于改善公民的媒介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旨在揭示公民教育在现代媒介社会中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分析学校如何在利用现代媒介推进公民教育的同时,避免其所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基于这样的目标,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两大部分:

(一)基础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揭示媒介的本质及其对公民身份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

1. 媒介的实质及其对公民教育的意义。

2. 媒介之于公民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3. 媒介影响公民教育的机制和途径。

(二)专题调查研究

专题调查研究主要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媒介类型的角度揭示现代媒介影响学生公民身份的具体方式和特点,初步拟定的专题包括:

1. 网络媒介与公民教育

2. 电视媒介与公民教育

3. 移动媒介与公民教育                                                              

本书在分析现代媒介与公民教育的关系过程中,将秉持一种辨证、全面、发展的立场。具体而言,本研究既要关注公民媒介生活自身的形态和内容,更要关注公民的媒介生活当中蕴含的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结构性要素对公民身份的影响。既要看到个体在媒介中的权利表达和责任担当,更要关注媒介对公民权利的操控和对公民义务的消解。既看到现代媒介对公民的压倒性影响,更要看到公民的能动性对媒介生活的改造。

TOP作者简介

班建武,教育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书记,北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青少年文化和学校德育诊断。先后出版3部专著和十余部合著,参与编写了多部教材。在《教育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共青团中央等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研究。

TOP目录

绪 论
  一 文献回顾
  二 研究目标和假设
  三 核心概念界定及其操作化
  四 调查问卷、样本和方法
  五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六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七 本报告相关数据的说明

第一部分 问卷调查
第一章 网络生活与学生公民素养
  一 网络形态与学生公民素养
  二 网络权力与学生公民素养
  三 讨论与分析
第二章 电视与学生公民素养
  一 电视形态与学生公民素养
  二 电视权力与学生公民素养
  三 讨论与分析
第三章 手机与学生公民素养
  一 手机形态与学生公民素养
  二 手机权力与学生公民素养
  三 讨论与分析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专题一 媒介形态与公民素养教育
第一章 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一 网络世代:“参与公民”抑或“最愚蠢的一代”?
  二 “公民参与”之概念辨析
  三 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基于多国研究的经验
  四 网络时代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的变革
第二章 当代青少年的微博世界与公民参与
  一 青少年怎么“看”微博:“公”与“私”之间
  二 青少年怎么“玩”微博:“贡献”(“潜水”)与“公共”(“私人”)之间
  三 数字公民参与:“积极”与“消极”之间
第三章 电视媒介的价值灌输及教育的应对
  一 传统媒介及其教育困境
  二 电视媒介及其价值灌输
  三 电视媒介价值灌输的后果及学校教育的策略
第四章 电视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一 电视文化中的大众文化特点
  二 解放与控制:大众文化的公民意识教育功能
  三 愉悦性与批判精神的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
第五章 青少年社交媒体交往中的玩商失范及其教育防治
  一 青少年社交媒体交往与玩商的关系
  二 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交往中存在的玩商失范行为
  三 防治玩商失范行为的两个重要途径
专题二 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教育
第六章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青少年公民参与教育的融合
  一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二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意蕴
  三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途径探索
第七章 基于文化研究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公民的培养
  一 媒介素养教育的信息主义局限
  二 文化研究取向的媒介素养教育内涵
  三 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公民培养
第八章 成就媒介公民——论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
  一 媒介素养教育“理想人”的身心素质:媒介批评
  二 媒介素养教育“理想人”的社会角色:媒介公民
  三 媒介素养教育的人格形象:具有媒介批判力的媒介公民
专题三 媒介时代公民素养教育的立场
第九章 媒介生活中的微观政治与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
  一 微观政治视域中的政治社会化
  二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立场: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
  三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由宏观领域拓展到微观世界
  四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语境:主流话语与大众文化的整合
第十章 捍卫公民身份的完整性:媒介时代公民素养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 公民身份的核心要素
  二 现代媒介对公民权利的操控
  三 现代媒介对公民义务的消解
  四 走出媒介之网
附 录 中学生媒介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后 记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452

开  本:小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2.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