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

作  者:[美]M.斯科特.派克

译  者:胡晓晔 [美]安德伦

出 版 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51582373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人生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的真实处境是什么样的?

你是表现出了真实的自己,还是为了保护自己,习惯于隐藏并压抑自己,进而感到无力和憋屈?

在《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中,斯科特?派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一个群体不能接纳彼此的差异和不同,不能聆听不一样的鼓声,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敢吐露心声,很难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在不真诚的关系中,社会犹如一个熔炉,将里面的所有东西都熬成一锅粥,每个人都失去了完整性、独特性和个性。而在真诚的关系中,人则可以像沙拉一样各自保持完整的成分和丰富的口感,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珍贵的生命体,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关系中充盈着真心、真情和真诚。

不真诚的关系是心理疾病的温床,而真诚关系则具有强大的治愈力。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告诉我们:在恋爱关系中,夫妻关系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朋友和同事关系中,上下级关系中,不要害怕分歧、差异和争吵,唯有经过混乱的争吵,才能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与别人达成共识;唯有大家都讲赤裸裸的真话,才能彼此理解,化解猜疑,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著名作家玛丽琳?弗格森评论说:“斯科特?派克又一次做到了,像《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激励个人心灵那样,《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发掘出了群体的新能量。”

 

 

TOP作者简介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TOP目录

第1章 真诚的关系

第2章 独立与依靠

第3章 真诚共同体

第4章 危机与真诚关系

第5章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第6章 建立真诚关系比治疗更重要

第7章 进化的途径

第8章 人性的幻想

第9章 爱的人越多,喜欢的人越少         

第10章 空灵的意义

第11章 不设防                          

第12章 不一样的鼓声                    

 

 

TOP书摘

第1章  真诚的关系

现在,我们如此孤独,如此焦虑,如此抑郁,很大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缺乏真诚的沟通,没有相互接纳和认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一种利用关系,我们与别人相处就像是使用一把椅子或者铁锨,不会把对方视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生命体,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不会尊重对方的意愿,我们是高度自恋的,唯我独尊的,十分霸道和强悍的,而对方则是被压抑,被强迫,被塑造的。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大多数的关系都是如此,比如,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才能得到爱。”或者:“如果你违背我的意愿,就将受到惩罚。”在这种关系中,世界犹如一个熔炉,将里面的所有东西煮成一锅粥,每个人都失去了完整性、独特性和个性。

与之不同,在真诚的关系中,人们彼此之间像沙拉一样保持着各种完整的成分和丰富口感,都将对方视为尊贵的生命体,人们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关系中充盈着真实、真诚、同情和善意。在这种多元化的链接中,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各自都有鲜明的特点和差异,人人都可以做自己,因而不再压抑、孤独、焦虑和抑郁,生命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

虽然这种真诚的关系十分稀少,却是弥足珍贵的,具有强大的治愈的力量。

 

 

孤立与分裂

几百年前,当一大批具备开拓精神的欧洲移民即将下船登上这片广袤的土地时,马萨诸塞湾第一任州长约翰·温斯罗普对他们致辞说:“我们必须为彼此感到高兴,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一同欢喜,一同悲悼,一同劳动和受苦,永远要看到我们在这项工作中的使命和团契,我们的团契就像一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两百年后,法国人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游历了我们年轻的国度,并提出了一个心理学概念——“心灵习性”。他一方面对顽强不息的个人奋斗精神大加赞赏,另一方面也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警告:除非我们的个人主义持续且有效地被其他习性所平衡,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心的分裂和孤立。

最近,备受尊敬的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和他的同事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的个人主义并没有找到内在的平衡,德·托克维尔可怕的预言已经一语成谶,孤立和分裂已经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对这种孤立和分裂有切身的体会。从5岁起到23岁离开家,我一直和父母一起住在纽约市的一栋公寓楼里。每一层有两套公寓,中间隔着电梯和一个小小的门厅。这座11层的建筑内总共住着22户家庭,结构十分紧凑。我知道门厅对面那户人家的姓氏,但从来不知道他们孩子的名字。在这18年里,我只去过他们家一次。我知道大楼里另外两家人的姓,但对其余的18户一无所知。我知道大部分电梯操作员和门卫的名字,却不知道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姓氏。

更为微妙而具有毁灭性的是,这座建筑的小型社会中所产生的怪异的地理性的孤立和分裂,在我的家庭中以一种情感孤立和分裂的形式映射了出来。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感到幸福,既安定又舒适。我的父母给予了我充分的责任心和关怀,生活中充满了温暖、亲情、欢笑和喜悦。唯一的问题是,他们的某些做法令我无法接受。

我的父母很易怒。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我的母亲甚至会因为伤心而默默地、短暂地流泪——我一度以为这是女性特有的情绪表达方式。不过,在我的成长岁月中,印象最深的是,我从未听见父母提起过他们感到焦虑、担忧、恐惧或抑郁,哪怕仅仅一次。他们把内心的这些情绪掩盖起来,对外统统表现为愤怒。他们允许自己愤怒,却不允许自己有焦虑、担心、恐惧和抑郁,因为这些情绪是脆弱的表现,似乎他们可以永远凌驾于生活之上,纵览全局,掌控一切。他们是美国优秀的“顽强的个人主义者”。很显然,他们希望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但问题在于我并不喜欢那样,也做不到,我想要自由地做自己。尽管家是安全的,但那并不是一个能让我按照自己的意愿,毫无顾忌地表达出焦虑、害怕、抑郁或是依赖情绪的地方。

我在十几岁时患上了高血压。我的确曾生活在“高压”之下。每当我感到焦虑的时候,都会因为焦虑本身而更加焦虑。每当我感到抑郁的时候,都会因为抑郁本身变得更加抑郁。 直到30岁接触精神分析之后,我才开始意识到从精神层面来看,对于我个人来说,焦虑和抑郁都是可以接受的情绪。通过心理治疗我才明白,我在某些方面是脆弱的,就我而言,在精神上寻求支持和在物质上寻求支持同等重要。有了这些领悟之后,我的血压开始下降。但是,充分治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到了50岁,我仍在学习如何向别人寻求帮助,如何在脆弱的时候不畏惧展现出自己的脆弱,如何允许自己适时地收起强撑心理,击碎包裹心灵的那层坚硬的外壳,表现出对真诚关系的渴望和依赖。

强撑心理不仅仅让我的血压受到了影响,也让我在处理亲密关系时出现了问题。尽管我渴望亲密关系,却在与别人变得亲密的路上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这并不奇怪。因为我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如果有人问我的父母是否有朋友,他们一定会回答:“我们有朋友吗?天哪,当然了!不然我们怎么会在每个圣诞节都收到成百上千张的圣诞贺卡!”从某种层面上看,这个答案无可非议。他们过着异常活跃的社交生活,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甚至喜欢。然而,若追溯“朋友”这个词的深刻含义,我完全无法确定他们是否真的有朋友。他们有一帮友善的熟人,没错,但没有真正亲密的朋友。他们也并不想要这样的朋友,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向任何人敞开心扉。他们既不渴望也不信任亲密关系。而且,据我所知,在顽强的个人主义看来,他们正是那个时代和文化的典型代表。

但这也留给我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憧憬。我梦想某个地方会有一个女孩,一个女人,一个我可以完全坦诚相待、敞开心扉的伴侣,在这段感情中我会被全然接纳。在我看来这已经足够浪漫了,而真正不可思议的极致浪漫是这样一个朦胧的愿景:在一个团体中,人们彼此敞开心扉,坦诚相待。现在,我知道,正是隐藏在潜意识深处的这个愿景,最终推动我成为一名心理医生。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的话:

 

将内心呈现出来,它将拯救你;如若不然,它将摧毁你。

 

我曾想,如果我没有按照潜意识的指引,没有呈现内心的真实,我会不会被摧毁呢?荣格说,拒绝袒露自己、拒绝正视阴暗面,试图将那些存在于我们自身却不被我们接纳和认可的部分,扫进潜意识的地毯下面,这是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也是邪恶的温床。而心理治疗,就是将隐藏在潜意识地毯下面的东西释放出来,找回真实而完整的自我。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必须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丈夫和妻子之间、朋友和同事之间,建立起真诚和友善的关系。只有在真诚和友善的关系中,我们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脆弱、无助和缺陷,并完完全全接纳自己,成为自己。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64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9.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