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东欧戏剧史 (共七卷) (修订版)(精装)
东欧戏剧史 (共七卷) (修订版)(精装)


东欧戏剧史 (共七卷) (修订版)(精装)

作  者:林洪亮,蒋承俊,杨敏,郑恩波,冯志臣,陈九瑛,夏镇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280.00

I S B N :9787550287075

所属分类: 艺术  >  戏剧舞蹈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评介东欧各国戏剧发展的著作,是全面系统了解东欧剧变前诸国戏剧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间接了解东欧民族传统、社会生活的重要参照。全书分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七卷,立足于经济、科技、教育、宗教、文化发展的基础,从戏剧文学创作和舞台艺术两大向度,介绍了戏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源头和发展历程,涉及剧本创作、剧作家、导演、演员、剧院、舞台美术家和戏剧活动等各方面。

本书作者多有东欧诸国留学经验,精通当地语言,撰写时亦曾赴相关国家考察调研、搜集资料。此次修订再版,特邀部分作者做了内容上的增订,殊为不易,值得珍藏。

 

 

TOP作者简介

杨敏(匈牙利卷) 

1933年生于山东省。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1955—1960年,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任编辑、翻译。1961—1974年,在沈阳农学院任外语教师。1975—197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师。1980年至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译著有《论导演艺术》。翻译的多幕话剧剧本有《渔人之家》《金马车》《我的朋友》《我的爱,厄勒克特拉》《多特一家》等。其中,《渔人之家》曾被空政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数十家院团搬上舞台。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的撰稿和编辑事宜,担任“俄、苏、东欧”分支副主编,主要负责“东欧戏剧”部分的编辑工作。此外,多年来发表论文、译文、评论等文章数百篇,散见于国内各种学术报刊之中。

 

林洪亮(波兰卷) 

研究员。1935年9月生于江西南康。波兰华沙大学波兰语文系硕士。曾先后就任于中国科学院文学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担任外国文学所东欧文学研究室主任、欧美同学会理事和东欧分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1984年获波兰政府颁发的“波兰文化功勋奖章”, 1994年获波兰颁发的“心连心奖章”,2000年获波兰总统颁发的 “十字骑士勋章”,2010年获波兰政府颁发的“‘荣誉艺术’银质文化勋章”。2007年获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

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密茨凯维奇》《显克维奇》《肖邦传》《波兰戏剧简史》。主编和撰稿的集体著作有《东欧文学史》《东欧当代文学史》。译著有《你往何处去》(已出七版)、《十字军骑士》(已出四版)、《火与剑》、《显克维奇中短篇小说选》、《密茨凱维奇诗选》、《塔杜施先生》(合译)、《先人祭》(合译)、《呼唤雪人》、《一见钟情》、《肖邦通信集》、《第三个女人》、《灯塔看守》、《哈尼娅》、《人民近卫军》、《着魔》、《中非历险记》等。还编选有多种东欧文学作品选集。

 

 

蒋承俊(1933—2007,捷克和斯洛伐克卷)

研究员。重庆市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1954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兵团司令部任文化教员。1954—1955年在北京大学俄语系波捷班学习, 1955—1961年在布拉格查理大学捷克语文系学习,1961年9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苏联东欧文学组工作,后转入外国文学所东欧文学室,1993年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

著有《捷克文学史》、《东欧文学史》(合著)、《东欧文学简史》(合著)、《东欧当代文学史》(合著)、《20世纪中欧东南欧文学史》(合著)、《哈谢克和好兵帅克》,曾参加北京大学主编的《20世纪欧美文学史》的撰稿工作。译著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小城故事》、《万能机噐人》(合译)、《五月》、《野姑娘芭拉》、《尘寰中的故我》和长篇小说《好兵帅克的遭遇》。编选有《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东欧卷)、《蓝袜子丛书》(东欧卷)等。

 

郑恩波(南斯拉夫卷)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当代文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曾任院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译协会员、阿尔巴尼亚作家与艺术家协会唯一的外籍会员、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理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刘绍棠乡土文学研究会会长。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受国家公派,先后留学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5年。第一次留阿归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提议和批准,调《人民日报》国际部任翻译、记者10年,期间以“红山鹰”为笔名发表的一大批“阿尔巴尼亚通讯”,在中、阿两国颇有影响,是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名记者。后长期从事中外文学研究工作,有各类作品750余万字。

著有《阿尔巴尼亚文学史》、《南斯拉夫戏剧史》、《中国文学》(与女儿郑秋蕾合著)、《刘绍棠全传》、《新时期文艺主潮论》(主编并参加撰写)、《恭王府文评》;译著有《亡军的将领》《居辽同志兴衰记》《母亲阿尔巴尼亚》等12部;主要文学创作有《来自南斯拉夫的报告》《我与阿尔巴尼亚的情缘》;综合性文选:郑恩波50年诗文珍藏本《春华秋实》等。

 

冯志臣(罗马尼亚卷) 

 1937年生于吉林省敦化县,1956—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罗马尼亚语,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1965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语言文学系就读,获语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北外任教,侧重研究罗马尼亚语言和文学。执教期间,曾任罗马尼亚语教研室主任、东欧语系系主任、《东欧》季刊主编、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罗马尼亚文学》、《东欧当代文学史》(罗马尼亚篇)、《汉罗词典》(主编)、《罗汉词典》(主编)、《罗马尼亚语通论》。译著有《考什布克诗选》、《卡拉迦列讽刺文集》(合译,外研社, 1982年)、《吉德里兄弟》(合译)、《罗马尼亚戏剧选》(合译)、《埃米内斯库诗文选》。翻译的罗马尼亚剧本《公正舆论》曾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武汉话剧团分别公演。

 

陈九瑛(保加利亚卷) 

1934年生于湖南常德,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言文学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保加利亚政府“基里尔·麦托迪”文化奖。著有《保加利亚爱国诗歌研究》 ;合著作品有《东欧文学史》《 东欧当代文学史》《 中欧东南欧文学史》《欧洲文学史》;译著有长篇小说《轭下》(合译)、《夜驰白马》(合译)、《星星在我们顶空》 ,中篇小说《两个朋友》(合译)、《灵魂的枷锁》,戏剧剧本《警报》《 求职梦》,以及《保加利亚民间故事选》《 世界著名机智人物大观》(合译)、《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合编)。

 

夏镇(1934—2015,阿尔巴尼亚卷) 

江苏省建湖县人。1955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北外前身),1959年毕业留校。1962年边工作边学习阿尔巴尼亚语,后多年从事俄语、阿尔巴尼亚语教学工作,曾任阿尔巴尼亚语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校统战部长,副教授。1985—1987年赴南斯拉夫普里什蒂纳大学进修,期间应邀出席南斯拉夫民俗学代表大会。曾任《东欧》杂志编委、海淀区海外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沃土畊耘五十年》杂志顾问等职。2014年获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终身成就奖。

曾翻译阿尔巴尼亚作家法特米尔·吉亚泰的小说《豆蔻年华》,主编多部阿尔巴尼亚语教材,参与编写《外国抒情诗赏析词典》,校对《中学生古汉语词典》,译释《小学古诗词背诵》等,并发表《阿尔巴尼亚诗歌嬗变》等多篇论文及文学评论。近年还出版了《夏镇诗选》《长歌短吟》和《爱的永恒——夏镇遗作》。


TOP目录

再版前言

导读

波兰卷

第一章 20世纪以前的波兰戏剧

第二章 20世纪初至1945年的波兰戏剧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戏剧

捷克和斯洛伐克卷

第一章 20世纪以前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戏剧

第二章 20世纪初至1945年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戏剧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戏剧

匈牙利卷

第一章 20世纪以前的匈牙利戏剧

第二章 20世纪初至1945年的匈牙利戏剧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匈牙利戏剧

南斯拉夫卷

第一章 20世纪以前的南斯拉夫戏剧

第二章 20世纪初至1945年的南斯拉夫戏剧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南斯拉夫戏剧

罗马尼亚卷

第一章 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罗马尼亚戏剧

第二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罗马尼亚戏剧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尼亚戏剧

保加利亚卷

第一章 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保加利亚戏剧

第二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保加利亚戏剧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保加利亚戏剧

阿尔巴尼亚卷

第一章 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阿尔巴尼亚戏剧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阿尔巴尼亚戏剧

出版后记


TOP书摘

第一节  概 述

 

波兰地处欧洲的中部,早在有文字记载之前,便居住着波兰民族的祖先——列赫人。在9世纪与10世纪之交,波兰的各个部落形成最初的国家组织。10世纪中叶,波兰大公密什科一世开始统一波兰的各个部落,并娶捷克公主道布拉瓦为妻,与捷克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密什科还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并在全国推行。基督教的接收,加强了波兰与西欧的联系,也巩固了密什科在国内的地位,同时还加速了波兰文化的发展。到了鲍莱斯瓦夫一世(992—1025)波兰便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年轻的波兰国家经常受到德意志的侵略,统一屡遭破坏。反对德国的侵略和压迫,为波兰统一、独立而斗争,便成了11世纪到13世纪的根本问题。

13世纪鞑靼人的入侵以及后来条顿骑士团的不断滋扰,致使波兰人民遭到巨大的损失。到了14世纪,波兰封建割据的局面才开始消除,建立了中央领导机制,原来的各个诸侯公国改为省或地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行政管辖权力。这个时期的波兰城市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贸易增长,工业生产扩大,波兰在欧洲的政治影响也随之增强。1364年克拉科夫大学(设艺术系、医学系、法学系)的创立,提高了波兰的科学文化水平。1385年波兰与立陶宛的联合,1414年波、立联军打败条顿骑士团,使波兰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15、16世纪的波兰国势日益昌盛,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科学也有较大的发展,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波兰也出现了它的“黄金时期”。

1564年波兰与立陶宛正式合并,成立波兰贵族共和国。波兰版图的扩大,使波兰东部地区的大贵族庄园不断涌现,加剧了波兰内部的矛盾和分裂。1648年赫米尔尼茨基发动的哥萨克暴乱、1655—1656年瑞典入侵波兰,以及土耳其不断挑起战祸,致使波兰国势日益衰败,经济凋敝,以致到了18世纪下半叶,波兰先后三次遭到俄国、普鲁士和奥国的瓜分,而于1795年亡国。但是波兰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奋起反抗,并于1830年、1846年和1863年掀起三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被镇压而失败,但对波兰民族复兴意识的觉醒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波兰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

古代波兰的文化是和教会文化分不开的,教会文化在18世纪以前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教会为了在波兰推广基督教,一方面竭力抑制和摧残所谓异教的民间文化,另一方面又大力推行用拉丁文写作的宗教文化。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波兰古代文学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首波兰文诗歌就是宗教诗《圣母颂》。到了15世纪,世俗文学开始出现,其主要形式为编年史,但也有反映平民生活的诗歌。16世纪是波兰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出现了一批有才华的诗人和作家,如卢布林的贝尔纳特、米·雷伊、古尔尼茨基和杨·科哈诺夫斯基。17世纪初,平民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嗣后由于反对改革的耶稣教派控制着波兰的文化、教育大权,人文思想受到压制,巴洛克文学风靡一时,但也不乏具有社会内容的作品。18世纪中期,波兰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个以反对封建豪强割据,要求加强中央政权、维护祖国统一和独立为宗旨的启蒙时期,文学创作又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出现了像克拉辛斯基、聂姆策维奇、扎博沃茨基和博古斯瓦夫斯基等诗人和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反封建割据和爱国的内容,而且在艺术上都各具特色,颇有新意。

18世纪末、19世纪初,伪古典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但爱国诗歌也在蓬勃发展。19世纪20年代开始,波兰文学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文学艺术得到空前繁荣,出现了像肖邦这样的遐迩闻名的大音乐家,像莫纽什科这样的歌剧作曲家,像马特依科这样的大画家。而诗人和作家有如群星高照,灿烂辉煌,其中最著名的诗人有密茨凯维奇和斯沃瓦茨基,他们的创作不仅丰富了波兰文学,对后来波兰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为波兰文学走向世界开拓了道路,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下半叶,是波兰现实主义文学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小说创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各具特色的作家,其中有东欧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显克维奇,有擅长描写广泛社会生活场景的普鲁斯,还有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奥热什科娃和柯诺普尼茨卡,也有以描写动物和人的关系见长的小说家梯加辛斯基。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

加载页面用时:93.7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