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作  者:袁小云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定  价:59.00

I S B N :978752012245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哲学?宗教  哲学理论与流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齐泽克从主体性的维度论证了意识形态问题,试图以拉康的无意识主体重构笛卡尔以来的理性主体。围绕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从齐泽克所谓的当代学术中两对皮影戏主角出发,阐释主体性的论证模式,将福柯的净个人主体、哈贝马斯的交往主体、阿尔都塞的伪主体以及拉康的幻想主体逐一布展,由此推知,拉康的无意识主体才是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幻象建构欲求的主体。这个主体不断分裂、阉割,沦落为能指的主体,最后陷入到崇高客体的支配中。通过崇高客体不断填补其空位,在填补空无的同时,主体通过心理的认同和移情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由此,主体如若想重新获得自我,只能通过穿越崇高客体的幻象。然而,主体的分裂和阉割总是有残余。主体阉割之后的剩余快感是其无尽的乡愁,它成为主体永远不可能性的意识形态祛蔽。在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下,这种剩余快感最终成为无物的崇拜和无主体的迷恋。
齐泽克主体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上,就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嫁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缝合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这种结合彰显出意识形态的主体间性、幽灵化和不可能性的理论特征。但是,这种缝合显然不可能完美无瑕。在理论上,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陷入了后结构主义的窠臼中;在实践上,滑入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泥沼之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批判性的考察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启思。

TOP作者简介

袁小云,男,江西新余人,哲学博士,现为福建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大学博士后,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在《思想教育研究》、《学术交流》、《福建日报》等核心刊物和报纸发表论文20多篇。

TOP目录

导 言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第一章 主体:难以摆脱的缠绕
  第一节 主体:哲学中一个游荡的幽灵
  第二节 现代性与主体的焦虑
  第三节 重塑主体性:齐泽克的面向
第二章 主体性的论证模式
  第一节 净个人主体性:福柯的解构主义论证
  第二节 交往主体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论证
  第三节 伪主体性: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论证
  第四节 幻想主体性: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论证
第三章 崇高客体:意识形态幻象的主体建构
  第一节 齐泽克对意识形态的重构
  第二节 主体的空无: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
  第三节 主体的内化机制:意识形态的认同与移情
  第四节 意识形态的主体建构:穿越意识形态幻象
第四章 剩余快感:对主体不可能性的意识形态祛蔽
  第一节 从剩余价值到剩余快感
  第二节 从虚假观念到主体不可能的祛蔽
  第三节 从无物的拜物到无主体的迷恋
第五章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征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主体性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幽灵化形式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不可能性立场
第六章 困境解构: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缺失
  第一节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理论涵摄
  第二节 理论的窠臼:后结构主义的路向
  第三节 实践的迷失:后马克思主义的宿命
第七章 现实反思: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
  第一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逻辑谱系
  第二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幻象
  第三节 穿越“意识形态终结论”幻象,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后 记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96

开  本:小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9.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