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文化在南亚
中国文化在南亚


中国文化在南亚

作  者:佟加蒙,李亚兰

出 版 社:大象出版社

丛 书: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域外传播研究书系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3479090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文化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古代中国文化在南亚”从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文献资料线索三个维度展开讨论。 一是时间线索,从秦汉时期到明代将近两千年的时间内,中国与南亚地区和国家之间所开展的交流活动以及相应的文化影响。 二是空间线索,讨论中国与南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通道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有着怎样的历史,以及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三是文献资料线索,着重讨论的则是围绕这些交流活动,都存在着哪些重要的文字记载。 在这样的框架之下,论述的展开是专题式的,不以中国或者南亚国家的历史脉络发展进行分期,从而有别于其他的“交流史”类专著。 “丝绸之路”“佛教交流”“海上丝路”“对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和“四大发明”是本书重点讨论的几个专题。 其中,由于佛教文化交流意义重大,玄奘和法显又在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予以分章讨论。

 

TOP作者简介

佟加蒙,李亚兰 著;张西平  总 编


TOP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古代篇

绪 论    

第一章 史料与文献    

第一节 中国古代载籍   

第二节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的当代研究   

第二章 丝绸之路与南亚    

第一节 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节 丝绸之路与南亚的连通:北方丝路和南方丝路   

第三节 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在南亚的传播   

第四节 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在南亚   

第三章 海上丝路与南亚    

第一节 海上丝路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海上丝路与南亚   

第三节 海上丝路与“珍珠链”   

第四章 郑和在南亚    

第一节 郑和下西洋与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节 郑和下西洋所抵达的南亚国家和城市   

第三节 中国文化通过郑和在南亚的传播   

第五章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南亚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与“朝贡贸易”   

第二节 古代南亚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第六章 佛教文化交流与南亚    

第一节 佛教文化交流的讨论依据   

第二节 古代中国与南亚之间的僧人互访   

第三节 佛教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第七章 法显在南亚    

第一节 法显所抵达的南亚国家   

第二节 《佛国记》与南亚国家古代史   

第三节 法显在近当代南亚   

第八章 玄奘在南亚    

第一节 玄奘与中印文化交流   

第二节 玄奘的南亚旅历及其文化影响   

第三节 《大唐西域记》与印度古代史的重建   

第九章 四大发明在南亚    

第一节 纸和造纸术在南亚   

第二节 印刷术在南亚   

第三节 火药在南亚   

第四节 指南针在南亚   

第二部分 近代以来篇

第一章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南亚的传播:文化交流的阶段特征及研

究概况    

第一节 近代以来中国与南亚的历史境遇及文化交流特征   

第二节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南亚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现状、研究

角度与目的   

第二章 中国对南亚的关注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南亚的关注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中国对南亚的关注与研究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南亚的文化交流   

第四节 中国的历史境遇与中国文化向南亚传播的阶段特征   

第三章 中国学者与中国文化向南亚的传播    

第一节 谭云山与中国文化在南亚   

第二节 徐梵澄与中国文化在南亚   

第三节 陶行知与徐悲鸿等赴印学者与中国文化在南亚   

第四节 以季羡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学者与中国文化在南亚   

第五节 中国的南亚研究对中国文化在南亚传播的意义   

第四章 南亚对中国的关注与中国文化在南亚的接受    

第一节 近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南亚对中国文化的关注   

第二节 南亚名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传播   

第三节 印度援华医疗队   

第四节 印度人游记中的中国   

第五节 南亚的历史境遇与中国文化在南亚的接受   

第五章 南亚的中国学研究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印度的中国学研究:阶段、特征与机构   

第二节 近代以来印度的中国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印度知名汉学家与中国文化在南亚   

第四节 印度的中国学研究与中国文化在南亚的传播   

第五节 斯里兰卡的中国学研究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结 语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南亚:分析与展望    

附录   法显在斯里兰卡   

附录   南亚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论文及著述选录   

参考文献    

 

TOP书摘

法显所抵达的南亚国家

 

根据《佛国记》记载,法显于东晋隆安三年(399)从长安出发,向西翻越葱岭,先经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抵达了阿富汗。 之后,法显经过巴基斯坦,进入北印度。至北印度,则抵达当时的摩揭陀国以及今天的尼泊尔。 5 世纪初的北印度邦国林立。 法显在此游历了西北十国,其大多分布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 法显在北印度停留数年,后于东天竺海港(即今天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乘船抵达了师子国(即今天的斯里兰卡)。 法显在师子国停驻两年,时间是在 410—411 年前后。按章巽所校注的《法显传》,法显在南亚的旅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北天竺和西天竺记游、中天竺和东天竺记游以及师子国记游。

一、北天竺和西天竺

法显越过葱岭,即抵达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之后北至今天的阿富汗,再南下至今天的巴基斯坦,先后游历陀历国、乌苌国、宿阿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弗楼沙国、那竭国、罗夷国、跋那国和毗荼国。

《佛国记》中记载法显在陀历国:“下有水,名新头河,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 度梯已,蹑悬 过河。 河两岸相去减八十步。 《九译》所记,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  由此可见,法显一行度过“新头河”,即今天所谓的印度河,到达了汉代张骞和甘英都不曾抵达的地区。 而且悬绳过河,其惊险如在眼前。 在宿阿多国,法显亲眼见到了纪念佛祖“割肉贸鸽”塔,至犍陀卫国则见到了“以眼施人”塔,再至竺刹尸罗国见到了纪念佛祖“以头施人”和“投身饲虎”的纪念塔。在弗楼沙国,法显对当年贵霜国迦腻色迦王所修建的高塔印象深刻,另有供养“佛钵”塔。 法显对佛钵及供养的异事加以记载:“日将中,众僧则出钵,与白衣等种种供养,然后中食,至暮烧香时复尔。 可容二斗许,杂色而黑多,四际分明,厚可二分,莹彻光泽。 贫人以少华投中便满,有大富者欲以多华而供养,正复百千万斛终不能满。” 

 

弗楼沙国之后,法显独自行至那竭国,分别参拜了供奉佛顶骨、佛齿及佛锡杖的寺院,然后翻越雪山进入罗夷国和跋那国。 到毗荼国,当地人的信仰已经开始“兼大小乘学”。 毗荼国人看到法显,惊叹“如何边地人能知出家为道远求佛法”。从此记载可见,法显之前西行求经的僧人还没有来过。

二、中天竺和东天竺

法显进入中天竺,其时为古印度强盛的笈多王朝统治时期,先后游历了摩头罗国、僧伽施国、沙祇大国、舍卫城、毗舍离国、王舍新城和迦尸国等。 法显对于中天竺和东天竺各国的记述非常详尽,备述其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民俗,对佛教寺庙建筑、僧侣生活和相关经典逸闻也做了长篇幅的记载。

 

法显笔下的中天竺气候适宜,人民安居乐业:“中国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输地利。 欲去便去,欲住便住。 王治不用刑罔,有罪者但罚其钱,随事轻重;虽复谋为恶逆,不过截右手而已。 王之侍卫、左右,皆有供禄。 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罗。 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唐突。 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行及酤酒者,货易则用贝齿。 唯旃荼罗、猎师卖肉耳。”  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复原一幅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社会生活的生动图景。

法显在舍卫城、王舍新城和迦尸等地参访佛教胜迹,并在巴连弗城留驻三年,学习梵语,抄写经律。 之后经海路赴师子国。

三、师子国

法显从东天竺启程,“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师子国”,即今天的斯里兰卡。

法显于 409 年抵达斯里兰卡,在岛国居住了两年,其间游历四方,抄经不倦,最终带回了大量宝贵的佛教经典。 他在《佛国记》中,留存了有关斯里兰卡的珍贵记录。 这些记录形成了对斯里兰卡历史构建的支撑材料。 后世斯里兰卡学者在讨论 5 世纪初佛教史的时候,经常引述《佛国记》。 《梁书》中关于师子国的记载,基本采自法显的《佛国记》:师子国,天竺旁国也。 其地和适,无冬夏之异。 五谷随人所种,不须时节。 其国旧无人民,止有鬼神及龙居之。 诸国商估来共市易,鬼神不见其形,但出珍宝,显其所堪价,商人依价取之。 诸国人闻其土乐,因此竞至,或有停住者,遂成大国。

在《佛国记》中,还记录了一件与中国有关的事情:“法显去汉地积年,所与交接悉异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披,或留或亡,顾影惟己,心常怀悲。 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供养,不觉凄然,泪下满目。” 法显离开故国多年,忽然看见中土的白绢扇,睹物思人潸然泪下,令人唏嘘不已。 在斯里兰卡见到商人供养白绢扇,也表明当时中国与南亚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307.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