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  者:周绍杰 胡鞍钢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21308442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中国经济    

标  签:政治  政治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为什么会成功跨越‘贫困陷阱’?”

  “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本书以这四大问题为主线,层层递进,用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图表数据,阐释了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尤其是近年来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入人心,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转换至新的更高形态,中国正在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跨越之路!

TOP作者简介

  胡鞍钢,浙江嘉善人,1953年生于中国辽宁省鞍山市。中共十八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情研究(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先后兼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创建并领导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于2015年入选中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首批25家试点单位;从1998年至今主编高端决策内参《国情报告》,向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人和省部级主要负责人累计报送1300余期,先后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百余次,对中国重大决策产生持续影响。三十年来,出版中国研究专著、合著、译著多部,近期代表作有《毛泽东时代》、《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中国新发展理念》、《“十三五”大战略》等。

  周绍杰,1975年生,清华大学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为发展研究与政策、中国经济、国际治理与发展,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world development》等重要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TOP目录

第1章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1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3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5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东亚和拉美的比较/12

 四、为什么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24

第2章 中国为什么会成功跨越“贫困陷阱”?39

 一、多维贫困的分析框架/42

 二、近代发展的落后使得中国成为世界贫困大国/45

 三、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成就/47

 四、经济发展与减少贫困/52

 五、扶贫开发是走出“贫困陷阱”重要支柱/65

 六、中国减贫促进全球减贫/76

第3章 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83

 一、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挑战/86

 二、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109

第4章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157

 一、以“五大发展理念”破解中等收入多重陷阱/161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关键/177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206

第5章 中国迈向高收入的展望2 0 9

 一、基于国际比较的收入分组统计/211

 二、中国各地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统计分析/218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预测与展望/222

 四、中国道路的形成/227

 五、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世界意义/234

 

后记/243

TOP书摘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加减乘除”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的复杂性和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成为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有差异,有的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有的产业处于衰落期。因此,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有加法有减法。产业结构升级既包括各产业部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包括各产业绿色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同时有效控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有乘法有除法。综合以上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就是要综合利用政策组合,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加减乘除”,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用一个示意性方程表示,就是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做“加法”就是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强国民经济体系中基础领域(例如农业)的自生能力,满足基本民生需求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提高有效供给能力。这包括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适应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不断提高的趋势,通过制度创新加快服务业的整体发展,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高端服务业的门槛,释放民间资本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潜力,特别是拓展民营资本在养老、健康、旅游、文化娱乐等涉及基本民生事业与生活质量的生活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夯实区域发展“新空间”,深入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区域战略,切实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领域,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公司合作伙伴(PPP)模式。

  做“减法”就是消除无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消除阻碍经济主体活力的制度性因素以及政府对企业的不合理干预,进而增强企业微观主体活力。当前,应当在“去产能”、“去库存”初步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消除歧视民间资本的制度环境,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消除对民间资本产业进入的制度性歧视,拓展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提高中小微企业的纳税门槛,降低企业税负。优化国有企业发展格局也有赖于做好“减法”,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剥离国有企业中缺乏市场竞争力、非公益、效益低下的非主营业务,淘汰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通过国有企业的“瘦身强筋”实现国有企业的“做大做优做强”。

  做“乘法”就是全面构筑创新驱动增长模式。“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成为五大发展之首,并且把“创新驱动”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总体而言,创新驱动对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对产业升级以及整体经济增长质量发挥乘数效应。做好“乘法”包含三个关键支撑因素,一是构建全社会的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制度创新的导向功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动能;三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应用转化的催化作用,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和优化“创新、创业”的资本市场环境,提高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良性发展。总体而言,随着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能否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法”效应是关键。

  做“除法”就是降低单位GDP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例如,降低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绿色发展,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来看,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的执行中,资源环境类的指标完成状况较好,而“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类指标占据25个规划指标中的10个,并且全部是约束性指标,可以说把绿色发展提升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新高度。做好“除法”,一方面要提升全社会的绿色发展意识,把促进绿色发展贯穿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节能、降耗、减排为主要内容的“除法”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高压线”,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不打折扣。此外,也可以通过引导性政策,例如通过绿色财政(例如,政府购买严格执行绿色标准)、绿色金融等手段,积极引导企业绿色生产、居民绿色消费。总体而言,做好“除法”就是促进绿色发展,这对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全局性影响,有助于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47.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