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汉字中的人文之美
汉字中的人文之美


汉字中的人文之美

作  者:俞水生

出 版 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定  价:47.00

I S B N :978754962265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学    

标  签: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王元鹿主编、俞水生所著的《汉字中的人文之美》讲述汉字造字方法的精巧,文字姿态的曼妙—令人惊叹的历史奇迹!领略汉字的古朴与端庄,理解字形背后造字的智慧—美不胜收的文化体验!读懂汉字折射出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以我们祖先的心路历程—何等快意的阅读享受!

TOP作者简介

俞水生,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人文社科部人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长期执教《大学语文》、《宋诗鉴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从教之余,主要关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并对民俗学、文字学多有兴趣。已发表论文《词中自有真情在——谈苏轼的婉约艳科词》、《屈原求女与巫术求神》、《牛与人类社会》《国际商务应用文语体特征》等二十余篇,参编字典《学生常用古汉语词典》(任副主编)。

TOP目录

序  王元鹿

社会众生

  “士”与士文化

  “农”——天下之大本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代“商”人面面观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君”与君子风度

  此後非彼“后”

  说“圣”人

宗教信仰

  “天”人之间

  “和”为贵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从“宗”庙到四合院

  人“鬼”情未了

  众“神”的背后

农耕文明

  中“国”的来历

  “家”,永远的牵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田”字源起——井田制

  百谷之长——“禾”

  美丽的“丝”绸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文化载体

  “笔”的传说

  “墨”香飘逸

  “纸”的记忆

  “砚”趣

  说“文”解字

伦理观念

  “仁”者何以无敌

  万事莫贵“义”

  不学“礼”,无以立

  “智”者为何不惑

  人以“信”为本

  何谓“忠”

  “恕”与恕道

  “节”与符节、节操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让”者,礼之主也

  知“耻”而后勇

  “敬”业与乐群

  记住一个“谅”字

  “悌”——兄弟之道,手足之情

 

TOP书摘

可见,“仁”是一个会意字,理解其意义的关键是构形的右半边“二”字。段玉裁的注释由仁的字形出发,认为仁是人与人(即“相人偶”)之间的某种合乎道德的关系。这一解释又是建立在郑玄“相人偶”一说的基础上(其引注,就是郑玄注《中庸》“仁者人也”:“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即“相人偶”就是“以人意相存问”。而“偶”在古文中有“合”、“对”、“并”等义,皆有对方、双方之意。所以,“仁”字右边“二”表示两人在一起,并非单指数量上的意义,还有由此产生的人际关系,即合偶或偶合的意义。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学也是其伦理学说的基础。在《论语》中,谈到“仁”的有58章,“仁”字共出现109次,其涵义宽泛而多变。但“仁”的最本质的规定则是“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换言之,“爱人”就是“仁”的最本质的意义。 
“仁”这一范畴虽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同样,以“孝悌”为“仁”之本的思想也不是孔子的创造,之前早已有之。孔子的贡献主要在于:从他开始,儒家明确了以“爱人”释“仁”,突出了“仁”在所有德行中的主导地位,并以“仁”为中心,探讨“仁”与其他德行的关系。由此出发,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推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在孔子看来,只有“爱人”,才能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74.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