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徐悲鸿
徐悲鸿


徐悲鸿

作  者:杨先让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定  价:72.00

I S B N :978755980521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艺术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众人皆知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可面对一个简单的追问“徐悲鸿是谁?”恐怕脑海里的骏马已经脱缰而走,徒留一片空白。而在徐悲鸿的学生杨先让心中,徐悲鸿是永远也说不完的。

杨先让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在徐悲鸿生命最后的五年(1948—1953)得到他的教导。在本书中,杨先让以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徐悲鸿的一生:从徐悲鸿年少时随父习文学艺,独闯上海滩、北京,留学欧洲八年,回国后献身美术事业,到徐悲鸿的美术创作理念、美术教育思想,丰富而曲折的情感经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追求与选择……

学生记忆里老校长的音容笑貌,来自徐悲鸿亲友学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绘画作品与历史照片,展现了徐悲鸿在艺术家、丈夫、父亲、教师、校长等多重身份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选择,还原了一个真实客观、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徐悲鸿。

读完此书,没人会比你更懂徐悲鸿!


TOP作者简介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 11 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 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黄河十四走》《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TOP目录

缘?起

第一章?成功道路上的四个关键

????一、随父习文学艺(1901—1915)

????二、从上海滩到北京(1915??—1919)

????三、欧洲留学八年(1919?—1927)

????四、献身美术事业(1927—1953)

第二章?感恩报国

????一、教学与国画革新

????二、戴德图报

????三、一生爱才

????四、创作报国

????五、收藏与交流

第三章?独持卓见

第四章?情感世界

????一、蒋碧微

????二、孙多慈

????三、廖静文

第五章?孤鸿既去?静文留声

????一、无私捐献?重拾学业

????二、设馆纪念?著书立传

????三、亲力推广?后继有人

????四、夜夜幽梦?踽踽还乡

徐悲鸿年表

后?记

再版后记

重版后记

附?录?杨先让艺术简历



TOP书摘

廖静文曾对我说过:“悲鸿是一位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爱国家、爱人民,爱艺术如生命,爱朋友、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是一位感情外露的人,不掩盖、不隐瞒、不虚伪,真切至极。因此他的感情世界,尤其对爱情方面的恩恩怨怨很透明。

徐悲鸿也不同于郭沫若,不同于徐志摩和郁达夫的情感纠葛。他真是应了自己名字的含义,像一只悲伤的鸿雁,东西奔波,刚得到了短暂的归宿与幸福又撒手人寰。

在感情世界里,相识相聚的情节,都是以悲剧告终。徐悲鸿的名字选择得实在不够恰当,无怪乎1934年戴季陶请吃饭,席间忽然问徐悲鸿:“你有这么一个理想的夫人蒋碧微女士,为什么取悲鸿这个名字呢?”徐悲鸿茫然,只好说取此名是在认识蒋碧微以前的事。可是纵观他的一生,悲鸿的名字对他又是那么贴切。

以中国传统观念来看徐悲鸿,他真可谓清贫一辈子,福气远远不及同代名家,更不用说与张大千相比了。当然,人各有志,徐悲鸿追求的并非如此。在人生价值上,他们也无法相比,虽然他们都是好朋友。张大千在1948年来北平探望徐悲鸿,廖静文端上桌的依然是一大碗大白菜炖豆腐,吃得张大千满口称好。廖静文不止一次用遗憾至极的语气诉说,徐悲鸿离世前脚上穿的那双皮鞋是从北平小市上买来的,夏布长衫也是。廖静文还说过:“悲鸿死时,是睁着眼睛的,他是舍不得他的事业,放不下他的小儿女,更不忍心撇下自己心爱的妻子。”

徐悲鸿一生在教育事业上,在艺术创作上,在交友为人方面都是成功的,唯独在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中,路程极其坎坷,又都是他的真爱与实情编织起来的悲剧,谁也不能埋怨谁。三位聪明睿智的女性,而且又都是善良美丽的佳人,结局却是悲哀的、凄凉的、遗憾终生的。悲鸿啊悲鸿,难道真是上苍在验证你的名字吗?

一年春天,我与廖静文师母在一起时,我说“你们都是悲剧式的人物”。她叹息地说:“恐怕我的悲哀比谁都重。”是的,因为她一直在孤独地为徐悲鸿活着。

徐悲鸿在事业和艺术创作中,虽然花费了惊人的劳动心血,但那是有成就补偿的,那是为人又为己、娱人也娱己的平衡效应。成功与胜利能够滋补体力与精神上的劳累付出,总体是愉快的,是兴奋的。然而徐悲鸿的一桩桩爱情际遇,却是真正无法弥补、心力交瘁、伤身伤神、凄惨分离,是没有圆满结局的绵绵忏情。

对徐悲鸿的爱情生涯,无须去指责谁是谁非。虽然有怨有悔,但都是真正的情爱。真正的情爱是无是非的。

既然留给了人间缕缕情话,被评说是难免的。这里我只想对三位女性作些客观分析,因为她们都是徐悲鸿感情世界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说,蒋碧微和孙多慈是与徐悲鸿在纠葛中伸展,而廖静文与徐悲鸿的相合则是天作之合。三位女性各具特色,蒋碧微属于享乐型的,孙多慈属于事业型的,那么廖静文应该是属于奉献型的了。三位又都具备着不同的、超乎一般人的风度。只可惜在他们之中,徐悲鸿走得最早。



徐悲鸿也是个普通的人,作为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他已经多能了,但他不是万能者。他创作了一生,并非没有不足和遗憾。正如他桃李满天下、弟子百千,不等于个个是大师,人人是国宝、名家一样。

这里有力不从心处,有不足之处,有败笔,有瑕疵,不可能尽善尽美。尤其一些应酬之作,那些精力与技术达不到之作。不可能一切都在一个人身上完成,因此接力与继承才显得十分重要,众人的智慧创造才显得可贵。只有青出于蓝,后浪推前浪,万事方可发展壮大。

就拿徐悲鸿的马来说,他画了一辈子马,可是他清楚自己不可能张张精品,因而他不停地练习。1948年,他患病初愈,由夫人廖静文抱着孩子陪同,在我们学校一角,坐着小板凳,对着某个军官送给他的一匹老马写生。我们站在他身后观摩,他对我们说:“人们喜欢我画的马,其实并不每张都好,所以我要多多写生。”

徐悲鸿真是谦虚,但是他说得又是十分真切。艺术家不可能每幅画都满意,因此就要笔不离手地多练。

当我们有机会走进徐悲鸿纪念馆,浏览他的众多原作,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太不容易,他走过的路并不平坦。中国出了徐悲鸿,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艺术财富。

1949年后,徐悲鸿主动留在北平,他期望一个新政体的出现,他期待中国能真正富强。1953年,在他去世之前,原来社会上一些弊病得到清除,社会确实出现了安定向上的景象。徐悲鸿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成员出国开会、访问,他感到一个新中国在世界上站了起来,他兴奋。他参加社会上各种会议。国歌是他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替并通过,我们当学生的为徐悲鸿高兴。他去山东水利工地,被人山人海的冲天干劲感动,他画速写,准备创作新时代的“愚公”。他画奔马相赠以鼓舞士气。他病倒了,愈后组织和带动教员一起作画。当看到教师创出了新作,他为之兴奋。本来用功了一辈子的他,此时怎么甘心落伍?他想先画酝酿已久的题材《风尘三侠》,又想画《鲁迅与瞿秋白》,为此他找鲁迅夫人许广平、弟弟周建人以及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了解情况。将稿子动手放大在画布上时,他还惦念着水利工地上的素材。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04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加载页面用时:78.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