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针灸入门歌诀(第2版)
针灸入门歌诀(第2版)


针灸入门歌诀(第2版)

作  者:张大伟,李军华

出 版 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定  价:46.00

I S B N :9787534978524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医学  >  中医    

标  签:医学  中医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介绍了针灸的概念、主治病症、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及腧穴分类等基础知识,详细介绍了腧穴的取穴定位、刺灸方法,同时还介绍了特定穴的定义、内容、分布规律、临床应用等。为了方便记忆,每个穴位后配有一首助学歌诀。全书有插图200余幅,书末附腧穴索引。本书内容科学实用,取穴准确,图文并茂,突出了助学歌诀的易记性,可供全科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TOP作者简介

张大伟,李军华


TOP目录

第一章 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第二章 穴位的定位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四、简便取穴法  

第三章 人体经穴  

一、十四经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最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经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  

10.水突  

11.气舍  

12.缺盆  

13.气户  

14.库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满  

21.梁门  

22.关门  

23.太乙  

24.滑肉门  

25.天枢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归来  

30.气冲  

31.髀关  

32.伏兔  

33.阴市  

34.梁丘  

35.犊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虚  

38.条口  

39.下巨虚  

40.丰隆  

41.解溪  

42.冲阳  

43.陷谷  

44.内庭  

45.厉兑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  

1.隐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孙  

5.商丘  

6.三阴交  

7.漏谷  

8.地机  

9.阴陵泉  

10.血海  

11.箕门  

12.冲门  

13.府舍  

14.腹结  

15.大横  

16.腹哀  

17.食窦  

18.天溪  

19.胸乡  

20.周荣  

21.大包  

(五)手少阴心经经穴  

1.极泉  

2.青灵  

3.少海  

4.灵道  

5.通里  

6.阴郄  

7.神门  

8.少府  

9.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1.少泽  

2.前谷  

3.后溪  

4.腕骨  

5.阳谷  

6.养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风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颧髎  

19.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1.睛明  

2.攒竹  

3.眉冲  

4.曲差  

5.五处  

6.承光  

7.通天  

8.络却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气海俞  

25.大肠俞  

26.关元俞  

27.小肠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环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会阳  

36.承扶  

37.殷门  

38.浮郄  

39.委阳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  

44.神堂  

45.  

46.膈关  

47.魂门  

48.阳纲  

49.意舍  

50.胃仓  

51.肓门  

52.志室  

53.胞肓  

54.秩边  

55.合阳  

56.承筋  

57.承山  

58.飞扬  

59.跗阳  

60.昆仑  

61.仆参  

62.申脉  

63.金门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阴  

(八)足少阴肾经经穴  

1.涌泉  

2.然谷  

3.太溪  

4.大钟  

5.水泉  

6.照海  

7.复溜  

8.交信  

9.筑宾  

10.阴谷  

11.横骨  

12.大赫  

13.气穴  

14.四满  

15.中注  

16.肓俞  

17.商曲  

18.石关  

19.阴都  

20.腹通谷  

21.幽门  

22.步廊  

23.神封  

24.灵墟  

25.神藏  

26.彧中  

27.俞府  

(九)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1.天池  

2.天泉  

3.曲泽  

4.郄门  

5.间使  

6.内关  

7.大陵  

8.劳宫  

9.中冲  

(十)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1.关冲  

2.液门  

3.中渚  

4.阳池  

5.外关  

6.支沟  

7.会宗  

8.三阳络  

9.四渎  

10.天井  

11.清泠渊  

12.消泺  

13.臑会  

14.肩髎  

15.天髎  

16.天牗  

17.翳风  

18.瘛脉  

19.颅息  

20.角孙  

21.耳门  

22.耳和髎  

23.丝竹空  

(十一)足少阳胆经经穴  

1.瞳子髎  

2.听会  

3.上关  

4.颔厌  

5.悬颅  

6.悬厘  

7.曲鬓  

8.率谷  

9.天冲  

10.浮白  

11.头窍阴  

12.完骨  

13.本神  

14.阳白  

15.头临泣  

16.目窗  

17.正营  

18.承灵  

19.脑空  

20.风池  

21.肩井  

22.渊腋  

23.辄筋  

24.日月  

25.京门  

26.带脉  

27.五枢  

28.维道  

29.居髎  

30.环跳  

31.风市  

32.中渎  

33.膝阳关  

34.阳陵泉  

35.阳交  

36.外丘  

37.光明  

38.阳辅  

39.悬钟  

40.丘墟  

41.足临泣  

42.地五会  

43.侠溪  

44.足窍阴  

(十二)足厥阴肝经经穴  

1.大敦  

2.行间  

3.太冲  

4.中封  

5.蠡沟  

6.中都  

7.膝关  

8.曲泉  

9.阴包  

10.足五里  

11.阴廉  

12.急脉  

13.章门  

14.期门  

(十三)督脉经穴  

1.长强  

2.腰俞  

3.腰阳关  

4.命门  

5.悬枢  

6.脊中  

7.中枢  

8.筋缩  

9.至阳  

10.灵台  

11.神道  

12.身柱  

13.陶道  

14.大椎  

15.哑门  

16.风府  

17.脑户  

18.强间  

19.后顶  

20.百会  

21.前顶  

22.囟会  

23.上星  

24.神庭  

25.素髎  

26.水沟  

27.兑端  

28.龈交  

(十四)任脉经穴  

1.会阴  

2.曲骨  

3.中极  

4.关元  

5.石门  

6.气海  

7.阴交  

8.神阙  

9.水分  

10.下脘  

11.建里  

12.中脘  

13.上脘  

14.巨阙  

15.鸠尾  

16.中庭  

17.膻中  

18.玉堂  

19.紫宫  

20.华盖  

21.璇玑  

22.天突  

23.廉泉  

24.承浆  

二、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经外穴  

1.四神聪  

2.当阳  

3.印堂  

4.鱼腰  

5.球后  

6.上迎香  

7.太阳  

8.耳尖  

9.翳明  

10.内迎香  

11.聚泉  

12.海泉  

13.金津  

14.玉液  

15.颈百劳  

(二)胸腹部经外穴  

子宫  

(三)背腰部经外穴  

1.定喘  

2.夹脊  

3.胃脘下俞  

4.痞根  

5.下极俞  

6.十七椎  

7.腰奇  

8.腰眼  

9.腰宜  

(四)上肢部经外穴  

1.肘尖  

2.二白  

3.中泉  

4.中魁  

5.大骨空  

6.小骨空  

7.腰痛点  

8.外劳宫  

9.八邪  

10.四缝  

11.十宣  

(五)下肢部经外穴  

1.髋骨  

2.鹤顶  

3.内膝眼  

4.膝眼  

5.阑尾  

6.百虫窝  

7.胆囊  

8.外踝尖  

9.内踝尖  

10.八风  

11.气端  

12.独阴  

三、穴位中的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背俞穴  

(五)募穴  

(六)八会穴  

(七)郄穴  

(八)下合穴  

(九)八脉交会穴  

(十)交会穴  

第四章 常见疾病及常见症状的

治疗  

一、内科疾病治疗  

1.支气管炎  

2.支气管哮喘  

3.肺炎  

4.急性胃炎  

5.慢性胃炎  

6.胃下垂  

7.胃扩张  

8.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9.胃酸过多  

10.胃酸缺乏  

11.急性胃肠炎  

12.急性肠炎  

13.慢性肠炎  

14.肠痉挛  

15.慢性肝炎  

16.高血压  

17.低血压  

18.心律失常  

1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20.风湿性心脏病  

21.心脏神经官能症  

22.无脉症  

23.急性肾小球肾炎  

24.肾盂肾炎  

25.慢性肾小球肾炎  

26.单纯性甲状腺肿  

27.甲状腺功能亢进  

28.贫血  

29.三叉神经痛  

30.中风后遗症  

31.面肌痉挛  

32.面神经麻痹  

33.截瘫  

34.多神经炎  

35.癫痫  

36.神经衰弱  

37.肋间神经痛  

38.精神分裂症  

39.癔症  

二、外科疾病治疗  

1.丹毒  

2.痈疽  

3.瘰疬  

4.疔疮  

5.急性乳腺炎  

6.胆石症  

7.胆囊炎  

8.胆道蛔虫症  

9.阑尾炎  

10.急性肠梗阻  

11.急性胰腺炎  

12.术后肠麻痹  

13.膀胱炎  

14.泌尿系结石  

15.尿潴留  

16.尿道炎  

17.前列腺炎  

18.脱肛  

19.痔  

20.颞颌关节炎  

21.颈椎病  

22.落枕  

23.腕关节痛  

24.足跟、足底痛  

25.网球肘  

26.肩周炎  

27.腰椎间盘突出症  

28.坐骨神经痛  

29.腓肠肌痉挛  

30.扭伤  

3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2.破伤风  

三、妇产科疾病治疗  

1.闭经  

2.月经过多  

3.崩漏  

4.痛经  

5.白带  

6.妊娠呕吐  

7.胎位不正  

8.滞产  

9.产后血崩  

10.胎盘滞留  

11.引产  

12.乳少  

13.产后腹痛  

14.盆腔炎  

15.子宫脱垂  

四、儿科疾病治疗  

1.小儿营养不良  

2.鹅口疮  

3.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4.小儿惊风  

5.小儿肠炎  

6.脑发育不全、脑炎后

遗症  

五、五官科疾病治疗  

1.角膜炎  

2.上睑下垂  

3.结膜炎  

4.睑缘炎  

5.冷泪  

6.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  

7.虹膜睫状体炎  

8.青光眼  

9.白内障  

10.视网膜炎  

11.近视  

12.鼻炎、鼻窦炎  

13.急性中耳炎  

14.梅尼埃病(耳源性

眩晕)  

15.牙痛  

16.急性扁桃体炎  

17.梅核气  

18.声带麻痹  

六、皮肤科疾病治疗  

1.痤疮  

2.神经性皮炎  

3.荨麻疹  

4.湿疹  

5.带状疱疹  

6.银屑病  

7.斑秃  

8.皮肤瘙痒症  

9.外阴瘙痒  

七、传染病治疗  

1.流行性感冒  

2.腮腺炎  

3.百日咳  

4.疟疾  

5.细菌性痢疾  

6.病毒性肝炎  

7.肺结核  

八、急症治疗  

1.休克  

2.昏厥  

3.昏迷脱证  

4.昏迷闭证  

5.中暑  

6.溺水  

7.晕车晕船  

8.电击  

9.食物中毒  

10.一氧化碳中毒  

九、常见症状的治疗  

1.眩晕  

2.耳鸣  

3.头痛  

4.耳聋  

5.失眠  

6.嗜睡  

7.热证  

8.无汗  

9.多汗  

10.咳嗽  

11.失音  

12.呃逆  

13.消化不良  

14.流涎  

15.呕吐  

16.泄泻  

17.便秘  

18.胃脘痛  

19.腹痛  

20.黄疸  

21.消渴  

22.胁痛  

23.胸痹  

24.惊悸  

25.咯血  

26.呕血  

27.尿血  

28.痹证  

29.痿病  

30.腰痛  

31.水肿  

32.淋证  

33.癃闭  

34.遗尿  

35.遗精  

36.阳痿  

附录  

十四经脉穴位主治分部示意图  

一、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头颅侧面图)  

二、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躯干正面图)  

三、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躯干背面图)  

四、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躯干侧面图)  

五、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上肢内侧部)  

六、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上肢外侧部)  

七、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下肢后面部)  

八、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下肢前面部)  

九、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下肢内侧部)  

十、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下肢外侧部)  

穴名拼音索引

 

TOP书摘

(三)足阳明胃经经穴

1.承泣承泣chéngqì【定  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图3-10)

【主  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斜,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色盲,睑缘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刺灸法】①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3~0.7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②禁灸。

【助学歌诀】目下七分为承泣,目痛流泪夜盲医,

口眼斜眼睑动,缓慢宜刺不宜提。

2.四白四白sìbái【定  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图3-10)

【主  治】目赤痛痒,迎风流泪,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斜,眩晕,头面疼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角膜炎,近视,青光眼,夜盲,结膜瘙痒,角膜白斑,鼻窦炎,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①直刺0.3~0.5寸。②斜刺0.3~0.5寸。③不可深刺。

【助学歌诀】四白目下一寸取,口眼斜且目翳,

头痛眩晕眼睑动,目赤痛痒用之宜。

3.巨髎巨髎jùliáo【定  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图3-10)

【主  治】口眼斜,眼睑((目闰))动,鼻衄,牙痛,唇颊肿。

【刺灸法】①直刺0.2~0.5寸。②斜刺0.2~0.5寸。③可灸。

【助学歌诀】巨髎鼻孔旁八分,口眼斜肿在唇,

鼻衄齿痛眼睑动,胃经阳跷交会闻。

图3-10 承泣、四白、巨髎穴

4.地仓地仓dìcāng【定  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图3-11)

【主  治】唇缓不收,眼睑((目闰))动,口角斜,齿痛,颊肿,口中流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口角炎,小儿流涎。

【刺灸法】①直刺2.3~0.3寸,或向颊车平刺1.0~1.5寸。②可灸。

【助学歌诀】地仓挟吻四分近,口流涎睑动频。

5.大迎大迎dàyíng【定  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图3-11)

【主  治】口角斜,口噤,牙关紧闭,失声,颊肿,牙痛,面肌痉挛。

【刺灸法】①直刺0.2~0.3寸。②斜刺0.3~0.5寸。避开血管。③可灸。

【助学歌诀】大迎颌下寸三中,口口噤齿颊肿。

6.颊车颊车jiáchē【定  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图3-11)

【主  治】口眼斜,牙关紧闭,颊肿、齿痛、失声,颈项强痛,牙髓炎,牙周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咬肌痉挛,脑血管病后遗症,甲状腺肿。

【刺灸法】①直刺0.3~0.5寸。②平刺0.5~1.0寸。③可灸。

【助学歌诀】颊车耳下八分陷,颊肿口噤歪口眼。

图3-11 地仓、大迎、颊车、下关穴

7.下关下关xiàguān【定  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图3-11)

【主  治】牙关开合不利,口眼斜,眩晕等,齿痛,面痛,耳聋,耳鸣,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下颌关节脱位,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①直刺0.3~1.5寸。或深刺1.0~1.5寸。②可灸。

【助学歌诀】下关耳前动脉行,耳聤耳聋及耳鸣,

齿痛口噤歪口眼,交会少阳与阳明。

8.头维头维tóuwéi【定  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图3-12)

【主  治】头痛,目痛,目眩,迎风流泪,眼睑((目闰))动,面瘫,偏头痛,前额神经痛,眼轮匝肌痉挛,面神经麻痹,脑出血,结膜炎,视力减退。

【刺灸法】①平刺0.5~1.0寸。②禁灸。

【助学歌诀】头维神庭旁四五,口痛睑动流泪主,

头痛合谷眩太冲,禁不可灸当记住。

9.人迎人迎rényíng【定  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图3-12)

【主  治】咽喉肿痛,胸满气逆,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甲状腺肿。

【刺灸法】①直刺0.3~0.5寸,避开颈总动脉。②禁灸。

【助学歌诀】人迎喉旁寸五真,高血压病瘰疬人,

咽喉肿痛瘿气喘,少阳阳明灸当慎。

10.水突水突shuǐtū【定  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图3-12)

【主  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甲状腺肿。

【刺灸法】①直刺0.3~0.5寸。②斜刺0.5~1.0寸。③可灸。

【助学歌诀】水突筋前缘,咽痛咳嗽喘。

11.气舍气舍qìshě【定  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图3-12)

【主  治】气喘,咽喉肿痛,颈部强痛,呃逆,瘿瘤,瘰疬。

【刺灸法】①直刺0.3~0.5寸。②可灸。

【助学歌诀】气舍突下穴相乘,气喘呃逆咽喉疼,

瘿瘤瘰疬颈项强,深部脏器当记清。

图3-12 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穴

12.缺盆缺盆quēpén【定  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图3-13)

【主  治】咳嗽,气喘,呼吸喘鸣,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①直刺0.3~0.5寸。②斜刺0.3~0.5寸。③可灸。

【助学歌诀】缺盆中痛咽喉肿,咳嗽气喘瘰疬同。

13.气户气户qìhù【定  位】在前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图3-13)

【主  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困难,呃逆,胸部胀满,胸胁痛。

【刺灸法】①直刺0.2~0.3寸。②斜刺0.3~0.5寸。

【助学歌诀】气户呃逆咳嗽喘,胸胁疼痛并支满。

14.库房库房kùfáng【定  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图3-13)

【主  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咳唾脓血,胸胁胀痛。

【刺灸法】①直刺0.2~0.3寸。②斜刺0.3~0.5寸。③可灸。

【助学歌诀】库房可治咳嗽喘,咳唾脓血胸胀满。

15.屋翳屋翳wūyì【定  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图3-13)

【主  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胸满气逆,乳痈,心律失常。

【刺灸法】①直刺0.2~0.3寸。②斜刺0.3~0.5寸。③可灸。

【助学歌诀】胸病乳痈屋翳用,咳嗽气喘咳唾脓。

16.膺窗膺窗yīngchuāng【定  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图3-13)

【主  治】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刺灸法】①直刺0.2~0.3寸。②斜刺0.3~0.5寸。③可灸。

【助学歌诀】咳嗽气喘用膺窗,乳痈胁痛胸肋胀。

图3-13 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穴

17.乳中乳中rǔzhōng【定  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图3-14)

【主  治】只做胸腹部取穴的定位标准。

【刺灸法】不针不灸。

【助学歌诀】乳中只做定位标,不针不灸需知道。

18.乳根乳根rǔgēn【定  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图3-14)

【主  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胸闷,乳痈,乳汁不足。

【刺灸法】①直刺0.2~0.3寸。②斜刺0.3~0.5寸。③可灸。

【助学歌诀】乳根呃逆胸痛,咳喘奶少乳痈。

19.不容不容bùróng【定  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图3-14)

【主  治】胃痛,腹胀,呕吐,食欲缺乏。

【刺灸法】①直刺0.2~0.3寸。②可灸。

【助学歌诀】不容巨阙旁二寸,呕吐胃痛食缺乏。

20.承满承满chéngmǎn【定  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图3-14)

【主  治】胃痛,呕吐,吐血,食欲缺乏,腹胀,咳嗽,哮喘,胁痛,肠鸣。

【刺灸法】①直刺0.5~1.0寸。②可灸。

【助学歌诀】承满胃痛吐血医,食欲缺乏腹胀去。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46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9.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