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人格心理学:人与人有何不同
人格心理学:人与人有何不同


人格心理学:人与人有何不同

作  者:[美] 大卫·范德(David Funder) 著

译  者:许燕、邹丹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51920516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心灵疗愈  >  人格心理学    

标  签:>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课程,也是人们一直感兴趣的话题。《人格心理学:人与人有何不同》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教授大卫?范德的力作。范德教授曾在多所大学讲授人格心理学,在人格心理学领域颇有建树。

  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供心理学专业教师及学生使用,也可成为心理学专业从业人员了解人格领域的同时读本。

  本书内容涵盖主要人格理论、追溯其历史渊源,也收纳了大量的当前研究,包括生物学角度的研究、跨文化心理学以及与人格相关的认知加工等。


TOP作者简介

  大卫·范德(David Funder),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哈维马德学院、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人格心理学课程,曾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系主任。他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曾于2009年获杰克?布莱克奖(Jack Block Award)。他曾担任《人格研究》(Research Personality)杂志的编辑,同时也是人格研究协会的前任主席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的主席。他的人格研究广为人知,发表过延迟满足、归因理论、人格发展的纵向过程以及对情境的心理评估等研究。

   

  许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TOP目录

1 人的研究 3


第一部分 研究方法

2 人格的线索:数据来源 17

3 人格心理学作为科学:研究方法 47


第二部分 个体差异:特质论

4 人格特质和行为 85

5 人格评估Ⅰ:人格测验及其结果 109

6 人格评估Ⅱ:日常生活中的人格判断 135

7 用人格特质理解行为 157


第三部分 心灵和身体:对人格的生物学角度理解

8 人格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基础 197

9 人格的遗传:行为遗传学和进化论 235


第四部分 用精神分析探索隐秘的心理世界

10 精神分析的基础 271

11 潜意识的运作方式:防御和失误 299

12 弗洛伊德后的精神分析:

新弗洛伊德主义、客体关系和当前研究 323


第五部分 经验和意识:人本主义和跨文化心理学

13 经验、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 349

14 经验、行为和人格中的文化差异 377


第六部分 人格的作用:学习、思考、感觉和认知

15 学习做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415

16 人格过程:知觉、思维、动机和情感 449

17 你对自己的了解:自我 485

18 人格障碍 515

 

19 总结:回顾与展望 547


TOP书摘

译者序:关于人格心理学的三个为什么

  从质疑或争议的角度看待科学探索中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这本书就是父子两代作者以这样独特的方式将人格心理学介绍给大家的。它以谜题的方式展开,用当前可考的研究结果作答。在这样的科学探索中,这些与人格有关的谜题可以让人们迷思,也可以激励人们清醒认知。人格心理学有许多争议性的问题,这种争议持续了一百多年。在这百余年的科学探索历程里,人格心理学让一些人迷惑,也让一些人喜爱,让一些人放弃,也让一些人坚守……

  在学习人格心理学这门学科时,最好先明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在众多心理学领域中,为什么人格心理学是最具争议的神秘领域?

  人格心理学的争议源自理论学家们的思想交流。人格是解释人与人生难题的学科,也被称之为人生哲学。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要面临无尽的难题,每个人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又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创造新的思想。人格心理学家们用他们的一生来探讨人类所面临的人生难题。人格的理论体系也正是人生哲学的探讨途径。解答人生难题,需要多维性的思考。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从人生的不同阶段来思考问题,这些多维的解释结果交汇在一起,既会使问题的解释丰满而全面,也会使问题的探讨迷乱而无序。

  人格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让人爱又让人恨。有人认知到它时选择了远离,有人理解了它时选择了接近。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在关注并深入其中。人格是心理学大师们思想的汇聚地,也是思想家的孕育地。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马斯洛、罗杰斯、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凯利、奥尔波特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引领心理学走向的大师,他们的思想都汇聚在人格心理学体系中。

  研究人格心理学,必然要不断探索与解答人与人生的各种难题。正因如此,人格心理学领域充满了“什么”“为什么”“如何”等有趣的问题,发现这些谜题的过程与解开这些谜题的过程,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正是这无数个谜题吸引着思想的探索者、生活的迷思者。人格心理学家就是在这样的学术迷宫中寻找人生的方向,他们不惧混乱、无序与冲突,他们不懈地做着“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探索者,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和谐、个体的发展提供着思考与启迪。每个人格心理学家从各自的视角阐述着对人生的见解,如此不同,又如此震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后人在学习这些理论时,就如同站在众多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看人生、看自我。

  第二,在众多心理学领域中,为什么人格心理学是最具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在心理学领域中,人格心理学是被业内业外应用最多的学科。在业内,人格心理学属于基础学科,它为临床与心理咨询、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价、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分支提供了知识与理论基础。在业外,人格心理学的思想被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军事、管理与人力资源、体育运动、医学保健、商业与经济等行业广为应用。人格心理学以它的博大精深吸引着业外的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管理者、军事家、医护人员、商人、运动员和教练员,以极强的渗透功能深入到各行各业。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人格心理学。

  第三,在众多心理学领域中,为什么人格心理学是最具生活化的哲学领域?

  人格心理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人生指导价值。在人格心理学体系中,存在着这样一些基本问题:(1)人性是善,是恶?还是无善恶?(2)为什么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人与人的心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描述人的性格差异?(3)人格差异的导因是什么?遗传与环境、教育的作用各占多少?谁起主导作用?(4)人格发展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人生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5)人们行为背后的动因是什么?(6)有些人的心理为何出现偏差?如何诊断与预防?有哪些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方法?(7)如何测量与评价人的心理差异?如何凭借人格测验来解释人格特性?(8)人与环境是如何交互作用的?人如何成为社会适应良好的人?人类如何推动社会良好与有序地健康发展?……

  人格心理学涉及个体在人生历程中的方方面面,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都会在人格心理学中体现出来。因为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当一个人面临人生问题时,他/她可以从人格心理学中寻求答案,人格知识也会帮助他/她反观人生、反思自身、应对困难、发展自我、服务人类以及贡献社会。这本书以相对前沿的心理学研究回答了这些问题,并且尤为难得的是,它客观地呈现了研究中的争议以及研究者们的困惑,它似乎试图将心理学的人格研究现状“搬运”到我们面前,至于答案,有待我们每一个人去探索。

  《人格心理学:人与人有何不同》是The Personality Puzzle在国内的第二版。它保持了前一版本的独特的视角和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它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有关人格的各种谜题与答案,让读者如亲临一所大学的课堂,聆听一位人格心理学教师将人格心理学大师们的思想精华娓娓道来。同时,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之上,这一版使用了更多新的研究数据和结果,并根据新的研究对过去版本的一些描述做出了修正和增删。作者还在每一章的结尾增加了推荐阅读及辅助阅读、教学的媒体素材,使我们能够在学习、教学之余获得更多拓展的知识。作者在一些章节中增加了新的自测、表格和图片,使看起来如“阳春白雪”一般的人格心理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我相信,这本《人格心理学》可以让你在思考人生问题时,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做出更加智慧的回答。它可以帮助你学习和了解心理学,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完善你的人格品格,提升你的人生质量!

  最后,要感谢参与这本书原版翻译工作的人格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们:郑芳芳、李旭、毕国瑛、陈咏媛、田一、李佳慧、翟胜男、贾慧悦、于生凯、孙盈昊、董娇、鲁峥嵘、段现丽,特别是郑芳芳同学帮助我对全稿进行了整理与审校工作。感谢参与这本书修订版翻译工作的邹丹。

  

中文版序:理解“唯一性”是人格心理学的重头戏

  本书的中译本将于中国读者见面,我很高兴,中国文化堪称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千百年来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在塑造历史的进程中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正如本书第14章所详细阐述的,文化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毋庸置疑,中国文化和北美文化大不相同,但是我认为人类人格的基本要素在所有文化中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期待着自己和家人拥有更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希望、恐惧和目标;每个人都要经历成功和挫败、喜悦和悲伤。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追求目标,感受生活。

  理解“唯一性”是人格心理学的重头戏。哪些方面是所有人都相同的?哪些方面又是个体唯一的?我们如何将某个个体与其他个体做比较?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人格心理学》的实质。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一次了解自我和他人的心灵旅行,旅途中有对人格特质、生物性、潜意识心理和认知过程的分析,有对诸多论题的仔细思考,论题范围从研究方法到自由意志本质。我们还会学习有关行为遗传学、人格测验、精神分析、幸福感、情绪体验和人格障碍等内容。旅程很长,但是令人兴奋。我很高兴你选择与我同行。

  大卫?范德

  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序言:人格心理学举足轻重且引人入胜

  人格课程的教学方式,即教材的编写方式,取决于它的目的。因此,任何一位教师或作者都需要在开始时就思考自己想要达成什么目标。答案可能有很多种,而且似乎都很合理,但每一种答案都意味着不同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思路。

  人格课程的目标

  首先,教师希望确保每一个学生熟识经典人格理论,并学会重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内在联系。这种人格课程是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非常符合“大部头”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市面上早已存在诸多厚重的大部头,其中任何一本都能很好地服务于这个目标。但到最后,学生们有时却根本不知道现代人格心理学是怎么一回事。

  还有第二种截然不同的目标,即希望学生能掌握当前实验心理学家的动向和所有的最新发现。这时候,编写者往往忽略了经典理论,甚至假设所有陈旧的理论都是谬误,认为只有现代实证研究提供的材料才是值得教授的。(事实上,我就曾经听心理学教授表达过这种观点。)不少近期的书籍似乎就是按这种目的写作的。

  然而,现代实证研究并非是终极真理的绝对无疑的来源。此外,过分专注于现代人格心理学家的研究,往往会局限于当前热门的研究主题。我未曾听说心理学提供的哪个答案是亘古不变的,而研究的问题却少有变更,不过其中一些却被当前研究忽视了。

  本书旨在同时服务以上两个目标。它既涵盖主要人格理论、追溯其历史渊源,也收纳了大量的当前研究,包括生物学角度的研究、跨文化心理学以及人格相关的认知加工。不过,本书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告诉读者:人格心理学举足轻重。如若读者合上本书最后一页时开始发现人格心理学引人入胜,同时获得不少对现实生活的启发,那么,这本书,甚至它所从属的整个人格课程,也就实现了初衷。

  人格与生活

  为了让新手意识到人格心理学的内涵,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心理学的基本取向及其历史渊源,或者当前研究,还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建立这种联系也是我在本书中最想突出体现的一点。因此,为了实现对每个取向新的、现代的再现,本书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传统的呈现方式。人格心理学这种策略在关于弗洛伊德的章节中运用得最为明显。那里我呈现的精神分析取向,扎根于弗洛伊德( Freud),却在很多方面超出正统的框架,到最后,已不再局限于弗氏。所以,如果哪位读者想要详尽地研读弗氏某些具体言论,恐怕得另觅其他书籍。不过,如果想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看看由弗氏基本理念衍生出的理论如何展现,就会发现本书颇具启发。对其他取向的呈现方式也是如此。幽默作家戴夫·巴里( Dave Barry)曾写过一本美国历史,并高调宣称它比其他同类书籍更有趣,因为他删去了所有无聊的部分。当然我不能像他那样做,但也给予自己选择的自由,不会因为某个主题是传统的或者已经存在,或者在别的书里都有提及,就义务式地涵盖它。我还收纳了不少材料,它们对应的主题可能在其他书中不受重视,甚或被完全忽略。这些包括生物学(包含解剖、生理、基因和进化论)、跨文化研究、人格障碍和个体知觉。事实上,据我所知,只有两本人格教科书包含关于个体知觉的完整篇章。其中之一是高尔顿·奥尔波特( Gordon Allport)的经典著作( 1937),另外一本就是本书。

  组织

  大体而言,本书遵照传统思路,依据理论或范式(我常称其为“取向”)编排。首先探讨研究方法,接着考虑特质、生物、精神分析、现象学以及人格的过程取向。学习和认知将被放在“过程”部分,因为后者直接发源于前者,且两者交集甚多。在这个部分,我在两章中呈现了认知取向:其中一章涵盖了与知觉、思维、动机和情绪相关的过程;另一章则专注于被称为“自我”的心理结构。本书包含对人格障碍的整体性归纳。

  我的一些同事认为,像这样按范式或取向的编排方式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围绕如攻击、发展或成就等主题来组织书的内容。传统范式的各成分自然会散布在这些章节中。不过这种形式更像社会心理学——课程和书本都依据主题编排。

  然而,一系列原因使我相信,对于人格教科书而言,按主题编排是错误的。一个实际的原因是,每个基本取向都是复杂的理论系统,将它们拆散在各主题中,不利于读者清晰理解。例如,精神分析、行为基因学和学习取向对于心理的发展给出了完全不同的阐述,如果一个“发展”篇章企图解释所有这些,那么它将难以撰写,更加难以阅读。因此,本书在给出每个阐述时都以其来源理论为背景。

  另一个更本质的原因是,社会心理学按主题编排是因为它不得不这样做。社会心理学的领域中包含着无数针对特定现象的“微理论”,但是缺少影响范围重大的综合性观点。相对来说,人格心理学则至少有六种不同的理论取向,每一种都能提供一条整合的途径来解释一系列数据和理论。我希望这种组织编排方式让本书易于使用,它符合传统人格课程的教授大纲。此外,教师不难在书中发现他们愿意拓展、补充或重新编排的地方。不过要注意别做太多重新编排。与很多教科书不同,本书是按照从前至后的方式撰写的,也是设计成以这样的方式阅读的。后面的篇章会引用前面篇章的内容,实际上的最后一章(第18章),即关于人格障碍的一章,提到了几乎所有篇章的内容。

  观点

  读者会发现我几乎在本书的每页都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时还相当强硬。我没有兴趣写一本稳扎稳打的“一般化”的书。不过我尝试将观点陈述限制在我拥有相关教育和经验的心理学问题上。在这类问题上,严肃对待我的想法是有意义的,即使你不同意它们。在其他问题上,我也试图更加慎重。例如,关于第14章中出现的关于堕胎的辩论(基于个人主义者vs.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辩论),有个学生曾经告诉我,她读了这些辩论,但还是搞不明白我自己的立场。这很好。

  教师如果不赞同我关于心理学问题的一些观点——当然没人会完全同意我的观点,可以就不赞同的原因整理出有说服力的阐述。这种作者和教师在知识上“授”与“拿”的关系,将引导学生走入一个迷人的领域。这种交换也会教给学生一个真理,即教科书中呈现的内容并非万无一失,而应当受到质疑。这将成为学生整个大学教育中最有价值的课程之一。

  大卫·范德

  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书摘:所有的人都是谜团

  所有的人都是谜团,直到我们从语言和行为上发现走近他们的关键,才能明了他们的言行。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可能早有人告诉你,心理学不是你想的那样。一些心理学教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兴致勃勃地告诉学生这个令人惊奇的信息。他们解释说,也许你期待心理学是描述人们外在行为下隐藏的想法和感受的;也许你认为它是关于性、梦、创造性、攻击和无意识的;或是你认为它涉及“ 人们是如何各不相同的” 等有趣话题。 其实不是, 他们会说, 心理学是为了让对特定现象的理论描述更令人信服而对因变量进行精确操作的科学, 比如在一个方形广场中找到一个圆环需要花费多少毫秒。 如果这样的心理学研究关注点会使人感到乏味的话, 那就太糟糕了, 虽然科学并不因为有趣才有价值。

  幸运的是, 大多数人格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都是人们想知道的有趣问题(J. Block, 1993;Funder, 1998b) 。 因此, 人格心理学家没有枯燥之感, 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能让心理学变得有趣的内容。 ?

  特别是,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三联体(psychological triad) ——知情意的统合, 即人们是如何使思考、 感受和行为有机结合的。 知情意各自有许多现象值得研究, 它们统合起来就更为有趣, 尤其当它们互相矛盾的时候。 你有没有经历过情感与思考之间的不一致, 比如你可能感到初次相识的某人对你很有吸引力, 但你却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 你是否经历过想和做之间的冲突, 比如本想去做作业, 却去了操场? 你是否发现你的行为和感受之间相互矛盾, 比如正做的事情让你感到内疚(在这里填充你自己的例子) , 而你仍然继续做? 如果你体验过上述知情意间的冲突(我知道答案是“ 是” ) ,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 为什么? 这个答案当然不是显而易见的, 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思维、 情感和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是如此普遍, 这足以让我们怀疑心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处所, 即便是理解自己(你最了解的这个人) 也未必容易。 人格心理学是重要的, 并不是因为它解决了这些内部不一致的谜题和自我认识问题, 而是因为它独立于科学界, 甚至独立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 人格心理学家们认为这些谜题值得他们倾注所有的精力。

  大多数人一提到心理学家, 首先想到的是治疗心理疾病并帮助人们解决其他个人问题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人格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不同, 但是这两个领域确实相互重叠。 古往今来, 一些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都接受过临床训练, 并且治疗过病人。 在许多高校里, 教授变态心理学或临床心理学课程的老师同时也教授人格心理学课程。 当某种人格特征是极端的、 不寻常的, 并引发问题时, 这两个子领域就聚焦为一个领域: 人格障碍。 更重要的是, 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有共同的责任, 就是试图诠释一个完整的人, 而不是人的某一心理成分或某一个人的某一段时期。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大、 同时又是最小的子学科。 在人格心理学领域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可能远远少于社会、 认知、 发展或生物心理学领域。 但是, 人格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是紧密联系着的, 临床心理学是到目前为止心理学最大的子学科。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其他子学科集合到一起的结果; 你可以发现, 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社会、 认知、 发展、 临床和生物心理学中汲取养分, 同时又将心理学各子学科的解释引向并使其适用于完整、真实的人。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608页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8.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