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从驱动创新到实践创新——A.O.史密斯公司的创新管理
从驱动创新到实践创新——A.O.史密斯公司的创新管理


从驱动创新到实践创新——A.O.史密斯公司的创新管理

作  者:杨东涛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30126858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管理  >  管理读物  >  企业管理    

标  签:管理  企业管理与培训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从驱动创新到实践创新——A.O.史密斯公司的创新管理》分析了A.O.史密斯公司通过开展教练型领导、管家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员工需求导向型沟通和凝心聚力型氛围营造四大管理活动,实现人与环境的匹配,达到“找对人、留对人”的目的,让“对的人”自我驱动创新;从调研、研发、生产到销售四个环节,真实、全面、逻辑性强地描述了A.O.史密斯公司全流程实践创新的做法,系统地揭示了该公司是如何实践创新的,并将其创新管理体系命名为“自我驱动式创新管理模式”。

TOP作者简介

杨东涛,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等项目16项。讲授的“运营管理”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自1998年A.O.史密斯公司在南京成立以来,持续跟踪研究至今,出版相关著作两部,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TOP目录

第一篇 创新之因
第一章 创新才能改变未来
第二章 榜样A. O. 史密斯
第二篇 创新之力
第三章 教练型领导
第四章 管家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第五章 员工需求导向型沟通
第六章 凝心聚力型氛围
第三篇 创新之行
第七章 脚踏实地做调研
第八章 不惜代价做研发
第九章 精益求精做生产
第十章 真心诚意共销售
第四篇 创新之道
第十一章 A. O. 史密斯公司的自我驱动式创新管理
附录
参考文献

TOP书摘

第一节 重新审视过往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6年的38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7%,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跃升至第二,中国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三十多年保持将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不含港、澳、台)经济在增长时间和增长速度上都超过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场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历程中,中国企业无疑成为主角中的主角,它们不仅提供了整合资源、创造财富的平台,而且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致富理想,供应着国人的衣食住行。 在这当中, 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赢得了 “世界工厂”的称号。一时间,“中国模式”席卷全球,成为众多国家争相学习的对象。
一、 经济成就背后存在的问题
当国人为经济成就欢欣鼓舞之时,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上水面。众所周知,当下中国衡量经济发展结果的指标主要是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它主要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板块构成。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其经济成就主要靠政府主导投资和外贸出口支撑。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首先,在政府投资方面,由于政府官员出于任期内地方政绩的考虑,往往会对某些领域进行密集性的过度投资和重复投资。这些投资虽然实现了GDP的增长,但也会引起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一旦出现产能过剩,产成品便只能降价销售,进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其次,在外贸出口方面,中国企业普遍采取“贴牌生产”的手段,长期处于价值链的生产组装加工环节。这虽然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获得的价值利润极少。人民论坛网2017年4月12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制造业存在明显的“大而不强”的特点,以下两点是非常突出的特征:①中国制造业产出效率整体偏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约为20%,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35%的水平。这说明中国制造业的经济效率与产品附加值偏低,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下游的分工地位。以iPhone手机为例,中国是iPhone手机的组装生产基地,但每生产一部手机中国仅获取总利润的3.63%,美国企业获取近50%的利润,日本企业获取30%以上的利润,韩国企业获取10%以上的利润。中国制造业规模大与产值小的不均衡现象,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存在产出效率与附加值偏低的问题。目前,中国制造业人均附加值仅相当于爱尔兰的1/10,在世界排名50位左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②制造业核心部件缺乏导致生产成本偏高。中国制造业大部分的核心部件都依赖于进口,这就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中国高端芯片与通用芯片的对外依存度高达95%,也即几乎95%的高档数控系统、高档液压件和发动机等都依靠进口。进口材料的成本上升、社会资产的价格上涨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使其居高不下。制造业成本优势的逐渐消失,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如果单纯从GDP维度来看,中国经济确实实现了量级上的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经济可以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所谓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导致的,这种增长不能称为经济发展。简单而言,经济增长只是一味地扩大现有的经济成果,主要体现在数量上的变化,并没有新的发生质变的事物出现。而经济发展却凭借创新的力量,不断地增添新的经济成果,使得人类社会的文明发达程度进一步提升。对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可以看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政府主导投资和外贸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真正实现经济发展,而只是停留在经济增长的初级层面,这从当下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便可窥见一斑。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旧有的经济成果如果一味地只是在数量上扩大,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会不断衰减。因此,中国经济是“增长”而非“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便是缺乏创新。
通过横向比较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的研发投入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在创新投入水平上仍然存在差距。根据《经济日报》2017年1月10日的报道,中国2016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4万亿元,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1%,依然没有实现“十二五”规划制定的2.2%的目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的重要指标,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美国和德国的此项指标常年维持在近3%,日本现阶段达到3.5%左右,韩国和以色列如今维持在4%以上。因此,中国总体的研发投入水平与世界创新型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不仅如此,从研发支出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来看,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主要集中在试验发展方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合称科学研究)的投入占三类研发总支出的比重不足5%,而世界创新型国家的数据普遍达到20%以上,其中,德国更是高达50%以上。由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扩大科学技术知识,它们是对事物原理和客观规律的研究,是原始创新的基础、自主创新的源泉,而试验发展则是开辟新的应用即为获得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系统、新服务以及对已有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因此,在原创性研究方面,中国与领先国家的差距更大。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80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