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陈思和文集:巴金的魅力
陈思和文集:巴金的魅力


陈思和文集:巴金的魅力

作  者:陈思和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21812061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文学  作品集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思和文集”之一种。全书共分为《巴金研究论稿》《巴金研究论稿续编》《巴金研究的回顾与瞻望》三辑,主要收录了作者1980年代以来关于巴金文学思想研究的专题文章。在现当代作家中,巴金是独具一格的,从青年巴金到晚年巴金,尤其是“随想录”的出版,更是他思想的一次闪亮。这本书是作者全方位深入研究的成果,展现了一个多面相的巴金,堪称一本真正的“巴金评传”!

 

TOP作者简介

陈思和,195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番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历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校务委员,校学术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著有《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人格的发展——巴金传》《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立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主编)等,主编“火凤凰文库” “火凤凰新批评文丛” “逼近世纪末小说选”等,另有编年体文集十多卷。

 

TOP目录

第一辑·巴金研究论稿

002 小引:一个简短的说明

005 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

030 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054 巴金与欧美恐怖主义

073 巴金与法国民主主义

097 巴金的爱国主义思想

113 巴金的文艺思想

136 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

161 巴金与俄国文学

186 巴金与西欧文学

213 巴金与中国传统文化

229 附录:怎样认识巴金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第二辑·巴金研究论稿续编

238 巴金的意义

250 《随想录》:巴金晚年思想的一个总结

268 随想以后是再思

     ———巴金《再思录》读后

274 《家》的解读

292 关于《家》改编戏曲片的一点建议

317 大雪覆盖下的火山

     ———论巴金关于工人题材的创作

332 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

336 忏悔从怀念小狗开始

     ———巴金《小狗包弟》分析

341 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

     ———读巴金《怀念振铎》

347 《巴金域外小说》序

353 巴金的文学创作道路

     ———《青少年巴金读本》前言

362 重读作品是纪念巴金的最好方式

367 展示内心世界的文献

     ———读巴金的两封信

370 关于凡宰特致巴金信

374 巴老如是说

379 从鲁迅到巴金:新文学传统在先锋与大众之间

     ———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一)

394 从鲁迅到巴金:新文学精神的接力与传承

     ———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二)

401 从鲁迅到巴金:《随想录》的渊源及其解读

     ———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三)

408 关于巴金《春梦》残稿的整理与读解

 

第三辑·巴金研究回顾与瞻望

426 结束与开端:巴金研究的跨世纪意义

438 就巴金研究答记者问

450 巴金研究的回顾与瞻望

461 巴金研究的几个问题

475 巴金研究的困难与展望

485 附录:《巴金论稿》序(贾植芳)

 

 

TOP书摘

小引:一个简短的说明

 

仿佛是一个司芬克斯之谜。

三十多年来,或者更长远一些,围绕着作家巴金的评论所引起的一系列争论焦点,始终摇摆在两个形象之间:一个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士和一个虔诚而充满热情的无政府主义信徒。人们似乎不愿意看到这两个形象存在于同一个巴金身上,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夸大其中一个形象,贬低或排斥另一个形象。这种单一的批评早在1930年代就开始流行了,有些批评家就因为巴金的信仰而拒绝承认巴金创作中提供的那么宝贵的财富,他们轻易地把他划为“第三种人”,或者“卑劣”的一帮,以致引起鲁迅出来辩护: “难道连西班牙的‘安那其’的破坏革命,也要巴金负责?”① 1949年以后,这种批评方式的两端都有过充分的发展:要么因为巴金信仰过无政府主义而否定他的全部创作,要么因为巴金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进步因素而回避他的信仰,避而不谈无政府主义思想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巴金世界观发展中的主要因素。

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只有一个字:人。

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人,一个具体的人,生活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多灾多难的中国社会,接受着各种各样的外来思潮,探索着时隐时现的人生真理的人。巴金曾经抱怨过:“那些人他们不曾读懂我写的东西,他们不曾了解我的思想,他们不曾知道我的生活。他们从主观的想象中构造成了一个我,就对着这个想象的人的身上放射了明枪暗箭。”① 虚构一个想象的人,是主观的、片面的批评方式常用的武器,不管是褒是贬,结果总是离开实际状态,离开科学态度愈来愈远。

近几年巴金研究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的开拓者,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巴金“这一个”具体的人出发,讨论其世界观与创作之间复杂而富有启发性的客观存在。我们这本书正是从这样一个前提出发参与这一研究行列,就巴金前期的思想与创作,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76.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