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

作  者:郦波 著

出 版 社:学林出版社

丛 书:郦波品诗词与人生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4861323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文化  文化研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诗酒趁年华》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系列第二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倾情打造,用纸既精且美,力图呈现出绝美的诗词境界。

  在这本书里,诗词男神郦波带你去看飞翔的李白、鲜活的老杜、朱熹的春天、永远的诗豪刘禹锡、“只有分离才能让我们在一起”的柳永、“我们爱的是爱情里的心甘情愿”的李商隐、“人世一生霜雪 归来还是少年”的辛弃疾、“诗酒趁年华”的苏轼等。

  阅读本书,就像是一段诗词之旅,跟随郦波,重温古诗词中的爱与美,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TOP作者简介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已主讲《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评说曾国藩家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系列。著有《人生自有境界》(郦波品诗词与人生·壹)、《五百年来王阳明》等。


TOP目录

总序: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

代序:没有诗词怎么活?

 

真隐士的情怀——陶渊明《饮酒(其五)》

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茶之道 茶之境——卢仝《七碗茶歌》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清明之谜——杜牧《清明》

人生竞渡话端午——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飞翔吧,李白!——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鲜活的老杜——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永远的诗豪——刘禹锡《秋词(其一)》

朱熹的春天——朱熹《观书有感二首》

至今思易安 朗朗清辉照古今——李清照《夏日绝句》

人世一身霜雪 归来还是少年——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粉身碎骨浑不怕——于谦《石灰吟》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我们爱的是爱情里的心甘情愿——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只有分离才能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柳永《雨霖铃》

无此等伤心事 无此等伤心诗——陆游《沈园二首》

不朽的诗 都是纯粹的泪——黄仲则 《绮怀》(十五)


TOP书摘

总序 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

  “诗词到底有什么用?”

  一位同学曾经这么直白地问我。

  既然他这么直白,我也只好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没什么用!几乎没什么用!”

  不过,庄子也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诗词大会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白茹云的大姐。场上我称她为大姐,董卿和康老师也跟着叫大姐,结果她还不乐意了,说其实自己很年轻,比我们都小。这时董卿说的一句话代表了我们的心声:“这声大姐喊的不是年龄,是我们的敬重!”

  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她务农为生、家境清贫、病痛折磨、现实沉重,但她始终过着“诗意的人生”。

  白茹云六年前就查出了淋巴癌,丈夫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家中经济拮据,为治病欠下很多债。弟弟自小脑中生瘤,一发作就拼命抓头,为了照看、安抚弟弟,她开始为弟弟念诗、唱诗,由此走上了热爱诗词的道路。在生活的重重重压面前,白茹云一路走来,却没有丝毫的沮丧、不甘、愤懑与埋怨,她说因为有诗词一路陪伴,她说因为她喜欢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她在诗词大会上念出郑板桥的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我感慨地评点说:“拥有如此淡定气魄的白大姐,真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一面镜子啊! ”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姜闻页,在赛场失利后,在他人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她淡定地说出: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怀有颗喜爱诗词的初心,又何须输赢和胜负来鉴定我对诗词的热爱。”

  那一刻,我忍不住评价说:“诗者志也,诗者心也,在我眼里,你才是真正的赢家!”

  还有武亦姝,还有陈更,还有曹羽,还有彭敏,还有北师大校园里的“快递小哥”,还有油田钻井平台上的“诗词男神”……还有很多很多这样平凡却优秀的人,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用诗词荡涤着灵魂,让世人看到即使在现实的重重迷惑中,仍有诗意的栖居,就在你我身旁!

  其实,不只是诗词大会上的选手们,我想,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在生命的时时刻刻,一定有很多因为热爱诗词而坚守自我灵魂的人。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柳宗元的那首《江雪》。诗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诗了,可是说到这首诗的作用,很多人却未必明了。

  联系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知道,在这首《江雪》里,苦楚与孤独一定有,但超越与升华也同样在。其实,它最大的奥秘就在找回自我,达成与自我的和解。

  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是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母亲则出身范阳卢氏,在看重门阀与贵族出身的唐代,这样的家世使得他少有凌云之志,久怀兼济之心。加之年少扬名,二十出头又高中进士,所以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加入了永贞革新的改革。可是命运却兜头浇下一盆冷水,改革失败,柳宗元携母远谪永州。因气候恶劣,水土不服,柳母在永州不到一年就病逝了。

  柳宗元终于被逼到了人生的绝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切生机全无,一切希望湮灭!

  可是,就是在人生最逼仄的困境里,一首诗、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却让柳宗元重新找回精神的自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山皆白,万径绝灭,当尘世的喧嚣与浮华成为被摒弃的背景,那个“久在樊笼中”的自我,那个“我”身上早已丢失的灵魂,才终于被完整地找回。

  其实,不只是柳宗元,还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豪刘禹锡,还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三闾大夫屈原,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还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东坡,还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女中豪杰李清照,还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还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放翁,还有“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的王阳明……数不胜数,叹不胜叹。

  历代前贤,志士仁人,莫不从一首诗、一句词里重塑过精神世界里伟大的“自我”。正是因为有精神世界的人格追寻,才终于成就现实世界的人格魅力。

  所以诗词的用处是什么?

  当人生得意时,我会提醒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人生失意时,我会提醒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面临非议与诋毁时,我会在心底告诉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在医院查出肿瘤时,我会笑着对安慰我的医生朋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也有丹心照汗青。”

  当人生踽踽独行、孤单寂寞,甚至孤独包裹、苍凉袭来时,我会在心底一遍遍地默念:“试问人间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以,诗词从来不是决定输赢、彼此攻击,甚至提供炫耀、以资傲娇的力量。

  诗词只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所以诗词是且只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养灵魂的力量!

  那么,这种抚慰、塑造与滋养,该从哪里开始呢?

  审美!

  审美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出发,也是一种归宿。

  读出诗歌背后的美,读出文字背后的灵魂与人生,或豪放,或婉约,或精致,或壮阔,让我们的心随之律动,与之交融,享受这样一段有关诗词的美的历程。

  来吧——

  人生自是有缘

  相逢未必偶然

  把手,高举过星辰

  让对面的我

  看见你,诗词的灵魂

  ……

  没有诗词怎么活?

  这里的文字,是我在喜马拉雅FM做直播时跟大家说的一些心里话。

  没有诗词怎么活?我想主要应该有三层意思。

  首先,肯定有朋友会说,我以前不接触诗词不也活过来了吗?可是,活和活不一样。活法不一样,活的境界、活的感觉、活的精神气质都会不一样。

  我觉得,诗词之于人生,就像干渴生命里的一杯茶、一碗酒、一瓶矿泉水,是必不可少的。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喝一口水,你会觉得,不仅仅是嗓子,不仅仅是身体,甚至整个心灵都会得到一种滋润。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都有很多焦虑、很多压力。当压力层层袭来的时候,当灵魂产生焦虑的时候,其实就和口干舌燥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水。人口渴了要喝茶水,要喝泉水;人的心灵饥渴了,人的灵魂焦躁了,就需要文化的润泽,就需要诗词的抚慰。

  就像我在解读苏东坡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的时候,我说儒家像诗,佛家像茶,而道家像酒。所以诗词是最能滋润心灵、滋润灵觉的。

  当然,有时候,当某些人走入我们的心灵,也能像水那样让我们得到一种润泽。在我的生命中,就有过这样的感悟。许多读者告诉我,说郦老师也像一杯清茶,说我对诗词的讲解让他们得到了心灵的滋养。每当看到这样的留言,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是啊,读者的鼓励和支持,又何尝不是我心灵里的一种莫大的安慰呢!

  所以说,没有诗词到底能不能活?当然也能活,但是没有诗词,我们可能活得没那么滋润,活得少了一种格调,少了一种境界。

  其次,诗词也有各种不同的风格,有的像泉水,有的像白开水,有的像茶,有的像酒。比如李白的诗大多都像酒,杜甫的诗像茶,王维的诗则像泉水。

  茶也分很多种,有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各种茶的味道也不一样。但是不论什么茶,只要能够滋润你的心灵,让生命在现实的焦虑迷茫中产生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得到片刻的放松乃至逐渐达到内心的安宁,就像东坡先生讲的“此心安处是吾乡”,那种感觉就是最好的了。

  我们经常说,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觉得不对,不能把诗留在远方,要把诗和远方带回身旁。如果你不能去远方,就让我,为你把诗和远方带回身旁吧。

  第三,作为中国人,诗词其实是我们的文化基因。诗词能够唤醒你的母语感觉,这种母语感觉其实是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一种原始技能。

  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特长,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只要是中国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基因,那就是对母语文化的天然擅长。这也相当于一项基本技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文化优势。

  我们一生下来,最亲近的一种语言就是母语。母语有多重要呢?在空前重视外语学习的今天,母语的地位不是下降了,而是更加重要了。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语言大师,是在不精通自己母语的情况下去掌握另一种语言的;母语没有学好,也绝对学不好外语。

  我也很喜欢英语、德语,它们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语言。但是,我们一定要先对自己的母语有非常精当的了解,唤醒自己的那种母语感觉后,再去学习外语。只有这样,对学外语才有帮助。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母语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外语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因此,唤醒自己的母语能力和母语技能,包括母语感觉的觉醒,就特别重要。

  我们知道,汉语的母语感觉很多都埋藏在古汉语里。但我们今天已经很少用到古汉语,所以国人的母语感觉就会削弱。不过,这时候有一条唤醒母语感觉的捷径,那就是——古诗词。因为诗词是韵文文学,是最为凝练的古汉语,又是最合乎母语感觉的古汉语。古汉语很难学,大家不用都去学古汉语,但是诗词却朗朗上口,背一背诗词就可以弥补古汉语语感不足的缺憾了。

  做父母的培养孩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唤醒他们的母语感觉。当母语感觉出来了之后,我们就会融会贯通,对母语文化一通百通了。为什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为什么我们背诗词时常常会串门?我在诗词大会上说了一句“踏遍青山人未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结果好多人说原句记不得了,这两句放在一起好像更适合。真的是这样的,它好像更符合母语感觉。

  还有人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化作春泥更护花。”——好,这也非常精彩。

  也有人说,这样会让小朋友记不得原句的。——其实没有关系,这是一种诗词游戏。诗词游戏的过程,也是在培养你的语感。集句作为一种游戏,中国古人也是很喜欢的,文天祥就特别喜欢集杜甫的诗句。到了现代,像作家冰心就特别喜欢集龚自珍的句子。这样培养语感的方式,其实是非常好的。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母语感觉的觉醒,会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特别大的帮助。

  熟练掌握母语,运用母语进行缜密思维、流畅表达,其实是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成人来讲也非常重要。当然,最后对于整个社会、对于整个族群也就更好。因为这是属于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是属于华夏民族的文化自信。

  超越简单的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追求永恒的价值。人的一生,要活得明白,活得有滋味,就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忘初心;还要知道自己的终极追求,要往哪里去。知道一个开始,一个归宿,在人生路上就能够知行合一,风雨兼程,什么都难以动摇你了。

  曾有朋友问我,我选诗的标准是什么?

  我也这样问自己,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些诗词,又是进行了怎样的解读呢?我觉得我是在用我自己那颗独特的心灵去选择,用自己独特的感悟去领会,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读。我努力地把解读诗词的几种方法都用到了,如训诂解读法、意象意境解读法,还有知人论诗、知人论事解读法,当然还有二次创作解读法。可以说,把诗词解读中所能涉及的所有维度基本上都进行了拓展。所以我觉得,通过听我的音频节目,通过读我解读诗词的书,非专业的朋友可以开阔眼界视野,专业的朋友也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切入,做更精深的探究。

  我讲了那么多年的课,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做了那么多年的节目,可以说讲诗词是我用心、用情最深的。许多作品,几乎是用生命去解读,我本人也常常会被自己讲解的诗词感动到落泪。

  华夏文明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它不擅长于空间的扩张,而是擅长于时间的延续,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作为华夏的知识分子引以为傲的地方。因此,我在讲诗词时还有意地突出了这种大跨度的历史呼应和回响,不仅仅局限于唐诗宋词,而是上下搜罗,古今贯通。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通过诗词解读窥一斑而知全豹,去触摸华夏文明的那种温度和深度。

  人生就像一棵树,人生之初,将文化的种子、诗词的种子埋在心里,就像将树木的种子埋在土里一样。起初,我们并不知道将来会长出什么样的树木,也不知道将来会经历怎样的风雨。但只要把种子埋在地下,把文化的种子埋藏在心里,等我们成长起来,不论是遇到狂风暴雨,还是和风细雨,当在人生的历程中碰到某些事情,经历某些特殊的场景,这时候埋在心灵深处的那些种子就会突然觉醒,对我们的人生将会有莫大的帮助。

  今天的教育往往有些急功近利,总想今天教,明天就能见效,其实这未必好。文化的涵养、诗词的教育,尤其不能急功近利。诗词之用,其实属于无用之用,但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因此,我希望通过诗词,能和所有的朋友一起,在这个嘈杂纷乱的人世间,在这个让人焦灼迷茫的时代,分别找到各自内心的坚定,找到彼此灵魂的温暖。

  因此,送一首名曰《暖》的小诗与书前的你共勉——

  我喜欢温暖的季节,

  但与春天无关。

  我喜欢温暖的感受,

  但与阳光无关。

  我喜欢温暖这个词,

  但与文字无关。

  我喜欢温暖,

  只与你有关。

  愿所有的朋友,在与母语的邂逅中找到人生的坐标,在与诗词的缠绵中活出精彩。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软精装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8.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