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艺术品如何定价:价格在当代艺术市场中的象征意义
艺术品如何定价:价格在当代艺术市场中的象征意义


艺术品如何定价:价格在当代艺术市场中的象征意义

作  者:[荷兰] 奥拉夫·维尔苏斯 著

译  者:何国卿

出 版 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44768429

所属分类: 艺术  >  艺术史论  >  艺术理论    

标  签:艺术理论与评论  艺术与摄影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为艺术品定价,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艺术品的价格,不只是一个数字。

  本书是首本从艺术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视角研究艺术品定价问题的著作。以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以及对纽约和阿姆斯特丹数十位艺术品商人的深度访谈为基础,奥拉夫·维尔苏斯在书中揭示:为艺术品这种看似难以确定金钱价值的特殊商品定价,亦有规律可循。

  人们往往会对某些艺术品价签上的数字感到惊奇和不解,但比价格更值得探究的是制定它的过程。与其说它与作品本身相关,不如说它体现的是艺术家、画廊老板、拍卖行、收藏家等艺术交易参与者的角色和相互关系,从中可以窥见艺术市场特殊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艺术品避免按照质量定价,价格的变动不完全受供求关系影响,获取利润也不是艺术品商人的唯1诉求;在这里,简明的市场规律遇上了复杂的社会网络,艺术界守门人和生意人的身份相互融合,商业的逻辑和艺术的逻辑充满张力地并存。只有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为艺术品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


TOP作者简介

  奥拉夫·维尔苏斯,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包括艺术市场的全球化、市场和礼品的相互关系等,近期,他集中于研究金砖国家艺术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代表作《艺术品如何定价》,曾在2006年被美国社会学协会的“薇薇安娜?泽利泽杰出图书奖”评为*佳图书。


TOP目录

中文版前言 

致 谢 

导 论 

经济生活的文化构造 

本书的结构 

经济学理论的空洞核心 

阿姆斯特丹和纽约的当代艺术画廊 

画廊的结构 

本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章 艺术市场的构造 

引 言 

一个市场,两种逻辑 

神圣与亵渎 

画廊前厅 

画廊后厅 

“给我画个粉红的” 

待价而沽与积极撮合 

错误的和正确的收藏动机 

传统画廊的尊严 

小 结 

第二章 意义的交易 

文森特和他的弟弟 

保护人关系 

开明的自利主义 

定位交易 

索纳邦诉哈雷案 

“做讨巧的事” 

折扣经济学 

小 结 

第三章 推广者还是牟利者 

引 言 

价值的晴雨表 

反对拍卖 

管理价格 

一价定律 

竖立边界 

小 结 

第四章 价格的决定因素 

引 言 

金融资产 

数据描述 

作品材质对价格的影响 

凡勃伦效应 

正式机构认可度与价格 

画廊做了什么? . 

可解释方差的变化 

小 结 

第五章 定价的艺术 

引 言 

定价脚本中的默会知识 

天才的兴起 

“试水” 

涨价脚本 

参考价值 

小 结 

第六章 价格的故事 

引 言 

修辞上的区分 

“这件作品还不想让自己被炒到那么高的价格” 

价格的差异与有差异的价格 

艺术市场的分水岭 

超级明星叙事 

去除人为影响 

审慎的市场 

小 结 

第七章 价格的符号含义 

引 言 

作为质量信号的价格差异 

扮演画廊老板的角色 

形构艺术界 

受到争议的价格意义 

作为一种牺牲的价格 

小 结 

第八章 结 语 

市场的道德 

超越领域和范围 

附录A 访谈问卷 

附录B 访谈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附录C 艺术品价格纪录 

附录D 艺术品价格的多层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索 引


TOP书摘

待价而沽与积极撮合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艺术品市场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市场,在这里,各种闲言碎语、道听途说,以及对信息的不断追求,成了生存的关键(Klein 1994)。有关的信息可能包括,值得密切关注的新兴艺术家,本画廊的艺术家可能希望参加的博物馆展览和其他非营利的展览,或本画廊未来可能有兴趣举办个展的艺术家。为了获得这些信息,艺术品商人和艺术指导们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跟艺术界人士交谈,还要经常去参加各种聚会、预展和其他社会活动。画廊前厅并非画廊老板的日常活动场所,尽管如果有人来访或预约与他见面,他也会在那里出现。甚至很少有人在那儿拜访他,因为一级市场销售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待价而沽”的游戏,酒香不怕巷子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艺术品商人康维勒很久以前就在他的自传中表达了这种理念:“我没有任何秘密。我只知道一种卖画的方法,那就是收进一些作品,然后等着人们来把它们买走。没什么秘诀可言……就这么简单。”[Moulin 1967(1987),p. 45]同样的,我的一位受访人将销售艺术品比作寻找恋人—“为对的画找对的人”,而其他受访人也说,一些作品就好像命中注定会落到特定的收藏家手里一样。

    在这个等待合适藏家出现的过程中,艺术品商人的角色不是推销员,而是评论家,他与艺术家一起评判哪些作品值得被展出;他也是教育家,试图在经常在他这里购买艺术品的收藏家中宣传一种特定的艺术程式,创造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因此,只要是用于营销画廊前厅的艺术品的修辞,都必定是文化专家的用词:精通艺术评论的话语体系是一个先锋派艺术品商人的必备专业技能(参考Bystryn 1978,p. 402)。而且,艺术品商人还会通过将他们所代理的作品塞进艺术界的品位生产机制中,来积极促进对他们的艺术家的正面评论。他们会邀请评论家撰写展览评论,引导博物馆策展人将他们代理的艺术家的作品纳入展出计划,请求有影响的收藏家向其他人推荐他们代理的艺术家的作品。也就是说,他们针对艺术界专家所下的功夫,绝不少于他们针对潜在的收藏者进行的营销活动。由此,艺术品商人就可以将专家的观点传递给收藏者,从而将评论界的赞誉转化成商业上的成功。

    二级市场上的商业模式就要少些拘束。与一级市场上的被动等待相反,二级市场是一种积极撮合交易的掮客游戏。因此,为了在二级市场上成功,艺术品商人需要另外一套商业技巧。不同于一级市场上制造正面评论的能力,在二级市场上,艺术品商人需要加入一个密集的信息网络,需要掌握充足的金融资源和丰富的顾客人脉。运用了这一信息网络,有些艺术品商人似乎永远有打不完的电话,永远有谈不完的生意。而且,只有那些他们强烈预期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卖个好价钱的作品,他们才会在二级市场上买进。为了能顺利地将作品卖出,二级市场上的销售语言都非常直白,一定不会忘了反复强调这件作品的经济价值非常坚挺。一位画廊老板刚刚拒绝谈论一级市场上的价格营销技巧,转眼之间又这样评价二级市场:“你必须这么做,必须把价格具体化,必须告诉买家,这个就值这个价,因为那个已经值到那个价了。拍卖记录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US16)另一位画廊老板解释道:“代销画作就是一个撮合买家和卖家的过程。有时是难以找到买家,有时是难以找到卖家……你只能努力搬开巨石看看能找到什么宝贝。”(US15)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商业上行得通的技巧,在艺术品二级市场上都会有效。即使是这种掮客游戏,也有一些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合法和不合法的行为方式做出规定。例如,一些艺术品商人声称二级市场交易应当只限于与那些已经隶属于自己画廊的收藏家进行。另外一些艺术品商人坚持,他们只与三种收藏家发生二级市场交易,这三种人被称为“3D”,即死者(Death)、离婚者(Divorce)和负债者(Debt)。这三种情况依次被艺术品商人认为是一位收藏家出售藏品的合理理由。1还有一些人说,如果他们知道一位收藏家拥有的作品是由本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创作的,那么这笔交易就是可以接受的,即使这些作品并不是该画廊本身销售给他的。相反,艺术品商人认为以下这些行为是不合法的,例如,反复给陌生人打电话推销,或在电话里大声谈论一件他只在艺术史书籍里看到过的,或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作品的报价。二级市场交易的一般原则是,画廊与收藏家的关系越弱,与他的交易就越不合法。这一点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出现在二级市场上的大师作品在找到新的主人之前,会经过多家画廊之手,这些画廊都愿意接受微薄的佣金。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97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3.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