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泥土:文明的侵蚀
泥土:文明的侵蚀


泥土:文明的侵蚀

作  者:[美] 戴维.R.蒙哥马利 著

译  者:陆小璇

出 版 社:译林出版社

丛 书:凤凰文库.城市与生态文明系列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4476933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泥土》将地球的表层土壤作为考察对象,以宏大的视角、深情的笔触,借助丰富的考古与历史资料,讲述了土壤与人类社会之间上万年的关系变迁,并深刻揭示出,看似毫不起眼的土壤,却可能成为决定文明盛衰的关键。从作为文明源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到工业时代的美国西部;从亚欧大陆腹地的俄罗斯草原,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狭小海岛……过往的众多文明因土壤侵蚀而衰落的真实案例,连接起了过去与当下的历史,也对未来发出了启示:除非我们转而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策略,否则现代农业社会将会重蹈覆辙。


TOP作者简介

    戴维·R. 蒙哥马利(1961— ),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教授。1984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地质学专业,199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地貌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地形演化,以及地貌过程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曾获得2008年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并屡次获得华盛顿州图书奖。代表作包括《鱼王》(King of Fish,2003)、《泥土》(Dirt,2007)、《岩石不会说谎》(The Rocks Don’t Lie,2012)、《种植革命》(Growing A Revolution,2017)等。

 


TOP目录

前言 

致谢 

 

1. 古老的优质泥土 

2. 地球的表皮 

3. 生命之河 

4. 帝国的坟墓 

5. 噬去的殖民地 

6. 西进的锄头 

7. 黑色风暴 

8. 肮脏的交易 

9. 时间中的岛屿 

10. 文明的寿命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TOP书摘

    1. 古老的优质泥土

    我们对待土地的方式,都将影响到我们自身。

    温德尔·贝瑞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八月晴日,我带领一个考察队登上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去勘查一条仍冒着热气的沙河——这些热沙来自1991年一场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我们在烈日下向着上游跋涉,河床在脚下羞怯地扭动着。突然间,我的脚踝陷入沙中,紧接着是膝盖,直到热沙没过腰际。我的长筒防水靴开始冒热气,而我的研究生们却跑去拿他们的相机。在“完备”地记录下我的窘态并进行了一番协商之后,他们才把我从困境中拉出来。

    几乎没有什么事能比脚下大地的下陷更让人感到无助。你越是挣扎,就会陷得越深;你不断下沉,却无力阻止。在短暂地陷入滚热的流沙之后,连松软的河床都令人感觉像岩石一般稳固。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过多地想到支撑着我们的双脚、房屋、城市和农场的大地。即使我们常把它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我们也知道,好的土壤不仅是“泥土”那么简单。当你挖开丰饶而新鲜的土地时,你能够感到其中所蕴藏的生命。肥沃的土壤松碎,并从铁锹上滑落。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一个环环相扣的生物链,一个将死亡化为新生的狂野的生物循环系统。健康的土壤有着诱人而健康的香气——那是生命的味道。

    究竟什么是泥土?我们试图不去看它,不去想它,不去接触它。我们唾弃它,诋毁它,把它从我们的鞋子上掸去。但更重要的事实究竟是什么?那就是,万物源于泥土,并终将再次化为泥土。如果这一事实还不能唤起你对泥土的一点敬意,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土壤肥力和土壤侵蚀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在农业文明初期,98%的人口进行耕作以支持掌控着食物与资源分配的少数统治阶级;而在今天的美国,不到1%的人口进行耕作以养活其他人。虽然绝大多数人意识到我们是如此依赖这群现代农业者,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为维护未来文明发展而采取的对待土地的方式之重要性。

    许多古代文明通过间接“开采”土壤来促进发展,其农业耕作所加剧的土壤侵蚀的速度超过了土壤形成的速度;有一些古代文明学会了如何反哺并维护他们的土壤。这些文明都有赖于充足的肥沃泥土的支撑。人们虽然理解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性,但或许并未意识到,从最早期的农业文明社会一直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水土流失造成文明消亡的现象贯串始终;随后,水土流失促使欧洲殖民主义兴起,让美国向西推进,横跨北美。

    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古代历史。直至今日,土壤滥用仍然是威胁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平原的巨大沙尘暴,还是20世纪70年代非洲萨赫勒地带的生态灾变,或是当今亚马孙流域的环境恶化,都使得千百万的环境难民被迫离开家园。世界人口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生产性农地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缩减,用于制造化肥的廉价化石燃料也将在本世纪后期耗尽。排除那些会置人类于死地的突发灾难,我们应对土壤退化以及逐步加快的土壤侵蚀的双重困境的方式,将决定现代文明的命运。

    在探索土壤在人类历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过程中,得到的关键性启示简单明了:当代文明面临着重复历史上加速文明衰落的错误的风险—我们不顾子孙利益,消耗土壤的速度超过了土壤形成的速度。我们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有时最缓慢的转变反而最难停止。

    大多数的历史记载显示,土壤在人类文化中占据中心地位。一些最早期的书籍是农耕手册,它们传递的是关于土壤及耕种方式的知识。作为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土、气、火、水四元素的首位,“土”是人类生存之根基,万物生命之根本,我们却把它作为廉价商品来对待。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认为“石油”是战略物资;事实上,从更加长远的时间跨度来看,“土壤”的地位毫不逊色。然而,有谁曾将土壤视为战略物资呢?在逐渐加速的当代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遗忘,肥沃的土壤仍然是支持这个星球上亿万人口生存的基础。

    地理学决定了许多引起土壤侵蚀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一些地区由于不考虑土壤保护,其农业耕作导致土壤迅速流失;另一些地区有足够的新鲜泥土以应耕作之需。从人类时间尺度来看,很少有地方的土壤的再生速度足以应对工业化农业生产对土壤的消耗,更别说按地质时间的尺度来看了。从全球角度来看,我们正在慢慢地耗尽泥土。

    我们正在剥去地球的表皮,这是否会令我震惊?或许会,但是证据无处不在。从建筑工地流出的棕色液体中,从被砍伐森林下游淤塞的河流中,我们看到泥土正被剥除;当农民的拖拉机在地表留下沟壑,当山地自行车在土路上留下车辙,当新的郊区和商业街在肥沃的山谷里发展起来,我们看到泥土正被剥除。这个问题已不是秘密。土壤是最被低估、最不受重视但又最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就个人而言,我更感兴趣的是弄清什么是文明得以维系的基础,而非列举出一系列能够终结文明的灾祸。作为一个地质学家,我知道我们可以通过探究那些存留在土壤中的,过往文明社会留下的印记,来帮助确认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可能性。

    历史学家指责导致一度蓬勃发展的文化消亡的诸多罪魁祸首,比如疾病、森林砍伐或是气候变化。每个因素在不同情况下对文明的消亡起到的影响是多样的(有时是主要的),而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无疑会反驳那些关于文化消亡的“单一子弹理论”。当今的解释通常认为,文化消亡是特定区域及历史进程中的经济、环境和文化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任何社会与其土地之间的关系,即人们对待脚下的泥土的方式,事实上是最为根本的原因。使文化消亡的社会和政治冲突,常常是因为土地生产的食物无法养活它所承载的人口。关于泥土的历史表明,人们对待泥土的方式与其文明的寿命息息相关。

    土壤的状况决定了其上可种植何种作物以及多长时间,这样一来,要保证子孙后代财富的基础,就需要世代承传的土地管理智慧。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很少实现基于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文明发展方式,虽然大多数文明懂得如何增加土壤肥力。许多文明的科技发展带来了与之对应的土壤消耗速度。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远远超越古人的技术水平,但我们也知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虽然水土保持已经得到长足进步,据美国农业部估测,密西西比河流域每年仍有上百万吨的表层土壤被侵蚀。这条北美最大的河流每秒钟就会将一重型卡车的表层土壤倾倒入加勒比海。而美国农田每年所消耗的表层土壤,足以填满每家的轻型卡车。美国的土壤消耗量是惊人的。然而,美国并不是这种关键资源的最大浪费者。据估测,全球每年的表层土壤消耗达到二百四十亿吨,这相当于全球每年每人要消耗数吨表层土壤。然而,即使土壤消耗总量如此之大,其消耗速度仍无法在人的百年生命周期内被察觉。

    即便如此,在那些很久以前曾经历“生态自杀”的区域的历史中,人类为土壤衰竭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显而易见。古代土壤退化的遗留问题,一直让整个区域经受着不毛之地才会有的极度贫困。想想电视中现代伊拉克风沙肆虐的景象,那似乎与这一区域曾经作为“文明的摇篮”的画面毫不相关。为寻找食物或可耕作的土地,环境难民被迫离开家乡的报道是近几十年来常见的头条新闻。即便是在面对那一片片已被糟蹋的土地的无声证词时,人类仍对保护土壤的紧迫性持怀疑态度。当人们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那金玉其外的文化,甚至是文明自身,便会处于危险的境地。

    对于身处发达国家的人而言,去一趟超市似乎就能消除任何对眼前危机的担忧。两类科技创新—作物基因改造,以及基于化学肥料的土壤肥力维系—使得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成为这颗星球上的优势植物。这些曾经的稀有物种,如今以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方式覆盖了超过五亿公顷的地表面积,这相当于包括阿拉斯加在内的全美森林覆盖总面积的两倍。但是,现代产业化农业的基础是否稳固?

    农民、政治家和环境史学家使用“土壤衰竭”一词来描述诸多情况。从专业角度讲,这一概念是指粮食产量逐步减少的土壤末期状态,此时的耕地已无法再种出充足的粮食。定义“土壤衰竭”的方式千差万别,在某些情况下是土地无法支持自给农业,在另一些情况下则是开垦新耕地获得的利益大于继续耕作原有土地。因此,在探讨“土壤衰竭”时,要结合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可用的新拓土地加以理解。

    各式各样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力量,影响着一个社会中的公民对待其土地的方式,进而影响其社会发展。持续耕作一块土地,而不实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就如同最大限度地运营一家工厂,却不投资进行维护和修理。良好的管理可以改良农田土壤,反之,糟糕的管理则会破坏土壤。土壤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资源,一种既可被珍惜利用又能被挥霍的自然资本。地表仅仅几英尺的土壤处在繁荣与消亡之间,滥用土壤的文明终将灭亡。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14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4.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