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北洋战史
北洋战史


北洋战史

作  者:袁灿兴 著

出 版 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丛 书:铁血文库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3875543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军事    

标  签:军事  军事史  政治/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以北洋军事史为中心,着重围绕北洋时代的几场战争,引用当时的报纸杂志、档案史料等,透过战争中的诸多细节,还原了北洋时期的真实历史。本书将宏观与微观相融合,既择取了影响历史进程中的几次战事,也对几场不为人知的战争加以披露,力图从微观角度再现北洋战史的细节。 


TOP作者简介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历史学博士,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已出版有专著《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国际人道法在华传播与实践研究》《军机处二百年》《中国乡贤》《明人的率性生活》《晚清裱糊史》等。 


TOP目录

第一章 二次革命 001 

第二章 白朗扰乱 022 

第三章 洪宪复辟 045 

第四章 “满蒙独立运动” 063 

第五章 张勋复辟 088 

第六章 风云徐树铮 110 

第七章 直皖对峙 133 

第八章 直奉初交锋 156 

第九章 第二次直奉战争 179 

第十章 张冯角逐 205 

第十一章 南方烽火 233 

第十二章 南北血战 259 

后记 283

TOP书摘

序言

  如果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出闹剧,各路军阀便是这闹剧中最活跃的角色。当西方文明挟坚船利炮之利,呼啸而来,传统国家在睡梦中纷纷惊醒,匆匆走上前程未卜的现代化之路。

  传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各个层面的展开是有先有后的。张之洞提出了“中体西用”,以中国文化为体,以西方技术为用。就传统国家而言,军事技术属于较容易学习的内容,又是最为急迫的内容。在清末民初的中国,军队现代化往往走在其他现代化之先。这种现代化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也是军队组织体系的现代化。新的组织体系、新的领导方式,使得掌握军事力量的军人,有条件、有能力越过传统政治对军人干政的约束藩篱,于是他们或入主中枢,或逐鹿中原,或雄霸一方,或祸害乡闾。今天回过头看,一部中国近代政治史就是一部武夫史。武夫干政,这并不是近代中国特有的现象:在日本,四强藩以武力倒幕,进而明治维新;在土耳其,凯末尔借军功推行改革而名扬四海。在各自国家中,诸多武夫因军事而走上政坛。而彼时的中国,外有强邻作祟,内有军阀并起,而北洋时代争雄的诸多武夫,逐鹿中原,一统中国的梦想,却告失败。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围绕北洋时期的史学论著越来越多,北洋也渐成显学,渐成杂唱之势。虽有正歌雅乐,不免有荒腔野板,以至于野史之类也混迹其中。为求严实,本书遵守学术规范,运用了当日的史料和后世文史资料,解读史实与北洋军政人物。本书又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所以在写作中,择取了较多生动有趣的史料。这些史料,在今人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抑或滑稽不堪,但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么生动多彩。

  辛亥革命后,中国走向共和。对这个新兴的共和国,人们充满兴奋、充满期待,但这个新生儿,它在方方面面留着旧时代的烙印。对帝王的梦想、皇权的留恋,竟然使得北洋时期出现了两次倒退——袁世凯的称帝以及张勋复辟。面对此种倒退,为了再造共和,枪声弥漫,烽火四起。而袁世凯的去世,使得北洋一系失去核心人物,此后各派军阀,纷纷争雄。硝烟炮火之下,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场人际关系之战。

  要而论之,北洋时代烽火弥漫五色旗。在这样的时代,军人决定政治,武力主宰时局,从内政到外交,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枪炮。由枪炮开创了北洋时代,也由枪炮而终结了北洋时代。离开枪炮,摒弃武夫,走向独立富强的中国,尚有待于以后的历史发展。

 

第一章 二次革命

  北洋新军 

  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军队已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性,陆军装备了西式来复枪,并且开始注重后勤,配置了工兵、辎重兵、交通兵和医疗兵等。但中国陆军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就装备而言,虽然有了新式步枪,可枪支来源复杂,有自西方各国采购而来的,也有地方仿制的,口径不一,弹药不能通用,性能参差不齐。 

  此外,就军队指挥以及军事素质而言,中国军队也存在诸多不足。以海军为例,被视为当时亚洲最强大舰队的北洋水师,甲午海战时虽然顽强抵抗,但官兵普遍职业技能不足,舰队配合失当,弹药缺乏,先败于海上,后困守威海,终遭覆灭。如同1840年的清军一般,晚清陆军只会正面防守,一旦日军从侧翼迂回包抄,全军即崩溃逃散。部队指挥官多由裙带关系而得提拔,对军事战略战术、武器运用一无所知。普通士兵训练不足,老弱病残充斥,待遇低下,且常遭克扣军饷,整体战斗力低下。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空前惨败,给清政府以巨大刺激。清廷决定尚武图强,改练新军。此前淮军官僚、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已在天津小站训练了一支小规模的部队,称定武军。后胡燏棻调任,负责督办津芦铁路,1895年经荣禄等人奏请,改由袁世凯统帅定武军。袁世凯又奏请将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 

  1895年12月,袁世凯来到小站,开始了闻名于后世的小站练兵。小站位于距离天津约三十五公里的新农镇,为天津至大沽铁路中间的一个小站,因此得名。 

  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曾追随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参加过镇压捻军、太平天国的战争。出生于军旅世家的袁世凯,青年时参加科举,准备弃武从文,但屡试不中,一度落魄,后投奔继父袁保庆的结拜兄弟、庆军统领吴长庆,随其到朝鲜十二年。在朝鲜期间,袁世凯对军事相当留心,细心钻研操典、战术之类的军事书籍,并时常跟随部队到野外演习。据袁世凯自诉,学习军事,“这比起做文章来,到底容易多了”。渐渐袁世凯也成为军事方面的行家,在朝鲜期间,袁世凯曾替朝鲜国王编练过一支亲军,名为“镇抚军”。因为袁世凯具有练兵经验,所以委派他办新军。 

  袁世凯在朝鲜见识过现代军事技术的威力,在军事思想上颇为开放。袁世凯的新军有着诸多新鲜事物,如参考西方参谋制度而设立的幕僚机构,在军事训练中注意夜间作战演习,采用实弹射击训练,重视战场电报通讯等。针对以往清军中普遍存在的克扣军饷等行为,袁世凯特意规定士兵的军饷由指挥部直接发放,不经过军官之手,以便士兵拿到足额饷银。在发放饷银的时候,袁世凯有时亲自点名发放,确保军饷放到士兵手中。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页  数:292

开  本:16开

纸  张:轻型纸

加载页面用时:4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