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编辑部内外
编辑部内外


编辑部内外

作  者:范若丁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536082199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老作家范若丁倾情讲述数十年《花城》杂志编辑部生涯的点滴体悟,《花城》杂志是中国文学刊物“四大名旦”之一,在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花城》编辑部的故事,折射着中国文坛的一段历史。另有报告文学,记述一群在基层工作,勇于创新、不断奋进的人们的故事。

 

TOP作者简介

    范若丁为著名作家,已出版著作多部,有固定读者群体。

    《花城》杂志是中国文学刊物“四大名旦”之一,在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花城》编辑部的故事,折射着中国文坛的一段历史。

 

TOP目录

【代序】从编辑部走出来

风雨十年花城事——一个刊物的创业史

牵龙的人们——记西江引水

栅门打开之后

世上桃源——记平沙华侨农场

嘉应首富

火龙——记兴宁县供电公司

肃立西花厅

中国民主第一人——寻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电视专题)

 

TOP书摘

    我和《花城》:

    从三位开创型资深编辑说起

    我和《花城》的缘分说来话长。我原来工作的广东省化工原料公司,与广东人民出版社曾经同在新基路办公,一条马路,对门相望。加之李士非是我中原大学的同学,我逐渐认识了易征、林振名、胡莘华、岑桑、苏晨等,并作为一个业余作者得到他们不少帮助。

    20世纪70年代,出版社受形势限制,出版文艺书籍不多;每出书,常通过举办作者学习班的形式组稿。我与后来活跃在广东文坛的廖红球、程贤章、朱崇山、杜峻等人,都曾参加过此类学习班。我写了一些稿子,因与形势配合不紧,多未采用。1976年,出版社一时缺少稿源,找来几个中山大学学生清理积稿,易征看到我的一篇被他们弃置的稿件——《在〈火线报〉编辑部》,拿过去细看,认为文笔清新,没有“帮”气,予以肯定,并将我原先投寄的一些稿件找出来重新审阅,向领导提出编一个集子。1977年初,李士非、易征带领十余位业余作者到化州安埠办学习班,打算组织一批新稿。我的名为《并未逝去的岁月》的集子,就是在这个学习班上定稿的。此书易征任责编,他冒着酷暑,因骑车摔折手臂而一手吊着绷带,一手拿笔改稿,精神感人至深。《并未逝去的岁月》是新时期广东出版的第一本文艺书籍,易征特请林墉插图及作装帧设计。林墉很乐意地接受这一委托。那时尚未完全恢复稿费制度,易征特为我申请了200元稿费,相当于我几个月的工资。我问要不要分给林墉一部分,易征说已付给林墉45元稿费,他很满意。今天我所以重提此事,不仅是怀念易征,也是怀念老一代编辑家的敬业精神和对作者的关心爱护。

    在易征忙于《花城》创刊那段时间,我与他接触也较多。他非常热爱这个刚刚诞生的婴儿,希望迅速哺育它长成巨人。我去到他在红书路(今光孝路)的家里,常常看到他在伏案工作,几次看到他把新设计的封面用图钉钉在墙上,远远近近地仔细端详,并征求别人的意见。那时没有激光照排之说,连做梦也想不到这回事;排版是先由排字工人用一个个铅字排出条样,再由编辑又剪又贴地拼成版样,而后交回印刷厂出清样,等等,十分繁琐。易征的房间里常挂满这样的条样,他与林振名忙碌着,有时文艺编辑室的年轻编辑陈俊年也过来帮忙。易征睿智、博学、思维敏捷、不墨守成规,为人洒脱,有名士风范,在文学界和文化界结交广泛,对《花城》的内容乃至插图和装帧设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前几期,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为解放思想而呐喊的新作,也可以看到大陆读者甚少见过的港台及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可以看到多年未曾露面的老作家的名字,也可以看到一些陌生的新人的名字。我相信林贤治和《深圳飞鸿》作者林雨纯、刘学强等的名字,是第一次印上文学刊物的;他不断催促我写稿,我的散文《开江》《赶花》被他发表在第2期上。他非常重视插图,多请名家林墉等为作品插图,并首创全页插图,竖排的似十行笺风味的淡雅彩色的目录排法,也是他设计的。他为刊物倾注大量心血,多年后我仍然感到,《花城》前两期的面貌,最能折射出易征的面貌;《花城》前两期的风格,亦最能折射出易征为人为事的风格。

    丛刊的另一主力编辑林振名,文化素养高,对稿件具有很强的鉴赏能力,在组稿、编稿方面做了大量的别人无法替代的工作。他活动能力强,作者联系面广,与不少作家保持着良好关系,许多重要稿件是他组织回来的。他与易征组回的中篇小说《被囚的普罗米修斯》成为《花城》创刊号的头条,为《花城》打出了第一炮。他还是《沈从文文集》和《郁达夫文集》的责编之一,从组稿到印刷,他自始至终地为这两套艰难推出的文集努力着。我调入《花城》编辑部时,他的编制虽在《花城》,而实际已调到对外合作编辑室工作,但仍在为他责编的“花城丛书”中的《泥泞》和《覆灭》两书忙碌着;他对装帧及校对的细心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未到出版社之前,我们两家曾在同一条街(越秀北路)住过,有时路过我家门口,他会进来坐坐,对我多有帮助。

    在中原大学时,我已听说李士非会写诗,后来我分配到中南局,他分配到新华书店。那时的新华书店具有出版社的功能,编印发一条龙。1973年初老同学程度将我刚写的散文《春来早》拿给他看,他当时任广东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副主任,看到我的习作很兴奋。这篇散文在当时虽未得到发表,但他对我的业余写作给予了很大帮助。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0页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1.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