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王基铭传
王基铭传


王基铭传

作  者:尚长文

出 版 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丛 书: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1144560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其他人物传记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王基铭,中国石化大型装备国产化杰出推动者、重大贡献者。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实践,提出了适合我国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率先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应用到石化工程。应用先进管理理论,指挥完成上海石化30万吨/年乙烯工程建设,主持完成了中国石化一、二轮乙烯和炼油技术改造工程,以短时间、*节省的投资建成90年代国内单系列炼油及当代乙烯工程。他大胆决策采用自主开发的乙烯裂解炉和分离技术,并得到成功应用;推进中外合作开发并推广应用大型裂解炉和分离技术:组织大型关键设备国产化攻关,实现国产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和乙烯压缩机、加氢反应器等重大石化装备的首次工业应用,开创了国内成套技术进入当代大型石化工程先河,被授予“中国能源装备终身成就人物奖”。

他在中国石化学术界声誉很高,著述颇丰,独立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100多篇,编著学术专著7本。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被聘为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TOP作者简介

尚长文,1964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胜利油田作协副。先后2次获得中华铁人文学奖,长篇小说《破译——胜利油田先模吕幸端的故事》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康世恩》,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康世恩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发布,获得好评。


TOP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沦陷区里的童年岁月 

第一节 战乱中落生 

第二节 故乡在上虞 

第三节 童年与外婆 

第二章 在红旗下长大成人 

第一节 少年早发愤 

第二节 市东中学遇良师 

第三章 求学于华东化工学院 

第一节 接受洗礼 

第二节 为祖国而发愤求学 

第三节 渴望飞翔 

第四节 生活的烦恼 

第四章 初入社会搞“四清” 

第一节 参加农村“四清” 

第二节 走进工厂 

第五章 高桥:雏鹰起飞 

第一节 做一个合格的技术员 

第二节 好一个“小小老百姓” 

第三节 能干也会干的年轻人 

第四节 创业中收获爱情 

第六章 金山:鲲鹏展翅 

第一节 茫茫海滩摆战场 

第二节 金山卫工地喜结连理 

第三节 海滩上的会战 

第四节 回眸1975 

第七章 鏖战于另一个战场 

第八章 二期工程撒汗水 

第一节 一波三折的二期工程 

第二节 拼搏:为了二期工程 

第三节 学习:为现代化企业管理插翅 

第四节 会战工地上的春节 

第五节 扬子石化“救火” 

第九章 第三座丰碑 

第一节 什么叫乙烯 

第二节 副总理的期望 

第三节 风云突变 

…… 

第十章 打造中国第一家走出国门的改制企业 

第十一章 强力推进石油化工国产化装备建设 

第十二章 以先进工程建设理念掀起中国石化基本建设新高潮 

第十三章 创立适用于我国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 

第十四章 参与并组织中国最大的国企改革 

第十五章 意外的国际官司 

第十六章 为了海南的碧水蓝天 

第十七章 不是谢幕的谢幕 

第十八章 关注全球炼化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十九章 发力:瞄准石化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 

第二十章 面向未来,回报社会 

第二十一章 儿子及工作人员眼中的王基铭 

附录一 王基铭大事年表 

附录二 王基铭学术代表作目录 

后记


TOP书摘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王基铭传》: 

  张江树的课讲得别具一格。此人长着一颗硕大的头,大脸,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鼻梁上架着一个深度的近视眼镜。张江树是江苏省常熟县人,说得一口比较流利的普通话。他讲话语速不快,慢条斯理,不急也不躁,但一节大课下来,却在不知觉里,清晰明了地讲透了教学内容。 

  这大约就是名师的风范。所谓名师,往往就是那种能把复杂的艰涩的内容,说得深入浅出的人。张江树院长,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张江树院长属于典型的“海龟”,但却很少穿西装。他当院长那阵儿,虽然学校里也有教师穿西装,但随着政治气候的逐渐改变,穿西装的人已经很少了,更多的人则是穿一身中山装。张江树便是中山装。这样的穿着打扮,让他显得非常的严谨。事实也正是如此,张江树院长上实验课,学生便感觉到那些实验器皿在他的手上,似乎都成了一个个精美的上世纪留下的珍贵文物,让人不能不小心,也不能不认真。 

  张江树还有一个特点。他上课,从头到尾只一根粉笔,粉笔用完了,课也随之讲完了。张江树拍拍手上的粉笔飞尘,把小得无法捏住的粉笔头轻轻地放到讲桌上,自己再回转头去,看他的板书。 

  他在看什么呢,是想从那里再找出需要补充的内容吗? 

  这差不多便是张江树结束教学课之前的一个标志性的动作。这个动作给王基铭留下了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 

  满满一黑板的教学内容,看起来就让人赏心悦目。当年,王基铭包括华东化工学院里的学生们,就是从他们的院长这里学到了沉着、严谨的治学理念,这对学生们未来的工作影响尤其深远。 

  除了校长张江树的直接影响,王基铭在回忆这段学习历程时,还对华东化工学院众多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王基铭还清楚地记得华东化工学院的许多教过自己的老师,比如当年的系主任刘馥英等。刘馥英那时40来岁,这是一个留学归来的女才子,能在人才济济的华东化工学院担任系主任,没有过人的才华是不好办的。 

  当时的教师不少是从旧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有的言语直率,有的则在行为举止上,多少显得有点独立特行,但在校园里并没有被人当作“异类”。华东化工学院的这种宽容,反映到教学上来,能看出这个学校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上,秉持的是一种开放、宽松和包容的办学风格。 

  这是为什么呢?王基铭觉得这种风格所秉持的,或许正是当年大师辈出的西南联大的办学模式吧。华东化工学院是一所“七校整合”的高校,西南联大不也是由清华、北大、南开等名校联办的大学么。不管怎样,华东化工学院这些教师尽管大都来自不同的大学,文化背景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身上却都有着浓郁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学术造诣,都有着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美好愿望。 

  这一点,从这个学校的校训便可以看出来。华东化工学院的校训是:勤奋求实,励志明德。这也是老院长张江树所一贯倡导的治学精神。 

  “勤奋求实”主要体现该校师生做事、求学的态度,这种态度造就了这所大学培养的学生,不尚虚夸、不事张扬、崇尚实干之精神品格。 

  “励志”指学校育人之道重在培养锻炼和努力树立师生员工的科学理想、远大志向。“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是指学校育人之道在于努力引导师生员工的道德达致理想境界。 

  “励志明德”与“勤奋求实”相互辉映,使得校训立体、生动,更突出了以德为首、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大学风范。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所大学毕业成千上万的学子,不但在学校里按着这一校训踏实治学,日后走到工作岗位上,也都把校训当作了自己做人的准则。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61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107.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