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荒诞中的世界真相
荒诞中的世界真相


荒诞中的世界真相

作  者:阿溟(李坤鹏)

出 版 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514510607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标  签:百科知识  科普读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这一名词甚至有逐渐代替宗教,成为现代人类新的信仰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科学、哲学难题也逐渐浮现出来。作者阿溟先生留学日本十一年,热爱科学,知识渊博。他用直率易懂的语言将时下ZUI流行的二十多个科学与哲学的思想实验整合起来,详加讲述,不仅发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带动了读者参与思考。除此之外,作者着重笔墨讲述了人工智能及其后续问题和相对论所引发的时间的谜题,这两个时下ZUI流行的科学谜题。作者文笔干练清晰,圆润细腻。本书不仅讲述了时下流行的思想实验和科学谜题。还让读者以轻松的状态感受物理学和科学的奇妙与魅力,让读者迷恋此书的同时,也开始迷恋科学和我们存在的这个美丽的世界。

 

TOP作者简介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博士,留学日本11年,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出版有《科学的边角余料》、《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一起的记忆》等诸多著作,并译有《漫溢之爱》等作品。

 

TOP目录

序言

为什么我是我?——关于自我认定的超级难题

1、什么决定“我之为我” 

延伸阅读:多人格时代

2、人类诞生的奇迹 

延伸阅读:人类的创世纪

3、被忽视的生命真相

延伸阅读:商业化的生命 

我们所不曾了解的大脑秘密

1、谁在控制我们的大脑 

延伸阅读:心灵的真相 

2、我们的感官经验真的可靠吗? 

延伸阅读:当虚幻成为真实 

荒诞中的世界真相.

002 荒诞中的世界真相

3、意识是可以学习的吗?

延伸阅读:意识的界限 

4、意识有没有标准答案?——关于大脑意识的终极拷问 

延伸阅读:怎样伪装成一个中国人? 

制造出的智能机器人?

1、用程序创造的智慧——图灵测验的测试者 

延伸阅读:上传人类大脑能够制造机器人吗? 

2、令人战栗的心理深渊——类人机器的困境 

延伸阅读: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

3、跟机器人的约法三章 

延伸阅读:被奴役的人工智能

最复杂的世界在人间

1、牺牲的意义 

延伸阅读:我们可以做一个纯理性的人吗?

2、我们的知识真的可靠吗?

延伸阅读:“符号化”的世界

3、概率的意义 

延伸阅读:科学无法战胜的人性

4、谁颠覆了大科学时代?——理性世界的混沌 

延伸阅读:怎样才能拯救地球——人类社会制造的蝴蝶效应

荒诞中的世界真相.

003

5、虚幻的道德圣殿——囚徒困境所引发的博弈论 

延伸阅读:基因的影响力

时间的秘密

1、从未存在过的时间——关于时间的科学迷思

2、令人神往的时光穿梭 

3、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个我——平行宇宙及其他 

4、为什么还看不到外星人? 

科幻的理想国

1、科幻的乌托邦 

2、与机械共存的距离 

3、3、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只机器猫? 

4、人类将如何终结? 

5、不要温驯地走入那长夜 

特别篇:洞穴之外的世界 

文中涉及思想实验 

参考文献  

 

TOP书摘

为什么我是我?

 

——关于自我认定的超级难题

 

 

    最简单的问题通常都是这个世界最难以回答的超级难题。比如何为生,何为死,世界的边界又在哪里?又比如人为什么是人,我又为什么注定是我?关于自我的认知,是形而上学最核心的拷问。和猫狗不同,灵长类是唯一可以对自我产生存在意识的动物种群,虽深刻却又不足以让人类能够对镜中映射出的那个自我进行一个清楚而终极的判断。如何定义自我,决定了我们将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尽管人类的发展走了这么远,却可能还没有跨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1、什么决定“我之为我”

 

    近代科学的兴起,曾经一度成为人们期待了解自我认知终极秘密 的武器。灵魂存不存在,内心和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 是人类生命中最为神秘的一环,也是科学可以借此一举攻破千百年来 由神学构建的世界终结命题。然而,尽管解剖学、微观生物学将人体 组成的探究发挥到了极致。可人们最终发现,就算把人类研究到分子 级别的大小,也仍然没有找到什么是决定了“我之所以是我”的终极 答案。相反,当科学将人类的组织结构研究通透之后,面对复杂的人 类组成部分,却对“最终将复杂的人体组织调动起来,形成一个完整 人格的核心部分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变得更加无从下手。

 

    科学的视角下,灵魂是不存在的。一切人类的活动、思想、情 绪、感受,都不过是冰冷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物理学规则的综合结 果。将人类的身体组合起来,那就是一个人,拆分后,不过是毫无生 机的有机物。但这样的结论并不能使人信服,这超出了人类理解自身 的思想维度。我们即使可以接受关于计算整个宇宙的复杂公式,也无 法接受自身的丰富感受力和思想都来自那些由于不同目的而组合起来 的化学分泌物和细胞活动。而更耐人寻味的问题则是,科学的结论如 果成立,将留下另一个问题,如果将组成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取出任意一部分,显然都无法代表这个人;而如果仅仅将拆分的人体组织器官 堆放在一起,就真的可以说这就是那个人了吗?如果不算,一个人的 人格和身体之间究竟还有什么是不曾被科学纳入视角的呢?科学让我 们对于自我的定义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古老的时代里,尽管近代科学还没有兴起,还是有一些哲 学家设置了一个更难以回答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思想实验——特修斯之船。

 

    特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这是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 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在海上航行了几百年的船,中间经历过无 数次的维修和替换部件。木板一腐烂,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 推,最后所有的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那么,最后这艘 船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 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这个古老的思想实验诞生之时,还没有诞生近代科学。思想实验 中的“船体”不存在灵魂,因而在描述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的 参照物上并不会产生更进一步复杂的问题。但当近代科学对人体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之后,人类自身同样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代表了我?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细胞工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利用每个人自身的细胞生产出完全不发生任何免疫反应的器官和组织只是时间问题。尽管未必有人会更换全部器官和组织,但特修斯之船中所描述的那种情况,是可以切实发生的。一个崭新的我还是不是原本的那个我,将是未来人类需要直面的真实问题。

 

    其实,不需要细胞工学的新进展,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体本身,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人体的所有细胞更新一遍大概只需要 6-7 年。也就是说,现在的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过去 6-7 年中被逐批更换为了更新的一代。人体本身就是一艘特修斯之船。只是,这个更新换代缓慢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个问题。特修斯之船的问题一直不曾远去。

 

    哲学家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开这个终极难题的思路。他是从形而上学的统一性上出发,认为任何事物都需要从四维的元素来认定,除了形态、质量、决定一个事物的还有它所在的时间和空间。一个连续性的事物本身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前后因果的影响力。正如,一个完全更换了零件的特修斯之船尽管从本质上和原本的船完全不同,但显然在时间轴线上前后互为因果,没有原本的船体,也谈不上出现新的船体。尽管更换零件可以让它面目全非,至少旧有的一切都随着更换而荡然无存。但在四维的角度来看,新的部件建立于旧的本体,即便最终完全取代旧有本体,它们依然是同一艘船。 其实刘易斯的理论如果从反面观之,倘若我们不从四维的角度来认定统一性,那么,不仅仅只是更换器官的人体,连流淌的河流、四 季变化的山峰都存在统一性的问题。因为它们的内部构成都不是恒久 不变,但显然我们不能说因为河水的变化,山峰中草木的更替,河便 不是原本的那条河,山也不是原本的那座山了。这个世界所有的存在 便都成了可疑的不确定。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当一个人苍老或者更换了身体器官,他依然 可以认为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自己,是因为他和之前任何一个时刻的 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时空中始终保持着因果联系的连续性。除非这种连 续性被打破,那么,这种因果关系就是存在不变的明证。

 

    当然,四维角度的说法也并不完全,因为虽然特修斯之船中所 描述的情形,可以通过因果联系的连续性来找到前后者之间的关联,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只能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的特修斯之船的“困境”。

 

    试想,假设当一座沙丘改变了形状,或增减了重量,我们可以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来证明它还是原先的沙丘。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沙丘一分为二呢?或者取出其中的一把沙子,我们可以说这一把沙子也是那座沙丘吗?那剩余的沙丘呢?

 

    这就是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后来对特修斯之船的延伸。他假设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的确,当特修斯之船不断更换零件,刘易斯的解释可以通过前后的因果关系来证明特修斯之船没有改变,但用更换掉的零件去组装另一艘新船,最终我们将得到两艘符合大卫·刘易斯理论的特修斯之船,而且两艘都是同样的,没有办法证明其中哪一艘才是原来的那艘。因为毫无疑问,两艘船都和最初的那艘特修斯之船有着时间和空间的因果关系。尽管大卫的解释并不能完全解决特修斯之船的困境,但至少,他给我们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去理解我们自我存在的证明,并不仅仅依赖于肉体的感知。它可能更接近那个浪漫的说法,我们都曾经存在于某个时代里。

 

    其实,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特修斯之船”的诡异现象都不曾降临于人类自身。尽管这个思想实验的内容令人困惑不解,但先人们显然不曾设想过自己的身体便是一艘不断航行和更换零部件的“特修斯之船”。因为,在近代科学兴起之前,人类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也始终依赖于模糊而笼统的感受系统。当我们认为自己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所依赖的“数据”通常只是他的外部形象和交际风格。这既缺乏明确的判断依据,也没有具体的数据分析。一切都只是一种印象。

 

    尽管如此,这样的人格认定,在近代文明前的漫长岁月里仍旧不 存在任何问题。虽然笼统的印象不可能全面地定义一个人的真实情 况,但作为观察者,这种印象稳定而富有个人意识色彩,反而相当牢 固。而另一方面,人类的人格和形象毕竟不是轻易改变的事物,或有 偏差和改变,但因为是基于模糊的判断准则,被观察者恰到好处地忽 略不计了。除非是精神失常或人格分裂,人们才会承认其人格的剧烈 变化,但仍然不会联系到可怕的“特修斯之船”,因为肉体仍旧维持着 相对的形象。并不会有人认为一个人“疯了”之后便不是这个人了。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04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3.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