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水墨菜单
水墨菜单


水墨菜单

作  者:冯杰

出 版 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547424292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古代随笔    

标  签:散文/随笔/书信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中原作家冯杰的烹饪食单自有是独到的文字魅力,是乡情食单,是风俗食单,是水墨食单,自有历史时代烟云隐现,特点其文画相融,颇具匠心, 无可近似,既可欣赏品味又可收藏把玩。“新小品” 当是当代散文里独特一种形式。

    作家潘采夫评论冯杰“在河南作家里面,新乡人刘震云写河南是黑色幽默,许昌人李佩甫写河南是命运翻滚,济源人李洱写河南活色生香,嵩县人阎连科写河南则全是荒诞。冯杰和他们的路数都不一样,他就像大哥们都外出工作,只有他留下来侍奉双亲的那个儿子,这辈子不打算出门远行了。冯杰笔下的北中原,温暖,丰厚,传统正在消失,传统却又留存,恰足为他的怀旧和回忆提供养分。冯杰如土蜂筑巢,一辈子营造他的北中原王国,根本不愿他顾。”


TOP作者简介

   冯杰,1964年生于北中原乡村。诗人, 作家,文人画家。

  先后在海峡两岸出版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一个人的私家菜》《田园书》《捻字为香》《猪身上的一条公路》《马厩的午夜》《说食画》《九片之瓦》《野狐禅》等。获过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宗教文学奖、台北文学奖等。

  现为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


TOP目录

谱一 焦

鹌鹑的诱惑

簸箕柳再记——村茶小简史外篇

白馍,是一种身份象征

鳖事萃

必备的器物

吃烧饼的适度——听姥爷讲述烧饼的中庸

吃石榴者言

吃过一次龙肉——目餐初试

查茶和数米

醋的结构分析

灯盏的另一种功能

《肚痛帖》和蒜焖面条

揥蒜莛

大刀面者言

二写枇杷

饵丝和红油和她

风度和淡定

谱二 浓

狗尾巴柿饼

铬馇

关于糊涂面条

滚蛋汤·隐喻

“茴香包”要放在米袋子里

喝生鸡蛋的姿势

喝羊杂汤的姿势

和芋头有仇者

齁咸,齁咸

航空勺子和荷花

花生不会再见

就——北中原乡村食词解释

集会·专写卖菜一段

荆芥帖

啃树皮的姿势不对

烙饼要用刨花

狼的舅舅——关于乡村野味的话题

梨柿的起“烘”

楝花鸡、芦花鸡等鸡们——私说鸡事之一

刘备种菜的意义

谱三 淡

毛豆腐的虚荣

某年某月某一天

马槽里种荆芥

面筋泡和蒜汁和书法

那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

牛屯火烧正传

■啦——一个小食词

披虎皮的辣椒

评论油馔

平底铛之忆

“肉丝带底”的另一种版本

——村里最好的下酒凉菜之一

如此之称——包飵

“人肉”和标语有关

山药的胡子

桑葚和黑碗

树的泪

烧饼歌

霜未降

霜也可以伪造

菘,去掉草头帽子接近了松

谱四 清

汤的重复

剔牙传奇

它们像许多孩子站在水中

题柿子的话

倭瓜小传——菜中的侏儒

乡村原始股——赊二十只鸡以后的态度

萧红吃过豫菜之初考

羊外腰如作家之笔名

元宝骨——我和坡公

压瓜经·细节的存档

庾信酥瓜老更成

郓哥,你见过榀勃吗?

饮者参考存单

罂粟帖

芋头和鼻涕

以墨煎鱼

一些北中原的歇后语一吃

他拎着猪头,他穿过竹林,他来了

粽子和挑粽子的诗人

纸经和红笺

炸菜角时不能诳语

跋菜蔬对水墨的晕染


TOP书摘

鹌鹑的诱惑

    调理鹌鹑叫“把鹌鹑”。我姑姥爷会把鹌鹑,名声很远,连道口镇的闲人也知道。

    秋霜一过,大地就白了。棉花地里的鹌鹑走动得最多,未拔的棉花棵叫“花柴”。秋后冷清苗儿的时辰,姑姥爷扛着捕鸟网和几架鹌鹑笼便会上花柴地,露水蹚湿了布鞋。

    安插上竹竿,设计好网,最后挂上引诱的鹌鹑笼,姑姥爷便在暗处静静期待。笼里有一只母鹌鹑,姑姥爷称为“诱子”。我后来知道,这诱子相当于汉奸。

    姑姥爷的烟瘾很大,搓搓手,得忍住不吸。他开玩笑说,有屁也得细放。

    当诱子的鹌鹑多是昨夜挂在灯光下照了一夜,让灯光刺得一双小鹌鹑豇豆眼发红,此时在田野里便开始不住地叫唤,叫声传到花柴地里,公鹌鹑听到叫声纷纷赶去约会,正中我姑姥爷的下怀,便下网。

    以后才开始“把”,就是调理。

    将一只鹌鹑在手里握着,大拇指和食指圈住脖子,无名指和小指夹住鹌鹑腿,让鹌鹑爪子弹空,使不上劲,便见姑姥爷开始捋鹌鹑羽,捋鹌鹑腿,捋鹌鹑嗉子,走到哪里调理到哪里。有一次陪客,喝酒之间,还给我悄然露一下鹌鹑头。

    鹌鹑怕光,把好后的鹌鹑要装在鹌鹑布袋里面,系在腰间,赶集时、社交时带着。

    每次在走亲戚的路上,我姥姥嘲笑我的拖沓相时,会拿出一个比喻:“看,像你姑姥爷的那个鹌鹑布袋。”

    北中原鹌鹑胆小。

    那一年秋天,我跟着姑姥爷拿过一次鹌鹑,在露水里,我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大地安静,羽毛缩进暗夜里了,惊得鹌鹑一夜皆无。

    姑姥爷弹下鞋上露水,遗憾地说:黄花菜凉了,明天你不能给李书记按时送鹌鹑了。

 

 

    这个“爊”字音读“熬”,看字形像火熬一锅鹿肉汤,不像是炖鹌鹑。

    有熬菜;有不是熬汤的熬,就叫爊。

    爊的古意有另一种行为。把一只小鸡或鹌鹑用泥巴裹住,放在一堆灰火里煨熟,揭开再吃。在村里,爊纯属一种打野食儿的行为。

    在村外拾柴火,大家觉得时光单调,纷纷奇招迭出,烧过蚂蚱,烧过毛豆,烧过嫩玉米,都是素食素事,次数一多,便不出新意,总觉得有一些《水浒传》里李逵、鲁智深们说过的感觉——“口中淡出鸟来”。我突发奇想,必须要来一些荤食荤事。

    烧马、烧驴、烧大象,这些大物件憧憬一下就行了,落到实处的只有烧一下小鸡。

    捉鸡有两种方法:一是徒步撵鸡,我有此项竞技经验,全村再有耐力的公鸡也经不住两里的路程,你只要耐心盯住,紧赶慢追,它最终会服软;二是钓鸡,用一条丝线拴上一只蚂蚱作诱饵钓鸡。村外经常走动着三三两两闲散的公鸡、母鸡,多适用于前者。

    得手自然不在话下。把鸡整理干净,开膛破肚,无须褪毛,稀水和泥,用泥巴裹一层,挖一方土坑,填满烧透的灰火,把鸡埋在里面开始焖,这就叫爊。

    等大家把箩筐里的柴火拾满归来,暗坑里的一只小鸡正好焖熟。

    有了这个不可告人的秘籍,村里的孩子都乐意去村外拾柴火,别有用心。

    也有大意失荆州的事例,有时回来,刨开土坑一看,烧熟的鸡竟然飞掉了。知道有人在暗处盯梢,提前一步下手了。

    更坏的结果是高人埋一泡屎等你下手。

    村里人都说近段不断有丢鸡事件,怀疑是邻村那些骑车收鸡者。我二大娘家丢过一只芦花鸡,那是她经济来源的一部分,一年里的生活物质全靠那一方鸡屁股眼。她在街上游行,拍着巴掌骂了两天,从村东骂到村西,不漏掉一块砖。我们背着箩筐路过村口,正好撞见,大家躲闪不及,镇定,急忙安慰她,说:“这些天我们在村外拾柴火时,多次看到有两只黄鼠狼在眼前穿过,它们来去可都是一溜小跑儿。”

 

 

簸箕柳再记——村茶小简史外篇

    中国茶的地理边缘线最北在河南大别山。

    北中原不产茶,小时候在村里一直没有喝过茶。我姥爷注释道:“喝茶破费,过去只有道口镇那几家地主老财家才喝茶。他们喝喝,倒倒,最后喝的还没有倒的多。”又说:“喝贵茶还不如吃扁食、吃大肉划算。”

    一村人一年四季都喝凉水,喝白开水,一股烟熏的草木气。

    有一年父亲从50里外的长垣县骑自行车来,给我姥姥家买来一只保温瓶,银色瓶胆外面穿着一层竹罩。全家人都当宝贝一样,村里叫姥娘的多,邻居就有个二姥娘,家里凡有客人,就串门来借。

    我姥姥在后面嘱咐着:小心点。二姥娘就紧紧抱着瓶胆。

    我家来了客人,姥姥冲上一碗红糖,偏要叫黑糖水,色泽浓郁如暗夜,替代茶,算是待客的最高礼节。

    全村有时喝一种“村茶”,叫簸箕柳,长在河滩,枝条专门用

    于编农具器物。

    簸箕柳叶子纤长,叶廓上带一丝红边。谷雨前后采摘,晒干备用。麦收时节,家家会烧一大锅簸箕柳茶,用水桶挑到麦地,柳叶在云彩里上下起伏。

    我多是抢着烧茶。这里有个秘密:比起在烈日下割麦,烧茶是件偷懒的活儿,在灶上用柴火烧,簸箕柳茶便粘有一种炊烟的味道,柳叶子煮出来的茶汤金黄,透亮,竟有点像童子尿。

    2009年我到北京出差,在一家叫“天下盐”的四川餐馆吃饭,开店者和我同行,是一位二流诗人,却有一流情趣,他别出心裁,拿出一种只限于他家的村茶待我。茶叶子模样粗糙,大大咧咧。我尝一口,接近当年簸箕柳叶味,同味相吸。

    他说:在京的四川人老远打车来,为饮一口这茶。

    回到村里,我问二大爷,还有簸箕柳吗?

    二大爷一怔,想想说:“哪儿还有簸箕柳?连河滩上空地都开发完了,再说编笆斗的马十斤不在了,如今大家也不会编簸箕、拧笆斗了。”

    看来,这雅念不过想一下就算了。

    二大爷要领我开胸怀、展眼界,就带我去看县里推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看到村外几处新区连着,一片叫“欧洲小镇”,一片叫“爱丽香舍”。另一片正在建,十多台吊车腾空,张牙舞爪,像一只只钢铁乌贼。一位民工说,建成后要叫“家在巴黎”。

    二大爷随口问:“你说,巴黎是一种啥梨?”

    二大爷怅然说:“当年这楼下都是一池一池的鱼,一坑一坑的藕。”

    二大爷最后说:“这名字真他娘绕口,还不如叫簸箕柳区直截了当。”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08

开  本:大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