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天堂鸟 : 丁绍光艺术范式
天堂鸟 : 丁绍光艺术范式


天堂鸟 : 丁绍光艺术范式

作  者:胡笳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定  价:680.00

I S B N :9787302366034

所属分类: 艺术  >  艺术史论  >  艺术理论    

标  签:艺术史  艺术与摄影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

  20世纪90年代连续三年被“联合国世界联盟”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的丁绍光,作为*的亚洲画家,被列入1995年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表彰的29位当代艺术大师名单之中。“联合国秘书长评价丁绍光说,“他的人生故事像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小说”。

  本书从丁绍光孩童时代用香油开始涂抹写起……大学之前丁绍光是徐悲鸿的铁杆粉丝,因为美术成绩优秀,他被保送上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被张光宇的线所吸引后,他转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追随张光宇。临近大学毕业,现代“中国艺坛三圣”——黄永玉策划,张仃监制,张光宇用数月工资*赞助了丁绍光的西双版纳之行……在西双版纳他获得灵感,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的大门……在母亲的召唤下,为了和家人团聚,他来到美国,怀揣梦想开始了新的征途,经历了初入美国难以立足的艰难时期,*终获得巨大的成功。

  在这本书中,有两条线,明线是丁绍光的艺术人生和艺术范式,暗线是现代艺术运动在中国的延伸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力。

  丁绍光简介:

  丁绍光先生,是当今画坛上*有影响的华人艺术家之一,云南画派创始人,现代重彩画大师。1939年生于中国陕西省城固县,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62年-1979年,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1980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系任教;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

  他成功地融合了东方古典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特色,采用以展望二十一世纪理想主义的艺术形式,表现对人类共同理想境界的追慕与神往。

  1986-1996年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获得热烈的欢迎和巨大的反响,对传播中华美做出卓越贡献。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曾发表了数百篇的评论及多本专著,高度评价了他以和谐为中心的浪漫主义艺术。

  丁绍光被中外十余所高等院校聘为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1998年他第四次受邀创作《美丽的梦》以纪念联合国人权宣言发表五十周年。由联合国世界联合会向全球发行限量丝网版画,联合国邮政总局发行首日封。1999年4月30日,旧金山市长宣布每年该日为“丁绍光日”。2001年再次受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委任创作《童年》,并向全球发行限量丝网版画为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义卖。

  长期以来,丁绍光以自己的艺术称职的、慷慨的支持联合国事业、海内外的艺术发展以及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曾获得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许多城市、社会团体和组织所颁发的“荣誉市长”、“荣誉市民”、“杰出艺术家”等荣誉和奖状。

 

TOP作者简介

   胡笳,四川成都人,1960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历任成都音乐舞剧院创作员,《青年作家》月刊诗歌编辑组长,《走向世界》副总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研究室主任,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第三届理事及第四、五届主席团委员。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TOP目录

第一章 北京岁月 有了云海之南梦
1 跟在大师身后,起步于画梦 002
2 无意闯入“黑窗户”,与线结缘 008
3 拒入“亮窗户”,初显过人胆识 010
4 主攻装饰绘画事出有因 012
5 在老师的脚印上找路走 014
6 初识张仃,情醉毕加索 022
7 在黄河搁浅,梦飞彩云之南 027

第二章 云南春秋 结下西双版纳缘
1 获得心神自由,目追西双版纳风情 034
2 迷失在浓绿中,初悟玄机 042
3 在采撷美的路上接受充电 045
4 西双版纳的每一棵树都长着眼睛 049
5 毕业作品激发风雨雷电 051
6 藏在《乐园》背后的故事 054

第三章 红土高原 参天大树的故土
1 当场泼墨换来一碗“教师饭” 062
2 独具魅力的青年教师 063
3 “荣辱不惊”,艺术要他远离政治 069
4 总算没有像梵高一样“疯了” 071
5 红土地上的人们,他想终身图报 073
6 携手贝多芬,重寻艺术感觉 075
7 “空气、阳光、水”—— 音乐 079

第四章 丝绸古道 探胜求宝万里行
1 敦煌支撑他奋力前行 090
2 动手在“麦堆”里刨“粮食” 097
3 真形显露,同是艺术痴情人 100
4 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02
5 “铁线”会在谁身上大放光彩 104

第五章 赴汤蹈火 方显出男儿本色
1 老学生回母校,老师身边需要人 110
2 教授家门前站着流泪的“孩子” 113
3 为报三春晖,全抛一片心 116

第六章 以画结缘 “二人世界”变奏曲
1 流淌着雅乐古韵的成都记忆 122
2 “他会画画,你不会饿饭,嫁给他!” 125
3 婚后岁月:“米汤泡饭心也甜” 127
4 对着长天喊,对着大海喊 129
5 白描画集出版,“圆梦”有了信心 131
6 那时的家像个招待所 134
7 解放石膏像 137
8 在夫妻关系踩了刹车的时候 139

第七章 京华来去 云南画派露曙光
1 众星汇集首都机场候机厅 144
2 不是临阵退却,而是“因故”返滇 146
3 筹备昆明画展集体亮相 149
4 “申社”是新年钟声带来的礼物 151
5 再见了,北京 153
6 出门靠朋友,赴美签证的由来 156
7 红杏出墙,香港闻香 158

第八章 美国梦圆 线描彩绘故园情
1 逐梦飞向洛杉矶 162
2 新感觉:这里没人认识我 163
3 在美国画廊屡吃闭门羹之后 166
4 西方艺术现在玩什么 170
5 两张白描换来一只“大鸟” 175
6 “我的画不想放在这儿” 181
7 “街头画家”云集的风景线 186
8 沿101高速公路千里一驰 187
9 “中国城”开笔,故园梦寻 189
10 “斗室”引得美国教授破口大骂 193
11 滞留墨西哥边境与飞来的“绿卡” 196121
12 墨西哥小镇蒂娃娜海关 197
13 惊呆了闻讯而来的“海鸥” 201
14 三人行,进入“一帆风顺”新里程 206
15 母亲、儿女、孩子他妈 210

第九章 世纪盘点 精彩人生新里程
1 出来一张好画,印出一批丝网,拓开一片市场 220
2 1992年的快乐山西行和在北京重新找回的幸福 228
3 以他的作品来投入并唤醒和平 231
4 《艺术女神》诞生记 234

第十章 华丽转身 10年成就新传奇
1 我希望媒体报道的是我的作品,而不是我的房子 250
2 丁婷:越简单 越幸福…… 254
3 “2013丁绍光国际艺术展览”纪事 259
4 《生命之源》——30万块玻璃黏接出多年的艺术理想 263
5 《生命之源》诞生前后,从画室、工厂拾来的碎片 265
丁绍光现代工笔重彩画欣赏(1970-2009年) 278
跋  积极的艺术:现代美术运动在中国延伸及范式革命

TOP书摘

  5在老师的脚印上找路走

  很多很多的学生,瞄准“重点”,向往“名牌”。

  很少很少的学生,如丁绍光凭直觉,相信内心感受,不选名牌,而重在选择自己喜爱的老师。他也并不在乎老师当时是否已经名见经传。如果我们注意到丁绍光日后在谈艺录中这样的一段话:“艺术家必须很好地了解历史,但我并不想重复历史。学习艺术史在于发现前进的道路。”我们就不难理解青年丁绍光选择老师的聪明,有别于其他聪明者的聪明,是丁绍光从老师的脚印上发现自己前进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艺术史副教授安·威克斯,关注到丁绍光连续在美国、欧洲、日本举办画展并获得传奇性成功之后,揭秘地推出有关他的一系列研究论文,开列出一份包括庞薰琹等在内的导师名单。世界在签收这份迟到的信息时,才发现了一个对丁绍光影响重大的名字——张光宇。

  张光宇何许人也?

  早熟的无锡才子,还没到而立之年就是漫画、插图以及电影界美术方面的领军人物。在抗战时期,张光宇是用漫画同日本侵略者做斗争的一批人中的领袖人物。1950年,他从香港上船到天津下船回归祖国,投身新中国的伟大建设事业。在开国总理周恩来提交的一份滞留海外艺术家名单中,就有张光宇、张正宇兄弟的名字。新中国成立之初轰动世界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就是这兄弟俩担任的总设计。

  西方的绘画史家和艺术史家,已经注意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有一位年过五旬的插图画家张光宇。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插图,对废寝忘食在中国和西方古典文学中寻觅支撑动力的青年丁绍光,有极大的吸引力。

  多年后,丁绍光仍会忆起在京城胡同口上,一支喇叭筒因播放梅兰芳或者马连良的京剧唱段而交通堵塞的情景;放学不归的顽童,*后被家长一个个从连环画图书摊、评书艺人献技的茶座下捉拿回家的闹剧。他说:“我也曾在自己身上捆上一根类似的绳子,张光宇画的《水浒》绣像108将,简直把我迷住了,一个个非常好,非常有性格。他那种人物造型,太好了,不是照片,不是写实……”张光宇笔下的线条,绝无夸张地可以称作“魅力之绳”,攥着绳头一端的丁绍光*终走进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大门。

  当时,张光宇任教于此,讲授艺术史。

  安·威克斯女士曾经写有专著涉及张光宇等人,并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的境遇做过客观、真实的讲述,她说:“我们不能夸大张光宇对丁绍光的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对中国艺术教育所做出的贡献。他的民间艺术思想和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影响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一代学生;中国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包括张仃和黄永玉都把他尊为师长。他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同行们还促进并发展了与中央美术学院写实主义迥然相异的艺术手法。这两大院校教师之间的抗衡是张光宇至今在西方鲜为人知的原因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初的领导对现代欧洲艺术愤愤不满,在委任教员时对那些钟爱毕加索、马蒂斯等现代巨匠的艺术家抱有成见,倡导现代欧洲艺术的教授或反对学院派写实主义的教授只能因此降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执教。”

  1957年气候反常。

  夏天的雷雨还没有来得及把暑热驱散出去,秋天便匆匆来到了北京城。坐落在西郊的中张光宇(右)、张正宇(左)筹备《西游漫记》展览央工艺美术学院,正迎接新学年的到来,道路已经清扫,疯长了一春一夏的杂草也被拔除得一干二净。

  逃了鸣蝉,歇了蛙鼓。丁绍光很快注意到,经过一个夏天,如画的世界清冷了许多。

  走出校门,跨过马路,便是水塘、树林、芦苇、草地……三三两两的学生,一副少年不知愁的模样,正把这片多少还带点野味的田园山水搬上画架。他们胸前佩戴着与丁绍光同样的条形校徽。而校园里的气氛似乎更多几分秋日的萧索,较入学新生年长的教职员工擦肩而过,往往佯装成路人匆匆离去。许多年后丁绍光初到美国那阵子,每逢陌路人主动开口送上“你好”的问候,他都不由得想起那年新生入学之时……

  夏天的雷雨,在路边的大字报棚上留下片片斑驳。那里曾是“鸣放园地”。

  他对“群众创造的这种革命形式”,首先感到的是用纸浪费。美院这类地方历来是“纸老虎”,胶版纸、铜版纸、宣纸、毛边纸,无论什么样可以画画的纸,都被用来表态、用来声讨、用来揭发、用来定人之罪了。

  学院的大字报长廊,逐渐被移入暂时无画可展的展室,派人守着,同时停止了对学生开放。经过“反右斗争”洗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们,陆续走回讲台。染织美术系、陶瓷美术系、室内装饰系等学系相继开课。培养应用美术人才,表现形式着重装饰艺术的装潢设计系,包括了书画装饰、商业美术、装饰绘画等专业课及各门基础课的教师,也相继亮相在嗷嗷待哺的学生们面前。也就是在这时候,丁绍光见着了心仪已久的张光宇教授。

  梦中想的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一样,印在纸上的“画”和映入眼帘的“像”也不一样。

  这是丁绍光对张光宇的第一印象!

  丁绍光自从在《水浒传》中读到梁山好汉108将的绣像图,就来了一个“书山有路勤为径”,在当时出版的书刊杂志中,凡见张光宇,倒头便拜。那期间,他在少儿图书里发现了跃然纸上的《神笔马良》,在傣族民间叙事长诗里发现了张光宇白描的《孔雀公主》,他简直被图中的孔雀羽毛和热带棕榈树叶、蕨类植物羽毛似的线条迷住了。受限20世纪50年代张光宇的《大闹天宫》人物造型《神笔马良》。

  20世纪30年代张光宇的《民间情歌》系列于历史条件,年近40岁的丁绍光进入大学前已在心中暗许自己是光宇先生的私淑弟子,翻译成现代的说法,是加入了崇拜光宇先生的“粉丝群”。光宇先生早年画布景、搞绘图、广告、香烟画片、月份牌,后来搞漫画、装饰画,搞装潢、实用设计,许多外国画家对他有过影响。许多民族民间的,不仅是中国的而且包括埃及、印度的世界其他民族民间的人物、器物、景物都被他别具匠心地收入自己的画中。但他的画绝不是任何画法或任何人的翻版。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发表《民间情歌》插图,造型极其简练,画至为严谨,寥寥线条,浓浓情意,令人惊诧不已。他所作的名人漫画像,类似程式化的戏曲脸谱,较之一般写实手法描绘来得更真实,性格更突出,令人眼界大开。

  何谓画在纸上的?这里指的是漫画,画漫画的光宇先生被人用漫画似的笔法画在了大字报上。新入学的丁绍光从那间改作陈列大字报的展示窗外路过,好奇心驱使他迅速加入“观战”的人群——每扇窗外都有三三两两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在窥看老师们的大字报。虽说*终定格一米八五的身高是两三年后的事,丁绍光此时的身高已充分显露优势,越过攒动的人头,视力极佳的他一眼便看见了大字报上的张光宇。经过随心所欲的夸张,无中生有的变形,不怀好意的营造,大字报上的文字企图达到漫画张光宇的效果。这时,丁绍光想起一幅漫画,但实在想不起在哪本旧书刊里看过。

  他只记得是一个叫廖冰兄的漫画家的“戏作”,画纸正下方有一行“孩儿体”,特意注明那位长着圆根萝卜似的头型的画中人就是“光宇前辈”。画中景是“前辈”挥毫泼墨在1945年“巴县北温泉村作《西游漫记》”。丁绍光清晰地记得“前辈”伏案的画桌是一见就想发笑的“古董”——撑起一头是逃难用的被盖卷,另一头则是装颜料、画纸——画家“吃饭家伙”的两只旧皮箱。画外有音,道出的是一段史实。由于日寇的节节进逼,1944年的湘桂大撤退之际,张光宇携妻带儿,经香港辗转返回内地,脱离虎口,进入重庆,借得画友重庆北温泉一间小木屋寄寓。几乎衣尘未洗,他就去找画笔记述和宣泄一路的积愤,一叠白报纸,一盒小学生用的水彩颜料,画出一批描述逃难百姓在前虎后狼夹攻之中惨不忍睹的作品,立刻加入已有叶浅予、丁聪、廖冰兄等参与的《八人漫画展》。接着便诞生了廖冰兄“戏作”中那个情节——张光宇认为零零星星记录表现的作品已无法表达他的愤懑,一鼓作气画出了60幅的漫画巨制《西游漫记》,借助旧故事框架,讽刺的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各方面。所以,在漫画中光宇脸的圆面上,鼻子嘴巴移了位,竖成一只有棱有角的三角形,颇能表现先生秉性外圆内方,而在画案上出现的正是有待着色的“孙悟空”——一只来自《西游记》的灵猴,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美猴王。

  《西游漫记》*早出版于1945年,丁绍光读到的自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版的《西游漫记》。这是未来的师徒在色彩世界里首次会面,也是后来者与先行者在一条新路上对话的开始。吸纳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又融入西方现代手法的张光宇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辟路者,如今,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应有属于他的一笔——“一个虽然死了却依然潜移默化影响着后人的张光宇,”中国画中风行的带装饰味的风格,受到愈来愈多人喜爱,也印证了这样一个说法:你或许应该超过他,但你无法绕过他。

  吴祖光说张光宇是美术界的泰山北斗,影响巨大;华君武说张光宇是中国一代漫画家的引路人;张仃说张光宇是亚洲的骄傲,我们欠张光宇的账。张仃与张光宇还有着一层极其珍贵的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丁绍光在《怀念恩师张仃》一文中,有过一段深深地触动过笔者也必然会触动读者神经的文字:“光宇先生比张仃先生年长17岁,1965年,‘文革’前夕,才64岁的恩师张光宇与世长辞。20世纪60年代初,自从张光宇先生半身不遂被迫放下画笔后,张仃先生在言谈中流露出无限的惋惜与悲痛……我看到张仃先生更加勤奋了,似乎不是自己作画,而是为亦师亦友的光宇先生在争取时光与生命。”

  丁绍光说,“张光宇教我兼收并蓄,全世界好的东西都应该学。”得了真传的弟子,

  和他老师持有同样的艺术观。在包罗万象的中华民族文化中,被他们视为很重要的一部分的就是民族民间艺术。而真正能震动世界的,就是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敦煌的发现震动了世界,马王堆震动了世界,秦始皇陵墓震动了世界……很多国外的评论家反响非常强烈,说不仅仅中国美术史要重写,世界美术史也应该重写。敦煌壁画、云冈石窟、秦始皇陵都没有留下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名字,真正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艺术的,就是这些创造敦煌、麦积山的所谓的工匠。那是对艺术、对宗教的一种狂热!这些人应该是中国艺术的中流砥柱,这些人才是中国真正的专业画家。丁绍光认为“张光宇的大美术观,对学习美术很重要”,曾经使他获益匪浅。

  而那年大学新生丁绍光隔窗窥看老师的大字报,字里行间透出一派杀机,却不是什么“超过他”“绕过他”,而是企图“搬掉他”!

  站在窗外无能为力的丁绍光,捏了一把冷汗。“张光宇为西格罗斯叫好。”“张光宇在教学中鼓吹形式主义。”“那年月,也是‘右’的言论。”

  长期失去母爱,家庭生活来源靠父亲一个香港朋友转来的生活费,随形势变化眼看快要中断。曾对丁绍光文学方面有影响的大哥已在天津被划为右派。

  丁绍光,难道连*后的梦也要失去吗?

  天无绝人之路。

  终于,在装饰画系一年级课堂上响起了拉长的“起立——”声。

  丁绍光记不清当时是值日生喊的口令,还是他心跳过速的结果。

  出现在课堂上的张光宇,

  既不像丁绍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

  也不像廖冰兄漫画中那么浑圆,更不像大字报上那个“老右”……

  长得随便,穿着也随便。老师的目光,第一次看到就有感觉,是很多放射线的组合,充满了智慧。

  张光宇总算没有被戴上“右派”帽子!

  丁绍光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自此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

  天时虽不尽如人意,地利却是有助于他的追求和探索的,人和也是*可贵的。同班同学多半忠厚,在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的几年中,他们不减艺术热情,互相搀扶着走过求学之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乍看专业课教席上的老师,一个个都像是雷健农那样不明不亮的窗户,走进屋里,凑到眼前,你却轻易不会忘记,那是一支支熔化自己以光焰照亮别人的红蜡烛。

  吴大羽教授,中国早期油画界以色彩著称的新画派代表画家之一,当今画坛享有盛名的画家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董希文等人的老师。赵无极称之为“善于点亮学生眼睛的好老师”;吴冠中认为在当时的老师中“威望*高的则是吴大羽,他是杭州艺专的旗帜”;林风眠认为他“具有宏伟的创造力”,称之为“非凡的色彩画家”。

  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组织成立以林风眠为院长的杭州国立艺术院,吴大羽任西画系主任。他的作品是活用了中西两大文化资源的“结果”,其艺术成就应该跻身于徐悲鸿、林风眠之列。然而丁绍光早年基本上没见过这位老师的绘画作品。1938年以前,吴大羽曾创作了许多巨幅具象油画,如《汲水》《凯旋图》(又名《岳飞》)《孙中山演讲图》等,全都毁于抗战期间。解放后他也曾创作了主题雄伟、气势恢宏的《回乡》《丰收》等大尺幅作品,全都没能经受得住政治运动的折腾。在丁绍光做学生的年月,他只听说吴老画了就藏起来,既不出展,也不“参评”,更不出售。直到1998年在吴冠中家里,他才在照片上目睹了吴大羽的遗作。一看吓了一大跳,看中国画丁绍光从来没有这个感觉,紧接着便是丁绍光发自肺腑的叹息和连声的感慨。

  如今一些人走后门、托关系、出费用,甚至凭借手中权力挤入五花八门的辞书大典,出书立传炒作得沸沸扬扬,吴大羽在哪里?他的全部绘画悄无声息地让台湾买了去,他在大陆的家人不和美术界来往,自甘沉寂,连入室弟子吴冠中写信都一概不回。面对台湾传来的照片,吴冠中先生邀约丁绍光共同撰文,后来考虑到台湾画廊拿去赚钱的动机,中途辍笔。文章写在心里,深感惋惜。老一辈中国画家共同的遗憾:没有哪一个可以在世界画坛立足。无法弥补的遗憾,若是现在把吴大羽的抽象浪漫主义绘画拿到世界展示,人家不会说你比洋人画得差,但会说你来晚了,是不是学来的。

  丁绍光1957年进校时,吴大羽是新出炉的“右派”。

  尽管他艺术成就巨大,学术思想先进,但此情此景,吴大羽散发的余热,实事求是地说,对丁绍光画技画艺的进步并无直接关系。不过吴大羽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观念和技巧有机融合,创造出一种个性强烈、色彩绚丽而意象深郁的艺术风格,对丁绍光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画界认为能够代表吴大羽油画*高艺术水平的还是他晚年时以抽象艺术为油画探索的阶段,即1978年至1988年之间。此阶段,他完全沉醉在对于纯艺术的追求上,随即扬弃了画面上的具象因素,转到颇具表现性的抽象、半抽象探索上。重温丁绍光艺术人生的脚印,不难发现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吴大羽对特立独行的丁绍光的影响更多的是个性和艺术主张上的启示。

  进校不久,丁绍光在“高中画室”几年含辛茹苦练就的基础——绘画上的写实功夫,很快在同学中突现出来。这是雷健农没完没了教弟子画复制的石膏头像、素描写生奠下的坚实基础。

  无论日后还是当初,丁绍光是一个不间断追求精彩人生、每天都期望收获快乐的人。与其说每一天摇醒他的是闹钟,不如说是夜来总有梦。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65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109.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