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律师应是怎样的人
律师应是怎样的人


律师应是怎样的人

作  者:赵青航

出 版 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定  价:39.00

I S B N :978750938633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法律研究  >  法学理论与研究    

标  签:法律  法律实务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作者在后记的zui后一段,有这样一段话,是这本书*合适不过的概括——这些年,每每听到以下两句话,我都会不寒而栗,心痛不已。想必不少人也听说过,一句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主人公高呼的,“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律师杀光;另一句则源于19世纪的美国,有人称律师职业“是一个为了金钱将自己供任何一个男人任意玩弄的淫荡的妓女。我已用一本书的诚意,尽力去反驳这两句“恶毒”之语。因此,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理解律师、关心律师职业的朋友们,愿这本《律师应是怎样的人》能为广大律师们(尤其是青年律师)博得尽可能多的理解与掌声。

 

TOP作者简介

  赵青航,在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执业若干年,现为浙江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中国律师》杂志特约撰稿人,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专著一部,主编、参编书籍各一部,发表四十余篇论文与案例评析。 

TOP目录

  师友者言 / 001

  壹 律师的模样

  律师,一个易招非议的职业 / 003

  律师是个容易招致非议的职业,同时,律师是一个现代国家法治文明的标志,律师兴,则法治兴,国家兴。

  律师给予法官的理解与尊重 / 016

  当一位律师代理完一个案件后能发自肺腑地感叹:“这位法官判得真是公平公正啊!”这位法官,便已得到了律师的尊重;当一位法官在判完一个案子后由衷地赞道:“这位律师的技艺真的精湛,案子由他(她)代理,真好!”这位律师,就已收获了法官的尊重。

  律师,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成员 / 023

  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发达程度;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司法公正程度。法官与律师互敬互重,才是理想的、和谐的法治环境。

  律师的专业与专业化的律师 / 037

  “专业”与“专业化”成为律师成长过程中两大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专业,是公众对律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律师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化则是通向专业的捷径,在法律服务不断精细化的今天,专业化成为律师业务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

  律师爱财,取之有道 / 047

  律师提供的是专业的法律服务,虽然这种服务通常也是有偿的,但对法律的信仰决定了商业性从来不曾是也永远不会是律师业的本质属性。

  律师的格局 / 057

  律师不应该仅是专业、敬业的赚钱机器,也不应天天净围绕在顾客身边充当私人智囊。一位律师的政治参与度与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他的格局。如果有格局的律师多了,这个职业就会有品格,有社会担当的精神。

  贰 走近青年律师

  △ 还原青年律师

  光鲜的背后 / 068

  青年律师比“老油条”律师更纯粹,比“机械化”法官更灵活,是一群真正靠激情和法律信仰支撑着的法律践行者。

  律师的试炼时光 / 078

  有志于日后成为卓越律师的年轻人会慢慢“熬”,把自己的精力、知识、经验、热情、踏实、大气、诚恳等诸多优秀品质熬成一锅浓粥,适时调整火候,拌上佐料,让口味醇厚,芳香四溢。

  唯有匠心独具 / 086

  职人无关年龄和阅历,更多地取决于其态度,是否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是否有精益求精的恒心,是否有刻苦、踏实的品质。

  律师的“职业病” / 095

  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助人为乐,令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这也是自己及整个律师群体在社会上一种独有的存在感——常被大家需要着。

  律师路上的且停亭 / 101

  律师之道在于:持之以恒,术业专攻,平心静气;要适时调整,才能看清走过的路,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判断接下去的行程,在不慌不忙中调控工作与生活的黄金比例。

  △ 执业的片段

  知“难”而明进退:律师函不是一封简单的书信 / 112

  律师函不是一封简单的书信,它代表了律师事务所和经办律师的专业度与职业操守,不应有任何本可避免的瑕疵。

  当律师遇上群体性案件 / 119

  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是律师的执业基础,因为律师以法为业、以律为师,其执业行为是否规范,不仅影响律师职业的整体形象,而且影响公众对法治的信仰、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若水源遭到污染 / 127

  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必须忠诚于法律,坚持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适用法律必须坚持科学的法理,否则就谈不上公正司法。

  与当事人一道坚强地捱下去 / 135

  只有我们更加冷静——不乱了阵脚,才能抚平他们的惊慌,为他们厘清头绪,争取权益,保驾护航;只有我们愈发坚强——不轻言放弃,才能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在暗夜浓雾中觅得一丝光亮,心怀希望,更健康更阳光地生活下去。

  资深律师的情怀 / 141

  律师是做业务的,唯有凭借其专业的法律知识与精湛的办案技能,方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同行的赞誉与法律职业共同体内其他法律人士的尊重。

  叁 进阶之路

  诉讼律师的日常 / 149

  患有“我不相信”强迫症/有时会“啰嗦”/责任心的驱使/不为胜诉打包票/感恩客户/在庭上力争合理的发言机会/要求先支付必要的律师费/授人玫瑰/爱往人堆里“扎”/何谓“工作之余”?

  青年律师十大忌 / 158

  第一忌:以律师是自由职业为由拒绝坐班/第二忌:缺乏专业化的规划/第三忌:忽视执业风险/第四忌:法官面前,傲骨尽失/第五忌:过分逐利追金/第六忌:随性发表不当言论/第七忌:为一己私欲阻挠纠纷的解决/第八忌:还未成名,却已飘飘然/第九忌:同行相轻,毫无真心/第十忌:不欲思,不思变

  实习律师的“忌”与“记” / 172

  切忌一:非因热爱而选择律师职业/切忌二:过分看重实习期的工资/切忌三:耐不住实习期的寂寞/切忌四:盲从资深前辈/切忌五:将“真麻烦”常挂嘴边/切记一:尽快适应你的师父/切记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切记三:勿让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发生/切记四:甄别知识、经验和技能,有区别地努力/切记五:尊重、爱护身边的小伙伴

  肆 往返间的情怀

  理论与实践的往返 / 191

  我们不仅不能认同这样的“实践”,不能将这种“实践”“知识”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去消化吸收,更不能在现实中屈服于这般“实践”,而是要鼓起勇气,凝聚全体法律人乃至全社会力量,让正气的我们凭借正义的法律,去改变,去克服这种见不得光的“实践”,让真正的“实践”走出一番大写的模样。

  读书与写字 / 199

  在将来的阅读中,不断吸取新的素材进行升级。当我们书架上的书,都经过这样结构化的重新组合,并形成若干知识脉络,今后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在这些脉络中自动归位,那种阅读的快感,就叫“六经注我”。

  致即将成为律师的你们 / 209

  连续两年,我都给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法科毕业生们(准律师们)分享以下两个较为宏观的关涉律师职业的话题。

  读师,读精粹 / 216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增长实践经验,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精英。真正有水平的法官、律师都是长期扎根基层,通过不断磨练、不断探索而逐步成长起来的。

  附录一:

  【案例评析】信访投诉与行政履职申请之甄别——评范根生诉嘉善县人民政府环保行政复议案 / 225

  附录二:与本书主题相关的文章(发表于2015~2017年期间) / 236

  后 记——不断往返于理论与实践之间 / 238

 

TOP书摘

  师友者言

  △就“律师应是怎样的人”,“青年律师应是怎样的人”等问题,绝对不能脱离时代、国情而论道。在我们苦苦寻找答案的历程中,此书可为答案之一面。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

  研究院教授,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进喜

  △“律师应是怎样的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话题。本书表达了一位年轻法律人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出色律师的细腻观察与认真思考,不囿于经验,经其内容反观标题,可以感受到作者流露出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意识,而且努力地表达了其对于律师职业如何获得尊崇,以及如何与法官、检察官等职业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渴望。我相信,对于追求这样一个目标所做出的种种尝试,将是我们未来法治的希望所在。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健

  △在中国,律师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律师工作的本质和传统的手艺活最接近,仰赖传承、积淀和口碑才能发扬光大。作者虽然执业年限不长,但他敏锐观察,亲身体验,迅速成长为一名具有行动力和思想力的法律职业者。在本书中,他便提出了自己对于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之所作所为诸多面向的行思感想。这既是一个律界手艺人的成长手记,也是向律师同行发出的一份邀请,共同让律师业成为一个精致、美好的富有工匠精神的行当。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 叶竹盛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根基,公众福祉之所系。法律人既是法治的实践者,更是参与者、维护者,其品行操守与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法治的水平。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律师应当毫不犹豫地成为公民权利与自由捍卫者、人权事业建设者以及公权力监督者,在当今中国法治舞台上发挥积极、重要的功用。律师所应具有的核心品质,除了法律知识和相关专业素养,尤应包括诚实、正直、率真、责任心。青航的新著为律师以及一众法律人提供了一种很好、有用的参照;谨借此与读者们分享并互勉。特极力推荐之。

  ——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社长 朱国斌

  △第一次为一位90后新秀写推荐语,是因为通过对青航的观察与了解,我看到了完全不同于我们60后的新一代法律人的思维模式与钻研精神。16年前的此时,我曾以《像法律家一样思考》为题,呼吁全社会树立法律思维,提升法治信仰。16年后的今天,我看到了以青航为代表的年轻法律人已经踏上了法律思维的快车道。青航在本书中,不管是篇幅长短还是体裁大小,不论是业务研讨还是管理建言,同样也是主张“像法律家一样思考”。但是,他的文字更清新,新一代的视角更独特,年轻人的笔触更时尚。于是,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知道律师制度的来由,也可以知晓律师职业的缘由,更可以展望律师事业的必由。

  ——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 刘桂明

  △本书是青航基于自己以往的执业经历对于中国律师业的分析和感悟。作者集中关注律师与法官等法律职业共同体核心成员之间的关系,从青年律师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挑战和成就感入手,展现了我国律师在二十一世纪初法律服务业高速发展、业务不断分化的背景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职业伦理与司法环境之间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本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随笔集,可供关心中国律师业的学生、学者和法律实践者参考。

  ——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美国律师基金会研究员 刘思达

  △书香门第的熏陶,现代文明的洗礼,理论深度的挖掘,实战经验的提炼,特別是字里行间散发出的人文气息和家国情怀,使得本书在众多同类著作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律师文摘》主编 孙国栋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帮助社会了解律师行业的书。青航不仅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之前办案的一些经历,更介绍了他对律师行业以及法治发展的很多思考。在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法治改革的关键阶段,这些来自年轻法律人对司法实践的介绍和思考就显得弥足珍贵。更多像青航一样既善学理论又感悟实践的青年法律人成长起来,就一定能赋予这个时代的法治变革以更蓬勃的动力。

  ——中共十八大代表、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 佟丽华

  △法学教育每每追问“如何像律师那样思考”,却很少关注“律师应是怎样的人”。随着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日益专业化,许多业内人士甚至认为:法律人就是应当摒弃常人的情感和道德考量,成为律师的过程就是脱离普通“人”的过程。本书作者是一位往返于律师职业与法律学术之间的青年,他从法律职业的内部视角出发,以自身的执业经验和大量阅读而获得的广博见闻为素材,生动而又令人信服地回答了律师应当如何为人的问题。法律是摈除了激情的理性,但法律人却需要在激情的推动下去寻找和宣示法律的理性。相信本书会给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的法科学生以及正在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士许多启发。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郑戈

  △著名律师张思之老前辈曾经说过,律师应具有“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四者统一于科学使命、职业良心与社会正义之中”。这一期许与不少律师的志向不谋而合,应是每一位律师矢志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律师的执业底线在哪里,如何克服“成长的烦恼”,如何规避“美丽的陷阱”,少有人论及。青航往返于学斋与江湖,对律师行业的观察细致入微,也帮助我加深了对律师行业的理解。律师者,以律为师,法是安身立命之本。期待律师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当好参与者、监督者、推进者、评判者。

  ——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立法工作者 胡健

  △律师的作用、素养、执业环境、形象和地位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尺。同时,律师职业又是一个交织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职业,比如在坚守职业理想和向现实妥协之间,在维护法律尊严和维护当事人利益之间,在公义和私利之间,在“明规则”和“潜规则”之间。律师职业在法治架构中的重要性和律师职业本身的多面性、矛盾性,决定了关于律师职业的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是法律人,相比于“法官应是怎样的人”或者“检察官应是怎样的人”,“律师应是怎样的人”本身就更具复杂性和争议性。青航是我指导的博士生,他围绕“律师应是怎样的人”的多角度思考,或许难免青涩,但字里行间充盈着理想的热度,又不乏理性的力量。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翁晓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需合一,“律师应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正是如此,其求解过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特别是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本书作者在内地和香港都接受过法学教育,使其“知”的视角更为开阔;同时,作者结合自己曾经的执业经历,让其“行”的感悟更有温度。通读全书,文笔流畅,趣味盎然,相信本书不仅对于青年律师具有职业发展方面的现实借鉴意义,亦可激发读者对于本书主题的进一步思考。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教授,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学者 黄辉

  △律师应是怎样的人?青航在本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律师是法律人,因而应当敬畏法律,信守法律,捍卫法律;律师是职业的法律人,因而应当有专业,有专攻,有专术;律师是肩负公平正义的法律人,因而应当有格局,有担当,有情怀;律师是独立的法律人,因而应当有风骨,有傲骨,有思想;律师是实践的法律人,因而应当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本书不仅告诉我们律师应是怎样的人,同时让读者特别是有志于从事律师的年轻人明白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主任 章靖忠

  △作者用简洁干练的文笔,将执业以来的心得娓娓道来,真挚细腻,亦不乏关于这个职业的真知灼见。律师应是怎样的人?或许是我们所有律师都应时刻自问的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无讼网络创始人 蒋勇

  △律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不但在于用专业知识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更在于凭借一己之力,挑战社会不公,消弭制度缺陷。判断律师成功与否的标准或仍未有定论,但少数律师的义举却已震撼人心。价值观是决定职业高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青航结合自己的执业经历,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和充满哲理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当代青年律师的风貌,功底扎实且使命感强,让人欣喜,令人振奋。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葛伟军

  学者是孤独的行者,律师是长袖的舞者。每天面对着各色当事人,辗转于各类机构,接受着各式法官的诘问,律师们看似风光,其实是最不自由的自由职业者。作为一名曾经的专职律师,我十分乐意推荐青航博士的这本著作。作者在分享自己心路历程的同时,亦能让社会民众理解青年律师的艰辛与执着。

  ——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税兵

  当下,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律师的社会形象可谓是毁誉参半,在司法腐败的个案中常常和裁判者陷入相互指责的境地,青航汇聚大量的案例,揭示了律师对司法公正的引导作用。与案多人少、量化考核压力巨大的裁判机构相比,律师职业相对更为从容、专注,时间投入和经济收益也更为公允,因此,对一个具体法律问题的研究律师已经越来越呈现出超越之势。与此同时,疲于应付的裁判机构却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傲慢、搪塞乃至于武断的情绪,而且这样的分化正在加剧。律师职业如果能够通过提升法律职业本身的专业性而获得自身的成就感,那么律师才真正回归了法律人的本真。我希望青航新作中的这些通过个案获得成就感的律师事例,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这个职业的认识。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原审判长、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雷继平

  △我在不同场合给律师朋友们授课、交流,愈发发现对于律师这个职业而言技艺之专精与尊严之自持同等重要。对律师,应该有技术与心术,身法与心法的多重关照才能促其健康发展。青航博士这本书,显然是在这“身”与“心”这两个维度上都实心用力了,读来颇有启发,所以推荐给诸君。

  ——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哈佛大学法学院富布莱特学者、复旦大学

  法学院助理教授 熊浩

 

  为青年法律人喝彩

  记得三年多前,我的挚友向我推荐青航加入我的律师团队,跟着我工作,那时青航尚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研究生。看了简历,知道青航是一个特别要求上进的好学生,这点让我喜欢。说实在,我是不能接受那种“60分万岁”,过得去就行,甘于平庸的年轻人与我一起工作的。

  青航来到金道所后,慢慢地,我对他有了较深的了解。

  青航是一个有志向的年轻人。大学四年,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科研成果更是非常丰硕(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十余篇论文与案例评析),且获得各类奖项四十余个。每次我去他母校做讲座,学校的老师都对他评价特别高,称他是学校的骄傲,那儿的学生也以他为学习的楷模。本科毕业时,青航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一次,我俩谈心,觉得现在做律师的学识与学历要求与二十多年前不一样了。九十年代初我做律师时,当时整个杭州三百多名律师中,只有两人具有法学硕士学位,而现在具有硕士学位的律师比例已很高。所以,青航下决心报考博士研究生,我很支持。天遂人愿,青航还真的考取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现正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深造。

  青航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年轻人。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这一名言,强调劳动对创造价值的重要性。我个人也认为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有勤奋的品质。我很不喜欢与懒散的人在一起共事。青航一直将事业放在第一位,勤奋工作,时常放弃双休日或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不觉劳累,更没有厌烦,而是乐在其中。他曾与我谈起,如果连续给他放五六天假,什么事情都不干,他会浑身不舒服。说实在的,这些年,他为我分担了大量的工作,与我合办了一批的疑难复杂案件(仅在最高人民法院,我们俩就合办了3起案件)。

  青航是一个好学习,爱思考的年轻人。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青航跟我讲,他每个月都要买七八百块钱的书,实在不易。在当今网络时代,很多年轻人都成了网民,在网上要么玩游戏,要么看影视片,要么浏览千奇百怪的信息。但青航不这样,他喜欢看书,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几乎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看书。青航在学习之余,喜欢思考,思考法律业务,思考社会现象,思考怎样做人。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也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青航这本书就是他在工作之余,边学习边思考的成果。其实,他在读本科时就出版了一本法学专著《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研究——以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为素材》(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这说明从那时开始,他已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青航是一个重感情,讲情义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原因,我们经常一起出差,一起加班。我发现青航不仅主动分担我的工作,也会不时地关心我的生活。而且对帮助过他的人,他都存有一份感恩之心。这些年,他在报纸上陆续发表了五篇关于与我一起出差,一起办案的感悟文章,字字句句都透着一份真挚的感情,感人至深。不仅对我如此,对身边的很多人,青航都这样,所以,金道所的许多同事都很喜欢他;他父辈的不少朋友、领导也对他赞赏有加。三年多前,他们引荐青航跟着我工作,就是基于这份渊源。

  《律师应是怎样的人》是青航进入律师行业以来,不断观察,不断感悟,不断分析,不断提炼而写就的一本思考律师人生的好书。青航以年轻律师的视角,细察律师职业的特性、执业环境、律师与法官的关系、律师应具有的品质和专业素养、青年律师的困惑、希望与成长之路,身临其境地感悟,独具慧眼地剖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我这样一名执业了近三十年的律师在阅读后都有所收获,相信青年律师读后一定会有所启发。

  青航说得好:“青年律师比‘老油条’律师更纯粹,比‘机械化’法官更灵活,是一群真正靠激情和法律信仰支撑着的法律践行者。”诚挚地希望具有崇高职业理想,良好专业素养的青年律师成为我国未来律师的主流!

  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胡祥甫

  2017年5月10日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