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人机共生:当爱情、生活和战争都自动化了,人类该如何自处
人机共生:当爱情、生活和战争都自动化了,人类该如何自处


人机共生:当爱情、生活和战争都自动化了,人类该如何自处

作  者:朗伯·鲁亚科斯,瑞尼·凡·伊斯特费图尔斯

译  者:粟志敏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定  价:65.00

I S B N :978730024501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管理  >  管理读物  >  企业管理    

标  签:计算机?网络  人工智能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新机器时代已经来临,人类召唤的绝不只是冰冷的智能机器
    如何让机器人如何拥有人性的温度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深度伦理思考

    智能机器人技术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很多国家都竞赛似的投入大量经费支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图占领这一领域的制高点:

    ·美国希望在协作机器人开发中独占鳌头,大力投资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机器人;
    ·欧盟是机器人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的领导者,他们认为机器人市场将快速转变为消费者市场,
    并一直大力投资认知系统和机器人学;
    ·日本政府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视为一个重要的发展市场,认为未来的社会是“新机电一体化社会”,大力投资医疗卫生行业机器人开发。

    人类渴望借助先进的智能机器人使自身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迪拜街头的机器人警察,屡屡“黑飞”的无人机,导致过严重车祸的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以及韩国政府对于家家户户很快都将拥有一台机器人的预计,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机器人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势必会将人类带入一个人机共存的新机器时代。当机器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其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好人文关怀这杆秤?
    本书探讨了机器人领域众多专家对五大领域机器人技术发展*敏锐的洞察、*冷静的分析以及*具深度的思考。这些思考恰恰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项功课。
    机器人时代的来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考虑社会行的冷静看待新机器人时代的视角。对于机器人技术,包括这些技术能做什么,他们带来的伦理和监管问题等,本书提出了前沿的观点。
    本书调查了各种类型的社会化机器人,审视他们在家政、护理、交通、警察以及军队等方面的社会重要性。鉴于这些领域的技术特色和社会期望,本书探讨了机器人技术的各种可能性,也深入调查了未来机器人技术会带来的社会、道德以及监管问题。
关于机器人中长期的社会重要性,本书给出了**的观点。作者刻画了与每个领域相关的政治、行政、监管结果,重点强调了几个需要公众讨论或者需要当今的政治家和决策者提上议程的关键点。

TOP作者简介

  朗伯·鲁亚科斯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工程管理和创新科学学院技术和伦理学副教授。他具有数学、哲学和法律专业背景,曾在多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并发表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军事伦理、机器人伦理、符号逻辑以及网络的道德责任。

  ·他参与过多个与机器人相关的项目,写作并出版了十余本书,包括《伦理、工程和科技》(Ethics,EngineeringandTechnology)、《多人的道德责任和问题》(MoralResponsibilityandtheProblemofManyHands)等。

  瑞尼·凡·伊斯特

  ·荷兰拉特瑙研究所研究协调员和“发展趋势捕手”,同时也是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创新科学学院“技术评估和预测课程”的讲师。

  ·他拥有应用物理和政治学背景。在拉特瑙研究所,他主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新兴技术领域的项目,如纳米技术、认知科学、劝导技术、机器人学和合成生物学。他善于让专家、利益相关者和普通人参与到科学和技术相关的社会辩论中来,并且拥有多年设计和实施相应方法的一手经验。

TOP目录

1无处不在的机器人? / 1
新机器时代的破晓? / 3
从技术角度来看问题? / 5
从社会角度来看问题? / 19
更多深入的探讨? / 23
卢西亚诺·弗洛里迪访谈记录? / 25
2机器人的家:机械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和类人机器人? / 31
对家用机器人的期待? / 32
机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 / 32
仿生机器人:陪伴? / 40
类人机器人:性爱机器人? / 50
三类机器人面临的道德和监管问题? / 57
克斯廷·道廷阿汗访谈记录? / 60
3护理机器人:家庭自动化和机器人的作用? / 65
对护理机器人的需求? / 66
老年人护理的家庭自动化? / 68
从家用机器人到家中的机器人? / 73
与护理机器人相关的具体道德问题? / 78
护理机器人会接手护理人员的工作吗? / 85
汉斯·瑞尔特曼访谈记录? / 88
4城市中的无人机:机器人空中圆形监狱? / 93
亚马逊的一流空运? / 94
无人机的民用? / 97
无人机用于执法? / 103
安全性? / 110
隐私? / 114
无人机的监管? / 118
无人机创造了一个漂浮的机器人圆形监狱? / 124
马克·魏比斯访谈记录? / 128
5谁在开车:汽车的完全机器人化? / 133
汽车机器人化? / 134
现代道路交通的问题和成本? / 136
驾驶辅助系统? / 137
有限的自动驾驶? / 141
自动汽车? / 149
汽车机器人化的社会和道德问题? / 156
驾驶辅助系统向自动驾驶的过渡? / 167
布赖恩特·沃克·史密斯访谈记录? / 173
6武装军用无人机:不同自主程度背后的伦理问题? / 177
远程操作和自主控制武装军用机器人? / 178
军用机器人的自主性受到高度重视? / 181
军用机器人和《国际人道法》? / 184
责任问题? / 192
扩散和安保? / 197
武装军用机器人的扩散? / 199
尤尔根·阿尔特曼访谈记录? / 204
7从关爱到战争的自动化? / 209
对未来的期望和技术可能性? / 211
预期的社会收益? / 216
机器人是信息技术? / 219
社交机器人的逼真外形? / 221
机器人的自主程度? / 224
机器人系统是去人性化的系统? / 227
社会对机器人的管理? / 231
后记 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比赛? / 237
译者后记? / 240

TOP书摘

第1章 无处不在的机器人 

    电影《机械公敌》一开始就呈现给大家非常神奇的一幕。摄影机慢慢扫过 2035 年芝加哥热闹的商业街。慢慢地,你发现在购物的人群中也有机器人在走动。他们酷似人类,为大家提供公共服务。这些机器人会遛狗、收拾垃圾,并且可以与邻居们轻松地聊天。智能机器人似乎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社会。它们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这种公共信任的基础在于机器人都遵循阿西莫夫(Asimov)三大定律。阿西莫夫在 1950 年以《我,机器人》(I, Robot)为名撰写了一系列短篇科幻小说。书中的机器人不仅聪明能干,而且拥有道德能力。当然,此后某个方面突然出了差错。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遭受危险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在不违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给出的任何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违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尽力保护自己。 

    机器人可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提供服务,而不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在最近数十年里,机器人已经大幅改变了商品制造和工厂运转的方式。不过在众多机器人专家、公司和政府看来,是时候在工厂之外的领域对机器人技术加以运用了。例如,比尔·盖茨就希望到 2025 年,家家户户都能配备智能移动设备。自动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生产流程。家政、娱乐、运输、护理和战争等活动都日渐自动化。毫无疑问,这种新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现象已经初露端倪。想想看,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使用了无人机来侦察和攻击塔利班。在《联网作战》(Wired for War)一书中,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认为军队的机器人化是新的“军事革命”。机器人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也被视为是美好的未来。人们已经针对拥抱机器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该机器人可以让养老院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变得更美好。日本人也坚信,外表和行为都酷似人类的仿生机器人未来将在老年人护理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类憧憬和发展通常会带来许多不同的情绪反应。我们似乎已经接受使用机器人来做那些枯燥、肮脏和危险的工作,但我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使用自动化技术来照顾孩子和老年人、消灭恐怖分子或者是享受性生活?如果我们接受这类自动化,就是将人性置于不顾了吗?本书希望能够从社会角度对新机器人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未来将会出现哪些机器人技术?它们可以干什么?它们会带来哪些伦理和监管方面的问题?我们会逐一分析五类新型机器人的社会影响,它们分别是家用机器人、护理机器人、警用和私人无人机、汽车机器人以及军用机器人。我们先从家里着眼,最后再放眼遥远的战场。 

    在前文中,我们先介绍了对于机器人将会在社会中得到大量运用的预测。接着我们分析了机器人学的重要技术特征。机器人是哪种机器?在我们谈论机器人时,尤其是社交机器人时,我们究竟讨论的是哪类技术?现代机器人被用于社会实践中,因此也改变了这些社会实践。为了让读者了解各章的基本情况,我们列举了影响机器人干预社会实践的四种基本元素:(1)机器人是一种信息技术;(2)机器人的逼真外形;(3)机器人的自主程度;(4)机器人化是一种合理化的方式。现代机器人的这四个关键特征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和道德问题,从而使社会认可度也出现了问题。这四大因素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本书各章内容的工具。 

    新机器时代的破晓 

    机器人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破晓, 人类将机器人变成了无处不在的帮手, 为我们的家、 办公室和公共空间提供高效的服务, 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欧洲机器人技术平台(European Robotics Technology Platform, EUROP)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后,并不是只有阿西莫夫这些作家梦想着机器人在社会多个领域发挥作用。物理学家约瑟夫· 恩 格 尔 伯 格(Joseph F. Engelberger)也有这种想法。 1956 年,这位“机器人之父”成立了第一家机器人公司。他设计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 见图 1—1)。这是人类的大帮手。第一台工业组装机器人在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工厂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直到现在,汽车工业一直都是机器人最大的市场。该行业内半数以上的工作都已经自动化。但最终究竟会怎么样?我们还看不到。长久以来,机器人主要被用来点焊和喷漆。 20 世纪 80 年代,机器人逐渐不再仅仅被用于在汽车工厂内运输辅料(装货和卸货),同时也被用在其他工种上。此外,机器人也被用于清理环境污染,以及在外太空和深海进行探索。 

    机器人技术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复杂的操作。这是因为机器人的视野得到了改进(通过 3D 视觉系统),导航和移动性更好,语音识别能力更强,而且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更加智能化。论及机器人在工厂内的渗透之深,日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1980 年,日本的机器人密度(也就是每 1 万名制造工人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了 10。 2010 年,机器人密度超过 300。自 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地修建了各种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工作现场不需要人类存在。例如,日本机器人公司发那科株式会社(FANUC)运营了一家所谓的“熄灯工厂”,即完全自动化的工厂。这里的机器人每天可以生产 50 台机器人,并且可以一个月内自动运行,无须监管。使用机器人进行更为复杂的操作,这点对就业市场、制造企业和相关人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 世纪 70 年代,自动化在劳资谈判中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尽管这个话题已经在人们面前消失了数十年,但计算机化和机器人学给就业市场带来的重大影响,使这方面的担忧再次变成重要的政治问题。关于这个话题,大家的观点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国际机器人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IFR)希望在 2012 年到 2020年期间,机器人能够在全球创造 200 万到 350 万个新工作岗位。在这种憧憬下,欧盟和美国都正在大力支持再次工业化,即机器人会将制造业再次带回欧洲和美国。但弗雷(Frey)和奥斯本(Osborne)以及艾略特(Elliott)的研究则描绘了另一番景象。弗雷和奥斯本分析了智能机器在未来能做些什么,并且将这些与人类现在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在未来 20 年里,美国当前所有的工作中,几乎半数都有可能被计算机或机器人取代。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恩格尔伯格就倡导在工厂之外对机器人技术加以应用,例如在服务和医疗卫生领域。为了向大众证实尤尼梅特的能力,恩格尔伯格在 1966 年带着自己的机器人朋友走上电视,让大家看到它也可以倒啤酒和指挥乐队。但直到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机器人专家们才接受了机器人能够在办公室、学校、医院、餐馆和家里发挥作用这个观点。机器人将成为一种批量生产的产品,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则会成为终端用户。人们所说的服务机器人(service robot)被定义为“拥有感知、思考和行为能力的机器人,能够扩充或完善人类的能力,提高人类的生产力”。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52

版  次:第1版

开  本:异16全

加载页面用时:142.0732